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其以下原料制成:環氧樹脂,玻璃纖維,廢舊聚氯乙烯材料,廢舊的玻璃鋼粉末,硅烷偶聯劑,乙醇,空心玻璃微珠,硬脂酸鈣粉末,固化劑,氧化鎂,紫外線吸收劑。本發明涉及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在制備和使用的過程中無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使用生產人員的健康。其力學性能良好、防塵、防水、表面耐磨損、耐重壓、抗沖擊、其中加入了紫外線吸收劑,改善了環氧樹脂怕紫外線照射的缺點,同時使用一些廢舊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片狀模塑料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由環氧樹脂合成的類似SMC的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我國的模塑料工業起始于60年代初,當時,為適應我國國防工業發展的需要,重點發展了酚醛類為主、環氧/酚醛、環氧型模塑料為輔的具有特種功能的模塑料,像耐燒蝕材料,耐熱、高強、高介電和耐超低溫材料。所用的增強材料有高硅氧纖維、玻璃纖維、高強纖維及部分特殊纖維。
[0003]在1975年我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開發出了自己的SMC材料、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隨后在1976、1978和1986年用國產的SMC開發成功客車火車窗框、座椅和組合式水箱。我國鐵路客車自1986年起所有22型車全部采用SMC窗框。它的使用不僅崛起了幾個專門為鐵路生產玻璃鋼產品的工廠,而且對玻璃鋼在鐵路系統的應用起到了促進作用。SMC座椅自1978年我國首次成功應用以來,經過近20年的使用仍然還表現出它頑強的生命力。在整個2000年以后SMC座椅市場在我國得到了蓬勃發展,每年都有近百萬把投人使用。
[0004]自1985年起到80年代末,隨著SMC的成功應用,其先進性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又正逢改革開放各企業既有出國考察的機會,又比較容易獲得外匯。因此,在此階段出現了一個大規模從國外引進SMC生產設備的熱潮。目前,在汽車零件的生產方面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鋼汽車零件相比,模壓成型SMC汽車零件具有許多優點,如:生產周期短,便于汽車改型,投資效益較好;重量較輕,節約燃油,排污較少;設計自由;件的整體性好,零件的數量很少;耐用性和隔熱性好等。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點:不可回收,污染環境;雖然性能價格比較好,但一次性投資(如SMC機組、壓機和模具)往往高于對應的鋼件。
[0005]為了解決SMC材料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不會揮發有機物、不污染環境、力學性能好、防塵、防水、表面耐磨損、耐重壓、抗沖擊、其中加入了紫外線吸收劑,改善了環氧樹脂怕紫外線照射的缺點,同時使用一些廢舊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環氧樹脂合成的類似于SMC材料,原料中使用廢舊聚氯乙烯材料做低收縮劑、廢舊玻璃鋼粉做填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且此類材料不會發有機物,不污染環境,力學性能優良。
[0007]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8]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09]環氧樹脂100-120份;
[0010]玻璃纖維100-140份;
[0011]廢舊聚氯乙烯材料35-45份;
[0012]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50-200份;
[0013]硅烷偶聯劑30-40份;
[0014]乙醇30-40 份;
[0015]空心玻璃微珠 30-50份;
[0016]硬脂酸鈣粉末 5-10份;
[0017]固化劑3-5份;
[0018]氧化鎂3-5份;
[0019]紫外線吸收劑2-4份。
[0020]所述的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原料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50微米;硬脂酸鈣粉末的粒徑在100-300目。
[0021]所述的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原料中固化劑為胺類和酸酐類固化劑之一;紫外線吸收劑為水楊酸酯類、苯酮類、三嗪類和受阻胺類之一。
[0022]所述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23]( I)預備原料:原料及其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24]環氧樹脂100-120份;
[0025]玻璃纖維100-140份;
[0026]廢舊聚氯乙烯材料35-45份;
[0027]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50-200份;
[0028]硅烷偶聯劑30-40份;
[0029]乙醇30-40 份;
[0030]空心玻璃微珠 30-50份;
[0031]硬脂酸鈣粉末5-10份;
[0032]固化劑3-5份;
[0033]氧化鎂3-5份;
[0034]紫外線吸收劑2-4份;
[0035](2)廢舊聚氯乙烯材料的處理:將對應量的廢舊聚氯乙烯材料清洗干凈,在100°C下烘干,然后在粉碎機中粉碎為粒徑小于30微米的粉末;
[0036](3)廢舊玻璃鋼粉的處理:將硅烷偶聯劑和乙醇按步驟(I)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力口至對應量的廢舊玻璃鋼粉中,再放入超聲波清洗機中進行超聲處理,總處理時間50分鐘;處理后取出晾干,置于100°C的烘箱中干燥1.5小時,備用;
[0037](4)制備樹脂糊:按照步驟(I)的比例稱取對應量的環氧樹脂、空心玻璃微珠、硬脂酸鈣粉末、固化劑、氧化鎂、紫外線吸收劑、步驟(2)處理的廢舊聚氯乙烯材料和步驟(3)處理過的廢舊玻璃鋼粉,在高速分散機中以1500rpm的速度分散30分鐘;
[0038](5)片材壓制:將分散好的樹脂糊通過輸送平臺送到承載薄膜上,再將玻璃纖維均勻的平鋪在樹脂糊上,使其被充分浸潰,糊制適當的層數,然后最上層再鋪一層承載薄膜,用刮板將其中的氣泡趕干凈,最后放在加熱的壓力成型機中央,在6MPa的壓力下壓制成片狀模塑料樣品;
[0039](6)固化成型:將步驟(5)制備的片狀模塑料樣品揭去兩面的承載薄膜,放在成型機上,在180°C、7MPa的條件下成型6小時。
[0040]所述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步驟(I)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50微米;硬脂酸鈣粉末的粒徑在100-300目。
[0041]所述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步驟(I)中固化劑為胺類和酸酐類固化劑之一;紫外線吸收劑為水楊酸酯類、苯酮類、三嗪類和受阻胺類之一。
[0042]本發明提供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使用的廢舊聚氯乙烯材料作為低收縮劑;廢舊玻璃鋼粉是填料,處理以后可以更好地與環氧樹脂相容;硬脂酸鈣粉末是脫模劑;氧化鎂是作為增稠劑的。向其中加入空心玻璃微珠一方面可以增強材料的韌性,另一方面可以減小材料的密度。
[0043]本發明提供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在制備和使用的過程中無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使用生產人員的健康。其力學性能良好、防塵、防水、表面耐磨損、耐重壓、抗沖擊、其中加入了紫外線吸收劑,改善了環氧樹脂怕紫外線照射的缺點,同時使用一些廢丨H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44]圖1:本發明實施例的制備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5]實施例1: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0046]環氧樹脂110份;
[0047]玻璃纖維100份;
[0048]廢舊聚氯乙烯材料35份;
[0049]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70份;
[0050]硅烷偶聯劑35份;
[0051]乙醇35份;
[0052]空心玻璃微珠40份;
[0053]硬脂酸鈣粉末5份;
[0054]固化劑3份;
[0055]氧化鎂3份;
[0056]紫外線吸收劑4份。
[0057]所述的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原料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50微米;硬脂酸鈣粉末的粒徑在100-300目。
[0058]所述的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原料中固化劑為胺類和酸酐類固化劑之一;紫外線吸收劑為水楊酸酯類、苯酮類、三嗪類和受阻胺類之一。
[0059]所述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0060]( I)預備原料:原料及其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61]環氧樹脂110份;
[0062]玻璃纖維100份;
[0063]廢舊聚氯乙烯材料35份;
[0064]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70份;
[0065]硅烷偶聯劑35份;
[0066]乙醇35份;
[0067]空心玻璃微珠 40份;
[0068]硬脂酸鈣粉末 5份;
[0069]固化劑3份;
[0070]氧化鎂3份;
[0071]紫外線吸收劑4份;
[0072](2)廢舊聚氯乙烯材料的處理:將對應量的廢舊聚氯乙烯材料清洗干凈,在100°C下烘干,然后在粉碎機中粉碎為粒徑小于30微米的粉末;
[0073](3)廢舊玻璃鋼粉的處理:將硅烷偶聯劑和乙醇按步驟(I)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力口至對應量的廢舊玻璃鋼粉中,再放入超聲波清洗機中進行超聲處理,總處理時間50分鐘;處理后取出晾干,置于100°C的烘箱中干燥1.5小時,備用;
[0074](4)制備樹脂糊:按照步驟(I)的比例稱取對應量的環氧樹脂、空心玻璃微珠、硬脂酸鈣粉末、固化劑、氧化鎂、紫外線吸收劑、步驟(2)處理的廢舊聚氯乙烯材料和步驟(3)處理過的廢舊玻璃鋼粉,在高速分散機中以1500rpm的速度分散30分鐘;
[0075](5)片材壓制:將分散好的樹脂糊通過輸送平臺送到承載薄膜上,再將玻璃纖維均勻的平鋪在樹脂糊上,使其被充分浸潰,糊制適當的層數,然后最上層再鋪一層承載薄膜,用刮板將其中的氣泡趕干凈,最后放在加熱的壓力成型機中央,在6MPa的壓力下壓制成片狀模塑料樣品;
[0076](6)固化成型:將步驟(5)制備的片狀模塑料樣品揭去兩面的承載薄膜,放在成型機上,在180°C、7MPa的條件下成型6小時。
[0077]所述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步驟(I)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50微米;硬脂酸鈣粉末的粒徑在100-300目。
[0078]所述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步驟(I)中固化劑為胺類和酸酐類固化劑之一;紫外線吸收劑為水楊酸酯類、苯酮類、三嗪類和受阻胺類之一。
[0079]實施例2:本發明提供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基本上與實施例I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
[0080]原料及其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81]環氧樹脂100份;
[0082]玻璃纖維120份;
[0083]廢舊聚氯乙烯材料40份;
[0084]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50份;
[0085]硅烷偶聯劑30份;
[0086]乙醇30份;
[0087]空心玻璃微珠50份;
[0088]硬脂酸鈣粉末 7份;
[0089]固化劑4份;
[0090]氧化鎂4份;
[0091]紫外線吸收劑3份。
[0092]實施例3:本發明提供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基本上與實施例I及2相同,其不同之處在于:
[0093]原料及其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0094]環氧樹脂120份;
[0095]玻璃纖維140份;
[0096]廢舊聚氯乙烯材料45份;
[0097]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80份;
[0098]硅烷偶聯劑40份;
[0099]乙醇40份;
[0100]空心玻璃微珠 35份;
[0101]硬脂酸鈣粉末 10份;
[0102]固化劑5份;
[0103]氧化鎂5份;
[0104]紫外線吸收劑2份。
[0105]本發明提供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在制備和使用的過程中無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和使用生產人員的健康。其力學性能良好、防塵、防水、表面耐磨損、耐重壓、抗沖擊、其中加入了紫外線吸收劑,改善了環氧樹脂怕紫外線照射的缺點,同時使用一些廢丨H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0106]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采用與本發明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原料和制備方法,而得到的其他類似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環氧樹脂100-120份; 玻璃纖維100-140份; 廢舊聚氯乙烯材料35-45份; 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50-200份; 娃燒偶聯劑30-40份; 乙醇30-40份; 空心玻璃微珠 30-50份; 硬脂酸鈣粉末 5-10份; 固化劑3-5份; 氧化鎂3-5份; 紫外線吸收劑 2-4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50微米;硬脂酸鈣粉末的粒徑在100-300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中固化劑為胺類和酸酐類固化劑之一;紫外線吸收劑為水楊酸酯類、苯酮類、三嗪類和受阻胺類之
ο
4.一種制備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1)預備原料:原料及其各組分的重量份如下: 環氧樹脂100-120份; 玻璃纖維100-140份; 廢舊聚氯乙烯材料35-45份; 廢舊的玻璃鋼粉末150-200份; 娃燒偶聯劑30-40份; 乙醇30-40份; 空心玻璃微珠 30-50份; 硬脂酸鈣粉末 5-10份; 固化劑3-5份; 氧化鎂3-5份; 紫外線吸收劑 2-4份; (2)廢舊聚氯乙烯材料的處理:將對應量的廢舊聚氯乙烯材料清洗干凈,在100°C下烘干,然后在粉碎機中粉碎為粒徑小于30微米的粉末; (3)廢舊玻璃鋼粉的處理:將硅烷偶聯劑和乙醇按步驟(1)的比例配制成溶液,加至對應量的廢舊玻璃鋼粉中,再放入超聲波清洗機中進行超聲處理,總處理時間50分鐘;處理后取出晾干,置于100°C的烘箱中干燥1.5小時,備用; (4)制備樹脂糊:按照步驟(1)的比例稱取對應量的環氧樹脂、空心玻璃微珠、硬脂酸鈣粉末、固化劑、氧化鎂、紫外線吸收劑、步驟(2)處理的廢舊聚氯乙烯材料和步驟(3)處理過的廢舊玻璃鋼粉,在高速分散機中以1500rpm的速度分散30分鐘; (5)片材壓制:將分散好的樹脂糊通過輸送平臺送到承載薄膜上,再將玻璃纖維均勻的平鋪在樹脂糊上,使其被充分浸潰,糊制適當的層數,然后最上層再鋪一層承載薄膜,用刮板將其中的氣泡趕干凈,最后放在加熱的壓力成型機中央,在6MPa的壓力下壓制成片狀模塑料樣品; (6)固化成型:將步驟(5)制備的片狀模塑料樣品揭去兩面的承載薄膜,放在成型機上,在180°C、7MPa的條件下成型6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中空心玻璃微珠的平均粒徑為50微米;硬脂酸鈣粉末的粒徑在100-300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環氧樹脂合成的類SMC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O中固化劑為胺類和酸酐類固化劑之一;紫外線吸收劑為水楊酸酯類、苯酮類、三嗪類和受阻胺類之一。
【文檔編號】C08L27/06GK104292748SQ201310303233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8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張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