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刀具技術領域,特指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及沖切皮料的方法。
背景技術:
:
復合皮料廣泛地應用于皮包、皮鞋或皮衣等皮具制作。制作皮鞋或皮包或皮衣時會使用一種復合皮料,復合皮料由里料與面料組成。里料與面料之間一般為膠水粘合連接。里料為里料或皮糠紙。在制作皮鞋或皮具或皮衣時,都事先將復合皮料進行沖切,以便于后續的縫制工作。如:在制作皮包前,先根據皮包的樣式進行沖壓裁切,裁切后的皮料的外邊沿是平齊的。也就是說,復合皮料的里料與面料都是同時沖切的。沖切時,將復合皮料疊合起來,一次性沖切兩張以上。為了提高沖壓效率,一般情況下一次性沖切六張。但是,在進行縫制時,由于復合皮料厚度太厚,需要對復合皮料的里料進行打薄處理,一般需要專用的打薄機器,如銷邊機。打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操作不當損壞表皮,造成材料浪費。再者,需要專用的機器及工人進行操作,造成人力成本及生產成本的提高,同時,費時、費料。而在皮具上一些需要折角的部分,這些部分往往位于裁剪后的皮料的中部,中部無法使用銷邊機進行打薄。因此,如圖1所示,目前制作的皮包的折角A厚度厚,針腳無法到位,折角A的弧度大,生產的皮包往往造型不好看。同時,皮料太厚導致縫紉機無法正常縫制造成斷針等現象,嚴重影響皮包樣式的設計。皮鞋與皮衣也與皮包有同樣的道理。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提高工作效率的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包括有基板,在基板上設置有一組以上的鋼刀組,每組鋼刀組包括全高鋼刀及半高鋼刀,全高鋼刀及半高鋼刀的刀背內嵌于基板內、刀刃伸出基板之外,全高鋼刀能切斷復合皮料,半高鋼刀切斷復合皮料的里料,每組的全高鋼刀根據所加工物件外輪廓的形狀排列圍成外圈,半高鋼刀位于全高鋼刀圍成的外圈之內,且根據加工物件上所需去除里料的相應位置及形狀設置。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半高鋼刀靠近全高鋼刀圍成的外圈設置,用于去除加工物件上至少一側的外邊沿的里料。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半高鋼刀在全高鋼刀圍成的外圈之內排列成一個以上的多邊形,每個多邊形能去除條形的里料。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全高鋼刀圍成的外圈之內還設置有全高鋼刀切斷復合皮料用于加工通孔或切穿復合皮料。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全高鋼刀與半高鋼刀垂直于基板設置。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全高鋼刀的刀刃到基板底平面的距離>半高鋼刀的刀刃到基板底平面的距離。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基板的底平面設置有彈性保護層,在彈性保護層內設置有與全高鋼刀及半高鋼刀一一對應的條形槽,該條形槽貫穿彈性保護層的兩端,全高鋼刀及半高鋼刀的另一端設置在彈性保護層相應的條形槽內。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彈性保護層為板狀的海綿或是板狀的聚氨酯。
在上述的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中,所述基板為木板或是金屬板。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沖切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刀模固定在沖切設備上,復合皮料的里料朝上設置;
2)由刀模對皮料進行沖切,刀模的全高鋼刀將復合皮料切穿,半高鋼刀切斷復合皮料的里料;
3)根據加工需要人工將經半高鋼刀沖切并要去除的里料從復合皮料的面料上撕掉。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突出的優點是:
1、本發明在沖壓皮料后,可以撕掉原先需要銷邊的部分,無需用銷邊機銷邊,且內部之前銷邊機無法銷邊的地方也可以通過撕掉里料而變薄,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與生產成本,節約了銷邊工序,提高了生產效率;
2、本發明沖壓的皮料制作的皮革制品造型更好,可以在一張復合皮料同時展現出復合面料的手感和去除里料后單層面料的手感,并可根據產品造型精確控制,極大地滿足了設計師對材料的要求;
3、本發明結構簡單,成本低,定位準,成型效果好,材料損耗少;
4、本發明是反面沖切,且是單張沖切,沖切完成后的面料不會變形。
附圖說明:
圖1是背景技術生產的皮包的示意圖;
圖2本發明的實施例一的基板朝上設置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一的基板朝下設置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二的基板朝上設置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實施例二的基板朝下設置的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沖切的一塊皮料的示意圖;
圖7本發明的彈性保護層部分被掰開顯露鋼刀的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全高鋼刀、半高鋼刀設置在基板與彈性保護層內的局部剖視圖;
圖9是本發明生產的皮包的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手握復合皮料時的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手握復合皮料去除里料后單層面料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2—11:
一種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包括有基板1,在基板1上設置有一組以上的鋼刀組,每組鋼刀組包括全高鋼刀2及半高鋼刀3,全高鋼刀2及半高鋼刀3的刀背內嵌于基板1內、刀刃伸出基板1之外,全高鋼刀2能切斷復合皮料,半高鋼刀3切斷復合皮料的里料7,每組的全高鋼刀2根據所加工物件外輪廓的形狀排列圍成外圈,半高鋼刀3位于全高鋼刀2圍成的外圈之內,且根據加工物件上所需去除里料7的相應位置及形狀設置。其中所加工物件是指沖切成型后的復合皮料。本發明的基板1一般選用木板,也可以是金屬板。如:鋼板等。
進一步地,所述半高鋼刀3靠近全高鋼刀2圍成的外圈設置,用于去除加工物件上至少一側的外邊沿的里料7。半高鋼刀3可以圍成一圈內圈,用于去除外邊沿一圈的里料7,也可以為一開環的結構,用于去除部分外邊沿的里料7,如去除一側邊邊沿的里料7,也可以去除三個側邊邊沿的里料7,具體根據實際需要設計。
更進一步地,所述半高鋼刀3在全高鋼刀2圍成的外圈之內排列成一個以上的多邊形,每個多邊形能去除條形的里料7。多邊形可以設置有兩個,兩個多邊形能去除兩個條形的里料7,兩個多邊形呈八字形設置。或多邊形設置有三個,用于去除三個條形的里料7。多邊形之間的排列方式根據實際情況設計。
半高鋼刀3八字形設置的方案與去除邊沿的方案可以同時存在,也可以二者之一存在。
本發明所述全高鋼刀2與半高鋼刀3垂直于基板1設置。加工時,在基板1上根據鋼刀的尺寸開槽,全高鋼刀2與半高鋼刀3的刀背緊配鑲嵌于槽內。所述全高鋼刀2的刀刃到基板1底平面的距離>半高鋼刀3的刀刃到基板1底平面的距離。也就是說全高鋼刀2與半高鋼刀3的高度不同。實際操作過程中,全高鋼刀2的刀刃到半高鋼刀3的刀刃的距離根據復合皮料的表皮的厚度進行設計。
為了保護鋼刀在沖切過程不受損害,不易變形,在所述基板1的底平面設置有彈性保護層4,在彈性保護層4內設置有與全高鋼刀2及半高鋼刀3一一對應的條形槽5,該條形槽5貫穿彈性保護層4的兩端,全高鋼刀2及半高鋼刀3的另一端設置在彈性保護層4相應的條形槽5內。設計時,彈性保護層4的厚度大于全高鋼刀2的高度。也就是說,安裝后,全高鋼刀2及半高鋼刀3是完全置于彈性保護層4相應的條形槽5內的。在沖切過程中,彈性保護層4被壓縮,露出全高鋼刀2與半高鋼刀3的刀刃。
具體地,所述彈性保護層4為板狀的海綿或是板狀的聚氨酯。也可以是其他可以被壓縮的材料制成。彈性保護層4的上表面與基板1之間的連接方式一般采用膠水粘接連接。
本發明的彈性保護層4形狀與沖切后成型的復合皮料的形狀相同。
當然,也可以不設置彈性保護層4。在沖切前,會在復合皮料的下方設置有保護墊,沖切時對保護墊也進行沖切,達到保護鋼刀的目的。
在需要加工拉鏈孔或開口等的通孔時,在所述全高鋼刀2圍成的區域之內還設置有全高鋼刀2用于切斷復合皮料加工通孔,也可以僅僅是切穿復合皮料。
實施例一:參見圖2—4、7—8:
本實施例設置有兩組鋼刀組,每組鋼刀組由全高鋼刀2圍成外圈,用于切斷復合皮料,在靠近其中一側的外邊沿處設置有一排半高鋼刀3,半高鋼刀3將復合皮料的里料切斷。沖切完成后,全高鋼刀2沖切形成了所需形狀,將半高鋼刀3切的部分與相應的外邊沿部分的里料7撕掉形成一條僅有面料6的部分,取代了現有技術用銷邊機來加工該部分,操作更加簡單方便。
實施例二:參見圖5—10:
本實施例設置有兩組鋼刀組。其中,位于上方的是包括有用于安裝拉鏈的條形孔,位于下方的不包括上述條形孔。
同樣,全高鋼刀2圍成外圈。在靠近左、右、下三個邊沿處設置有半高鋼刀3。在全高鋼刀2圍成的區域內還設置有八字形的沖切區域,該沖切區域由半高鋼刀3圍成,為多邊形結構。沖切完成后,位于外圈的全高鋼刀2將復合皮料切成所需的形狀。將半高鋼刀3沖切的五條的里料7撕掉,位于左、右、下三個邊沿處的部分用于進行縫紉工作,位于八字形的區域使皮包的折角區變薄,有類似折紙的效果,給邊角定型,易造型,如圖9中的B部。制作的皮包相比與現有技術制作的皮包外形更加美觀。這種去除里料7的方式,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銷邊機無法完成的技術問題,給加工、設計帶來很大的方便及空間。
當然,半高鋼刀3的排列位置及形狀還能有其他的變化,與實際加工過程中的具體設計相關。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上述的復合皮料沖切用刀模沖切皮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刀模固定在沖切設備上,且將復合皮料的里料7朝上設置;
2)由刀模對復合皮料進行沖切,刀模的全高鋼刀2將復合皮料切穿,半高鋼刀3切斷復合皮料的里料7;
3)根據加工需要人工將經半高鋼刀3沖切并要去除的里料7從復合皮料的面料6上撕掉。
從圖10可知,復合皮料較厚,手握時,手感較硬;從圖11可知,復合皮料在去除里料7后單層面料的手感較柔軟。本發明可以在一張復合皮料同時展現出復合面料的手感和去除里料7后單層面料的手感,并可根據產品造型精確控制,極大地滿足了設計師對材料的要求。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發明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發明的形狀、結構、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