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薄膜過濾無菌檢查裝置。
背景技術:
液體中微生物含量檢查通常使用薄膜過濾法。現有的裝置排液通常為直接排液,排液裝置結構簡單,操作全部依賴人工,需要大量的人力操作,操作重現性低,浪費資源并降低儀器的使用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技術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實現自動定量取樣的薄膜過濾無菌檢查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薄膜過濾無菌檢查裝置,包括固定樣瓶的支架、過濾杯至少一個、樣液管、驅動樣液管內樣液從樣瓶輸送至過濾杯的蠕動泵,作為改進,所述的每個過濾杯設有檢測過濾杯液位測量器,所述的樣液管分設有與過濾杯一一對應的分液管;還包括設置于樣品支架上的樣瓶倒瓶機構;控制樣液管通斷的通斷結構;所述的分液管依次穿過通斷結構、蠕動泵,所述的通斷結構一一控制分液管的通斷,
采集相應過濾杯液位測量器的信息并相應的控制倒瓶機構翻瓶、通斷結構關閉相應分液管或蠕動泵動作,或倒瓶機構翻瓶、通斷結構關閉相應的分液管、蠕動泵動作的任意組合的控制系統。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每個過濾杯還設有壓力測量器及控制壓力的閥門,所述的控制系統采集相應的壓力測量器壓力信息,并控制閥門相應的打開或關閉。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倒瓶機構包括樣瓶的固定架,驅動固定架旋轉的驅動器。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固定架包括可調節相對距離的底架與上架。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通斷結構包括夾持相應分液管的夾口及驅動相應夾口夾緊或松開的夾口驅動器。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相應夾口內設有定位分液管的通道,通道上設有頂緊以阻斷分液管的推桿。
作為進一步改進,還包括一與控制系統連接手動控制過濾杯的液位或/和壓力的操作按鈕或觸屏。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液位測量器為液位傳感器或重量傳感器。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閥門為電磁閥;上述的支架上設有檢測樣瓶空瓶的檢測器及報警器。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設置樣瓶倒瓶機構、通斷結構、感知過濾杯液位或/和壓力的測量器,通過控制系統采集感知液位或/和壓力的測量器的信息,進一步驅動控制倒瓶機構、通斷結構、蠕動泵的進行相應的動作,已達到自動化無菌取樣的目的。本實用新型全程采樣不需要人工干預,完全實現自動化、智能化。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管路通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過濾杯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倒瓶機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4,本實施案例包括:固定樣瓶4的支架1、過濾杯2至少一個、樣液管3、驅動樣液管3內樣液從樣瓶4輸送至過濾杯2的蠕動泵5、固定各部件的殼體8,每個過濾杯2設有檢測過濾杯2液位或/和壓力的測量器21,樣液管3分設有與過濾杯一一對應的分液管31。蠕動泵5及支架1設置于殼體8上。
還包括: 設置于樣品支架1上樣瓶4的倒瓶機構6;
控制樣液管3通斷的通斷結構7;分液管31依次穿過通斷結構7、蠕動泵5,通斷結構7一一控制分液管3的通斷,
采集相應過濾杯2液位測量器21的信息并相應的控制倒瓶機構6翻瓶、通斷結構7關閉相應的分液管31或蠕動泵5動作,或倒瓶機構6翻瓶、通斷結構7關閉相應的分液管31、蠕動泵5動作的任意組合的控制系統。
每個過濾杯2還設有壓力測量器21及控制壓力的閥門22,控制系統采集相應的壓力測量器壓力信息,并控制閥門22相應的打開或關閉。閥門22為可通過電磁閥驅動,以便于控制系統控制,壓力的測量器21及閥門22可優設置于過濾杯2的通氣管路上。
閥門22的控制系統單獨設置,也可合并使用裝置的控制系統,或者控制系統可以包括若干獨立控制相應部件如倒瓶機構6、通斷結構7、閥門22或蠕動泵5的控制單元。本實施案例中以合并使用裝置的控制系統進行為例。
倒瓶機構6包括樣瓶4的固定架61,驅動固定架61旋轉的驅動器62,驅動器62可采用步進電機。固定架61包括可調節相對距離的底架61a與上架61b。本實施案例中底架61a與上架61b,可通過設置于齒條61c上的滑塊調節距離,以適應相應的樣瓶4。當然也可以通過螺桿、螺母或滑軌、滑塊調節底架61a與上架61b的距離。
通斷結構7包括夾持相應分液管的夾口71及驅動相應夾口71夾緊或松開的夾口驅動器,該驅動器可優先使用電磁閥、液壓或氣壓桿。夾口71設有與分液管相適應的夾口71設有與分液管相適應的凹槽。
相應夾口71內設有定位分液管的通道72,通道72上設有頂緊以阻斷分液管的推桿73,推桿73可直接連接夾口驅動器,凹槽可設置于推桿73上。
為了便于控制,還包括一與控制系統連接手動控制過濾杯2的液位或/和壓力的操作按鈕或觸屏,最好使用觸屏。
液位測量器為液位傳感器或重量傳感器。支架1上設有檢測樣瓶4空瓶的檢測器及報警器。
本實用新型裝置使用時,倒瓶機構6上樣瓶4的瓶口向上、通斷結構7常開,作為初始狀態。裝置啟動時,控制系統先啟動蠕動泵5,進而驅動倒瓶機構6翻轉樣瓶4瓶口向下,使過濾杯2的閥門處于通氣狀態,在蠕動泵5的作用下,樣液經過樣液管3開始輸送,潤濕過濾杯2內的濾膜,當控制系統通過液位測量器,監測到過濾杯2的液體達到潤濕預設值后,首先驅動倒瓶機構6翻轉樣瓶4瓶口向上,然后關閉閥門22,排出過濾杯2內的液體,當液體排空后,控制系統將打開閥門22。開始過濾樣品。
過濾樣品時,控制系統先啟動蠕動泵5,進而驅動倒瓶機構6翻轉樣瓶4瓶口向下,使過濾杯2的閥門處于通氣狀態,在蠕動泵5的作用下,樣液經過樣液管3開始輸送取樣,從相應的分液管31進入至相應的過濾杯2。相應過濾杯2的液位傳感器或/和重量傳感器感知樣液實際液位或重量并傳遞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監測到相應樣液液位或重量計算的液位達到預設值,然后控制相應的閥門22關閉,增加該過濾杯2內的壓力,使進過濾杯2內的樣液進行過濾,閥門22關閉后可通過壓力傳感器監控過濾杯2內的壓力,如果壓力過高,控制系統可通過通斷結構7關閉相應的分液管,減慢或停止蠕動泵5。
如果樣瓶4中液體排空后,檢測器檢測到樣瓶排空后報警提示換瓶,并控制系統將驅使通斷結構7關閉分液管。如不換瓶,過濾杯2內液體排空后,控制系統將打開閥門22,然后停止裝置運行。
過濾完成后,可進行沖洗,啟動裝置后,控制系統自動倒瓶機構6將樣瓶4倒置;通斷結構7常開不工作;控制系統打開過濾杯2的閥門22,過濾杯2處于通氣狀態;當過濾杯2中的液體達到一定量后,控制系統控制通斷結構7將關閉該分液管31,直到三個過濾杯2內的液量都達到同一水平,將樣瓶4正放,控制系統關閉過濾杯2的閥門22,進行過濾,過濾杯2內液體排空后,打開過控制系統濾杯2的閥門22,然后再次重復上述過程。
如果樣瓶4中液體排空后,檢測器檢測到樣瓶排空后報警提示換瓶,并控制系統將驅使通斷結構7關閉分液管。如不換瓶,裝置停止并記錄當前狀態。
裝置進行灌裝培養基時,可手動封閉過濾杯2的排液口,控制系統控制通斷結構7至打開一個分液管31,其他全部關閉;啟動裝置后,控制系統控制倒瓶機構6將樣瓶4倒置,與相應打開的分液管31連接的過濾杯2的閥門22將被控制系統打開,該過濾杯2處于通氣狀態;當被灌裝過濾杯2液位到達一定高度后,倒瓶機構6將樣瓶正放,數秒后裝置停機,通斷結構7更換打開分液管31,關閉上一打開的分液管31,裝置報警提示更換培養基。(如設置為同一種培養基,儀器可設置為多管同時灌裝,也可以自動按順序逐一灌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