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340143閱讀:480來源:國知局
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裝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培養液是供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組織生長和維持用的人工配制的養料,一般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含氮物質、無機鹽(包括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和水等,在對抗生素的測試過程中往往需要在培養液的試管中裝入抗生素通過檢測培養液中細菌的繁殖情況來測定細菌對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以及抗生素的藥理特性,常用的培養液檢測方法是采用人工肉眼檢測的方法,或者是將培養液出來部分通過儀器進行精確檢定,然而對于一些比如檢定培養液中細菌是否存活的情況,這種人工檢定的方法費事費力、并且在一個培養液放置盤上放置了多個試管,檢測起來也不夠方便,自動化水平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的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其特點是包括測試平臺,所述的測試平臺上設置有導軌和和試管旋轉平臺,驅動導軌上的絲杠旋轉的第一電機安裝在導軌下端,導軌上的滑塊上設置有第三電機,第三電機動力輸出軸上安裝有連接板,連接板的末端支架上分別固定有發光二極管和光敏電阻;所述的試管旋轉平臺包括轉臺,轉臺上端安裝有試管盤安裝桶,試管盤安裝桶上設置有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上設置有第一試管托盤,第二套筒上設置有第二試管托盤,第一試管托盤和第二試管托盤邊緣設有多個用于放置試管的試管孔。

所述的轉臺安裝在測試平臺上,所述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通過固定螺釘安裝在試管盤安裝桶上,所述的第一試管托盤和第二試管托盤通過螺釘分別對應固定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

所述的測試平臺上還設置有觸摸屏,觸摸屏通過串行口與控制器相連,控制器的X軸脈沖信號、X軸方向信號端口與第一驅動器的PUL-、DIR-端口對應相連,控制器的Y軸脈沖信號、Y軸方向信號與第二驅動器的PUL-、DIR-端口對應相連,控制器的Z軸脈沖信號、Z軸方向信號與第三驅動器的PUL-、DIR-端口對應相連,第一驅動器、第二驅動器、第三驅動器的PUL+端口、DIR+端口與控制器的SV端口對應相連,控制器的5V端口與GND端口之間串聯設置電阻R1和電阻R0,與電阻R1和電阻R0并聯串接設置有電阻R2和發光二極管,控制器的AD1端口連接于電阻R1與電阻R0之間,第一驅動器與第一電機相連,第二驅動器與第二電機相連,第三驅動器與第三電機相連。

所述的控制器的型號為SGRL-PMC4,所述的電阻R0為光敏電阻。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其采用傳感器技術與自動控制相結合,采用步進電機帶動培養液托盤旋轉,通過培養液的透光性檢測培養液中細菌的情況,從而實現了對細菌培養液的自動化檢測,其結構簡單,穩定可靠,尤其適合檢測細菌培養液過程中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控制原理示意圖。

圖中所示:1.光敏電阻,2.控制器,3.第三驅動器,4.第二驅動器,5.第一驅動器,6.第一電機,7.第三電機,8.第二電機,9.觸摸屏,10.測試平臺,11.轉臺,12.第一套筒,13.緊定螺釘,14.第一試管托盤,15.第二套筒,16.第二試管托盤,17.試管盤安裝桶,18.試管,19.發光二極管,20.連接板,21.導軌。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和2所示,所述的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其特點是包括測試平臺10,所述的測試平臺10上設置有導軌21和和試管旋轉平臺,驅動導軌上的絲杠旋轉的第一電機6安裝在導軌21下端,導軌21上的滑塊上設置有第三電機7,第三電機7動力輸出軸上安裝有連接板20,連接板20的末端支架上分別固定有發光二極管19和光敏電阻1;所述的試管旋轉平臺包括轉臺11,轉臺11上端安裝有試管盤安裝桶17,試管盤安裝桶17上設置有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第一套筒12上設置有第一試管托盤14,第二套筒15上設置有第二試管托盤16,第一試管托盤14和第二試管托盤16邊緣設有多個用于放置試管18的試管孔。

所述的轉臺11安裝在測試平臺10上,所述的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通過固定螺釘安裝在試管盤安裝桶17上,所述的第一試管托盤14和第二試管托盤16通過螺釘分別對應固定在第一套筒12和第二套筒15上。

所述的測試平臺10上還設置有觸摸屏9,觸摸屏9通過串行口與控制器2相連,控制器2的X軸脈沖信號、X軸方向信號端口與第一驅動器5的PUL-、DIR-端口對應相連,控制器2的Y軸脈沖信號、Y軸方向信號與第二驅動器4的PUL-、DIR-端口對應相連,控制器2的Z軸脈沖信號、Z軸方向信號與第三驅動器3的PUL-、DIR-端口對應相連,第一驅動器5、第二驅動器4、第三驅動器3的PUL+端口、DIR+端口與控制器2的SV端口對應相連,控制器2的5V端口與GND端口之間串聯設置電阻R1和電阻R0,與電阻R1和電阻R0并聯串接設置有電阻R2和發光二極管,控制器2的AD1端口連接于電阻R1與電阻R0之間,第一驅動器5與第一電機6相連,第二驅動器4與第二電機8相連,第三驅動器3與第三電機7相連。

所述的控制器2的型號為SGRL-PMC4,所述的電阻R0為光敏電阻1。

所述的一種細菌培養液檢測裝置,系統工作的流程如下,開始啟動后系統自動復位,系統的初始位置為導軌上的滑臺位于底端、連接板與導軌絲桿所構成的平面相垂直,系統開始工作后、第二電機帶動連接板逆時針旋轉九十度,處于待測試管下端,之后第一電機轉動使得光敏電阻與試管處于合適位置,之后在第三電機的帶動下托盤按順時針轉動,每轉動一個試管位記錄一次數據,當檢測完第一試管托盤上的試管后,導軌上的滑臺稍微下移,之后第二電機帶動連接板順時針轉動九十度,之后滑臺上升、第二電機帶動連接板逆時針轉動九十度、滑臺再上升開始檢測,檢測完畢后滑臺下移、連接板順時針轉動九十度、滑臺下降到最低端完成一個循環。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