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表面保護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表面保護片。詳細來說,本發明涉及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可用于如下用途,例如,在對金屬板、涂裝板、鋁窗框、樹脂板、裝飾鋼板、氯乙烯層壓鋼板、玻璃板等部件、偏振膜、液晶面板等光學部件、電子部件等進行搬運、加工或者保養時等,粘貼在這些部件表面而進行保護等。
背景技術:
就表面保護片而言,通常在基材層的一側設有粘合層。作為制造包含這樣的基材層和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的方法,提出了利用共擠出成形將基材層和粘合層形成為一體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但是,現有的表面保護片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的彎曲加工性差。因此,在對粘貼了現有的表面保護片的被粘附體進行彎曲加工時,存在該表面保護片斷裂,或產生SUS損傷這樣的問題。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103975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的、粘貼于被粘附體狀態下的彎曲加工性優異的表面保護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為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該基材層的厚度為50 μ m以上,斷裂伸長率為400%以上,上屈服點為15N/20mm以下,1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18N/20mm以下,2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20N/20mm以下。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層和所述粘合層利用共擠出成形而形成為一體。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層包含聚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層由最外基材層A和中間基材層B構成,在該中間基材層B側可配置所述粘合層。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最外基材層A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低密度聚乙烯。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中間基材層B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低密度聚乙烯。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0.880g/cm3 0.910g/
3
cm ο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中間基材層B中的所述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含有比
例為30重量% 5重量%。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粘合層包含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的、粘貼于被粘附體狀態下的彎曲加工性優異的表面保護片。
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一個構成例的剖面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0表面保護片10粘合層20基材層21最外基材層A22中間基材層B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為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對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而言,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的范圍內,也可以包含任意的適當的其它層。基材層的厚度為50 μ m以上,優選為50 μ m 300 μ m,更優選為50 μ m 250 μ m,進一步優選為50 μ m 200 μ m,特別優選為50 μ m 150 μ m,最優選為50 μ m 100 μ m。如果基材層的厚度在上述范圍內,則在對粘貼了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被粘附體進行彎曲加工時,該表面保護片不容易斷裂,不容易產生SUS傷,另外,可以抑制基材層的硬度變大,因此,將本發明的表面 保護片粘貼于被粘附體之后,不容易產生浮動等。粘合層的厚度優選為Iym 50 μπι,更優選為2μηι 40μηι,進一步優選為
3μ m 30 μ m,特別優選為4 μ m 20 μ m,最優選為5 μ m 10 μ m。通過將粘合層的厚度在上述范圍內,在利用共擠出成形制造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時容易控制層構成,另外,可以得到具有充分的機械強度的表面保護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整體厚度優選為51μπι 150 μ m,更優選為53 μ m 140 μ m,進一步優選為55 μ m 130 μ m,特別優選為57 μ m 120 μ m,最優選為60 μ m 110 μ m。通過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整體厚度在上述范圍內,可以得到處理性優異且具有充分的機械強度的表面保護片。就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而言,優選基材層和粘合層利用共擠出成形而形成為一體。作為共擠出成形,可以采用任意的通常用于膜、片材等的制造的適當的共擠出成形。作為共擠出成形,例如,可以采用吹脹法、共擠出T型模法等。這些共擠出成形在成本方面或生產率方面優選。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斷裂伸長率為400 %以上,優選為400 % 800 %,更優選為400% 700%,進一步優選為400% 650%,特別優選為400 % 600 %,最優選為400% 500%。通過斷裂伸長率在上述范圍內,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需要說明的是,斷裂伸長率的測定方法后述。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上屈服點為15N/20mm以下,優選為8N/20mm 15N/20mm,更優選為8.5N/20mm 14N/20mm,進一步優選為8.5N/20mm 13.5N/20mm,特別優選為9N/20mm 13N/20mm,最優選為9.5N/20mm 13N/20mm。通過上屈服點在上述范圍內,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需要說明的是,上屈服點的測定方法后述。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100 %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18N/20mm以下,優選為12N/20mm 18N/20mm,更優選為 12.5N/20mm 17N/20mm,進一步優選為 13N/20_ 16.5N/20mm,特別優選為 13.5N/20mm 16.5N/20mm,最優選為 14N/20_ 16.5N/20mm。通過1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在上述范圍內,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需要說明的是,1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的測定方法后述。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200 %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20N/20mm以下,優選為13N/20mm 20N/20mm,更優選為 14N/20_ 19N/20mm,進一步優選為 15N/20mm 19N/20mm,特別優選為 15.5N/20mm 18.5N/20mm,最優選為 16N/20_ 17.5N/20mm。通過2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在上述范圍內,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需要說明的是,2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的測定方法后述。優選基材層包含聚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基材層包含聚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由此可以具有耐熱性、耐溶劑性、撓性,可以容易地卷繞成輥狀。基材層中包含的聚烯烴系樹脂可以只是一種,也可以是兩種以上。基材層可以是單層,也可以是多層。在此,在本發明中,所謂“主要成分”是指優選為50重量%以上,更優選為60重量%以上,進一步優選為70重量%以上,特別優選為80重量%以上,最優選為90重量%以上。作為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以舉出:聚乙烯系樹脂、由丙烯或者丙烯成分和乙烯成分構成的丙烯系樹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作為聚烯烴系·樹脂,具體而言,例如,可以舉出: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聚-1- 丁烯、聚-4-甲基-1-戍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在基材層由兩層以上的多層構成的情況下,對于各個鄰接的層,作為構成它們的樹脂成分,優選選擇通過熔融共擠出可以相互形成牢固的粘接的樹脂成分。就基材層而言,優選包含最外基材層A和中間基材層B,在該中間基材層B側可配置上述粘合層。即,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層疊結構優選為“最外基材層A/中間基材層B/粘合層”的3層結構。圖1為表示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100具有“最外基材層A21/中間基材層B22/粘合層10”的層疊構成的情況的一個構成例的剖面示意圖。最外基材層A21和中間基材層B22成為基材層20。最外基材層A優選為白色系層。通過最外基材層A為白色系層,可以形成耐候性優異的表面保護片。中間基材層B優選為黑色系層。通過中間基材層B為黑色系層,可以形成耐候性優異的表面保護片。就基材層而言,更優選包含最外基材層A和中間基材層B,且最外基材層A為白色系層,中間基材層B為黑色系層。通過基材層包含白色系層以及黑色系層的兩層,可以形成耐候性非常優異的表面保護片。白色系層為顯示白色系的色調的層,例如,JIS-L-1015中規定的白色度優選為60%以上,更優選為70%以上,進一步優選為80%以上,特別優選為85%以上。白色系層優選包含白色顏料。作為白色顏料,可以采用任意的適當的白色顏料。作為這樣的白色顏料,例如,可以舉出氧化鈦。白色系層含有白色顏料的情況下,其含有比例相對于形成白色系層的樹脂成分優選為0.1重量% 50重量% ,更優選為I重量% 40重量% ,進一步優選為2重量% 30重量%。通過白色顏料相對于形成白色系層的樹脂成分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圍內,可以形成耐候性優異的表面保護片,也可以使擠出性等成形性變得優異。形成最外基材層A的樹脂成分優選為聚烯烴系樹脂,更優選為丙烯系聚合物、乙烯系聚合物。作為形成最外基材層A的樹脂成分,具體而言,可以優選舉出:均聚聚丙烯、嵌段聚丙烯、無規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最外基材層A優選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作為該聚乙烯系樹脂的密度,優選為0.880g/cm3 0.940g/cm3,更優選為0.880g/cm3 0.923g/cm3,進一步優選為0.880g/cm3 0.915g/cm3。通過最外基材層A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基材層可以具有耐熱性、耐溶劑性、撓性,可以容易地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卷繞成輥狀,并且,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最外基材層A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該聚乙烯系樹脂優選包含低密度聚乙烯。通過上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低密度聚乙烯,基材層可以充分地具有耐熱性、耐溶劑性、撓性,可以進一步容易地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卷繞成輥狀,并且,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進一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最外基材 層A中的聚烯烴系樹脂的含有比例優選為60重量%以上,更優選為70重量%以上,進一步優選為80重量%以上,特別優選為85重量%以上,最優選為90重量%以上。就這樣的聚烯烴系樹脂而言,可以只使用一種,也可以使用兩種以上。就最外基材層A的厚度而言,根據目的,可以采用任意的適當的厚度。這樣的厚度優選為2 μ m 100 μ m,更優選為3 μ m 80 μ m,進一步優選為4 μ m 60 μ m,特別優選為5 μ m 50 μ m。黑色系層為顯示黑色系的色調的層。黑色系層優選包含黑色顏料。作為黑色顏料,可以采用任意的適當的黑色顏料。作為這樣的黑色顏料,例如,可以舉出碳黑。黑色系層含有黑色顏料的情況下,其含有比例相對于形成黑色系層的樹脂成分優選為0.01重量% 10重量%,更優選為0.1重量% 5重量%,進一步優選為0.5重量% 3重量%。通過黑色顏料相對于形成黑色系層的樹脂成分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圍內,可以形成耐候性優異的表面保護片,擠出性等成形性也優異。形成中間基材層B的樹脂成分優選為聚烯烴系樹脂,更優選為丙烯系聚合物、乙烯系聚合物。作為形成中間基材層B的樹脂成分,具體而言,可以優選舉出:均聚聚丙烯、嵌段聚丙烯、無規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HDPE)、中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LLDPE)。黑色系層優選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作為該聚乙烯系樹脂的密度,優選為0.880g/cm3 0.940g/cm3,更優選為0.880g/cm3 0.923g/cm3,進一步優選為0.880g/cm3 0.915g/cm3。通過中間基材層B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基材層可以具有耐熱性、耐溶劑性、撓性,可以容易地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卷繞成輥狀,并且,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中間基材層B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該聚乙烯系樹脂優選包含低密度聚乙烯。通過上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低密度聚乙烯,基材層可以充分地具有耐熱性、耐溶劑性、撓性,可以進一步容易地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卷繞成輥狀,并且,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進一步顯現出優異的彎曲加工性。中間基材層B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的情況下,該聚乙烯系樹脂優選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通過上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進一步顯現出非常優異的彎曲加工性。上述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優選為0.880g/cm3 0.9lOg/cm3,更優選為
0.880g/cm3 0.905g/cm3,進一步優選為 0.885g/cm3 0.905g/cm3,特別優選為 0.890g/cm3 0.900g/cm3。通過將上述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在上述范圍內,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更進一步顯現出非常優異的彎曲加工性。中間基材層B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情況下,該中間基材層B中的該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含有比例優選為30重量% 5重量%,更優選為25重量% 5重量%,進一步優選為20重量% 10重量%,特別優選為15重量% 10重量%。通過將中間基材層B中的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圍內,在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可以更進一步顯現出非常優異的彎曲加工性。中間基材層B中的聚烯烴系樹脂的含有比例優選為60重量%以上,更優選為70重量%以上,進一步優選為80重量%以上,特別優選為85重量%以上,最優選為90重量%以上。就這樣的聚烯烴系樹脂而言,可以只使用一種,也可以使用兩種以上。就中間基材層B的厚度而言,根據目的,可以采用任意的適當的厚度。這樣的厚度優選為2 μ m 100 μ m,更優選為3 μ m 80 μ m,進一步優選為4 μ m 60 μ m,特別優選為5 μ m 50 μ m0基材層可以含有任意的適當的添加劑。作為這樣的添加劑,例如,可以舉出: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防老化劑、光穩定劑、抗靜電劑、表面潤滑劑、流平劑、增塑劑、低分子聚合物、防腐劑、阻聚劑、硅烷偶聯劑、無機以及有機的填充劑(例如氧化鈣、氧化鎂、二氧化硅、氧化鋅、氧化鈦等)、金屬粉、著色劑、顏料、耐熱穩定劑、防堵塞劑、潤滑劑、防結塊劑
坐寸ο基材層的與粘合層相反的一側的最外層也可以實施背面處理。作為背面處理的方法,在不損害本發明的效果的范圍內,可以采用任意的適當的方法。作為這樣的背面處理的方法,例如,可以舉出壓花加工或凹凸加工等表面加工、使其含有脂肪酸衍生物的方法等。就這樣的脂肪酸衍生物而言,可以只是一種,也可以是兩種以上。基材層包含脂肪酸衍生物的情況下,該基材層中的脂肪酸衍生物的含有比例相對于基材層中的樹脂成分優選為0.05重量% 1.00重量%,更優選為0.10重量% 0.90重量%,進一步優選為0.30重量% 0.80重量%。只要基材層中的脂肪酸衍生物的含有比例相對于基材層中的樹脂成分在上述范圍內,就可以將形成了輥狀的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容易地倒卷從而充分地顯 現脫模效果,并且,可以充分地抑制由該脂肪酸衍生物的漏出產生的污染。
作為脂肪酸衍生物,是指分子結構中包含脂肪酸衍生物結構的化合物。作為脂肪酸衍生物,例如,可以舉出:飽和脂肪酸雙酰胺、不飽和脂肪酸雙酰胺、芳香族系雙酰胺、取代脲、脂肪酸金屬鹽等。作為脂肪酸衍生物,具體而言,例如,可以舉出:甲撐雙硬脂酸酰胺、乙撐雙硬脂酸酰胺、乙撐雙油酸酰胺、N,N-二油酰己二酸酰胺、N-硬脂基-N’ -硬脂基脲等N-硬脂基-N’ -硬脂酸酰胺、硬脂酸鋅等。作為脂肪酸衍生物,優選為脂肪酸酰胺,更優選為選自甲撐雙硬脂酸酰胺、乙撐雙硬脂酸酰胺、N-硬脂基-N’ -硬脂酸酰胺中的至少一種。脂肪酸衍生物的熔點優選為100°C以上。就熔點低于100°C的脂肪酸衍生物而言,向粘合層表面的轉印變得顯著,有可能易于造成粘合力降低。粘合層優選包含熱塑性樹脂作為主要成分。就粘合層中包含的熱塑性樹脂而言,可以只是一種,也可以是兩種以上。作為熱塑性樹脂,可以采用任意的適當的熱塑性樹脂。作為這樣的熱塑性樹脂,例如,可以舉出:烯烴系樹脂、含有芳香族基團的烯烴/ 二烯共聚物、苯乙烯系樹脂、酯系樹脂等。在這些熱塑性樹脂中,優選苯乙烯系樹脂,更優選為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作為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優選可以舉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或者其氫化物。作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例如,可以舉出:苯乙烯 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苯乙烯 異戊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SIS)等苯乙烯系ABA型嵌段共聚物(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SB)、苯乙烯.異戍二烯.苯乙烯.異戍二烯共聚物(SISI)等苯乙烯系ABAB型嵌段共聚物(四嵌段共聚物);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BS)、苯乙烯.異戍二烯.苯乙烯.異戍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ISIS)等苯乙烯系ABABA型嵌段共聚物(五嵌段共聚物);具有其以上的AB重復單元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等。作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氫化物,例如,可以舉出: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苯乙烯共聚物(SEBS)、苯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 苯乙烯共聚物(SEPS)、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的共聚物(SEBSEB)等。就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而言,可以只使用一種,也可以使用兩種以上。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為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或者其氫化物的情況下,該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中的苯乙烯嵌段含量優選為5重量% 40重量%,更優選為7重量% 30重量%,進一步優選為9重量% 20重量%。上述苯乙烯嵌段含量變少時,可能會容易出現因粘合層的凝聚力不足而引起的膠糊殘留。上述苯乙烯嵌段含量變多時,可能會使粘合層變硬,相對粗糙面無法得到良好的粘合性。作為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優選具有包含苯乙烯(A)和丁二烯(B)的三嵌段共聚物以上的重復結構(ABA型、ABAB型、ABABA型等)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氫化物(SEBS, SEBSEB, SEBSEBS等)。通過采用這樣的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可以進一步適當充分提聞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的粘接力,另一方面,可使粘貼于被粘附體之后進行剝尚時的粘接力為更適當的大小,因而,用輕微的力就可以更容易地從被粘附體上剝離,而且可以進一步抑制暴露于較高溫下的長期保存的環境負荷時的粘接力上升。苯乙烯系熱 塑性彈性體為具有由苯乙烯(A)和丁二烯(B)構成的三嵌段共聚物以上的重復結構(ABA型、ABAB型、ABABA型等)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的氫化物(SEBS、SEBSEB、SEBSEBS等)的情況下,乙烯-丁烯共聚物嵌段中丁烯結構所占的比例優選為60重量%以上,更優選為70重量%以上,進一步優選為75重量%以上。通過上述乙烯-丁烯共聚物嵌段中丁烯結構所占的比例在上述范圍內,可以進一步適當充分提高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的粘接力,另一方面,可以使粘貼于被粘附體之后進行剝離時的粘接力為更適當的大小,因而,用輕微的力就可以更容易地從被粘附體剝離,而且可以進一步抑制暴露于較高溫下的長期保存的環境負荷時的粘接力上升。需要說明的是,上述乙烯-丁烯共聚物嵌段中丁烯結構所占的比例優選為90重量%以下。就粘合層而言,以調節粘合性等為目的,在不損害本發明的目的的范圍內,也可以包含其它的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作為其它的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可以舉出:上述以外的苯乙烯系嵌段共聚物;苯乙烯 丁二烯共聚物(SB)、苯乙烯 異戊二烯共聚物(SI)、苯乙烯 乙烯-丁烯共聚物的共聚物(SEB)、苯乙烯 乙烯-丙烯共聚物的共聚物(SEP)等AB型嵌段聚合物;苯乙烯 丁二烯橡膠(SBR)等苯乙烯系無規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烯烴結晶的共聚物(SEBC)等A-B-C型的苯乙烯.烯烴結晶系嵌段聚合物;這些聚合物的氫化物等。形成粘合層時,為了控制粘合特性等,根據需要,例如,可以適當添加軟化劑、粘合賦予劑、用于基材層的那樣的聚烯烴系樹脂、硅酮系聚合物、液狀丙烯酸系共聚物、磷酸酯系化合物、防老化劑、光穩定劑、紫外線吸收劑、表面潤滑劑、流平劑、增塑劑、低分子聚合物、抗氧化劑、防腐劑、阻聚劑、硅烷偶聯劑、無機以及有機的填充劑(例如氧化鈣、氧化鎂、二氧化硅、氧化鋅、氧化鈦等)、金屬粉、著色劑、顏料、耐熱穩定劑等添加劑。對于粘合層表面, 為了控制粘合性或粘貼操作性等,根據需要可以實施例如電暈放電處理、紫外線照射處理、火焰處理、等離子體處理、濺射蝕刻處理等表面處理。粘合賦予劑的配合對提高粘合力有效。其中,就粘合賦予劑的配合量而言,為了規避由凝聚力降低而引起的膠糊殘留問題的產生,可根據表面保護片將要應用的被粘附體而適當確定。粘合賦予劑的配合量相對于粘合層的基體聚合物優選為80重量%以下,更優選為40重量%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0重量%以下。需要說明的是,在表面保護片將要應用的被粘附體為金屬板的情況下,優選在形成粘合層時不添加粘合賦予劑。作為粘合賦予劑,例如,可以沒有特別限制地使用脂肪族系共聚物、芳香族系共聚物、脂肪族.芳香族系共聚物系或脂環式系共聚物等石油系樹脂;香豆酮-茚系樹脂、萜烯系樹脂、萜烯酚系樹脂、聚合松香等松香系樹脂;(烷基)酚系樹脂、二甲苯系樹脂、這些樹脂的氫化物等一般用于粘合劑的物質。就粘合賦予劑而言,可以只使用一種,也可以使用兩種以上。在這些粘合賦予劑中,從剝離性或耐候性等觀點考慮,優選氫化物系的粘合賦予齊U。需要說明的是,粘合賦予劑也可以使用以與烯烴樹脂的摻合物的形式市售的物質。軟化劑的配合對提高粘合力有效。作為軟化劑,例如,可以舉出:低分子量的二烯系聚合物、聚異丁烯、氫化聚異戊二烯、氫化聚丁二烯、這些聚合物的衍生物等。作為這樣的衍生物,例如,可以例示一個末端或者兩個末端具有OH基或COOH基的衍生物,具體而言,可以舉出:氫化聚丁二烯二醇、氫化聚丁二烯單醇、氫化聚異戊二烯二醇、氫化聚異戊二烯單醇等。特別是從抑制對被粘附體的粘合性的提高的目的考慮,優選氫化聚丁二烯或氫化聚異戊二烯等二烯系聚合物的氫化物或烯烴系軟化劑等。作為這樣的軟化劑,具體而言,可以獲得日本株式會社可樂麗制造的商品名“Kuraprene LIR-200”等。就這些軟化劑而言,可以只使用一種,也可以使用兩種以上。軟化劑的分子量可以適當設定為任意的合適的量,但是分子量變小時,可能會成為物質從粘合層向被粘附體轉移或重剝離化等的原因,另一方面,分子量變大時,可能會使粘合力的提高效果變得不足,因此,軟化劑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為5000 10萬,更優選為I萬 5萬。使用軟化劑的情況下,其添加量可以適當設定為任意的適當的量,但是添加量變多時,暴露于高溫或戶外時的膠糊殘留有增加的趨勢,因此,相對于粘合層的基體聚合物優選為100重量%以下,更優選為60重量%以下,進一步優選為40重量%以下。需要說明的是,表面保護片將要應用的被粘附體為金屬板的情況下,優選形成粘合層時不添加軟化劑。在粘合層中,以抑制粘接力上升等為目的,也可以添加聚烯烴系樹脂。聚烯烴系樹脂可以例示和用于形成基材層的樹脂同樣的樹脂。就該聚烯烴系樹脂而言,可以只是一種,也可以是兩種以上。該聚烯烴系樹脂的配合量相對于粘合層的基體聚合物優選為50重量%以下,更優選為30重量%以下,進一步優選為20重量%以下。對于粘合層,根據需要,在直至用于實用之前,也可以暫時粘著于間隔件等而進行保護。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的制造方法優選為利用共擠出成形使基材層和粘合層形成為一體而制造。由此,可以高效率且廉價地制造具有規定的厚度的層疊結構的表面保護片。作為共擠出成形,可以采用一般用于膜、片材等的制造的任意的適當的共擠出成形。作為共擠出成形,例如,可以采用吹脹法、共擠出T型模法等。根據共擠出成形,由于基材層的與粘合層的相反的一側的最外面和粘合層不是在熔融加熱狀態下連接,因此,沒有 因基材層的與粘合層的相反的一側的最外面的熱劣化而導致的副產物的生成以及其副產物向粘合層的轉移,顯示出優異的倒卷性,可以抑制粘合層表面的污染。實施例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具體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受這些實施例的任何限制。(密度的測定)樹脂的密度(g/cm3)為依據S01183而測定的值。(斷裂伸長率的測定)如下操作測定斷裂伸長率。按照JIS-K-7127進行拉伸試驗。測定試樣使用裁剪為JIS_K_7127記載的2型試驗片的形狀的表面保護片,在夾鉗間隔50mm、試驗片寬度10mm、試驗速度300mm/min的條件下進行拉伸試驗。另外,用于測定的試驗機為英斯特朗型拉伸試驗機(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制、Autograph)。以夾鉗間距離50mm為基準以%計,計算出拉伸試驗時的試樣斷裂時的
伸長量。(上屈服點的測定)如下操作測定上屈服點。通過按照JIS-K-7127進行的拉伸試驗而得到。測定試樣使用裁剪為JIS_K_7127記載的2型試驗片的形狀的表面保護片,在夾鉗間隔50mm、試驗片寬度10mm、試驗速度300mm/min的條件下進行拉伸試驗。另外,用于測定的試驗機為英斯特朗型拉伸試驗機(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制、Autograph)。(拉伸強度的測定)如下操作測定1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以及2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按照JIS-K-7127進行。測定試樣使用裁剪為JIS_K_7127記載的2型試驗片的形狀的表面保護片,在夾鉗間隔50mm、試驗片寬度10mm、試驗速度300mm/min的條件下進行拉伸試驗。另外,用于測定的試驗機為英斯特朗型拉伸試驗機(株式會社島津制作所制、Autograph)。由得到的S-S曲線計算出拉伸試驗時的伸長量為100%、以及200%時的試驗力。(彎曲試驗)如下操作測定彎曲試驗。在厚度2.0mm的不銹鋼板(304HL)上用2kg輥進行壓接來粘貼表面保護片,以表面保護片在沖壓器的相反側的方式設置之后,進行金屬V形彎曲加工試驗(V形塊法)(JIS-Z-2248)。此時,在模V形角度:88度、模V形寬度(L寬度):16或者12mm、模R:2.0或者1.0mm、沖壓角度:88度、沖頭R:0.6的條件下進行彎曲試驗,將彎曲加工后表面保護片產生了開裂的情況設為X、未產生開裂的情況設為〇。另外,剝離加工后的表面保護片,確認不銹鋼板表面有無損傷。將產生了損傷的情況設為X、未產生損傷的情況設為〇。(共擠出成形條件)在實施例以及比較例中,依據下述的熔融溫度條件,通過吹脹法進行成形。
基材層:165°C粘合層:165O共擠出溫度:165°C〔實施例1〕按照表1的含有比例配合低密度聚乙烯(日本東曹公司制造、商品名:Petrothene186R、密度=0.924g/cm3)和白色顏料(氧化鈦、Dupont制造、商品名:T1-Pure R103),得到白色系層形成材料。接著,按照表I的含有比例配合低密度聚乙烯(日本東曹公司制造、商品名:Petrothene 186R、密度=0.924g/cm3)、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日本住友化學公司制造、商品名Excellence FX FX307、密度=0.890g/cm3)和碳黑MB(日本住化顏料株式會社制造、商品名:Black SPEMB-865、碳含量20% ),得到黑色系層形成材料。進而,配合SEBS(氫化SEBS、苯乙烯含量=15重量%、JSR公司制造、商品名:DYNARON 8600P)82重量%和粘合賦予劑(C5系氫化芳香族石油樹脂、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制造、商品名:1-MARV P140)18重量%,得到粘合層形成材料。使用上述得到的白色系層形成材料、黑色系層形成材料、粘合層形成材料,利用通過吹脹法的共擠出成型,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I)(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20 μ m/35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2〕如表I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2)(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20 μ m/35 μ m/5 μ m) ο將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3〕如表I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3)(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15 μ m/40 μ m/5 μ m) ο將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4〕如表I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I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4)(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15 μ m/40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5〕如表I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5)(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20 μ m/45 μ m/5 μ m) ο將結果示于表I。
〔實施例6〕如表I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I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6)(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20 μ m/45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7〕如表I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7)(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15 μ m/50 μ m/5 μ m) ο將結果示于表I。〔實施例8〕如表I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I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I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8)(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15 μ m/50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I。〔比較例I〕如表2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2變更黑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2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Cl)(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55 μ m/15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2〕
如表2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2變更黑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2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C2)(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55 μ m/25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3〕如表2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2變更黑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如表2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C3)(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60 μ m/15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4〕在黑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 合中,代替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日本住友化學公司制造、商品名:Excellence FX FX307、密度=0.890g/cm3),而使用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SECC0公司制造、商品名:LL0220AA、密度=0.919g/cm3),除此以外,和實施例1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C4)(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20 μ m/35 μ m/5 μ m)。將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5〕如表2變更白色系層形成材料的配合,除此以外,和比較例4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C5)(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 粘合層=20 μ m/35 μ m/5 μ m) ο將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6〕如表2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比較例4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C6 (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20 μ m/45 μ m/5 μ m) ο將結果示于表2。〔比較例7〕如表2變更各層的厚度,除此以外,和比較例4同樣地進行,得到3層結構(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C7)(厚度:白色系層/黑色系層/粘合層=15 μ m/50 μ m/5 μ m) ο將結果示于表2。
權利要求
1.一種表面保護片,其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其特征在于, 該基材層的厚度為50 μ m以上, 斷裂伸長率為400%以上, 上屈服點為15N/20mm以下, 1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18N/20mm以下, 2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20N/20mm以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基材層和所述粘合層利用共擠出成形而形成為一體。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基材層包含聚烯烴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基材層包含最外基材層A和中間基材層B,在該中間基材層B側配置所述粘合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最外基材層A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低密度聚乙烯。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中間基材層B包含聚乙烯系樹脂作為主要成分。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低密度聚乙烯。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聚乙烯系樹脂包含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密度為O. 880g/cm3 O. 910g/cm3。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中間基材層B中的所述直鏈狀低密度聚乙烯的含有比例為30重量% 5重量%。
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表面保護片,其中,所述粘合層包含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的、粘貼于被粘附體的狀態下的彎曲加工性優異的表面保護片。本發明的表面保護片為包含基材層和粘合層的表面保護片,該基材層的厚度為50μm以上,斷裂伸長率為400%以上,上屈服點為15N/20mm以下,1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18N/20mm以下,200%伸長時的拉伸強度為20N/20mm以下。
文檔編號C09J153/02GK103254817SQ20121003621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5日
發明者生島伸祐, 山戶二郎, 武田公平 申請人:日東電工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