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包括槍體和扳機,扳機的上端與槍體鉸接,扳機的一側橫向伸出有導向柱,與導向柱位置對應的槍體上開有導向孔,導向孔內設有彈簧;導向孔孔壁一側的槍體內設有與導向孔連通的容納腔,容納腔腔壁一側的槍體內設有卸壓通道,容納腔內設有將容納腔分隔為左通道和右通道的隔板,且左通道和右通道內填充有氣囊,位于左通道和導向孔連接處的氣囊外表固定有擋塊;導向柱的端部一側向右通道內伸出有壓板,導向柱的端部還可拆卸地套裝有擋環;卸壓通道內滑動配合有壓塊,壓塊上向槍體的外表面伸出有連桿,連桿的端部固定有撥動塊。本實用新型能自動對扳機的扣動幅度進行限位,便于持握且省力。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噴漆槍,具體涉及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 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
【背景技術】
[0002] 噴射涂料的噴漆槍包括槍體,槍體具有噴頭,一般會在噴頭中設置噴嘴,在槍體上 鉸接有扳機,扣動扳機則可帶動噴嘴處的調節針,從而調節調節針與噴嘴口間的間隙,進而 調節在噴嘴噴射出的霧化涂料的流量和壓力。
[0003] 現有的扳機一般是在扳機的上端與槍體鉸接,扳機的一側與槍體彈性配合,板機 的中部聯動帶動調節針橫向移動,扳機的下端形成與使用者手指接觸的弧形持握部。工作 人員在用噴漆槍較大表面積的產品時,需要保持扣動扳機的固定力量,很容易導致手指疲 勞,還容易導致扣動扳機的幅度不均,同時,工作人員長期扣動扳機后手掌出汗,汗液與扳 機結合易導致打滑,因此,現有的噴漆槍在持握和使用方面很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 能自動對扳機的扣動幅度進行限位,便于持握且省力。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 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包括槍體和扳機,扳機的上端與槍體鉸接,扳機的一側橫 向伸出有導向柱,扳機的下端形成弧形持握部,該弧形持握部的表面設為磨砂面;與導向柱 位置對應的槍體上開有導向孔,導向孔與導向柱滑動配合,導向孔內設有彈簧,彈簧的一端 與導向柱相連,彈簧的另一端與導向孔的孔底相連;導向孔孔壁一側的槍體內設有與導向 孔連通的容納腔,容納腔腔壁一側的槍體內設有卸壓通道,其中,容納腔內設有將容納腔分 隔為左通道和右通道的隔板,左通道和右通道連通,且左通道和右通道內填充有氣囊,位于 左通道和導向孔連接處的氣囊外表固定有擋塊;導向柱的端部一側向右通道內伸出有壓 板,導向柱的端部還可拆卸地套裝有擋環,擋環位于壓板的外側;卸壓通道內滑動配合有壓 塊,壓塊上向槍體的外表面伸出有連桿,連桿的端部固定有撥動塊,與卸壓通道位置對應的 槍體外壁開有供連桿滑動的彎折形滑槽。
[0007] 優選地,所述右通道內的容納腔腔壁上固定有弧形彈性板,該弧形彈性板位于壓 板的內側;所述氣囊位于弧形彈性板與容納腔的腔壁之間。
[0008] 優選地,所述導向柱的端部開有供擋環嵌入的多個環形槽,各環形槽沿導向柱的 長度方向間隔分布。
[0009] 優選地,所述導向柱呈圓錐形,所述導向孔為與導向柱適配的圓錐形孔。
[0010] 相比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 (1)本實用新型的導向柱在伸入導向孔后,可通過壓板對右通道內的氣囊產生擠 壓,從而使左通道內的氣囊從左通道中向導向孔的方向伸出,此時擋塊可阻擋擋環,則此時 導向柱無法在彈簧的彈力作用下帶動扳機整體復位,實現扳機被扣動后的幅度的限位保 持,而無需使用者保持對扳機進行扣壓,既省力又便于持握。
[0012] (2)本實用新型的在扳機的弧形持握部的外表設有磨砂面,則可防汗防滑,進一步 便于持握。
[0013]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 圖1為本實用新型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的主視圖;
[0015] 圖2為本實用新型導向柱與導向孔配合處的槍體內部結構剖視圖;
[0016] 圖3為本實用新型導向柱的端部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 圖中:1、槍體;2、扳機;200、弧形持握部;201、磨砂面;3、導向柱;31、環形槽;4、 導向孔;5、彈簧;6、容納腔;61、左通道;62、右通道;7、卸壓通道;8、隔板;9、氣囊;10、擋 塊;11、壓板;12、擋環;13、壓塊;14、連桿;15、撥動塊;16、彎折形滑槽;17、弧形彈性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 如圖廣2所示的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包括槍體1和扳機2,扳機2的上端與槍 體1鉸接,扳機2的一側橫向伸出有導向柱3,扳機2的下端形成弧形持握部200,該弧形持 握部200的表面設為磨砂面201;與導向柱3位置對應的槍體1上開有導向孔4,導向孔4 與導向柱3滑動配合,導向孔4內設有彈簧5,彈簧5的一端與導向柱3相連,彈簧5的另一 端與導向孔4的孔底相連;導向孔4孔壁一側的槍體1內設有與導向孔4連通的容納腔6, 容納腔6腔壁一側的槍體1內設有卸壓通道7,其中,容納腔6內設有將容納腔6分隔為左 通道61和右通道62的隔板8,左通道61和右通道62連通,且左通道61和右通道62內填 充有氣囊9,位于左通道61和導向孔4連接處的氣囊9外表固定有擋塊10 ;導向柱3的端 部一側向右通道62內伸出有壓板11,導向柱3的端部還可拆卸地套裝有擋環12,擋環12 位于壓板11的外側;卸壓通道7內滑動配合有壓塊13,壓塊13上向槍體1的外表面伸出 有連桿14,連桿14的端部固定有撥動塊15,與卸壓通道7位置對應的槍體1外壁開有供連 桿14滑動的彎折形滑槽16。
[0019] 弧形持握部200增設的磨砂面201可防汗防滑,利于使用者長時間持握而不會打 滑或應汗液而不適。當使用者需要噴漆時,先撥動撥動塊15,使連桿14處于彎折形滑槽16 的彎折拐角處,而壓塊13封堵在卸壓通道7與右通道62之間,抵壓住氣囊9,再扣動扳機 2,導向柱3將朝導向孔4的底部滑移,彈簧5被壓縮,壓板11對右通道62內的氣囊9產生 擠壓,右通道62內的氣囊9產生的壓力將分壓至左通道61內的氣囊9,由于氣囊9已在容 納腔6中充滿,則氣囊9將帶動擋塊10從左通道61中伸出至導向孔4內,該擋塊10則起 到阻擋擋環12退出的作用,進而保持扳機2扣動幅度,自動維持槍體1噴射的涂料的流量 和壓力,徹底釋放了使用者的手指,即,使用者手指不必長時間對扳機2施壓,大大方便了 持握。當噴漆完成而需要釋放復位扳機2時,則可反向撥動撥動塊15,使連桿14脫離彎折 形滑槽16的彎折拐角,氣囊9將推擠壓塊13而使氣囊9填充卸壓通道7,此時由于氣囊9 在卸壓通道7得到卸壓,則從左通道61伸出至導向孔4的氣囊9將縮回,進而帶動擋塊10 縮回至左通道61內,此時擋環12沒有阻擋,導向柱3在彈簧5的彈力作用下復位,進而實 現扳機2復位。
[0020] 右通道62內的容納腔6腔壁上固定有弧形彈性板17,該弧形彈性板17位于壓板 11的內側;氣囊9位于弧形彈性板17與容納腔6的腔壁之間。當壓板11對右通道62內 的氣囊9擠壓時,壓板11將先接觸弧形彈性板17,弧形彈性板17彎曲后可較大面積地對 氣囊9擠壓,提升對氣囊9的擠壓效果,保證擋塊10的有效從左通道61伸出。而且,扳機 2需要復位時,弧形彈性板17也起到了輔助推力作用,防止導向柱3在導向孔4內卡死。
[0021] 為調節扳機2被擋塊10限位維持的幅度,進而調節扳機2被自動限位時腔體噴頭 噴出的涂料的流量和壓力大小,如圖3所示,導向柱3的端部開有供擋環12嵌入的多個環 形槽31,各環形槽31沿導向柱3的長度方向間隔分布。將擋環12套入不同位置的環形槽 31,則可對應調節扳機2被扣動后進而被擋塊10阻擋而維持的幅度。
[0022] 為進一步防止導向柱3在導向孔4內卡死,如圖2所示,導向柱3呈圓錐形,導向 孔4為與導向柱3適配的圓錐形孔。
[0023] 上述實施方式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保護 的范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做的任何非實質性的變化及替換均屬 于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包括槍體和扳機,其特征在于:扳機的上端與槍體鉸接,扳 機的一側橫向伸出有導向柱,扳機的下端形成弧形持握部,該弧形持握部的表面設為磨砂 面;與導向柱位置對應的槍體上開有導向孔,導向孔與導向柱滑動配合,導向孔內設有彈 簧,彈簧的一端與導向柱相連,彈簧的另一端與導向孔的孔底相連;導向孔孔壁一側的槍體 內設有與導向孔連通的容納腔,容納腔腔壁一側的槍體內設有卸壓通道,其中,容納腔內設 有將容納腔分隔為左通道和右通道的隔板,左通道和右通道連通,且左通道和右通道內填 充有氣囊,位于左通道和導向孔連接處的氣囊外表固定有擋塊;導向柱的端部一側向右通 道內伸出有壓板,導向柱的端部還可拆卸地套裝有擋環,擋環位于壓板的外側;卸壓通道內 滑動配合有壓塊,壓塊上向槍體的外表面伸出有連桿,連桿的端部固定有撥動塊,與卸壓通 道位置對應的槍體外壁開有供連桿滑動的彎折形滑槽。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通道內的容納 腔腔壁上固定有弧形彈性板,該弧形彈性板位于壓板的內側;所述氣囊位于弧形彈性板與 容納腔的腔壁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柱的端 部開有供擋環嵌入的多個環形槽,各環形槽沿導向柱的長度方向間隔分布。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持握噴射的噴漆槍,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柱呈圓錐形, 所述導向孔為與導向柱適配的圓錐形孔。
【文檔編號】B05B11/00GK203899804SQ20142028392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9日
【發明者】崔付朝 申請人:廣州施必快噴涂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