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包括差速器、電機,其核心在于:通過把電機設為扁平狀的,通過巧妙的結構布置,把電機、變速機構、離合機構、差速器四體合一集成在一起,組成一體化驅動后橋,所述變速機構由高速變速機構、低速變速機構組成;本實用新型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堅固耐用的優點,并且在車輛行駛可隨時切換到空擋滑行,而且還可以反充發電,達到節能的目的。在所述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兩端加裝萬向節后,就構成了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前橋。
【專利說明】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用驅動后橋,尤其是一體化驅動后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地電動車不管是三輪或四輪所用電機與后橋都是分體式,即后橋邊加裝電機,并且無離合器和變速器,電機的扭矩無法做到最大即同功率扭矩增加,而且體積大;在車輛行駛時無空擋滑行,并且無法反充發電,制約了電動車的快速發展。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出了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把電機、變速機構離合機構、差速器四體合一集成為一體,組成一體化驅動后橋,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堅固耐用的優點,并且在車輛行駛可隨時切換到空擋滑行,而且還可以反充發電,達到節能的目的。[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包括差速器、電機,其特征在于:
[0005]電機是扁平狀的,由電機下殼體、電機上殼體連接為電機殼體,電機殼體內布置定子繞組、電機磁鋼、轉子構成電機,電機的轉子通過軸承支撐在電機殼體中心的支撐軸上;
[0006]電機下殼體的外端面內凹形成容納腔,一個外殼體連接在電機下殼體上,外殼體與電機下殼體之間形成腔室;電機的轉子設有外軸頸凸出到容納腔內,轉子的外軸頸上固定有主動齒輪;沿主動齒輪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支撐轉軸、第二支撐轉軸,第一支撐轉軸上固定有高速被動齒輪;第二支撐轉軸上固定有低速被動齒輪;高速被動齒輪、低速被動齒輪都與主動齒輪嚙合;在第一支撐轉軸及第二支撐轉軸上還分別固定有第一離合套、第二1?合套;
[0007]左半軸通過第一軸承、第二軸承支撐在電機下殼體及外殼體之間,右半軸通過第三軸承、第四軸承支撐在電機下殼體及外殼體之間,左半軸及右半軸的內端與差速器連接,左半軸外端設有左支撐套,右半軸外端設有右支撐套,差速器支架的兩端分別連接有高速傳動齒輪、低速傳動齒輪,第一支撐轉軸的軸端設有高速過渡齒輪,第二支撐轉軸的軸端設有低速過渡齒輪,高速過渡齒輪與高速傳動齒輪嚙合,低速過渡齒輪與低速傳動齒輪嚙合。
[0008]上述的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在其兩端加裝萬向節后,就構成了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前橋。
[0009]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把電機設為扁平狀的,通過巧妙的結構布置,把電機、變速機構、離合機構、差速器四體合一集成在一起,組成一體化驅動后橋,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緊湊、堅固耐用的優點,并且在車輛行駛可隨時切換到空擋滑行,而且還可以反充發電,達到節能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1]圖1中所不:1.右半軸;2.右支撐套;3.電機下殼體;4.電機上殼體;5.低速被動齒輪;6.低速過渡齒輪;7.第一支撐軸承;8.第二離合套;9.第二支撐軸;10.第二支撐軸承;11.主動齒輪;12.轉子;13.支撐軸;14.第五軸承;15.第六軸承;16.高速過渡齒輪;17.第一離合套;18.第一支撐軸;19.第七軸承;20.高速被動齒輪;21.電機磁鋼;22.定子繞組;23.左支撐套;24.左半軸;25.第一軸承;26.第二軸承;27.高速傳動齒輪;28.離合器支架;29.第一錐齒輪;30.過渡錐齒輪;31.第八軸承;32.低速傳動齒輪;33.第三軸承;34.外殼體;35.第四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所示,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如下:
[0013]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包括差速器、電機,電機是扁平狀的,由電機下殼體3、電機上殼體4連接為電機殼體,電機殼體內布置定子繞組22、電機磁鋼21、轉子12構成電機,電機的轉子通過第五軸承14、第六軸承15支撐在電機殼體中心的支撐軸13上;
[0014]電機下殼體3的外端面內凹形成容納腔,一個外殼體34連接在電機下殼體3上,外殼體34與電機下殼體3之間形成腔室;電機的轉子12設有外軸頸凸出到容納腔內,轉子的外軸頸上固定有主動齒輪11 ;沿主動齒輪11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支撐轉軸18 (第一支撐轉軸18通過兩個第七軸承19支撐)、第二支撐轉軸9 (第二支撐轉軸9通過第一支撐軸承7、第二支撐軸承10支撐),第一支撐轉軸上固定有高速被動齒輪20 ;第二支撐轉軸上固定有低速被動齒輪5 ;高速被動齒輪20、低速被動齒輪5都與主動齒輪11嚙合;在第一支撐轉軸18及第二支撐轉軸9上還分別固定有第一離合套17、第二離合套8 ;
[0015]左半軸24通過第一軸承25、第二軸承26支撐在電機下殼體3及外殼體34之間,右半軸I通過第三軸承33、第四軸承35支撐在電機下殼體3及外殼體34之間,左半軸24及右半軸I的內端與差速器連接,左半軸外端設有左支撐套23,右半軸外端設有右支撐套2,差速器支架28的兩端分別連接有高速傳動齒輪27、低速傳動齒輪32,第一支撐轉軸18的軸端設有高速過渡齒輪16,第二支撐轉軸9的軸端設有低速過渡齒輪6,高速過渡齒輪16與高速傳動齒輪27嚙合,低速過渡齒輪6與低速傳動齒輪32嚙合。
[0016]如圖1所示,差速器主要由差速器支架28、兩個第一錐齒輪29、兩個過渡錐齒輪30組成;差速器是現有技術,在此不詳細描述。
[0017]如圖1所示,差速器支架28通過兩個第八軸承31分別軸承在左半軸、右半軸上。
[0018]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當電機啟動后轉子12轉動,帶動主動齒輪11轉動,由第一離合套17實現高速切換,由第二離合套8實現低速切換;當第一離合套17及第二離合套8都處于空位時,可以實現空擋滑行。
[0019]如圖1所示的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在其兩端加裝萬向節后,就構成了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前橋。
[0020]本實用新型的創新在于:本實用新型通過把電機設為扁平狀的,通過巧妙的結構布置,把電機、變速機構、離合機構、差速器四體合一集成在一起。
【權利要求】
1.電動車用一體化驅動后橋,包括差速器、電機,其特征在于: 電機是扁平狀的,由電機下殼體、電機上殼體連接為電機殼體,電機殼體內布置定子繞組、電機磁鋼、轉子構成電機,電機的轉子通過軸承支撐在電機殼體中心的支撐軸上; 電機下殼體的外端面內凹形成容納腔,一個外殼體連接在電機下殼體上,外殼體與電機下殼體之間形成腔室;電機的轉子設有外軸頸凸出到容納腔內,轉子的外軸頸上固定有主動齒輪;沿主動齒輪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支撐轉軸、第二支撐轉軸,第一支撐轉軸上固定有高速被動齒輪;第二支撐轉軸上固定有低速被動齒輪;高速被動齒輪、低速被動齒輪都與主動齒輪嚙合;在第一支撐轉軸及第二支撐轉軸上還分別固定有第一離合套、第二離合套; 左半軸通過第一軸承、第二軸承支撐在電機下殼體及外殼體之間,右半軸通過第三軸承、第四軸承支撐在電機下殼體及外殼體之間,左半軸及右半軸的內端與差速器連接,左半軸外端設有左支撐套,右半軸外端設有右支撐套,差速器支架的兩端分別連接有高速傳動齒輪、低速傳動齒輪,第一支撐轉軸的軸端設有高速過渡齒輪,第二支撐轉軸的軸端設有低速過渡齒輪,高速過渡齒輪與高速傳動齒輪嚙合,低速過渡齒輪與低速傳動齒輪嚙合。
【文檔編號】B60B35/12GK203472538SQ201320476779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江輝 申請人:丹江口市天健工貿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