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防側翻滾道梁及運軌車組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18629閱讀:46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防側翻滾道梁及運軌車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軌車組的滾道梁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防側翻滾道梁及運軌車組,屬于軌道的運輸和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構成現有運軌車組的單節車輛結構如圖1所示,車輛的底架01上普遍架設多層滾道梁02,滾道梁02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底架01兩側的立柱03上,鋼軌04排列放置在滾道梁02上,滾道梁02的結構如圖2、圖3所示,滾道梁02由兩根梁41和焊接在兩根梁41之間的底板42構成,兩根梁41外側沿其長度方向分別設有多個滾輪支架06,相鄰兩滾輪支架06之間轉動連接有滾輪05,滾輪05能相對滾輪支架06轉動,滾輪05用于托設置于其上的鋼軌04,在從滾道梁02上卸鋼軌04時能將其從滾輪05上拖下來。上述過程因鋼軌04能在滾輪05上滾動而大大節約了拖動力,但是因滾道梁02中沒有防側翻裝置,運軌車組在運行中通過小曲率半徑的軌道時出現鋼軌04側翻現象比較嚴重。由于運軌車組運輸的鋼軌長度一般在500米左右,一旦出現鋼軌側翻,要六十人左右才能將鋼軌04立起,影響行車安全和卸軌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側翻滾道梁及運軌車組,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防止鋼軌在運輸過程中側翻現象的發生,解決現有技術有滾道梁不具備防側翻功能導致的行車安全和卸軌困難問題。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防側翻滾道梁,所述防側翻滾道梁由兩根梁和固定連接在兩根梁之間的底板構成,所述梁外側沿其長度方向分別設有多個滾輪支架,相鄰兩滾輪支架之間均轉動連接有滾輪,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內均設有防側翻滾輪組件;兩根梁上相對設有多對第二安裝孔,每對所述第二安裝孔內均穿設有橫跨于兩根梁之間且防止所述防側翻滾輪組件脫離所述第一安裝孔的銷軸;所述防側翻滾輪組件上部卡設于所述底板上,下部穿設于第一安裝孔內且均向下伸出。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運軌車組,所述運軌車組具有至少一節用于放置鋼軌的車輛,所述車輛的底架兩側固定設有多對立柱,每對所述立柱之間均固定連接有一根以上滾道梁,其中至少有一根所述滾道梁為上述的防側翻滾道梁。本發明的防側翻滾道梁的實施所產生的技術效果是:通過穿設于底板上的防側翻滾輪組件防止置于滾輪上的鋼軌的側翻,滾套能在滾軸上轉動,在裝軌和卸軌時鋼軌與滾套之間的滾動摩擦省力且降低了鋼軌的磨損。本發明的運軌車組的技術效果是:通過防側翻滾道梁代替原有的滾道梁,避免運軌車組在通過小曲率半徑的軌道時出現鋼軌側翻現象,提高行車的安全性,便于卸軌。


圖1為現有技術中運軌車組的單節車輛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技術中滾道梁的主視圖;圖3為圖2的俯視圖;圖4為本發明防側翻滾道梁的主視圖;圖5為圖4的俯視圖;圖6為圖5中沿A-A向的剖視圖;圖7為圖6的左視圖;圖8為本發明運軌車組的單節車輛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4-7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防側翻滾道梁,該防側翻滾道梁07由兩根梁41和固定連接在兩根梁41之間的底板42構成,梁41可選用槽鋼,梁41外側沿其長度方向分別設有多個滾輪支架06,相鄰兩滾輪支架06之間均轉動連接有滾輪05,底板42上設有多個第一安裝孔,第一安裝孔內均設有防側翻滾輪組件I ;兩根梁41上相對設有多對第二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可設在槽鋼的腹板43上(如圖6所示),每對第二安裝孔內均穿設有橫跨于兩根梁41之間且防止防側翻滾輪組件I脫離第一安裝孔的銷軸2,當鋼軌04與防側翻滾輪組件I碰撞時,銷軸2阻礙防側翻滾輪組件I向上竄動;銷軸2尾端穿設的開口銷21防止銷軸2從第一安裝孔內退出;防側翻滾輪組件I上部卡設于底板42上,下部穿設于第一安裝孔內且均向下伸出。防側翻滾輪組件I的上部的滾輪05具有承載鋼軌04的作用,而防側翻滾輪組件I下部從底板向下伸出恰可置于相鄰的兩排鋼軌04之間并將鋼軌04彼此隔開,能夠起到阻擋鋼軌04側翻的作用。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
,防側翻滾輪組件I由吊板11、滾軸12和穿設于滾軸12上的滾套13構成,如圖7所示;滾軸12 —端固定在吊板11 一面上,另一端設有防止滾套滑脫的軸肩14 ;吊板11置于底板42上,滾套13及滾軸12穿設于第一安裝孔內且均向下伸出。滾軸12與吊板11之間通過螺栓22和墊圈23固定連接。本發明實施例的防側翻滾道梁通過穿設于底板42上的防側翻滾輪組件I防止置于滾輪05上的鋼軌04的側翻,在運軌車組過曲線軌道時,鋼軌04在向心力作用下一側靠近滾套13時,滾套13起到阻止鋼軌04側翻的作用,同時在運行過程中鋼軌04與滾套13之間的相對運動致使滾套13在滾軸12上轉動,降低了鋼軌04的磨損;另外,在裝軌和卸軌時,鋼軌04在外力作用下從相鄰兩滾套13之間穿過,鋼軌04的一側或兩側靠近滾套13,致使滾套13在滾軸12上轉動,鋼軌與滾套之間的滾動摩擦相對滑動摩擦較省力,節約了裝軌外力和卸軌外力。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優選實施方式,如圖7所示,滾軸12與滾套13之間設有間隙10,在間隙10內可添加潤滑油以使滾套13相對滾軸12轉動更靈活;也減小了滾套13在與滾軸12相對轉動過程中的磨損。為了更加方便地向間隙10內添加潤滑油,在滾軸12內設有軸向盲孔15和徑向孔16,軸向盲孔15自滾軸12與吊板11固定連接的一端向軸肩14方向延伸,徑向孔16與軸向盲孔15連通,徑向孔16與滾軸12與滾套13之間的間隙10連通;軸向盲孔15內設有油杯17 ;油杯17中的油通過滾軸12中的徑向孔16流入滾套13與滾軸12之間的間隙10,起到潤滑、防銹的功能。吊板11上設有與油杯17位置對應的油杯孔18。軸向盲孔15可設與油杯17上的螺紋相適配的內螺紋,油杯17可通過吊板11上的油杯孔18直接擰入滾軸12的軸向盲孔15中。如圖8所示,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運軌車組,該運軌車組具有至少一節用于放置鋼軌的車輛,車輛的底架01兩側固定設有多對立柱03,每對立柱03之間均固定連接有一根以上的滾道梁02,其中至少有一根滾道梁02的結構為上述實施例中防側翻滾道梁07的結構,每節車輛的底架上自下而上可架設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至第N層支撐,其中N大于等于三,以N等于三為例進行說明,其中每一層支撐沿底架的長度方向均由一根以上的滾道梁02構成,位于第一層支撐的滾道梁02因其下方沒有放置鋼軌04,因此不需要防側翻滾輪組件I隔開鋼軌04,因此也沒有必要將位于第一層支撐的滾道梁02改為防側翻滾道梁07的結構;其次鋼軌04需要多節車輛共同運輸,整根鋼軌04沿長度方向需要一根以上的防側翻滾道梁07即可達到防側翻目的,而這一根以上的防側翻滾道梁07可設在同一節車輛上,也可設在不同的車輛上,還有很多節車輛上不需要設防側翻滾道梁07 ;因此運軌車組中的滾道梁至少需要有一根改為防側翻滾道梁才能起到防止鋼軌側翻的作用。將運軌車組中任一單節車輛上任何一根以上的滾道梁02替換為防側翻滾道梁07的運軌車組均在保護范圍之列。在具體應用中可將運軌車組單節車輛上的第二層和第三層的滾道梁02替換成防側翻滾道梁07,第一層和第四層保留原來的滾道梁02,如圖8所示;也可將第四層的滾道梁02替換成防側翻滾道梁07,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保留原滾道梁。防側翻滾道梁07安裝方式與滾道梁02的安裝方式相同。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防側翻滾道梁,所述防側翻滾道梁由兩根梁和固定連接在兩根梁之間的底板構成,所述梁外側沿其長度方向分別設有多個滾輪支架,相鄰兩滾輪支架之間均轉動連接有滾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設有多個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安裝孔內均設有防側翻滾輪組件;兩所述梁上相對設有多對第二安裝孔,每對所述第二安裝孔內均穿設有橫跨于兩根梁之間且能防止所述防側翻滾輪組件脫離所述第一安裝孔的銷軸;所述防側翻滾輪組件上部卡設于所述底板上,下部穿設于第一安裝孔內且向下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側翻滾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側翻滾輪組件由吊板、滾軸和穿設于所述滾軸上的滾套構成;所述滾軸一端固定在所述吊板一面上,另一端設有防止所述滾套滑脫的軸肩;所述吊板卡設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滾套及滾軸穿設于第一安裝孔內且均向下伸出。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側翻滾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軸與所述滾套之間設有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側翻滾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軸內設有軸向盲孔和徑向孔;所述軸向盲孔自所述滾軸與所述吊板固定連接的一端向所述軸肩方向延伸;所述徑向孔與所述軸向盲孔連通,所述徑向孔與所述滾軸與所述滾套之間的間隙連通;所述軸向盲孔內設有油杯。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側翻滾道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板上設有與所述油杯位置對應的油杯孔。
6.一種運軌車組,所述運軌車組具有至少一節用于放置鋼軌的車輛,所述車輛的底架兩側固定設有多對立柱,每對所述立柱之間均固定連接有一根以上的滾道梁,其特征在于,其中有至少一根所述滾道梁為上述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防側翻滾道梁。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防側翻滾道梁及運軌車組,該防側翻滾道梁由兩根梁、底板、多個滾輪支架構成,底板上設有多個第一安裝孔,第一安裝孔內均設有防側翻滾輪組件;兩梁上相對設有多對第二安裝孔,每對第二安裝孔內均穿設有橫跨于兩根梁之間的銷軸;防側翻滾輪組件上部卡設于所述底板上,下部穿設于第一安裝孔內且向下伸出。本發明通過防側翻滾道梁代替原有的滾道梁,避免運軌車組在通過小曲率半徑的軌道時出現鋼軌側翻現象,提高了行車的安全性,便于卸軌,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鋼軌側翻造成的行車安全和卸軌困難的技術問題。
文檔編號B61D3/16GK103144641SQ201110403930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7日
發明者王大宏, 侯偉, 王劍秋 申請人:中國北車集團沈陽機車車輛有限責任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