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鐵路輪對檢修線輪對轉向領域,具體屬于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
背景技術:
內置式電動轉盤是用于鐵路輪對檢修線輪對轉向的設備,專利號:ZL 2010 20564446.4公開了一種內置式輪對轉盤,它包括井架、鋼軌和轉向裝置,轉向裝置包括轉盤、轉筒、固定座、轉筒轉動驅動裝置和升降板升降驅動裝置,轉盤為圓盤;轉筒套裝在轉筒座外,使之能夠作相對轉動;轉筒座的上端擠壓在轉盤上,下端連接在升降板上;固定座上固定有若干個垂直的導柱,升降板上對應開設有若干個通孔,升降板實現沿導柱上下滑動;升降板與固定座之間是升降板升降驅動裝置,驅動升降板上升或下降;轉筒驅動裝置驅動轉筒繞轉筒座轉動。此種電動轉盤不帶有捕輪的功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風動定向捕輪機構,實現自動捕輪功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不僅工作平穩、安全可靠,而且使用壽命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包括有設置于鋼軌外側的底座,底座底部連接有膨脹螺栓,底座上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捕輪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另一側固定安裝有氣缸耳座,氣缸耳座上鉸接有豎向的單耳座氣缸,單耳座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連接有驅動連接塊,驅動連接塊上橫向鉸接有捕輪板,捕輪板上表面設有托置鐵路輪對的沉槽,沉槽內鑲裝有橡膠板,捕輪板另一端通過銷軸鉸接于捕輪固定架的頂端。所述的單耳座氣缸的活塞桿與驅動連接塊螺紋連接。本實用新型內置式電動轉盤由于轉盤體直徑小于軌距,故可安裝在鋼軌內側,不需切割鋼軌,輪對轉動時,轉盤從輪對下面升起,托起輪對凸緣,使輪對自動離開軌面30-50mm,,轉動機構按要求轉動所需角度后定位落下。由于轉盤無鋼軌切口故工作時輪對不會對盤體產生沖擊,因此不僅工作平穩、安全可靠,而且使用壽命長,帶有捕輪機構的轉盤在未接到工作指令時,自動捕輪機構返回原始狀態,不影響其他輪對的正常過軌。本實用新型不需要破壞軌道的同時達到捕輪的目的,根據工作要求需要捕輪時滿足捕輪的要求,不需要捕輪時不影響軌道的正常通過能力。實現自動捕輪功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不僅工作平穩、安全可靠,而且使用壽命長。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捕輪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圖,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包括有設置于鋼軌外側的底座1,底座I底部連接有膨脹螺栓2,底座I上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捕輪固定架3,另一側固定安裝有氣缸耳座4,氣缸耳座4上鉸接有豎向的單耳座氣缸5,單耳座氣缸5的活塞桿上固定連接有驅動連接塊6,單耳座氣缸5的活塞桿與驅動連接塊6螺紋連接,驅動連接塊上橫向鉸接有捕輪板7,捕輪板7上表面設有托置鐵路輪對10的沉槽8,沉槽8內鑲裝有橡膠板9,徹底消除輪對運行的慣性,達到捕輪的要求,捕輪板7另一端通過銷軸鉸接于捕輪固定架3的頂端。
權利要求1.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包括有設置于鋼軌外側的底座,底座底部連接有膨脹螺栓,底座上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捕輪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另一側固定安裝有氣缸耳座,氣缸耳座上鉸接有豎向的單耳座氣缸,單耳座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連接有驅動連接塊,驅動連接塊上橫向鉸接有捕輪板,捕輪板上表面設有托置鐵路輪對的沉槽,沉槽內鑲裝有橡膠板,捕輪板另一端通過銷軸鉸接于捕輪固定架的頂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耳座氣缸的活塞桿與驅動連接塊螺紋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內置式電動轉盤用捕輪機構,包括有底座,底座底部連接有膨脹螺栓,底座上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捕輪固定架,另一側固定安裝有氣缸耳座,氣缸耳座上鉸接有豎向的單耳座氣缸,單耳座氣缸的活塞桿上固定連接有驅動連接塊,驅動連接塊上橫向鉸接有捕輪板,捕輪板上表面設有托置鐵路輪對的沉槽,對捕輪板另一端通過銷軸鉸接于捕輪固定架的頂端。本實用新型風動定向捕輪機構,實現自動捕輪功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不僅工作平穩、安全可靠,而且使用壽命長。
文檔編號B61J1/02GK203047290SQ20122074168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8日
發明者胡良 申請人:銅陵科達車輛裝備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