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腳踏板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28852閱讀:19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腳踏板傳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傳動機構,尤其是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的腳踏車都是通過腳蹬腳踏板旋轉來傳動的,這種結構一方面無法實現一車 多種功能,無法滿足使用者的多種需求,另一方面該種結構越來越無法滿足廣大使用者健 身和娛樂的需求,且該種結構容易掛住或弄臟使用者衣服。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該腳踏板傳動機構結構簡 單、新穎,操作方面。本發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包括第一、 二腳踏板、第一、二搖臂、主架、第一、二、三、四拉索、第一、二鏈條、第一飛輪機構、第一錐齒 輪、第二錐齒輪、第三錐齒輪和輪軸,以使用方向為基準,第一、二腳踏板后端分別與第一、 二搖臂前端鉸接連接,第一、二搖臂后端與主架同軸樞接,第一、二錐齒輪分別對稱徑向可 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后端兩側,第一、二搖臂相互遠離的側面上分別設有呈腎形的第 一、二拉索導向盤和第三、四拉索導向盤,其中第一拉索導向盤和第二拉索導向盤沿第一搖 臂上的樞接位置對稱分布于第一搖臂上,第三拉索導向盤和第四拉索導向盤沿第二搖臂上 的樞接位置對稱分布于第二搖臂上,第一拉索前端與第一搖臂的第一拉索導向盤前端固 連,第一拉索后端繞過第一拉索導向盤邊緣與第一鏈條一端固連,第一鏈條與第一錐齒輪 背齒面的齒輪軸嚙合,第一鏈條另一端與第三拉索后端固連,第三拉索前端繞過第三拉索 導向盤并與第三拉索導向盤前端固連,第二拉索前端與第一搖臂的第二拉索導向盤前端固 連,第二拉索后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盤邊緣與第二鏈條一端固連,第二鏈條與第二錐齒輪 背齒面的齒輪軸嚙合,第二鏈條另一端與第四拉索后端固連,第四拉索前端繞過第四拉索 導向盤并與第四拉索導向盤前端固連,第一、二錐齒輪一側同時與第三錐齒輪嚙合,第三錐 齒輪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一側,第三錐齒輪的速度輸出端與第一飛輪機構的動力輸 入端固連,第一飛輪機構的動力輸出端與輪軸固連,這樣當往復踩踏第一、二腳踏板時,第 一、三拉索和第二、四拉索就分別帶著第一、二鏈條往復滑動,第一、二鏈條往復滑動就帶動 第一、二錐齒輪正反往復轉動,這樣第一、二錐齒輪就帶著第三錐齒輪正反轉動,當第三錐 齒輪正轉時,第一飛輪機構的動力輸出端就帶著輪軸正轉,當第三錐齒輪反轉時,第一飛輪 機構的動力輸出端就空轉,此時輪軸在慣性下繼續正轉,如此反復就使輪軸一直不停的正 轉。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第一、二搖臂均包括上臂和調節把手,以使用方向為基 準,上臂后端與調節把手鉸接連接,上臂的側壁上設有第一調節穿孔,調節把手上端側壁上 設有至少兩個第二調節穿孔,該第二調節穿孔呈圓弧狀排列于調節把手側壁上,該圓弧的 圓心位于上臂與調節把手鉸接軸上,設有一調節軸,該調節軸可拆卸固定插置于第一調節
4穿孔和第二調節穿孔內,使用時,通過改變上臂上的第一調節穿孔與調節把手上不同的第 二調節穿孔對應來改變上臂與水平面的夾角,從而改變第一、二腳踏板與水平面間的夾角 和高度差,方便使用者踩踏第一、二腳踏板。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設有第五拉索,以使用方向為基準,第五拉索一端與第 一搖臂的第一拉索導向盤下端固連,第五拉索另一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盤、主架和第四拉 索導向盤最終與第二搖臂的第三拉索導向盤下端固連,這樣第五拉索將第一、二搖臂緊拉 在一起,降低了第一、二搖臂鉸接處的受力,增強了產品的強度。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設有一滾輪,以使用方向為基準,該滾輪徑向可轉動軸 向止動鉸接于主架上端,第五拉索一端與第一搖臂的第一拉索導向盤下端固連,第五拉索 另一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盤、主架上端的滾輪和第四拉索導向盤最終與第二搖臂的第三拉 索導向盤下端固連,這樣可使第五拉索滑動更順暢,同時將第一、二搖臂上的負載轉移到整 個主架上而不是主架一點受力,使主架受力更均勻,更耐用,且還可防止第五拉索和主架反 復摩擦造成主架和第五拉索磨損。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設有第四錐齒輪和第二飛輪機構,以使用方向為基準, 第一、二錐齒輪另一側同時與第四錐齒輪嚙合,第四錐齒輪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另 一側,第四錐齒輪的速度輸出端與第二飛輪機構的動力輸入端固連,第一、二飛輪機構的動 力輸出端分別與輪軸固連,第二飛輪機構與第一飛輪機構呈互補工作狀態(即第一飛輪機 構工作時第二飛輪機構停止工作,第二飛輪機構工作時,第一飛輪機構停止工作),第四錐 齒輪與第三飛輪交替往復運動,帶動輪軸一直轉動,使輪軸轉動連續、穩定、快速,同時保證 第一、二錐齒輪始終與第三、四錐齒輪穩定嚙合,防止齒輪軸軸心線發生偏斜。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飛輪機構的結構為包括棘爪、簧片、軸桿、外 齒輪和棘輪,以使用方向為基準,軸桿外側壁上設有一開口槽,棘爪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 軸桿的開口槽內,簧片一端固定定位于軸桿側壁上,簧片另一端彈性止頂于棘爪遠離開口 槽一端側壁上,棘輪徑向可轉動軸向止動套設于軸桿外側,棘爪遠離軸桿開口槽一端恰容 置于棘輪內側壁上的三角凹槽內,棘輪外側壁上固定套設有一外齒輪,當第一、二鏈條正反 滑動時,就帶著外齒輪正反轉動(外齒輪即第一飛輪機構的動力輸入端),外齒輪就帶著棘 輪正反轉動,當棘輪正向轉動時棘輪受棘爪止頂,這樣軸桿就通過棘爪被帶動正轉(軸桿 即第一飛輪機構的動力輸出端),當棘輪反轉時,棘爪受徑向力作用被壓下,棘輪發生空轉 無法帶動軸桿轉動,這樣就保證了軸桿始終正向轉動,由于飛輪機構為普通技術人員熟知 的結構,此處不再詳細介紹。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飛輪機構的棘輪內側壁上的三角凹槽與所述 第一飛輪機構的呈反向排布狀態,由于是普通技術人員常用的機構,此處不在重復敘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踩踏第一、二腳踏板,就通過第一、二、三、四拉 索和第一、二鏈條帶動第一、二錐齒輪轉動,進而帶動第三錐齒輪轉動,使縱向的上下往復 運動轉化成第三錐齒輪輪軸的同向轉動,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結構新穎,輕松的將 縱向往復運動轉化成水平軸向轉動。


圖1為本發明主視圖2為本發明俯視圖;圖3為本發明后視圖;圖4為本發明右視圖;圖5為第一飛輪機構結構示意放大圖;圖6為第二飛輪機構結構示意放大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包括第一、二腳踏板11、12、第一、二搖臂21、22、主 架3、第一、二、三、四拉索41、42、43、44、第一、二鏈條51、52、第一飛輪機構6、第一錐齒輪 71、第二錐齒輪72、第三錐齒輪73和輪軸8,以使用方向為基準,第一、二腳踏板11、12后端 分別與第一、二搖臂21、22前端鉸接連接,第一、二搖臂21、22后端與主架3同軸樞接,第 一、二錐齒輪71、72分別對稱徑向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3后端兩側,第一、二搖臂21、 22相互遠離的側面上分別設有呈腎形的第一、二拉索導向盤211、212和第三、四拉索導向 盤221、222,其中第一拉索導向盤211和第二拉索導向盤212沿第一搖臂21上的樞接位置 對稱分布于第一搖臂21上,第三拉索導向盤221和第四拉索導向盤222沿第二搖臂22上 的樞接位置對稱分布于第二搖臂22上,第一拉索41前端與第一搖臂21的第一拉索導向盤 211前端固連,第一拉索41后端繞過第一拉索導向盤211邊緣與第一鏈條51 —端固連,第 一鏈條51與第一錐齒輪71背齒面的齒輪軸嚙合,第一鏈條51另一端與第三拉索43后端 固連,第三拉索43前端繞過第三拉索導向盤221并與第三拉索導向盤221前端固連,第二 拉索42前端與第一搖臂21的第二拉索導向盤212前端固連,第二拉索42后端繞過第二拉 索導向盤212邊緣與第二鏈條52 —端固連,第二鏈條52與第二錐齒輪72背齒面的齒輪軸 嚙合,第二鏈條52另一端與第四拉索44后端固連,第四拉索44前端繞過第四拉索導向盤 222并與第四拉索導向盤222前端固連,第一、二錐齒輪71、72 —側同時與第三錐齒輪73嚙 合,第三錐齒輪73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3 —側,第三錐齒輪73的速度輸出端與第一 飛輪機構6的動力輸入端固連,第一飛輪機構6的動力輸出端與輪軸8固連,這樣當往復踩 踏第一、二腳踏板11、12時,第一、三拉索41、43和第二、四拉索42、44就分別帶著第一、二 鏈條51、52往復滑動,第一、二鏈條51、52往復滑動就帶動第一、二錐齒輪71、72正反往復 轉動,這樣第一、二錐齒輪71、72就帶著第三錐齒輪73正反轉動,當第三錐齒輪73正轉時, 第一飛輪機構6的動力輸出端就帶著輪軸8正轉,當第三錐齒輪73反轉時,第一飛輪機構 6的動力輸出端就空轉,此時輪軸8在慣性下繼續正轉,如此反復就使輪軸8 一直不停的正 轉。所述第一、二搖臂21、22均包括上臂213和調節把手214,以使用方向為基準,上 臂213后端與調節把手214鉸接連接,上臂213的側壁上設有第一調節穿孔215,調節把手 214上端側壁上設有至少兩個第二調節穿孔216,該第二調節穿孔216呈圓弧狀排列于調節 把手214側壁上,該圓弧的圓心位于上臂213與調節把手214鉸接軸上,設有一調節軸9, 該調節軸9可拆卸固定插置于第一調節穿孔215和第二調節穿孔216內,使用時,通過改變 上臂213上的第一調節穿孔215與調節把手214上不同的第二調節穿孔216對應來改變上 臂213與水平面的夾角,從而改變第一、二腳踏板11、12與水平面間的夾角和高度差,方便 使用者踩踏第一、二腳踏板11、12。
設有第五拉索45,以使用方向為基準,第五拉索45 —端與第一搖臂21的第一拉索 導向盤211下端固連,第五拉索45另一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盤212、主架3和第四拉索導向 盤222最終與第二搖臂22的第三拉索導向盤221下端固連,這樣第五拉索45將第一、二搖 臂21、22緊拉在一起,降低了第一、二搖臂21、22鉸接處的受力,增強了產品的強度。設有一滾輪33,以使用方向為基準,該滾輪33徑向可轉動軸向止動鉸接于主架3 上端,第五拉索45 —端與第一搖臂21的第一拉索導向盤211下端固連,第五拉索45另一 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盤212、主架3上端的滾輪33和第四拉索導向盤222最終與第二搖臂 22的第三拉索導向盤221下端固連,這樣可使第五拉索45滑動更順暢,同時將第一、二搖 臂21、22上的負載轉移到整個主架3上而不是主架3 —點受力,使主架3受力更均勻,更耐 用,且還可防止第五拉索45和主架3反復摩擦造成主架3和第五拉索45磨損。設有第四錐齒輪74和第二飛輪機構741,以使用方向為基準,第一、二錐齒輪71、 72另一側同時與第四錐齒輪74嚙合,第四錐齒輪74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3另一側, 第四錐齒輪74的速度輸出端與第二飛輪機構741的動力輸入端固連,第一、二飛輪機構6、 741的動力輸出端分別與輪軸8固連,第二飛輪機構741與第一飛輪機構6呈互補工作狀態 (即第一飛輪機構6工作時第二飛輪機構741停止工作,第二飛輪機構741工作時,第一飛 輪機構6停止工作),第四錐齒輪74與第三飛輪73交替往復運動,帶動輪軸8 一直轉動,使 輪軸8轉動連續、穩定、快速,同時保證第一、二錐齒輪71、72始終與第三、四錐齒輪73、74 穩定嚙合,防止齒輪軸軸心線發生偏斜。所述第一飛輪機構6的結構為包括棘爪61、簧片62、軸桿63、外齒輪64和棘輪 65,以使用方向為基準,軸桿63外側壁上設有一開口槽631,棘爪61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 軸桿63的開口槽631內,簧片62 —端固定定位于軸桿63側壁上,簧片62另一端彈性止頂 于棘爪61遠離開口槽一端側壁上,棘輪65徑向可轉動軸向止動套設于軸桿63外側,棘爪 61遠離軸桿63開口槽631—端恰容置于棘輪65內側壁上的三角凹槽651內,棘輪65外側 壁上固定套設有一外齒輪64,當第一、二鏈條51、52正反滑動時,就帶著外齒輪64正反轉動 (外齒輪64即第一飛輪機構6的動力輸入端),外齒輪64就帶著棘輪65正反轉動,當棘輪 65正向轉動時棘輪65受棘爪61止頂,這樣軸桿63就通過棘爪61被帶動正轉(軸桿63即 第一飛輪機構的動力輸出端),當棘輪65反轉時,棘爪61受徑向力作用被壓下,棘輪65發 生空轉無法帶動軸桿63轉動,這樣就保證了軸桿63始終正向轉動,由于飛輪機構為普通技 術人員熟知的結構,此處不再詳細介紹。所述第二飛輪機構741的棘輪內側壁上的三角凹槽與所述第一飛輪機構6的呈反 向排布狀態,由于是普通技術人員常用的機構,此處不在重復敘述。
權利要求
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其特征是包括第一、二腳踏板(11、12)、第一、二搖臂(21、22)、主架(3)、第一、二、三、四拉索(41、42、43、44)、第一、二鏈條(51、52)、第一飛輪機構(6)、第一錐齒輪(71)、第二錐齒輪(72)、第三錐齒輪(73)和輪軸(8),以使用方向為基準,第一、二腳踏板(11、12)后端分別與第一、二搖臂(21、22)前端鉸接連接,第一、二搖臂(21、22)后端與主架(3)同軸樞接,第一、二錐齒輪分別對稱徑向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3)后端兩側,第一、二搖臂(21、22)相互遠離的側面上分別設有呈腎形的第一、二拉索導向盤(211、212)和第三、四拉索導向盤(221、222),其中第一拉索導向盤(211)和第二拉索導向盤(212)沿第一搖臂(21)上的樞接位置對稱分布于第一搖臂(21)上,第三拉索導向盤(221)和第四拉索導向盤(222)沿第二搖臂(22)上的樞接位置對稱分布于第二搖臂(22)上,第一拉索(41)前端與第一搖臂(21)的第一拉索導向盤(211)前端固連,第一拉索(41)后端繞過第一拉索導向盤(211)邊緣與第一鏈條(51)一端固連,第一鏈條(51)與第一錐齒輪(71)背齒面的齒輪軸嚙合,第一鏈條(51)另一端與第三拉索(43)后端固連,第三拉索(43)前端繞過第三拉索導向盤(221)并與第三拉索導向盤(221)前端固連,第二拉索(42)前端與第一搖臂(21)的第二拉索導向盤(212)前端固連,第二拉索(42)后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盤(212)邊緣與第二鏈條(52)一端固連,第二鏈條(52)與第二錐齒輪(72)背齒面的齒輪軸嚙合,第二鏈條(52)另一端與第四拉索(44)后端固連,第四拉索(44)前端繞過第四拉索導向盤(222)并與第四拉索導向盤(222)前端固連,第一、二錐齒輪(71、72)一側同時與第三錐齒輪(73)嚙合,第三錐齒輪(73)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3)一側,第三錐齒輪(73)的速度輸出端與第一飛輪機構(6)的動力輸入端固連,第一飛輪機構(6)的動力輸出端與輪軸(8)固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其特征是第一、二搖臂(21、22)均包 括上臂(213)和調節把手(214),以使用方向為基準,上臂(213)后端與調節把手(214)鉸 接連接,上臂(213)的側壁上設有第一調節穿孔(215),調節把手(214)上端側壁上設有至 少兩個第二調節穿孔(216),該第二調節穿孔(216)呈圓弧狀排列于調節把手(214)側壁 上,該圓弧的圓心位于上臂(213)與調節把手(214)鉸接軸上,設有一調節軸(9),該調節軸 (9)可拆卸固定插置于第一調節穿孔(215)和第二調節穿孔(216)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其特征是設有第五拉索(45),以使用 方向為基準,第五拉索(45) —端與第一搖臂(21)的第一拉索導向盤(211)下端固連,第五 拉索(45)另一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盤(212)、主架(3)和第四拉索導向盤(222)最終與第 二搖臂(22)的第三拉索導向盤(221)下端固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其特征是設有一滾輪(33),以使用方 向為基準,該滾輪(33)徑向可轉動軸向止動鉸接于主架(3)上端,第五拉索(45) —端與第 一搖臂(21)的第一拉索導向盤(211)下端固連,第五拉索(45)另一端繞過第二拉索導向 盤(212)、主架(3)上端的滾輪(33)和第四拉索導向盤(222)最終與第二搖臂(22)的第三 拉索導向盤(221)下端固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其特征是設有第四錐齒輪(74)和第 二飛輪機構(741),以使用方向為基準,第一、二錐齒輪(71、72)另一側同時與第四錐齒輪 (74)嚙合,第四錐齒輪(74)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主架(3)另一側,第四錐齒輪(74)的速 度輸出端與第二飛輪機構(741)的動力輸入端固連,第一、二飛輪機構(6、741)的動力輸出端分別與輪軸(8)固連,第二飛輪機構(741)與第一飛輪機構(6)呈互補工作狀態。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飛輪機構(6)的 結構為包括棘爪(61)、簧片(62)、軸桿(63)、外齒輪(64)和棘輪(65),以使用方向為基 準,軸桿(63)外側壁上設有一開口槽(631),棘爪(61)可轉動軸向止動定位于軸桿(63)的 開口槽(631)內,簧片(62) —端固定定位于軸桿(63)側壁上,簧片(62)另一端彈性止頂于 棘爪(61)遠離開口槽一端側壁上,棘輪(65)徑向可轉動軸向止動套設于軸桿(63)外側, 棘爪(61)遠離軸桿(63)開口槽(631) —端恰容置于棘輪(65)內側壁上的三角凹槽(651) 內,棘輪(65)外側壁上固定套設有一外齒輪(6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飛輪機構(741) 的棘輪內側壁上的三角凹槽與所述第一飛輪機構(6)的呈反向排布狀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腳踏板傳動機構,第一、二腳踏板鉸接第一、二搖臂,第一、二搖臂與主架樞接,第一、二錐齒輪定位于主架兩側,固設于第一、二搖臂上的第一、二、三、四拉索導向盤呈對稱分布,第一、二拉索前端固連第一、二拉索導向盤,后端繞過第一、二拉索導向盤固連第一、二鏈條,第一、二鏈條與第一、二錐齒輪軸嚙合后另一端固連第三、四拉索后端,第三、四拉索前端繞過第三、四拉索導向盤并固連第三、四拉索導向盤前端,第一、二錐齒輪一側同時與定位于主架一側的第三錐齒輪嚙合,第三錐齒輪速度輸出給第一飛輪機構,第一飛輪機構動力輸出給輪軸,本發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結構新穎,能輕松的將縱向往復運動轉化成水平軸向轉動。
文檔編號B62M1/00GK101962062SQ200910181920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3日
發明者朱建華, 朱鄂平 申請人:昆山市美吉動力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