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載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運輸機械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運載車。
背景技術:
隨著被運輸物體的質量不斷增大,運載車被廣泛應用于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在電力工程領域中,很多電力工具由于自身重量大,很難通過人工搬運實現運輸電力工具的目的。例如:在電力電纜試驗中通常需要進行電纜串諧試驗,串諧試驗裝置包括:高壓電源、檢測儀器和電抗器。由于串諧試驗裝置整體重量大(總重量可以達到上百公斤),因而給工作人員搬運串諧試驗裝置帶來很大的困難。由于開閉站和配電室通常都建設在建筑物地下室,而地下室內不配備電梯,因而工作人員只能通過樓梯運輸電力工具。現有技術中,當工作人員需要運輸重量大的電力工具(例如串諧試驗裝置)時,需要多個工作人員配合搬運電力工具,由于在搬運中花費過多的人力和時間,因而造成工作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的問題。目前,現有技術中的梯用運載車,由于承重能力差,因而只能運輸質量較輕的被運輸物體。由于電力工具質量較大,因而不能使用現有技術中的梯用運載車搬運貨物,從而無法解決搬運串諧試驗裝置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運載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搬運大質量的被運輸物體時工作人員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的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運載車,包括:車體;轉軸;車輪組件,車輪組件可樞轉地設置在轉軸上;支撐減震組件,車體通過支撐減震組件與轉軸連接。進一步地,支撐減震組件包括減震部和支撐部,車體依次通過支撐部和減震部與轉軸連接。進一步地,減震部包括減震件,支撐部包括第一支撐立柱和第二支撐立柱,第二支撐立柱與第一支撐立柱相間隔地設置,第一支撐立柱和第二支撐立柱的兩端分別與車體和減震件連接。進一步地,支撐減震組件為兩個,兩個支撐減震組件間隔地設置在車體上。進一步地,車輪組件包括:第一輪板;第二輪板;第一連接套,第一輪板通過第一連接套與第二輪板連接,第一輪板與第二輪板之間形成行走輪安裝空間;多個行走輪,多個行走輪沿第一輪板的周向均布地設置在行走輪安裝空間內,每個行走輪均與第一輪板和第二輪板可樞轉地連接;第三輪板;第二連接套,第三輪板通過第二連接套與第二輪板連接,第三輪板與第二輪板之間形成翻滾輪安裝空間;多個翻滾輪,多個翻滾輪間隔設置在翻滾輪安裝空間內,每個翻滾輪均與第二輪板和第三輪板可樞轉地連接,兩個相鄰的行走輪之間所對應的區域內設置有一個或多個翻滾輪;轉軸依次穿過第一輪板、第一連接套、第二輪板和第三輪板。進一步地,翻滾輪與轉軸的距離小于行走輪與轉軸的距離。進一步地,車輪組件為兩個,兩個車輪組件分別設置在轉軸的兩端。進一步地,減震件包括至少一片板簧。進一步地,車體包括底板和突出設置在底板上的圍擋,圍擋沿底板的周向連續設置,圍擋與底板之間形成容納空間。進一步地,運載車還包括手推部,手推部與車體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車體通過支撐減震組件與設置有車輪組件的轉軸連接,由于運載車設置有支撐減震組件,因而可以減少重量大的被運輸物體在運輸過程中對運載車的沖擊力,從而增加了運載車的承重能力,延長了運載車的使用壽命。由于工作人員通過使用運載車運輸被運輸物體,因而減小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中的運載車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的特點。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運載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運載車的另一個角度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圖3示意性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中的車輪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運載車。如圖1至圖3所示,運載車包括:車體100 ;轉軸400 ;車輪組件300,車輪組件300可樞轉地設置在轉軸400上;支撐減震組件,車體100通過支撐減震組件與轉軸400連接。由于運載車設置有支撐減震組件,因而可以減少重量大的被運輸物體在運輸過程中對運載車的沖擊力,從而增加了運載車的承重能力,延長了運載車的使用壽命。由于工作人員通過使用運載車運輸被運輸物體,因而減小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中的運載車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的特點。優選地,如圖1所示,車體100包括底板和突出設置在底板上的圍擋,圍擋沿底板的周向連續設置,圍擋與底板之間形成容納空間。由于車體100上設置有底板和圍擋形成的容納空間,因而被運輸物體(例如串諧試驗裝置)可以很穩固地放置在容納空間內,不會由于運輸過程中車體100顛簸而滑落,從而提高了運載車的使用可靠性。優選地,如圖1所示,手推部200,手推部200與車體100連接;由于車體100上設置有手推部200,因而工作人員通過持握手推部200可控制運載車的前進方向。進一步地,手推部200的一端設置有橡膠套。由于橡膠套套設在手推部200的一端,因而工作人員持握手推部200的橡膠套時,橡膠套可以起到防滑的效果,從而避免運載車從人手中滑落,提高了運載車的使用可靠性。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減震組件為兩個,兩個支撐減震組件間隔地設置在車體100上。由于支撐減震組件為兩個,因而增加了車體100與支撐減震組件的連接面積、增加了支撐減震組件與轉軸400的接觸面積,從而避免了應力集中的問題、提高了運載車的結構強度。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減震組件包括減震部500和支撐部600,車體100依次通過支撐部600和減震部500與轉軸400連接。優選地,如圖1所示,減震部500包括減震件,支撐部600包括第一支撐立柱610和第二支撐立柱620,第二支撐立柱620與第一支撐立柱610相間隔地設置,第一支撐立柱610和第二支撐立柱620的兩端分別與車體100和減震件連接。由于設置有第一支撐立柱610和第二支撐立柱620,因而增加了支撐部600與減震部500的連接面積,從而使車體100的重量通過第一支撐立柱610和第二支撐立柱620均勻的施加在減震件上,進而提高了運載車的減震性能。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減震件包括至少一片板簧。多片板簧之間彼此連接,車體100的重量通過第二支撐立柱620與第一支撐立柱610均勻的施加在板簧的兩端,板簧通過第三支撐立柱與轉軸400連接,當然板簧也可以直接與轉軸400連接。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中的車輪組件300為兩個,兩個車輪組件300分別設置在轉軸400的兩端(請參考圖2)。由于被運輸物體的質量大,因而需要設置兩個車輪組件300,從而保證運載車在運載被運輸物體的過程中,可以很穩定地運行,不會出現左右晃動,進而導致運載車失控的問題。通過增加車輪組件300的數量,可以增加運載車的承重能力,將承重重量由多個車輪組件300分擔,進而減小了單個車輪組件300的受力,延長了車輪組件300的使用壽命。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車輪組件300包括:第一輪板321、第二輪板322和第一連接套323,第一輪板321通過第一連接套323與第二輪板322連接,第一輪板321與第二輪板322之間形成行走輪安裝空間;多個行走輪324,多個行走輪324沿第一輪板321的周向均布地設置在行走輪安裝空間內,每個行走輪324均與第一輪板321和第二輪板322可樞轉地連接;第三輪板331和第二連接套310,第三輪板331通過第二連接套310與第二輪板322連接,第三輪板331與第二輪板322之間形成翻滾輪安裝空間;多個翻滾輪332,多個翻滾輪332間隔設置在翻滾輪安裝空間內,每個翻滾輪332均與第二輪板322和第三輪板331可樞轉地連接,兩個相鄰的行走輪324之間所對應的區域內設置有一個或多個翻滾輪332 ;轉軸400依次穿過第一輪板321、第一連接套323、第二輪板322和第三輪板331。優選地,翻滾輪332與轉軸400的距離小于行走輪324與轉軸400的距離。當運載車在階梯上使用時,行走輪324與臺階的上臺階面相接觸,用于支撐運載車整體的重量,翻滾輪332與臺階的邊沿相接觸,使運載車順利過渡到下一臺階上,從而保證運載車在移動過程中運動平穩、可靠。由于翻滾輪332與臺階的邊沿滾動接觸,因而減小了車輪組件翻滾時的摩擦力,從而工作人員可以更加省力地對運載車進行操作;并且在翻滾輪332與臺階邊沿接觸的過程中,臺階承受了由翻滾輪332施加的車體100的部分重力,因而減少了行走輪324的支撐力,提高了運載車的使用可靠性。優選地,翻滾輪332為十五個,行走輪324為三個,十五個翻滾輪332均勻的分布在兩個相鄰的行走輪324之間所對應的區域內。由于設置有十五個翻滾輪332,因而使運載車滿足不同臺階高度的臺階的使用要求,從而擴大了運載車的使用范圍。由于第一輪板321和第二輪板322之間形成的行走輪安裝空間與第三輪板331和第二輪板322之間形成的翻滾輪安裝空間彼此相間隔,因而運載車在運動的過程中車輪組件的所受的壓力在行走輪324和翻滾輪332中不斷交替,從而使第一輪板321、第二輪板322和第三輪板331交替受力,不僅增加了車輪組件300的結構強度,而且增加了車輪組件300的承重能力、延長的車輪組件300的使用壽命。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第三輪板331通過螺栓穿過第二連接套310與第二輪板322和第一輪板321連接。由于第三輪板331通過螺栓穿過第二連接套310與第二輪板322和第一輪板321連接,因而第三輪板331與第二輪板322同步轉動。優選地,車體100、和/或支撐部600、和/或轉軸400、和/或第一輪板321、和/或第二輪板322、和/或第三輪板331均由鋼材料制成。由于部件多采用鋼材料,因而提高了運載車的承重能力,使運載車能滿足不同重量的被運輸物體的使用要求。優選地,本實用新型中的運載車特別適用于無電梯、僅能通過樓梯搬運被運輸物體的地下室使用。進一步地,特別適用于搬運串諧試驗裝置等質量大的電力工具。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運載車,其特征在于,包括: 車體(100); 轉軸(400); 車輪組件(300),所述車輪組件(300)可樞轉地設置在所述轉軸(400)上; 支撐減震組件,所述車體(100)通過所述支撐減震組件與所述轉軸(400)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減震組件包括減震部(500)和支撐部(600 ),所述車體(100 )依次通過所述支撐部(600 )和所述減震部(500 )與所述轉軸(400)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部(500)包括減震件,所述支撐部(600)包括第一支撐立柱(610)和第二支撐立柱(620),所述第二支撐立柱(620)與所述第一支撐立柱(610)相間隔地設置,所述第一支撐立柱(610)和所述第二支撐立柱(620)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車體(100)和所述減震件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減震組件為兩個,兩個所述支撐減震組件間隔地設置在所述車體(100)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組件(300)包括: 第一輪板(321); 第二輪板(322); 第一連接套(323),所述第一輪板(321)通過所述第一連接套(323)與所述第二輪板(322)連接,所述第一輪板(321)與所述第二輪板(322)之間形成行走輪安裝空間; 多個行走輪(324),多個所述行走輪(324)沿所述第一輪板(321)的周向均布地設置在所述行走輪安裝空間內,每個所述行走輪(324)均與所述第一輪板(321)和所述第二輪板(322)可樞轉地連接; 第三輪板(331); 第二連接套(310),所述第三輪板(331)通過所述第二連接套(310)與所述第二輪板(322)連接,所述第三輪板(331)與所述第二輪板(322)之間形成翻滾輪安裝空間; 多個翻滾輪(332),多個所述翻滾輪(332)間隔設置在所述翻滾輪安裝空間內,每個所述翻滾輪(332 )均與所述第二輪板(322 )和所述第三輪板(331)可樞轉地連接,兩個相鄰的所述行走輪(324)之間所對應的區域內設置有一個或多個所述翻滾輪(332); 所述轉軸(400)依次穿過所述第一輪板(321)、所述第一連接套(323)、所述第二輪板(322)和所述第三輪板(33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滾輪(332)與所述轉軸(400)的距離小于所述行走輪(324)與所述轉軸(400)的距離。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輪組件(300)為兩個,兩個所述車輪組件(300)分別設置在所述轉軸(400)的兩端。
8.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件包括至少一片板簧。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體(100)包括底板和突出設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圍擋,所述圍擋沿所述底板的周向連續設置,所述圍擋與所述底板之間形成容納空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運載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運載車還包括手推部(2 00 ),所述手推部(200 )與所述車體(100 )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運載車,包括車體;轉軸;車輪組件,車輪組件可樞轉地設置在轉軸上;支撐減震組件,車體通過支撐減震組件與轉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車體通過支撐減震組件與設置有車輪組件的轉軸連接,由于運載車設置有支撐減震組件,因而可以減少重量大的被運輸物體在運輸過程中對運載車的沖擊力,從而增加了運載車的承重能力,延長了運載車的使用壽命。由于工作人員通過使用運載車運輸被運輸物體,因而減小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中的運載車還具有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B62B3/00GK202953026SQ20122065755
公開日2013年5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日
發明者馬曉東 申請人:國家電網公司, 北京市電力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