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077313閱讀:165來源:國知局
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該變擋控制裝置用于通過變擋軸(3)控制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4)進行變擋操作,包括變擋軸驅動機構(2),變擋軸驅動機構(2)與變擋軸(3)相連,變擋軸(3)與變擋裝置(4)相連,變擋軸驅動機構(2)能夠帶動變擋軸(3)轉動,并由變擋軸(3)帶動變擋裝置(4)實現變擋操作。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摒棄了費力的腳踩、手扳的控制方式,通過簡單的按壓按鈕的操作即可實現變擋操作,極其方便,可滿足幾乎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
【專利說明】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擋控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在摩托車上以輕松實現變擋操作的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由于摩托車的成本和售價有限,現有的液壓式變擋控制裝置比較昂貴,并不適用,而且摩托車上的安裝空間大都比較小,很多現有的電動式變擋控制裝置因存在安裝尺寸、變擋回位等問題也無法直接適用。因此,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摩托車采用的還都是純機械式變擋控制裝置,例如,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與外接的變擋軸相連,變擋軸由回轉踏板或回轉機構控制。
[0003]一般來說,二輪車或三輪車普遍采用的都是腳踩回轉踏板,而使用后置式發動機的三輪車或四輪車等普遍采用的都是手扳回轉機構。當進行變擋操作時,駕駛者需要腳踩回轉踏板或手扳回轉機構,使變擋軸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從而通過變擋軸帶動變擋裝置轉動,以實現增速變擋或減速變擋。但上述的變擋方式存在許多的問題,給駕駛者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安全隱患。
[0004]就腳踩回轉踏板的方式來說:1)該方式要求駕駛者必須用力腳踩回轉踏板才能實現變擋操作,而如果駕駛者下肢殘疾,即根本無法進行腳踩控制,由此便只能彎腰用手操作,極其不方便,而且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2)腳踩回轉踏板普遍還存在轉動角度受限的問題,由此如果駕駛者不用力腳踩回轉踏板,便可能會導致回轉踏板轉動角度較小,使得變擋軸帶動變擋裝置的轉動角度無法達到變擋要求,從而導致操作失靈,甚至有時還會造成安全事故。
[0005]而就手扳回轉機構的方式來說:1)該方式要求駕駛者必須用力手扳回轉機構才能實現變擋操作,而如果駕駛者上肢殘疾,則同樣會出現無法控制的問題;2)后置式發動機大都距離駕駛座較遠,使得手扳回轉機構操作起來很不方便,而且也使得手扳回轉機構的傳動結構較為復雜,傳動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從而導致操作不靈敏、不順暢,甚至難以準確實現換擋功能。
[0006]此外,上述的腳踩回轉踏板的方式和手扳回轉機構的方式中都要求回轉踏板和回轉機構直接承受外力,由此便會導致回轉踏板和回轉機構中的零部件極易出現損壞的問題,從而使得摩托車無法正常工作。

【發明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方便、控制精準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
[0008]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的具體技術內容為:
[0009]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用于通過變擋軸控制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進行變擋操作,包括變擋軸驅動機構,變擋軸驅動機構與變擋軸相連,變擋軸與變擋裝置相連,變擋軸驅動機構能夠帶動變擋軸轉動,并由變擋軸帶動變擋裝置實現變擋操作。[0010]進一步,變擋軸驅動機構包括動力組件,動力組件與變擋軸相連,以驅動變擋軸轉動。
[0011 ] 進一步,動力組件為電動機或電磁回轉閥。
[0012]進一步,變擋軸驅動機構還包括變速組件,動力組件與變速組件相連,變速組件與變擋軸相連,動力組件通過變速組件驅動變擋軸轉動。
[0013]進一步,動力組件的輸出軸與變速組件相連,變速組件的輸出軸通過連接套與變擋軸相連,或者變速組件的輸出軸與變擋軸直接相連。
[0014]進一步,變速組件為變速齒輪或變力杠桿。
[0015]進一步,變擋軸驅動機構上設置有能夠控制變擋軸轉動角度的限位組件。
[0016]進一步,還包括控制機構,控制機構與變擋軸驅動機構相連,以控制變擋軸驅動機構的運轉。
[0017]進一步,控制機構包括控制按鈕和控制線路,控制按鈕通過控制線路與變擋軸驅動裝置相連。
[0018]與現有的摩托車變擋控制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具有以下優點:
[0019]I)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摒棄了費力的腳踩、手扳的控制方式,通過簡單的按壓按鈕的操作即可實現變擋操作,極其方便,可滿足幾乎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此外,由于使用的都是電動控制,無需施加較大的外力,因此零部件損壞較小,使用壽命較長;
[0020]2)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采用電動機或電磁回轉閥控制變擋軸的轉動,不僅使得變擋控制精準、靈敏,而且還使得變擋操作方便、快捷,此外,由于電動機或電磁回轉閥控制的變擋軸端部可隨意轉動,故不會出現因變擋軸轉動角度不夠而導致的變擋裝置無法實現變擋功能的問題;
[0021]3)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中電動機或電磁回轉閥通過變速齒輪與變擋軸相連,使得電動機或電磁回轉閥的尺寸可以比較小,不僅克服了摩托車上安裝空間有限和變擋回位的問題,同時還滿足了變擋軸的轉動要求;
[0022]4)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結構簡單、價格低廉,而且可批量化生產,能夠廣泛地應用到二輪、三輪或四輪摩托車上。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的連接關系框圖;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的變速組件與變擋軸的連接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動力組件與變速組件的連接示意圖;
[0026]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的動力組件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的控制機構的連接關系框圖;
[0028]圖6為圖5中的控制線路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為了更好的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結構及功能,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做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003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包括控制機構I和變擋軸驅動機構2,其中,變擋軸驅動機構2與變擋軸3相連,變擋軸3與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4相連,控制機構I用于控制變擋軸驅動機構2的運行,以實現變擋軸3的轉動,從而通過變擋軸3帶動變擋裝置4來完成變擋操作。應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變擋軸3和變擋裝置4可為本領域中常用的結構形式,例如摩托車上常用的CB發動機、CG發動機、CBF發動機或C型發動機中的變擋裝置和變擋軸。
[0031]進一步,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變擋軸驅動機構2包括動力組件21和變速組件22,其中,動力組件21通過變速組件22與變擋軸3相連,動力組件21還與控制機構I相連,通過控制機構I可實現對動力組件21往復運行的控制,本實用新型中的動力組件21用于為摩托車變擋提供原始動力,變速組件22則用于改變動力組件21的輸出扭矩,以滿足變擋軸3的轉動需求。
[0032]具體來說,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動力組件21為電動機210,變速組件22為變速齒輪220。其中,電動機210與控制機構I (圖中未示)相連,通過控制機構I可控制電動機210的正轉與反轉。
[0033]進一步,電動機210的輸出軸211與變速齒輪220相連,變速齒輪220的輸出軸221通過連接套5與變擋軸3相連。具體來說,變速齒輪220與電動機210的輸出軸211之間為齒輪連接;變速齒輪220的輸出軸221的末端和變擋軸3的末端都形成有外花鍵,連接套5的兩端則形成有內花鍵,連接套5的兩端分別與變速齒輪220的輸出軸221的末端和變擋軸3的末端形成花鍵連接。
[0034]由此,當通過控制機構I控制電動機210進行正轉或反轉時,電動機210便可通過變速齒輪220、連接套5將動能傳遞給變擋軸3,以使變擋軸3順時針或逆時針的轉動,進而帶動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4進行相應地轉動,以實現摩托車的變擋操作。本實用新型中通過使用變速齒輪220改變電動機210的輸出扭矩,降低了對電動機210的參數要求,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變擋控制裝置只需要使用較小的電動機即可滿足變擋要求,極大地減小了變擋控制裝置的尺寸,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變擋控制裝置能夠很好地安裝在摩托車上,解決了安裝空間受限的問題。
[0035]應注意的是,雖然圖2和圖3中僅示出了利用連接套5來實現變速齒輪220與變擋軸3之間的傳動,但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可以實現傳動功能的結構都適應于本實用新型,例如變速齒輪220的輸出軸221直接與變擋軸3相連等。此外,優選的是,本實用新型中變速齒輪220與變擋軸3之間為可拆卸連接,如變速齒輪220的輸出軸221與變擋軸3之間直接通過螺紋、卡扣、插入式連接等,或利用連接套5實現螺紋、卡扣、花鍵連接等,以便方便后期的維修操作。
[0036]此外,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動力組件21還可以是電磁回轉閥212,其中,電磁回轉閥212包括第一電磁線圈213和第二電磁線圈214,第一電磁線圈213中放置有第一拉臂215,第二電磁線圈214中放置有第二拉臂216,第一拉臂215和第二拉臂216通過操縱臂217相連。
[0037]進一步,本實施例中的電磁回轉閥212與控制機構I (圖中未示)相連,通過控制機構I可控制對電磁回轉閥212中的第一電磁線圈213和第二電磁線圈214的供電。當電磁回轉閥212中的第一電磁線圈213通電后,第一拉臂215可在第一電磁線圈213中縱向移動;而當第二電磁線圈214通電后,第二拉臂216可在第二電磁線圈214中縱向移動。
[0038]進一步,電磁回轉閥212中連接第一拉臂215和第二拉臂216的操縱臂217上設置有輸出軸218,輸出軸218可與變速組件22相連,例如圖2和圖3中所示的變速齒輪220。由此,當通過控制機構I控制電磁回轉閥212中的第一電磁線圈213或第二電磁線圈214通電時,第一拉臂215或第二拉臂216便會在第一電磁線圈213或第二電磁線圈214中縱向移動,使得與第一拉臂215和第二拉臂216相連的操縱臂217也會相應地轉動,進而便可通過輸出軸218帶動變速齒輪220轉動,并進一步將動能傳遞給變擋軸3使變擋軸3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由此帶動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4進行相應地轉動,以實現摩托車的變擋操作。
[0039]此外,應注意的是,雖然上述兩個實施例中都僅描述了變速組件22為變速齒輪220,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變速組件22并不僅局限于此,任何可以實現扭矩改變功能的結構都可適用于本實用新型,如變力杠桿等,只是從摩托車上的安裝尺寸和換擋回位的優越性考慮,本實用新型優選采用變速齒輪。
[0040]進一步,上述的變擋軸驅動機構2中都設置有變速組件22,變速組件22可改變動力組件21的輸出扭矩,以滿足變擋軸3的轉動要求。但上述設置形式是從成本考慮的,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并不限定于此,當動力組件21的輸出扭矩足夠大時,動力組件21與變擋軸3之間也可以不設置變速組件22,而是動力組件21與變擋軸3之間直接相連。
[0041]進一步,本實用新型的變擋軸驅動機構2上也可以設置有限位組件,以便控制變擋軸3的轉動角度,如在變速齒輪上設置限位擋板或者改變變速齒輪上齒牙的排布等。而現有的摩托車變擋系統中的限位裝置大都是直接設置在摩托車發動機的變擋裝置中,如通過變擋裝置中的撥板和限位柱的配合實現限位功能,但這樣便會要求撥板和限位柱的制作精度較高。而本實用新型中在變擋軸驅動機構2上設置限位組件,可以輔助現有的變擋裝置實現限位功能,由此便可以降低對變擋裝置中的撥板和限位柱的制作精度,同時還能夠防止因變擋裝置中的限位功能失效而造成的安全隱患。當然,由于在變擋軸驅動機構2上設置了限位組件,甚至也可以直接取消現有的變擋裝置中的限位部件。
[0042]進一步,如圖1和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中的控制機構I包括控制按鈕11和控制線路12,其中,控制按鈕11設置在摩托車的駕駛位置處,如方向盤、控制柄、腳踏板等,以方便駕駛者的按壓操作,本實施例中的控制按鈕11包括增速控制按鈕111和減速控制按鈕112,增速控制按鈕111和減速控制按鈕112分別對應摩托車的增速控制和減速控制。
[0043]進一步,控制按鈕11通過控制線路12與變擋軸驅動裝置2相連,以控制變擋軸驅動裝置2的運行,如電動機210的正反轉,或者電磁回轉閥212中不同線圈的單獨通電。
[0044]如圖6所示,當變擋軸驅動裝置2為電動機210時,本實用新型中的控制線路12包括電源121、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其中,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和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的第一端a分別與電源121的正極相連,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的第一端b分別與電源121的負極相連;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和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的第二端d分別與電動機210的正向輸入端相連,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的第二端c分別與電動機210的反向輸入端相連。[0045]進一步,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由增速控制按鈕111控制,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和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由減速控制按鈕112控制。當增速控制按鈕111按下時,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閉合,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和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處于開啟狀態,此時,在電源121、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電動機210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之間形成回路,從而實現電動機210的正轉;而當減速控制按鈕112按下時,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和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閉合,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處于開啟狀態,此時,在電源121、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電動機210和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之間形成回路,從而實現電動機210的反轉。
[0046]應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線路12中的電源121可為摩托車上的電瓶或其他電源等,而第一電流轉換開關122、第二電流轉換開關123、第三電流轉換開關124和第四電流轉換開關125優選為繼電器。此外,由于采用電磁回轉閥212時控制線路較為簡單,故不再詳述。
[004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的具體工作過程為:當摩托車需要變速時,按壓位于駕駛位置處的控制按鈕11 (增速控制按鈕111或減速控制按鈕112),進而通過控制線路12使動力組件21 (電動機210或電磁回轉閥212)運行,接著通過與動力組件21相連的變速組件22 (變速齒輪220)帶動變擋軸3轉動,變擋軸3在轉動的同時會帶動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4 一起轉動,進而實現摩托車的變擋操作。
[0048]此外,應注意的是,本實用新型中的摩托車可以是二輪摩托車、三輪摩托車和四輪摩托車等。
[0049]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摒棄了費力的腳踩、手扳的控制方式,通過簡單的按壓按鈕的操作即可實現變擋操作,極其方便,可滿足幾乎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此夕卜,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采用電動機或電磁回轉閥控制變擋軸的轉動,不僅使得變擋控制精準、靈敏,而且還使得變擋操作方便、快捷,同時,通過設置變速齒輪還解決了摩托車存在的安裝尺寸和換擋回位的問題。
[0050]以上借助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了進一步描述,但是應該理解的是,這里具體的描述,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和范圍的限定,本領域內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本說明書后對上述實施例做出的各種修改,都屬于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用于通過變擋軸(3)控制發動機上的變擋裝置(4)進行變擋操作,其特征在于,包括變擋軸驅動機構(2),變擋軸驅動機構(2)與變擋軸(3)相連,變擋軸(3)與變擋裝置(4)相連,變擋軸驅動機構(2)能夠帶動變擋軸(3)轉動,并由變擋軸(3 )帶動變擋裝置(4 )實現變擋操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變擋軸驅動機構(2)包括動力組件(21),動力組件(21)與變擋軸(3 )相連,以驅動變擋軸(3 )轉動。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動力組件(21)為電動機(210)或電磁回轉閥(22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變擋軸驅動機構(2)還包括變速組件(22),動力組件(21)與變速組件(22)相連,變速組件(22)與變擋軸(3)相連,動力組件(21)通過變速組件(22 )驅動變擋軸(3 )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動力組件(21)的輸出軸與變速組件(22)相連,變速組件(22)的輸出軸通過連接套(5)與變擋軸(3)相連,或者變速組件(22)的輸出軸與變擋軸(3)直接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變速組件(22)為變速齒輪(220)或變力杠桿。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變擋軸驅動機構(2)上設置有能夠控制變擋軸(3)轉動角度的限位組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機構(I),控制機構(I)與變擋軸驅動機構(2)相連,以控制變擋軸驅動機構(2)的運轉。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車變擋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控制機構(I)包括控制按鈕(11)和控制線路(12),控制按鈕(11)通過控制線路(12)與變擋軸驅動裝置(2)相連。
【文檔編號】B62M25/08GK203681829SQ201320792915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4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重慶雙慶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