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77435閱讀:197來源:國知局
一種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包括兩個擺臂、翻轉軸、設置于擺臂前端的圓孔、設置于擺臂1后端的圓孔Ⅱ,前懸前襯套固定于圓孔Ⅰ內,前懸后襯套固定于圓孔Ⅱ內,前懸擺臂支架通過前懸臂過渡支架固定于中心軸上,減振器上支架固定于軸上,減振器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于減振器上支架以及減振器下支架上。駕駛室相對于懸臂總成的位移(尤其指角位移)都通過前懸前襯套內的橡膠套以及前懸后襯套內的橡膠塊的橡膠變形抵消,而不是采用以往常用的銷-孔配合形式——通過銷-孔的相對轉動來抵消。此結構不存在間隙配合運動件,系統相對運動產生磨損的機會大大降低,同時減少了銷-孔之間磨碰噪音,取銷孔油脂潤滑的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卡車【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駕駛室前懸。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國內及國際上大多數的中重型汽車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采用固定式,翻轉軸為鍛造件一圓鋼,翻轉軸與左/右擺臂采用焊接方式連接。駕駛室與前懸臂總成往往利用銷軸的形式。由于此結構不存在間隙配合運動件,因此系統相對運動產生磨損大,運轉過程噪音高,還需要定期對抽空位置加注潤滑脂。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以上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浮動安裝式、維護保養方便、使用可靠的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
[0004]本實用新型克服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本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包括兩個擺臂、翻轉軸、設置于擺臂前端的圓孔、設置于擺臂I后端的圓孔II,前懸前襯套固定于圓孔I內,前懸后襯套固定于圓孔II內,所述前懸前襯套包括與圓孔I內徑相匹配的外殼體、設置于外殼體內的軸以及固定于外殼體與軸之間的橡膠套,所述前懸后襯套包括與圓孔II內徑相匹配的殼體、設置于殼體內的中心軸以及固定于殼體內壁與中心軸之間的橡膠塊,前懸擺臂支架通過前懸臂過渡支架固定于中心軸上,減振器上支架固定于軸上,減振器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于減振器上支架以及減振器下支架上。
[0006]為了使力學性能優越,上述翻轉軸的兩端設置有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插頭,所述擺臂上設置有三角形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內徑尺寸與所述插頭的外徑尺寸相匹配,所述兩個擺臂分別插裝于翻轉軸2的兩端,所述插頭內設置有插槽,兩個外徑大于插槽內徑的堵頭通過過盈配合壓裝于翻轉軸2兩端的插槽中。
[0007]為了保護減振器上述擺臂下方設置有向外凸起的凸塊,所述減振器下支架的上方設置有尼龍墊片,在減振器壓縮到所允許最小長度前,凸塊與尼龍墊片接觸,當駕駛室翻轉到位后,凸塊與尼龍墊片接觸。
[0008]為了提高強度,上述前懸后襯套內的橡膠塊中夾裝固定有圓弧形的金屬板。
[0009]為了防止橡膠壓入過程中的擠出量,上述外殼體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
[0010]為了提高強度,上述前懸前襯套內的橡膠套內夾裝固定有圓環形的金屬環,所述金屬環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I。
[0011]為了提高安全性,上述前懸擺臂支架為金屬板材折彎形成其三面封閉,其余三面開口。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駕駛室相對于懸臂總成的位移(尤其指角位移)都通過前懸前襯套內的橡膠套以及前懸后襯套內的橡膠塊的橡膠變形抵消,而不是采用以往常用的銷-孔配合形式——通過銷-孔的相對轉動來抵消。此結構不存在間隙配合運動件,系統相對運動產生磨損的機會大大降低,同時減少了銷-孔之間磨碰噪音,取銷孔油脂潤滑的要求,減少后期潤滑油脂維護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駕駛室前懸裝配側視圖;
[0015]圖3為駕駛室前懸裝配主視圖;
[0016]圖4為前懸前襯套結構示意圖;
[0017]圖5為前懸后襯套結構示意圖;
[0018]圖6為翻轉軸結構示意圖;
[0019]圖7為前懸擺臂支架結構示意圖;
[0020]圖中,1.擺臂2.翻轉軸2.1插頭3.前懸前襯套3.1外殼體3.2軸3.3橡膠套
3.4開口I 3.5金屬環3.6開口 II 4.前懸后襯套4.1殼體4.2中心軸4.3橡膠塊4.4金屬板5.凸塊6.堵頭7.前懸擺臂支架8.前懸臂過渡支架9.減振器上支架10.減振器11.減振器下支架12.尼龍墊片。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1至附圖7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2]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本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包括兩個擺臂1、翻轉軸
2、設置于擺臂I前端的圓孔1、設置于擺臂I后端的圓孔II,前懸前襯套3固定于圓孔I內,前懸后襯套4固定于圓孔II內,前懸前襯套3包括與圓孔I內徑相匹配的外殼體3.1、設置于外殼體3.1內的軸3.2以及固定于外殼體3.1與軸3.2之間的橡膠套3.3,前懸后襯套4包括與圓孔II內徑相匹配的殼體4.1、設置于殼體4.1內的中心軸4.2以及固定于殼體
4.1內壁與中心軸4.2之間的橡膠塊4.3,前懸擺臂支架7通過前懸臂過渡支架8固定于中心軸4.2上,減振器上支架9固定于軸3.2,上減振器10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于減振器上支架9以及減振器下支架11上。前懸后襯套4采用橡膠不完全填充的方式,滿足駕駛室行駛及翻轉過程轉動角位移要求,同時保證豎直方向徑向剛度,相比其他同外形尺寸的零部件具有質量輕的特點。駕駛室相對于懸臂I總成的位移(尤其指角位移)都通過前懸前襯套3內的橡膠套以及前懸后襯套4內的橡膠塊的橡膠變形抵消,而不是采用以往常用的銷-孔配合形式一通過銷-孔的相對轉動來抵消。此結構不存在間隙配合運動件,系統相對運動產生磨損的機會大大降低,同時減少了銷-孔之間磨碰噪音,取消孔油脂潤滑的要求,減少后期潤滑油脂維護要求。
[0023]如附圖5所示,前懸后襯套4內的橡膠塊4.3中夾裝固定有圓弧形的金屬板4.4,金屬板4.4可以增強橡膠塊4.3的強度,提高使用可靠性。如附圖4所示,前懸前襯套3內的橡膠套3.3內夾裝固定有圓環形的金屬環3.5,金屬環3.5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I 3.6,殼體3.1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 3.4,橡膠套3.3內固定金屬環3.5可以提高金屬環3.5的強度,殼體3.1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 3.4以及金屬環3.5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I 3.6,此處開口可以減少前懸前襯套壓裝到擺臂前端圓孔I過程中橡膠的擠出量,同時保證壓裝后的橡膠套徑向、軸向的使用性能。[0024]如附圖6所示上述翻轉軸2的兩端設置有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插頭2.1,擺臂I上設置有三角形的插孔,插孔的內徑尺寸與插頭2.1的外徑尺寸相匹配,兩個擺臂I分別插裝于翻轉軸2的兩端,插頭2.1內設置有插槽,兩個外徑大于插槽內徑的堵頭6通過過盈配合壓裝于翻轉軸2兩端的插槽中。通過壓入堵頭6使翻轉軸2兩端的插頭2.1部位的管壁厚度發生變化產生壓緊力,翻轉軸壓入后保證一定的拔出力,同時滿足抗扭轉性能。目前多數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采用的焊接方法,焊接后有殘余應力存在,含碳量較高的條件下,容易產生裂紋,焊接過程中控制不到位,容易產生氣孔、夾渣、未焊透的缺陷。因此通過采用冷成形技術,力學性能優越,不存在以上缺陷。
[0025]如附圖1和附圖3所示上述擺臂I下方設置有向外凸起的凸塊5,減振器下支架
11的上方設置有尼龍墊片12,在減振器10壓縮到所允許最小長度前,凸塊5與尼龍墊片12接觸,當駕駛室翻轉到位后,凸塊5與尼龍墊片12接觸。車輛行駛過程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隨駕駛室在豎直方向一定范圍內跳動,當車輛行駛在惡劣路面時,駕駛室在豎直方向的跳動量將增大,駕駛室下跳的位移達到一定數值時,擺臂I下方的凸塊5與減振器下支架11上的尼龍墊片12接觸,因此阻止駕駛室繼續下移,防止駕駛室下移的數值超過減振器10的行程,起到了保護減振器10的作用。駕駛室翻轉過程中擺臂I內的前懸前襯套3發生角度位移變化,駕駛室翻完全到位后,擺臂I下的凸塊5與減振器下支架11上的尼龍墊片12接觸,減小了減振器10承受:載荷,提聞其使用壽命。
[0026]如附圖7所示,前懸擺臂支架7為金屬板材折彎形成其三面封閉,其余三面開口的結構形式,由于其具備吸收膨脹能量產生潰縮變形的能力,因此當發生碰撞時,擺臂后端前懸臂過渡支架8發生變形,本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連同駕駛室相對于行駛方向,駕駛室整體將向后移動,降低駕駛室變形可能性,盡可能保證駕駛室不發生變形,保正駕駛員及副駕駛的生存空間,起到保護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個擺臂(I)、翻轉軸(2)、設置于擺臂(I)前端的圓孔1、設置于擺臂(I)后端的圓孔II,前懸前襯套(3)固定于圓孔I內,前懸后襯套(4)固定于圓孔II內,所述前懸前襯套(3)包括與圓孔I內徑相匹配的外殼體(3.1)、設置于外殼體(3.1)內的軸(3.2)以及固定于外殼體(3.1)與軸(3.2)之間的橡膠套(3.3),所述前懸后襯套(4)包括與圓孔II內徑相匹配的殼體(4.1)、設置于殼體(4.1)內的中心軸(4.2)以及固定于殼體(4.1)內壁與中心軸(4.2)之間的橡膠塊(4.3),前懸擺臂支架(7)通過前懸臂過渡支架(8)固定于中心軸(4.2)上,減振器上支架(9)固定于軸(3.2)上,減振器(10 )上下兩端分別固定于減振器上支架(9 )以及減振器下支架(1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轉軸(2)的兩端設置有橫截面為三角形的插頭(2.1),所述擺臂(I)上設置有三角形的插孔,所述插孔的內徑尺寸與所述插頭(2.1)的外徑尺寸相匹配,所述兩個擺臂(I)分別插裝于翻轉軸(2 )的兩端,所述插頭(2.1)內設置有插槽,兩個外徑大于插槽內徑的堵頭(6)通過過盈配合壓裝于翻轉軸(2 )兩端的插槽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臂(I)下方設置有向外凸起的凸塊(5),所述減振器下支架(11)的上方設置有尼龍墊片(12),在減振器(10)壓縮到所允許最小長度前,凸塊(5)與尼龍墊片(12)接觸,當駕駛室翻轉到位后,凸塊(5)與尼龍墊片(12)接觸。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懸后襯套(4)內的橡膠塊(4.3)中夾裝固定有圓弧形的金屬板(4.4)。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體(3.1)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 (3.4)。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懸前襯套(3)內的橡膠套(3.3)內夾裝固定有圓環形的金屬環(3.5),所述金屬環(3.5)上沿軸向設置有開口 II (3.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浮動式駕駛室前懸擺臂總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懸擺臂支架(7)為金屬板材折彎形成其三面封閉,其余三面開口。
【文檔編號】B62D33/10GK203651942SQ201320806358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賈曉輝, 蘭雙, 許志強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