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機械轉向器領域,尤其涉及汽車ms機械轉向器組裝生產線。
背景技術:
轉向器是將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且具有動力源的機械裝置,使其在運行過程中隨機改變運行路線和方向的裝置。轉向器又名轉向機、方向機,它是轉向系中最重要的部件。它的作用是:增大轉向盤傳到轉向傳動機構的力和改變力的傳遞方向。目前,公知的液壓助力轉向器結構主要包括滾珠螺桿、滾珠螺母和殼體,滾珠螺桿僅設置一端為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此類轉向器,結構復雜當過顛簸路面時,部件在外力負載的作用下會發生沖擊碰撞,容易損壞轉向器,同時高壓液壓油容易污染環境。鑒于以上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將其進一步改進,使其更具備實用性,才能符合電纜實際使用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可輸出大扭矩的電動助力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備應用范圍廣泛,舒適性高,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易于推廣,噪音小等優點的汽車轉向器。本發明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汽車ms機械轉向器組裝生產線,包括殼體、螺桿以及輸入端,所述輸入端是由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組成,所述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對稱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兩側,所述第一輸入端用于連接電機驅動構件,所述第二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在所述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兩側均設置有密封板,所述殼體內部貼近上壁設置有減震箱,所述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一端連接于螺桿,所述螺桿另一端端部設置有支撐軸,所述支撐軸通過連接件頂端的圓弧凹面結構與所述減震箱相連接。作為優先方案,所述圓弧凹面結構與所述支撐軸壓緊配合。作為優先方案,所述減震箱內部設置有若干個緊密排布的壓縮彈簧。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由于輸入端是由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組成,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對稱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兩側,第一輸入端用于連接電機驅動構件,第二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在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兩側均設置有密封板,所述殼體內部貼近上壁設置有減震箱,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一端連接于螺桿,所述螺桿另一端端部設置有支撐軸,支撐軸通過連接件頂端的圓弧凹面結構與所述減震箱相連接,從而改進了原有的轉向器結構,使轉向器結構簡單,污染小,有效減少了轉向器在工作時的噪音和碰撞,延長使用壽命。應用范圍廣泛,舒適性高,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易于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側輸入端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其中:1、殼體;2、密封板;3、第一輸入端;4、減震箱;5、壓縮彈簧;6、連接件;7、圓弧凹面結構;8、支撐軸;9、螺桿;10、第二輸入端。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1或2所示,汽車ms機械轉向器組裝生產線,包括殼體1、螺桿9以及輸入端,所述輸入端是由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輸入端10組成,所述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輸入端10對稱設置在所述殼體1的兩側,所述第一輸入端3用于連接電機驅動構件,所述第二輸入端10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殼體1內位于所述第一輸入端3、第二輸入端10兩側均設置有密封板2;其中,所述殼體1內部貼近上壁設置有減震箱4,達到減震效果。本實施例的第一輸入端3和第二輸入端10一端連接于螺桿9,所述螺桿9另一端端部設置有支撐軸8,所述支撐軸8通過連接件6頂端的圓弧凹面結構7與所述減震箱4相連接。此外,上述圓弧凹面結構7與所述支撐軸8壓緊配合,減震箱4內部設置有若干個緊密排布的壓縮彈簧5,使其達到緩沖減震的明顯效果。本實施例在使用時,由于輸入端是由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組成,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對稱設置在所述殼體的兩側,第一輸入端用于連接電機驅動件,第二輸入端用于連接方向盤驅動構件,在殼體內位于所述第一輸入端、第二輸入端兩側均設置有密封板,所述殼體內部貼近上壁設置有減震箱,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一端連接于螺桿,所述螺桿另一端端部設置有支撐軸,支撐軸通過連接件頂端的圓弧凹面結構與所述減震箱相連接,從而改進了原有的轉向器結構,使轉向器結構簡單,污染小,有效減少了轉向器在工作時的噪音和碰撞,延長使用壽命。應用范圍廣泛,舒適性高,成本低廉,性能可靠,易于推廣。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