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運動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自行車大多具有減振前叉設計,通過設計減振前叉,使自行車在崎嶇不平的路面,車輪受到沖擊時,能由減振前叉內的減振元件吸收振動,達成減振緩沖的目的。但是,現在自行車采用的減振前叉存在減振效果差,鎖死結構操作不便,減振能力調節困難,道路適應性不理想的問題。
[0003]因此,發明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顯得非常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以解決自行車采用的減振前叉存在減振效果差,鎖死結構操作不便,減振能力調節困難,道路適應性不理想的問題。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包括撐桿,下管,調節螺釘,負壓彈簧,墊塊,上管,減振彈簧,活塞,控制裝置,氣壓室,頂架和減振油,所述的撐桿通過調節螺釘與下管相連;所述的負壓彈簧安裝在上管的內部下端;所述的墊塊設置在撐桿與負壓彈簧之間;所述的上管固定在頂架的下部;所述的減振彈簧安裝在活塞與墊塊之間;所述的控制裝置設置在上管的頂部;所述的氣壓室設置在控制裝置的下部;所述的減振油設置在活塞的上部。
[0005]所述的控制裝置包括凸臺,螺紋,濾芯,氣孔,壓力傳感器,空氣閥和殼體,所述的凸臺通過螺紋連接在上管的頂部;所述的濾芯設置在氣孔的上部;所述的壓力傳感器設置在殼體的中部;所述的空氣閥設置在殼體的上部。
[0006]所述的壓力傳感器具體采用LC-QAl型大氣壓力傳感器,有利于通過檢測氣壓室壓強,從而控制空氣閥的進氣量,在崎嶇不平的路面,根據氣壓室壓強增大空氣閥的進氣量,增強減振能力,在較平路面或者上坡時自動鎖死空氣閥,騎車更省力更舒適。
[0007]所述的濾芯具體采用厚度為2毫米-5毫米的纖維濾芯,所述的濾芯具體采用兩層,有利于過濾空氣灰塵,降低設備故障,延長使用壽命。
[0008]所述的空氣閥具體采用CY403型空氣減壓閥,結構簡單,控制可靠,便于調整氣壓室壓強。
[0009]所述的減振彈簧具體采用外徑為0.5厘米-2.5厘米,長度為5厘米-10厘米的圓柱彈簧,有利于吸收來自活塞的小幅度振動,改善減振效果。
[0010]所述的減振油具體采用粘度指數為140-170的二甲基硅油,有利于改善減振效果,提高騎車舒適度。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廣泛應用于運動器械技術領域。同時,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0012]1.本實用新型控制裝置的設置,有利于通過檢測氣壓室壓強,從而控制空氣閥的進氣量,在崎嶇不平的路面,根據氣壓室壓強增大空氣閥的進氣量,增強減振能力,在較平路面或者上坡時自動鎖死空氣閥,騎車更省力更舒適。
[0013]2.本實用新型的減振彈簧的設置,有利于吸收來自活塞的小幅度振動,改善減振效果。
[0014]3.本實用新型的減振油的設置,有利于改善減振效果,提高騎車舒適度。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描述:
[0018]圖中:
[0019]1-撐桿,2-下管,3-調節螺釘,4-負壓彈簧,5-墊塊,6_上管,7_減振彈簧,8_活塞,9-控制裝置,91-凸臺,92-螺紋,93-濾芯,94-氣孔,95-壓力傳感器,96-空氣閥,97-殼體,10-氣壓室,11-頂架,12-減振油。
[0020]實施例:
[0021 ] 如附圖1和附圖2所示
[002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包括撐桿1,下管2,調節螺釘3,負壓彈簧4,墊塊5,上管6,減振彈簧7,活塞8,控制裝置9,氣壓室10,頂架11和減振油12,所述的撐桿I通過調節螺釘3與下管2相連;所述的負壓彈簧4安裝在上管6的內部下端;所述的墊塊5設置在撐桿I與負壓彈簧4之間;所述的上管6固定在頂架11的下部;所述的減振彈簧7安裝在活塞8與墊塊5之間;所述的控制裝置9設置在上管6的頂部;所述的氣壓室10設置在控制裝置9的下部;所述的減振油12設置在活塞8的上部。
[0023]所述的控制裝置9包括凸臺91,螺紋92,濾芯93,氣孔94,壓力傳感器95,空氣閥96和殼體97,所述的凸臺91通過螺紋92連接在上管6的頂部;所述的濾芯93設置在氣孔94的上部;所述的壓力傳感器95設置在殼體97的中部;所述的空氣閥96設置在殼體97的上部。
[0024]所述的壓力傳感器95具體采用LC-QAl型大氣壓力傳感器,有利于通過檢測氣壓室10壓強,從而控制空氣閥96的進氣量,在崎嶇不平的路面,根據氣壓室10壓強增大空氣閥96的進氣量,增強減振能力,在較平路面或者上坡時自動鎖死空氣閥96,騎車更省力更舒適。
[0025]所述的濾芯93具體采用厚度為2毫米-5毫米的纖維濾芯,所述的濾芯53具體采用兩層,有利于過濾空氣灰塵,降低設備故障,延長使用壽命。
[0026]所述的空氣閥96具體采用CY403型空氣減壓閥,結構簡單,控制可靠,便于調整氣壓室10壓強。
[0027]所述的減振彈簧7具體采用外徑為0.5厘米-2.5厘米,長度為5厘米-10厘米的圓柱彈簧,有利于吸收來自活塞8的小幅度振動,改善減振效果。
[0028]所述的減振油12具體采用粘度指數為140-170的二甲基硅油,有利于改善減振效果,提高騎車舒適度。
[0029]工作原理
[0030]本實用新型是采用氣壓室10和減振彈簧7改善減振效果,采用控制裝置9自動調整空氣閥96的進氣量,自動鎖死和解鎖空氣閥96,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增強了自行車道路適應能力。
[0031]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啟發下,設計出類似的技術方案,而達到上述技術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其特征在于,該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包括撐桿(I),下管(2),調節螺釘(3),負壓彈簧(4),墊塊(5),上管(6),減振彈簧(7),活塞(8),控制裝置(9),氣壓室(10),頂架(11)和減振油(12),所述的撐桿(I)通過調節螺釘(3)與下管(2)相連;所述的負壓彈簧(4)安裝在上管(6)的內部下端;所述的墊塊(5)設置在撐桿(I)與負壓彈簧(4)之間;所述的上管(6)固定在頂架(11)的下部;所述的減振彈簧(7)安裝在活塞(8)與墊塊(5)之間;所述的控制裝置(9)設置在上管(6)的頂部;所述的氣壓室(10)設置在控制裝置(9)的下部;所述的減振油(12)設置在活塞(8)的上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裝置(9)包括凸臺(91),螺紋(92),濾芯(93),氣孔(94),壓力傳感器(95),空氣閥(96)和殼體(97),所述的凸臺(91)通過螺紋(92)連接在上管(6)的頂部;所述的濾芯(93)設置在氣孔(94)的上部;所述的壓力傳感器(95)設置在殼體(97)的中部;所述的空氣閥(96)設置在殼體(97)的上部。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力傳感器(95)具體采用LC-QAl型大氣壓力傳感器。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濾芯(93)具體采用厚度為2毫米-5毫米的纖維濾芯,所述的濾芯(53)具體采用兩層。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氣閥(96)具體采用CY403型空氣減壓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所述的減振彈簧(7)具體采用外徑為0.5厘米-2.5厘米,長度為5厘米-10厘米的圓柱彈簧。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減振油(12)具體采用粘度指數為140-170的二甲基硅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于自動鎖死的自行車用減振前叉,包括撐桿,下管,調節螺釘,負壓彈簧,墊塊,上管,減振彈簧,活塞,控制裝置,氣壓室,頂架和減振油,所述的撐桿通過調節螺釘與下管相連;所述的負壓彈簧安裝在上管的內部下端;所述的墊塊設置在撐桿與負壓彈簧之間;所述的上管固定在頂架的下部;所述的減振彈簧安裝在活塞與墊塊之間;所述的控制裝置設置在上管的頂部;所述的氣壓室設置在控制裝置的下部;所述的減振油設置在活塞的上部。本實用新型通過及減振彈簧,減振油,控制裝置的設置,有利于改善自行車的減振效果,便于自動鎖死解鎖減振結構,增強了自行車道路適應性,便于市場推廣和應用。
【IPC分類】B62K21-08
【公開號】CN204587189
【申請號】CN201520185052
【發明人】劉娜
【申請人】天津天瑞瑋圣運動器材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8月26日
【申請日】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