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可折疊的容納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358604閱讀:39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折疊的容納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折疊的容納箱,這種容納箱包括一底板,該底板具有一對平行的框架,每個框架形成一叉槽,并且這對框架相互連接,還具有一側壁容納凹穴(pocket),,該側壁容納凹穴形成于所說的這對框架之間;一對端壁,這對端壁被可轉動地支撐在底板上,以便在一折疊位置和一直立位置之間可以轉動移動,在所說的折疊位置時,這對端壁被堆疊在底板上,在所說的直立位置時,這對端壁從底板直立起來;和一對側壁,這對側壁在相互堆疊的狀態下能被容納在側壁容納凹穴中,從而當容納箱被組裝好時,所說的這對端壁相互對置,所說的這對側壁相互對置,所說的側壁垂直于所說的端壁,并且這些端壁和側壁都從底板上直立起來,從而形成長方體形狀。
相關技術的描述從現有技術中可以知道這種可折疊的容納箱,例如在日本實用新型公開No.2562035和日本實用新型公開No.2580423中就公開了這種可折疊的容納箱。在這種可折疊的容納箱中,通過把眾多的條桿相互組合起來,制成一網格部分,再把該網格部分與一些形成側壁上部的框架相連接,這樣就構成了側壁。
在已知的可折疊容納箱中的側壁的這種結構中,被容納元件的一部分有可能從網格部分中的間隙突出到外側,并且迫切希望增加強度。從增加強度這個觀點來說,是容易制造這種側壁的,但在這種情況中,必須最大程度地抑制側壁重量的增加。此外,由于兩側壁以相互堆疊的方式被容納在側壁容納凹穴中,因此還必須抑制處于堆疊狀態中的兩側壁的厚度。
發明概述因此,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折疊的容納箱,其中,側壁被構造成能防止被容納元件的一部分突出,并且使側壁具有足夠的強度,同時還可避免重量的增加,此外,還能防止增大成對的側壁在相互堆疊在一起時的厚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和特點,提供了一種可折疊箱,這種可折疊箱具有一底板,該底板包括一對平行的框架,每個框架形成一叉槽,并且相互連接,且在所說框架之間形成一側壁容納凹穴;一對端壁,這對端壁可轉動地被支撐在所說的底板上,以便在一折疊位置和一直立位置之間可進行轉動移動,在所說的折疊位置時,這對端壁被堆疊在所說的底板上,而在所說的直立位置時,這對端壁從所說底板上直立起來;一對側壁,這對側壁能以相互堆疊的狀態被容納在所說的側壁容納凹穴內,從而當所說容納箱被組裝好時,就使得所說的這對端壁相互對置,且所說的這對側壁以垂直于端壁的方式相互對置,并且所說的這對端壁和這對側壁都直立在所說底板上,從而形成長方體形狀,其中,每個所說的側壁都包括一壁板,該壁板由一金屬板制成,并呈直角四邊形;一框架板,該框架板由金屬板制成,并呈直角四邊形的管狀,并且以垂直的方式被固定到所說壁板外周邊的外表面上;眾多的金屬條,這些金屬條相互連接并組成網格形狀,并且這些金屬條在所說壁板的外表面那一側被固定到所說壁板和所說框架板上,所說框架板設置有一些凹口,以確保當所說側壁以相抱方式(embraced manner)被相互堆疊起來以便使這些側壁的外表面相互對置時,這些側壁被相互堆疊,并使所說框架板在內側和外側上部分地相互貼近。
采用具有第一特點的這種結構,通過由壁板來構成側壁的大部分,就能可靠地防止被容納元件從側壁突出。此外,即使壁板的厚度被設置成極小的數值,壁板也能被框架板及眾多的金屬條加強,從而就可以使側壁具有足夠的強度,同時還可以避免側壁重量的增加。此外,由于在框架板中設置了一些凹口,從而確保當側壁以相抱的方式被相互堆疊起來以便使側壁的外表面相互對置時,這些側壁被相互堆疊,并使框架板部分地相互貼近。因此,可以防止側壁在堆疊狀態時厚度的增加。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和第二特點,除了具有第一特點的結構之外,所說的底板具有一些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每個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具有一突壁,該突壁從外側與直立狀態的端壁的下部相對置,并且這些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把兩個所說框架的相對兩端的上表面連接起來;一些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這些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在所說突壁內側把兩個所說框架的相對兩端的下表面連接起來;所說突壁的相對兩側設置有一些凹口,以便確保當眾多的底板在所說端壁被折疊起來的狀態下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來時,覆蓋在上方的底板的框架端部位于所說的這些凹口內;每個所說的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都以突起方式設置有一限制壁,當眾多的底板在所說端壁被折疊起來的狀態下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來時,所說的限制壁從內側與位于下方的底板的所說突壁相對置。在這種結構中,所說的這些凹口被設置在突壁的相對兩側,并且,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位于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的突壁的內側。因此,在底板的端壁被折疊起來的狀態下,這些底板能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來,并且,當容納箱被組裝好之后,突壁從外側與端壁的下部相對置。因此,可以防止端壁向外掉落。此外,當把處于經折疊狀態的容納箱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堆垛起來時,位于上方的容納箱的限制壁從內側與位于下方的容納箱的突壁相互對置。這樣,就能防止容納箱沿框架的長度方向發生相互偏移。
通過下面對優選實施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就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發明上面所描述的和其它的發明目的、特點和優點。


圖1至16表示出了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在這些圖中圖1是已組裝好的容納箱的前視圖;圖2是沿著圖1中的箭頭2所示方向看時所得的側視圖;圖3是沿著圖1中的箭頭3所示方向看時所得的仰視圖;圖4是沿著圖1中的箭頭4所示方向看時所得的放大圖;圖5是沿著圖4中的箭頭5所示方向看時所得的視圖;圖6是一端壁的前視圖;圖7是沿著圖6中的線7-7的經放大的剖面圖;
圖8是類似于圖5的示意圖,不過圖8所表示的是當端壁處于被折疊狀態時的情況;圖9是一側壁的前視圖;圖10是沿著圖9中的箭頭10所示方向看時所得的視圖;圖11是沿著圖2中的線11-11的經放大的剖面圖,用于說明使側壁與底板接合和脫開的操作情況;圖12是處于堆疊狀態的側壁的側視圖;圖13是處于堆疊狀態的側壁的一平面示意圖;圖14是一平面示意圖,用于說明把堆疊的側壁安裝到底板內的操作;圖15是一前視圖,其中堆疊好的側壁被容納在側壁容納凹穴中;圖16是處于疊層狀態的已組裝好的容納箱的前視圖。
優選實施例的描述下面將參照附圖,通過優選實施例來描述本發明。
參照圖1至圖3,容納箱一旦被組裝成后,這種容納箱呈上部敞開的長方體形狀,并且包括一底板14;一對端壁15,15;一對側壁16,16。
另外,參照圖4,底板14包括一對框架17,17,這對框架17,17相互平行;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end lower surface-connecting member)18,18,用于連接框架17,17的對置端部(opposed ends)的下表面;一對中部下表面連接元件19,19,用于連接框架17,17長度方向上中部的下表面;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20,20,用于連接框架17,17的對置端部的上表面;一中部上表面連接元件21,用于把框架17,17長度方向上中部的上表面相互連接;一底盤22,用于連接框架17,17的上表面;眾多的金屬條23,23,這些金屬條23,23相互連接并呈網格形狀,并且這些金屬條被連接在底盤22下表面的除中部連接元件21處以外的一些位置;支架24,這些支架被固定到框架17,17的對置端部的外側。
每個框架17都整體地設置有一主框部17a,該主框架部17a被做成具有大致呈U形斷面的形狀,從而當容納箱要被叉式升降機(forklift)或類似物提升時,該主框部向下打開,形成一叉槽,用于接收叉子(圖中未示);一內襯領17b,該內襯領從除了主框部17a的對置端部以外的內側下部向內延伸;一外襯領17c,該外襯領從主框部17a的對置端部的外側下部向外延伸;一鎖定部分17d,該鎖定部分從外襯領17c的尖端向上升起。鎖定部分17d被制成具有大致呈U形斷面的形狀,從而使得該鎖定部分朝主框部17a敞開。
在框架17,17之間形成一側壁容納凹穴26。成對的堆疊側壁16,16被容納在該側壁容納凹穴26內,所容納的側壁16,16被支撐在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18,18和中部下表面連接板19,19上。
每個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20都具有一突壁20a,該突壁20a從外部與豎直的端壁15的下部相對置,并且連接框架17,17的對置端部的上表面。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18在這些突壁20a內側的一些位置處連接框架17,17的對置端部的下表面。此外,在每個突壁20a的對置兩側上形成一些凹口20b,20b,從而使得當在端部15被折疊的狀態下把眾多的底板14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堆垛起來時,位于上面的底板14的框架17,17的端部就置于這些凹口20b,20b內。在每個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18上以突起的方式設置一限制壁18a,并且當在端部15被折疊的狀態下把眾多的底板14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堆垛起來時,該限制壁18a與位于下面的底板14的突壁20a從內部相對置。此外,限制壁18a還用于防止容納在側壁容納凹穴26中的側壁16,16從側壁容納凹穴26中脫離。
每個支架24都是由模具鋼制成的,并具有大致呈U形斷面的形狀,而且被固定到框架17的對置端部的外側,從而使得它們的相互對置的側面被打開。每個支架24的上部突出到框架1 7的上部之上。
參照圖5至圖7,端壁15包括一對支柱29,29;一端板30,該端板30由金屬板材制成,并被固定到所說的支柱29,29上;眾多的金屬條元件31,這些金屬條31相互連接從而組成網格形狀,并且被固定到端板30的外表面上。
這些支柱29,29分別被可轉動地支撐在底板14的支架24,24上,從而使得每個支柱能在一折疊位置與一直立位置之間轉動,在所說的折疊位置時,支柱被重疊在底板14上,而在直立位置時,支柱從底板15直立起來。當這些支柱29,29中的每根支柱被折疊起來時,支柱能被容納在主框部17a和底板14的鎖定部分17d之間。端板30被在這樣的位置處被固定到這些支柱29,29上,即,在所說的位置處,當端壁15處于直立位置時可以避免端板30對底板14造成妨礙。
支撐軸32被固定到底板14的支架24上,并且插設通過設置于支柱29下端的支撐孔33內。每個支撐孔33都具有一細長孔部33a和一接合孔部33b。其中這個細長孔部33a被制造成這樣子的,即,當端壁15處于直立位置時,支撐軸32位于該細長孔部33a的一端,而當端壁15被從直立位置變成折疊位置時,支撐軸32位于該細長孔部33a的另一端從而形成用于支柱29進行轉動的軸,在這種狀態中,如圖5中箭頭34所示,支柱29已被提升起來。其中的接合孔部33b與細長孔部33a的所說另一端的下端相連,從而當端壁15處于圖8中所示的折疊位置時,支撐軸32就定位于相應的位置中。接合孔部33b被做成當端壁15處于折疊位置時可以通過與支撐軸33的接合來阻止端壁15沿水平方向在底板14上移動。
這些端壁15,15被制造成具有這樣的高度,即,當這些端壁處于折疊狀態時,這些端壁能被重疊在中部上表面連接元件21的對置側的底板14上。
參照圖9和圖10,每個側壁16都包括一壁板35,該壁板35由金屬板制成,并被制成直角四邊形;一框架板36,該框架板36由金屬板制成,并被制成直角四邊形管狀(right-angled quadrilateral piped shape),并且被在直角處被固定到壁板35的外周邊上;眾多的金屬條37,這些金屬條37被相互固定,并組成網格形狀,而且這些金屬條37在壁板35的外表面側被固定到壁板35和框架板36上。
框架板36包括一對縱向板部36a,36a,這對縱向板部36a,36a相互平行延伸,并且被固定到壁板35的兩側上;一上部橫向板部36b,被固定在壁板35的上部,以便把縱向板部36a,36a的上部相互連接起來;一下部橫向板部36c,被固定在壁板35的下部,以便把縱向板部36a,36a的下部相互連接起來。在縱向板部36a,36a的下部設有凹口38,38。
此外,下部橫向板部36c具有這樣的長度,以致于從側向觀看側壁16時,如圖10所示,該下部橫向板部36c從縱向板部36a,36a突出。下部橫向板部36c能與底板14的鎖定部分17d接合,如圖11所示。
于是,側壁16被制成使得它的下端能被放置在主框部17a和底板14的鎖定部分17d之間的外襯領17c上。當側壁16圍繞著下部橫向板部36c的尖端與鎖定部分17d相接合處的位置,從側壁16已被傾斜從而使下部橫向板部36c的尖端已與鎖定部分17d接合的姿態,被提升時,側壁16直立在外襯領17c上,并使側壁的下部橫向板部36c與鎖定部分17d相接合。
此外,側壁16,16中的每個側壁的形狀和大小都被這樣確定,即,使得一旦把側壁折疊起來時,相互堆疊的該對側壁16,16能被容納在底板14中的側壁容納凹穴26內。
每個側壁16的上端的相對兩側和端壁15上部的相對兩側通過能將它們分離開的連接裝置39相互連接。連接裝置39包括一連接銷40,該連接銷40被安裝在側壁16的上部;一接合孔42,該接合孔42被設置在端壁15的上部,從而使連接銷40能被插入到接合孔42內。
連接銷40的一端成整體地設置有沿徑向向外彎折的一接合部40a,一大致呈L形的操作桿41以直角方式與連接銷40的中部相連。連接銷40可轉動且可沿軸向滑動地被一支撐板部35a和框架板36的縱向板部36a支撐著,所說的支撐板部35a成整體地被設置在壁板35的上部,從而使得它與框架板36的縱向板部36a的上部從內側相對置。端壁15的支柱29的上部設置有一接合孔42,從而使連接銷40的一端插入該接合孔42。接合孔42被制成細長形狀,以便確保接合部40a能被插入接合孔42內,并且也能從接合孔42內撤出。
側壁16的壁板35的上部成整體地設置有一夾板部35b,用于把操作桿41的基部夾緊在夾緊板部35b和支撐板部35a之間;一夾緊板部35c,用于把操作桿41的基部夾緊在夾緊板部35c和縱向板部36a之間。當連接銷40被轉動,從而使插在接合孔42內的接合部40a與支柱29的外表面接合時,操作桿41的基部處于這樣一個位置,即,在個位置中,操作桿的基部被夾在縱向板部36a和夾緊板部35c之間,并且在這種狀態中,側壁16和端壁15的上部被相互連接。為了松開接合部40a與支柱29的接合,可以轉動操作桿41,以便使操作桿從縱向板部36a和夾緊板部35c之間的一個位置移開。此外,通過移動操作桿41來使連接銷40沿軸向移動到一個與支撐板部35a和夾緊板部35b之間的一個位置相對應的一個位置,接合部40a被移動到這樣一個位置,即,在這位置中,從而使接合部40a能與縱向板部36a的外表面接合,并且通過轉動操作桿41使得操作桿41被夾在支撐板部35a和夾緊板部35b之間,接合部40a能被保持在這樣一種狀態中,即,在這種狀態中,使接合部40a與縱向板部36a的外表面接合。
如圖12和圖13所示,當容納箱被折疊起來時,從底板14移開的這對側壁16,16和這對端壁15,15被相互疊置在一起。在這種情況下,側壁16,16以相互相抱的方式被相互疊置,從而使得它們的外表面相互對置,并且,凹口38位于相對兩側上。這樣,側壁16,16就被相互疊置起來,從而使它們的框架板36,36在內側和外側相互部分地貼近。
按上述方式相互疊置的這對側壁16,16被插入底板14中的側壁容納凹穴26內,如圖14和圖15所示。為了有便于進行這種插入操作以及便于進行把側壁16,16從側壁容納凹穴26移開的操作,在側壁16,16中的每個側壁上固定一對夾子43,43。通過把側壁16,16容納在側壁凹穴26內,并把端壁15,15折疊到底板14上,就使整個容納箱變成它的折疊狀態。
如圖16所示,可以把眾多的組裝好的容納箱相互堆垛起來。在對這些容納箱進行堆垛期間,用于接收位于上部的容納箱的底板14的四個角的接收部44被設置在每個端壁15的支柱29的上端。
下面將對本實施例的操作情況進行描述。這種可折疊的容納箱包括底板14;成對的端壁15,15,這對端壁15,15被可轉動地支撐在底板14上,以便在折疊位置和直立位置之間進行轉動移動,當在折疊位置時,這些端壁可以被疊置在底板14上,當在直立位置時,這些端壁可以從底板14上直立起來;成對的側壁16,16,這對側壁能以相互疊置的狀態被容納在底板14中的側壁容納凹穴26內。這些側壁16中的每個側壁都包括壁板35,該壁板由金屬板制成,并被制成直角四邊形;一框架板36,該框架板被制成直角四邊形管狀,并以垂直的方式被固定到壁板35外周邊的外表面上;眾多的金屬條37,這些金屬條相互連接并組合成網格形狀,并在壁板35的外表面側被固定到壁板35和框架板36上。
因此,通過利用壁板35來制成側壁16的大部分,就可以可靠地防止被容納元件的一部分從側壁16突出。此外,即使壁板35的厚度被設置成極小的數值,壁板35也能被框架板36及眾多的金屬條37加強,從而就可以使側壁具有足夠的強度,同時還可以避免增加側壁16的重量。
此外,端壁15的大部分也是由端板30構成的,因此,也就能可靠地防止被容納的元件的一部分從端壁15突出。此外,即使端板30的厚度被設置為極小的數值,該端板30也能被支柱29及眾多的金屬條31加強,從而能使端壁15具有足夠的強度,同時還可避免增加端壁15的重量。
此外,側壁15的框架板36設置有一些凹口38,38,用于確保當這對側壁16,16以相抱的方式相互疊置,以便容納在側壁容納凹穴26內時,它們的外表面被相互對置,框架板36能被相互疊置,從而使框架板部分地相互貼近。因此,當側壁16,16以相抱的方式被疊置以便使它們的外表面相互對置時,它們就相互疊置,并使框架板36,36在內側和外側上部分地相互貼近。因此,就可以防止在側壁的疊置狀態中增大這些側壁16,16的厚度,這樣就有助于減小底板14的厚度。
底板14包括一些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20,每個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都具有突壁20a,該突壁20a與直立狀態的端壁15的下部從外側相對置,并且這些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把框架17,17的兩端的上表面相互連接起來;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18,用于把突壁20a內側的框架17,17兩端的下表面連接起來。在每個突壁20a的兩側設置有一些凹口20b,20b,從而當把眾多的底板14在端壁15被折疊的狀態下以一個在另一個之上的方式堆垛起來時,使上方的底板14的框架17,17的各端部位于這些凹口20b,20b內。限制壁18a以突出的方式被設置在每個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18上,并且當把眾多的底板14在端壁15被折疊起來的狀態下以一個位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來時,該限制壁18a與下方的底板14的突壁20a從內部相互對置。
采用這種結構的底板14,就使得在端壁15處于折疊狀態下底板14能被以一個在另一個之上的方式堆垛起來,這是因為凹口20b,20b被設置在每個突壁20a的相對兩側,并且每個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18位于每個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20的突壁20a的內側。
此外,當容納箱被組裝好時,突壁20a與端壁15的下部從外側相對置,從而可以防止端壁15向外落下。當把處于折疊狀態的容納箱以一個在另一個之上的方式堆垛起來時,上方的容納箱的限制壁18a與上方的容納箱的突壁20a從外側相對置,從而可以防止容納箱沿著框架17,17的長度方向相互偏移。
盡管已對本發明的實施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是,應當知道,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所描述的這些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本發明的設計作出各種改變,本發明的范圍是由權利要求書來確定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折疊的容納箱,具有一底板,該底板包括一對平行的框架,每個框架形成一叉槽,并且相互連接,還包括有在所說框架之間形成的一側壁容納凹穴;一對端壁,這對端壁可轉動地被支撐在所說的底板上,以便在一折疊位置和一直立位置之間可進行轉動移動,其中在所說的折疊位置,這對端壁被堆疊在所說的底板上,而在所說的直立位置,這對端壁從所說底板上直立起來;一對側壁,這對側壁能以相互堆疊的狀態被容納在所說的側壁容納凹穴內,從而當所說容納箱被組裝好時,就使得所說的這對端壁相互對置,所說的這對側壁以垂直于端壁的方式相互對置,并且所說的這對端壁和這對側壁都直立在所說底板上,從而形成長方體形狀,其中,每個所說的側壁都包括一壁板,該壁板由一金屬板制成,并呈直角四邊形;一框架板,該框架板由金屬板制成,并呈直角四邊形的管狀,并且以垂直的方式被固定到所說壁板外周邊的外表面上;眾多的金屬條,這些金屬條相互連接并組成網格形狀,并且這些金屬條在所說壁板的外表面側被固定到所說壁板和所說框架板上,所說框架板設置有一些凹口,以確保當所說側壁以相抱方式被相互堆疊起來以便使這些側壁的外表面相互對置時,這些側壁被相互堆疊,并使所說框架板在內側和外側部分地相互貼近。
2.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疊的容納箱,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底板具有一些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每個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具有一突壁,該突壁從外側與直立狀態的端壁的下部相對置,并且這些端部上表面連接元件把兩個所說框架的相對兩端的上表面連接起來;一些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這些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在所說突壁內側把兩個所說框架的相對兩端的下表面連接起來;所說的突出壁的相對兩側設置有一些凹口,以便確保當多個底板在所說端壁被折疊起來的狀態下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來時,覆蓋在上方的底板的框架端部位于所說的這些凹口內;每個所說的端部下表面連接元件都以突起方式設置有一限制壁,當多個底板在所說端壁被折疊起來的狀態下以一個置于另一個之上的方式被堆垛起來時,所說的限制壁從內側與位于下方的底板的所說突壁相對置。
全文摘要
一種可折疊的容納箱,包括一底板,該底板具有一側壁容納凹穴;一對端壁,這對端壁被可轉動地支撐在底板上;一對側壁,這對側壁在相互堆疊的狀態下能被容納在側壁凹穴內。每個側壁包括一壁板,該壁板被制成直角四邊形;一框架板,該框架板以垂直的方式被固定到壁板外周邊的外表面上;眾多的金屬條,這些金屬條組合成網格形狀,并且被固定到壁板和框架板上。框架板設置有凹口,用于確保當這些側壁以相抱方式被相互堆疊起來以便使這些側壁的外表面相互對置時,這些側壁可以被相互堆疊起來,并使框架板在內側和外側部分地相互貼近。這樣,就可以防止被容納元件的一部分突出,并且使所說的側壁能被制造成具有足夠的強度,同時還可避免重量的增加。此外,還可以防止增加所說的這對側壁的厚度。
文檔編號B65D19/02GK1504390SQ0315742
公開日2004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02年9月24日
發明者小林茂, 片山雅博, 粕谷清史, 博, 史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光明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