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側口垂流式酒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酒瓶,具體涉及側口垂流式酒瓶。
背景技術:
傳統的酒瓶包括有酒瓶和瓶蓋,酒從酒瓶體的瓶頸頂端口部流出,倒酒時,酒呈弧線流出,這種方式一是酒倒向容器時的準確度難以掌握,二是酒的流出量難以控制,由于流量和準點難以控制往往造成廢流現象,浪費很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側口垂流式酒瓶,酒從瓶頸側壁垂直流下,提高流量的可控性和倒酒的準確度,避免廢流現象,減少浪費。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該酒瓶包括有酒瓶體和連體塞蓋,其特征在于在酒瓶體的瓶頸上位置相向地設倒酒口和助流孔,助流孔位于倒酒口上方,其中,所述連體塞蓋由塞和蓋組成,塞主要由上塞連接下塞構成,中空圓柱的上下塞相通,上下塞的外徑等于瓶頸內徑,下塞上有出酒孔與瓶體上倒酒口水平,上塞上有透氣孔與瓶體上助流孔水平,蓋封住上塞,即封住酒瓶。
倒酒時,將酒瓶水平握放,旋轉連體塞蓋,當下塞上出酒孔與瓶體上倒酒口相通時,上塞上透氣孔也與瓶體上助流孔相通,這時酒呈垂線流出。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通過轉塞控流方式避免廢流現象發生,是一種新型的酒瓶。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示意圖圖中1酒瓶體、2連體塞蓋、3上瓶頸、4臺階、5倒酒口、6助流孔、7上塞、8下塞、9出酒孔、10透氣孔、11蓋、12下瓶頸、13凹槽、14凸爪具體實施方式
該酒瓶包括有酒瓶體1和連體塞蓋2,其特征在于在酒瓶體的瓶頸上位置相向地設倒酒口5和助流孔6,助流孔6位于倒酒口5上方,其中,所述連體塞蓋2由塞和蓋組成,塞主要由上塞7連通下塞8構成,中空圓柱的上下塞7、8相通,上下塞7、8的外徑等于瓶頸內徑,下塞8上有出酒孔9與瓶體上倒酒口5水平,上塞7上有透氣孔10與瓶體上助流孔6水平,蓋11封住上塞7即封住酒瓶。
本實用新型的酒瓶體1的瓶頸還可以由上瓶頸3和下瓶頸12構成,上瓶頸與下瓶頸12連接處設臺階4,下塞8塞在瓶頸內位于臺階4上;本實用新型可以在臺階4處的瓶頸上設凹槽13,下塞8上連接凸爪14,當下塞8塞在瓶頸內位于臺階4上時,凸爪14伸入凹槽13固定整體連體塞蓋。
權利要求1.側口垂流式酒瓶,其特征在于該酒瓶包括有酒瓶體(1)的和連體塞蓋(2),在酒瓶體的瓶頸上位置相向地放倒酒口(5)和助流孔(6),助流孔(6)位于倒酒口(5)上方,其中,所述連體塞蓋(2)由塞和蓋組成,塞主要由上塞(7)連通下塞(8)構成,中空圓柱的上下塞(7、8)相通,上下塞(7、8)的外徑等于瓶頸內徑,下塞(8)上有出酒孔(9)與瓶體上倒酒口(5)水平,上塞(7)有透氣孔(10)與瓶體上助流孔(6)水平,蓋(11)封住上塞(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口垂流式酒瓶,其特征在于酒瓶體(1)的瓶頸由上瓶頸(3)和下瓶頸(12)構成,上瓶頸與下瓶頸連接處設臺階(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口垂流式酒瓶,其特征在于在上瓶頸(3)的臺階(4)處的瓶頸上設凹槽(13),下塞(8)上設凸爪(14),凸爪(14)伸入凹槽(13)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側口垂流式酒瓶,該酒瓶包括有酒瓶體(1)的和連體塞蓋(2),在酒瓶體的瓶頸上位置相向地設倒酒口(5)和助流孔(6),助流孔(6)位于倒酒口(5)上方,其中,所述連體塞蓋(2)由上塞(7)連通下塞(8)構成,下塞(8)上有出酒孔(9)與瓶體上倒酒口(5)水平,上塞(7)上有透氣孔(10)與瓶體上助流孔(6)水平,蓋(11)封住上塞(7)。倒酒時,將酒瓶水平握放,旋轉連體塞蓋,當下塞上出酒孔與瓶體上倒酒口相通時,上塞上透氣孔也與瓶體上助流孔相通,這時酒呈垂線流出。本實用新型通過轉塞控流方式避免廢流現象發生,是一種新型的酒瓶。
文檔編號B65D1/02GK2786021SQ200520070849
公開日2006年6月7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6日
發明者沈玉偉 申請人:沈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