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印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將轉印物轉印到紙等轉印對象物時所使用的轉印工具。
背景技術:
以往,提出了各種在將固體或液體糊料、粘性帶或無粘性帶等帶類、粘接劑等的轉印物轉印到紙張類等轉印對象物時所使用的轉印工具。這種用于轉印轉印物的轉印工具通常具有將轉印物保持在內部的外殼、用于將保持在外殼內的轉印物輸送至轉印對象物的轉印頭部。該轉印頭部接觸轉印對象物將轉印物轉印到轉印對象物上。這種轉印工具構成為使用者手持把手在使轉印頭部接觸轉印對象面的狀態下在轉印對象物上滑動移動該轉印工具,由此將轉印物轉印到轉印對象面上(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另外,根據所述以往的轉印工具,為了在轉印時可以不必使用鋪設轉印對象物的桌子或書桌等臺座、不用選擇場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簡單地轉印,又開發出了如下的轉印工具,即,在與轉印轉印物的轉印工具本體相對的位置附帶有轉印對象物支承臺、并在將轉印對象物夾在轉印工具本體和前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之間的狀態下向規定的轉印方向滑動移動而轉印轉印物(例如,參照日本特愿2004-137807號、圖8等)。
這種轉印工具進行如下作業,即,相對于握在一只手中的轉印對象物,用另一只手握住轉印工具并將轉印對象物的緣部夾入轉印工具,在該狀態下利用手腕的彎曲動作沿著轉印對象物的緣部滑動移動轉印工具。并且,在該文獻中,指出了在該作業中進行手腕的彎曲動作時的問題,即,由于手腕彎曲的轉動動作會導致轉印工具呈現大致圓周狀的軌跡從而難于正確地沿著轉印對象物的緣部轉印轉印物。可知,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正確移動轉印工具,使用轉印工具的使用者需要熟練操作。
并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該文獻中也公開了如下技術,即,將觸接于轉印對象物緣部的導向部從轉印方向偏轉若干角度地設置,矯正由于手腕彎曲的轉動引起的轉印方向的偏離。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178694號公報(圖2等)發明內容但是,當使上述導向部從轉印方向偏轉地設置時,由于實際轉印方向和導向部的導向方向不同,所以,例如在注意手腕的彎曲動作而滑動移動轉印工具的情況下或在原本沿著轉印方向正確地滑動移動轉印工具的情況下等,可能會由于導向部反而使轉印物被轉印到別的方向。這樣,反而要求使用者進行用于熟練該轉印工具的額外的作業,或者即便在熟練使用的情況下在使用轉印工具時也可能會感到不舒服。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這種不方便,提供一種使用者不會感到不舒服的、可以在所希望的轉印方向簡單且正確地轉印的轉印工具。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裝置。即,本發明的轉印工具,具有轉印工具本體、轉印對象物支承臺,所述轉印工具本體具有向紙等轉印對象物轉印轉印物的轉印部,所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附帶于該轉印工具本體,并且,在將所述轉印對象物夾持在所述轉印工具本體和所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之間的狀態下使所述轉印工具向規定的轉印方向滑動移動,由此將所述轉印物轉印到所述轉印對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具有通過與所述轉印對象物的緣部觸接從而在所述滑動移動時將所述轉印對象物向與所述轉印方向相同的方向導引的導向面,和通過從所述轉印方向向所述導向面偏轉規定角度地設置從而在所述滑動移動時將所述轉印對象物向所述導向面加載的偏轉輥。
根據這樣的構造,可以有效地解決如下問題,即,在滑動移動轉印工具的作業時由于手腕彎曲的猛然轉向動作等原因轉印工具和轉印對象物分離,從而轉印物被偏離正確方向地轉印這樣的問題。并且,由于在與轉印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設置導向面,使用者可以不會感到不舒服地在正確方向上向轉印對象物轉印。
為了平穩地將轉印對象物向導向面側施力,優選構成為在轉印工具本體側和轉印對象物支承臺側的分別相對的位置上設置偏轉輥,這些偏轉輥從正反面接觸轉印對象物的相同位置。
為了從轉印開始時就可以向轉印對象物正確地轉印轉印物,優選構成為將偏轉輥配置在比轉印部更靠近轉印方向上的轉印基端側的位置上。
并且,作為使偏轉輥將轉印對象物向導向面施力用的適當角度,優選將偏轉輥的偏轉規定角度設定在1度~10度。
另外,設置有旋轉移動機構,通過使轉印對象物支承臺相對于轉印工具本體向規定方向旋轉移動而使該轉印對象物支承臺在可夾持所述轉印對象物的可夾持位置和使所述轉印部的前端部露出的轉印部露出位置之間相對移動。根據這樣的構造,可以適當地根據情況分別以沿著轉印對象物的緣部轉印轉印物的形式和在所希望的位置轉印轉印物的形式、即與以往轉印工具相同的形式使用。
根據本發明,可以有效地解決由于手腕彎曲動作等而引起轉印物被偏離正確方向地轉印的問題。并且,利用設置在與轉印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導向面,使用者可以不必格外注意且沒有不舒服感地在正確方向上向轉印對象物轉印,所以,可以提供使用者可舒適地使用的轉印工具。
圖1是表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轉印工具的外觀圖。
圖2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轉印工具的主視圖。
圖3是表示該實施方式的轉印工具其他形態的主視4是與圖3對應的仰視圖。
圖5是該實施方式的模式化的剖面圖。
圖6是該實施方式的工作說明圖。
圖7同上。
圖8同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
如圖1、圖2以及圖3所示,該轉印工具A以轉印工具本體1以及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為主體;所述轉印工具本體1收納帶狀糊料T、以及輸送帶狀糊料T的輸送機構部件,所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用于在轉印糊料Tb時將紙片P夾在其與轉印工具本體1之間。
在此,本實施方式的轉印工具A具有導向面12a、作為偏轉輥的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所述導向面12a,通過觸接作為轉印對象物的紙片P的緣部Pa,可在滑動移動時將紙片P導向與轉印方向相同的方向。所述作為偏轉輥的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通過從轉印方向朝向導向面12a偏轉規定角度地配置,從而可在滑動移動時將紙片P向導向面12a施力。
以下,用圖1、圖2、圖3、圖4以及圖5詳細說明轉印工具A的具體結構。
如圖1等所示,轉印工具1以外殼1C、框體10為主要結構元件。
外殼1C主要由大致呈對開結構的外殼本體C1、替換盒C2構成。
外殼本體C1,通常被構成為可在不與框體10、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分離的狀態下僅更換替換盒C2,是作為向紙片P供給帶狀糊料T的輸送部件的一部分的非更換部件。
替換盒C2在其前端部安裝有作為轉印部的轉印頭部1H。并且,將作為消耗部件的帶狀糊料T和作為用于向紙片P供給帶狀糊料T的輸送機構部件的一部分的送出卷軸SP1、卷入卷軸SP2、轉印頭部1H等作為更換部件,在附帶于該替換盒C2的狀態下更換新部件。
如圖2以及圖3所示,轉印頭部1H主要由從送出卷軸SP1送出的帶狀糊料T、和以使帶狀糊料T露出到轉印工具本體1之外的狀態支持帶狀糊料T的轉印輥1R構成。并且,當在使轉印頭部1H接觸紙片P的狀態下將轉印工具A自身向轉印糊料Tb的轉印方向滑動時,該轉印輥1R向相同方向旋轉并送出帶狀糊料T。
如圖2以及圖3所示,框體10兼有保持外殼1C而使轉印工具A可使用的功能,和可將外殼1C分解成外殼本體C1、替換盒C2的功能。具體地說,該框體10以合成樹脂一體成形品為主體,所述合成樹脂一體成形品呈使一部分上下連通地開口從而使所述轉印頭部1H向下方露出的大致框架狀。另外,框體10,具有偏轉上輥11、俯垂壁12、上彈性爪13、旋轉軸14,且在下方、經由旋轉移動機構R可在可夾持位置(X)和轉印部露出位置(Y)之間旋轉地支持著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偏轉上輥11以包含最下部的一部分露出框體10外部的方式被安裝在轉印工具本體1的主視面大致中央部。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4中虛線所示,使偏轉上輥11相對于框體10的安裝角度相對于轉印輥1R的安裝方向以及后述的導向面12a的延伸方向偏轉例如5度,從而進行安裝。在此,該安裝角度不限定于本實施方式所示的5度,只要在1度~10度范圍內設定,就可以充分得到本發明的效果。并且,本實施方式的轉印工具A在轉印時在紙片P上從配置旋轉移動機構R側向配置轉印頭部1H側滑動移動,也就是說,該偏轉上輥11相對于轉印頭部1H配置在轉印基端側。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將偏轉上輥11配置于主視面大致中央部從而在轉印工具本體1的內部使偏轉上輥11位于送出卷軸SP1的外周和卷入卷軸SP2的外周所夾有的間隙空間內,由此,有助于實現有效利用轉印工具本體1內的空間從而使轉印工具本體1小型化。
如圖3以及圖4等所示,俯垂壁12以從轉印頭部1H的稍后方到框體10的后端部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另外,從俯垂壁12的后端部突出有可旋轉地支持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的旋轉軸14。并且,在俯垂壁12的內面側形成平面狀的導向面12a、凹面12b。所述導向面12a在與轉印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地設置。所述凹面12b被設置為不干涉偏轉上輥11及其安裝部位,且在使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位于可夾持位置的狀態下避免干涉偏轉下輥21。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上彈性爪13與俯垂壁12同樣地從框體10向下方突出,通過與后述的下彈性爪23相互配合使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維持在可夾持位置上。詳細地說,通過在使轉印輥1R和后述的輔助輥20之間的距離分開若干尺寸的位置上使上彈性爪13相對于下彈性爪23配合,從而在位于可夾持位置(X)時,僅能在轉印輥1R所支持的帶狀糊料T與輔助輥20從正反面夾著紙片P的位置、和所述帶狀糊料T與后述的輔助輥20分開若干尺寸的上述位置之間旋轉。另外,當從上彈性爪13與下彈性爪23配合的狀態使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向使其離開方向相對移動時,兩個彈性爪13、23的配合被解除,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成為位于圖3以及圖4所示的露出位置(Y)的狀態。
旋轉軸14從俯垂壁12后端部的最下部附近突出并與后述的軸承24可旋轉地配合,由此可構成旋轉移動機構R。另外,在旋轉軸14和軸承24相配合處內置有未圖示的彈性部件,施加彈性作用力以避免在所述可夾持位置(X)轉印輥1R和輔助輥20的非使用者意圖的接觸。
如圖1、圖2、圖3以及圖4所示,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如上所述被經由旋轉移動機構R相對于轉印工具本體1可旋轉地安裝,主要具有輔助輥20、偏轉下輥21、壁收納部22、下彈性爪23、軸承24。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輔助輥20被安裝在與轉印輥1R相對的位置上,使得包括上端部的一部分從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露出,并且,通過與轉印輥1R同時接觸紙片P使紙片P和轉印頭部1H之間的相對移動平穩地進行。
如圖2、圖3以及圖4所示,偏轉下輥21在本實施方式中配置在與偏轉上輥11相對的位置。也就是說,如圖4中虛線所示,以如下方式安裝偏轉下輥21將相對于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的安裝角度,相對于轉印輥1R的安裝方向以及后述的導向面12a的延伸方向偏轉例如5度,且以旋轉軸14為界面與所述偏轉上輥11相互成為鏡像位置關系。并且,在夾著紙片P的狀態下與偏轉上輥11同時從正反面接觸紙片P,由此可以有效地進行后述的對紙片P的施力。
如圖4所示,壁收納部22是在使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處于可夾持位置(X)時用于將延伸片的下端部收納于內部的空間。由此,可以使轉印工具本體1和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的相對動作平穩地進行。
如圖3以及圖4所示,下彈性爪23如上所述通過與上彈性爪13適當地配合可以將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良好地維持在可夾持位置(X)上。
如圖2以及圖3所示,軸承24通過與旋轉軸14配合,從而如上所述可以使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在可夾持位置(X)和露出位置之間良好地旋轉,由此,構成合適的旋轉移動機構R。
于是本實施方式的轉印工具A,通過設置所述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導向面12a,在夾著紙片P的狀態下向轉印方向滑動移動時,可將紙片P向導向面12a施力從而紙片P的緣部Pa正確地觸接于導向面12a而進行導向。
以下,使用圖5、圖6、圖7以及圖8詳細地說明如下連續的動作,即,在轉印工具A夾持著紙片P且滑動移動的同時沿著紙片P的緣部Pa轉印糊料Tb的連續動作。
首先,如圖5所示,在向紙片P轉印糊料Tb的過程中,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被如上所述被偏轉5度地安裝。也就是說,在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與紙片P接觸并旋轉時,以從轉印方向向導向面12a偏轉5度的角度向導向面12a輸送紙片P。
所以,如圖6、圖7以及圖8所示,使用者用手抓住轉印工具A,主要利用手腕的彎曲動作使轉印工具A向轉印方向滑動,在進行這一連續動作時,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在從轉印方向偏轉5度的方向上輸送紙片P,由此,紙片P的端部Pa向與導向面12a觸接的方向移動、或者維持與導向面12a觸接的狀態。并且,在該圖中將紙片P的受力方向用箭頭模式化地示出。所以如圖7以及圖8所示,即便在由于使手腕彎曲的猛然轉向動作等而受到了向所不希望的方向、即向使端部Pa和導向面12a相分離的方向的加載力的情況下,由于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的施力與前述所不希望的方向上的力相抵消,從而紙片P被矯正到導向面12a延伸的方向、即轉印方向并正確地滑動移動。特別是如圖6所示,在轉印開始時(或者轉印快要開始時),如該圖中虛線所示的紙片P那樣,在還沒有轉印糊料的狀態下紙片P的端部Pa與轉印方向分離若干角度地配置。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比轉印輥1R更靠近轉印基端側,所以利用該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矯正了紙片Pa的朝向,糊料Tb從轉印開始時就被正確地向轉印方向轉印。當然,即使在如圖7所示的轉印過程中錯誤地將紙片P的位置移開的情況下,也可以利用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一面轉印糊料Tb一面矯正紙片P的端部Pa的朝向。
另外,轉印工具A利用旋轉軸14和軸承24構成將轉印工具本體1和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可旋轉地連接的旋轉移動機構R,所以,例如在想要在載置于書桌等的紙片P的所希望的位置轉印糊料Tb的情況下、或者在想要和原有的轉印工具同樣地使用的情況下,只要將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向下方旋轉移動露出轉印頭部1H、即成為圖3所示的露出位置(Y)即可。
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轉印工具A,具有可沿著與轉印方向的相同方向進行導向的導向面12a、和從轉印方向向導向面12a偏轉規定角度5度地配置的作為偏轉輥的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除在紙片P上滑動移動時由于彎曲手腕的猛然轉向動作等原因(圖6、圖7以及圖8)使轉印工具A和紙片P分離而引起的作為轉印物的糊料Tb的偏離,并且,可以用設置在與轉印方向相同方向上的導向面12a正確地導向紙片P。利用這樣的構造,使用者可以不必注意手腕彎曲的猛然轉向動作和肘的轉動等,以自然的動作滑動轉印工具A就能夠正確地沿著紙片P的緣部Pa轉印作為轉印物的糊料Tb。另外,當然,在使用者注意轉印方向而滑動轉印工具A的情況下,由于將導向面12a和轉印輥1R的旋轉方向即轉印方向設定為同一方向,所以也可以有效地避免糊料Tb從紙片P的緣部Pa進入內部這種程度的偏離轉印。
另外,由于在轉印工具本體1側和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側的各自的相對的位置上分別設置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所以一面從正反面夾著紙片P的相同位置一面輸送紙片P。由此,可以平穩地對紙片P向導向面12a側施力。另外,將所述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配置在比作為轉印部的轉印頭部1H更先接觸到紙片P的轉印基端側,因此預先對紙片P向偏轉方向施力、并成為被導向面12a定位的狀態,從而在轉印開始后的階段紙片P以處于正確位置以及方向的狀態接觸轉印頭部1H。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將作為偏轉輥的偏轉上輥11以及偏轉下輥21的偏轉角度設定為5度、即在所述的1度~10度的范圍內,由此,可以避免由于該角度過大紙片P受力不自然而出現褶皺等,并且有效地避免前述角度過小而得不到充分的受力。也就是說,可以將滑動動作中的操作力轉換成適度的受力,從而正確地轉印糊料Tb。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但是,各部分的具體結構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實施方式,可以在不超出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形。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偏轉上輥設置在框體內,但是也可以是被附帶地設置在替換盒中的更換部件。另外,偏轉輥的偏轉角度不限定于所述角度,根據輥的大小以及形狀等可以設定為各種角度。并且,偏轉輥并不限定于分別只有一個輥,可以設置多個各自相對的輥,或者在多個輥的外周設置鏈狀的履帶而構成循環軌道。
另外,關于各部分的具體結構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超出本發明的主旨的范圍內可以進行各種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轉印工具,具有轉印工具本體和轉印對象物支承臺,所述轉移工具本體具有向紙等轉印對象物轉印轉印物的轉印部,所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附帶在該轉印工具本體上,通過在將所述轉印對象物夾持在所述轉印工具本體和所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之間的狀態下使該轉印工具向規定的轉印方向滑動移動,從而將所述轉印物轉印到所述轉印對象物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導向面,所述導向面通過觸接所述轉印對象物的緣部從而在所述滑動移動時將所述轉印對象物向與所述轉印方向相同的方向導向;偏轉輥,所述偏轉輥通過從所述轉印方向向所述導向面偏轉規定角度地設置從而在所述滑動移動時對所述轉印對象物向所述導向面施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印工具,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偏轉輥設置在轉印工具本體側和轉印對象物支承臺側的分別相對的位置上。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轉印工具,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偏轉輥配置在比轉印部更靠近轉印方向上的轉印基端側的位置上。
4.如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轉印工具,其特征在于將使所述偏轉輥偏轉的所述規定角度設定為1度~10度。
5.如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轉印工具,其特征在于設置有旋轉移動機構,該旋轉移動機構,通過使所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相對于所述轉印工具本體向規定方向旋轉移動,從而使所述轉印對象物支承臺在可夾持所述轉印對象物的可夾持位置和使所述轉印部的前端部露出的轉印部露出位置之間相對移動。
全文摘要
一種轉印工具(A),通過在轉印工具本體(1)和轉印對象物支承臺(2)之間夾著紙片(P)的狀態下使該轉印工具向規定的轉印方向滑動移動,從而在紙片上轉印糊料(Tb)。并且,具有導向面(12a)和偏轉上輥(11),所述導向面(12a)觸接緣部(Pa)而將紙片(P)向與轉印方向相同的方向導向,所述偏轉上輥(11)從轉印方向向導向面(12a)偏轉規定角度地設置并由此在移動時將紙片(P)向導向面(12a)施力。
文檔編號B65H35/07GK1966284SQ20061014659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15日
發明者日笠充廣, 松下欣也 申請人:國譽S&T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