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全柔性膜式浮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液面覆蓋裝置。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筆者在國內首先公開了一種用于覆蓋液面的柔性浮頂
(ZL94238198.X)。與傳統的剛性浮頂比,它具有結構簡單,液面覆蓋效果好等 眾多優點,因而得到了廣泛應用。與此同時,也發現了某些不足,出現了一些 改進方案(ZL 99233384. 9等)。包括(ZL94238198. X)原型及這些改進型的共 同特點是,定形浮頂的壓環還是剛性的,并用螺栓連接的。嚴格的說,它們還 只是半的柔性浮頂。浮頂定形堅固,對容器進液方向適應性好,但對容器形狀 或尺寸變化適應性差。整個浮頂安裝、檢修仍稍有不便。近年來還出現了另一 種稱為"單層膜式"的改進型浮頂(ZL 200520096791. 9)。它是在容器內的液 面處放置單層膜。在膜與容器接觸處用與膜同一材料的條狀密封帶與膜連成一 體,加強膜的外緣。該設計實現了全柔性。但是應該指出其不足之處在于,對 于一個大型和超大型容器,在液面不同位置對浮頂的柔性、韌性、強度、彈性 等技術要求是不同的,在中心部分要求膜的柔性、強度更好些;在邊緣部分要 求彈性、軔性更好些,才能更好的定形浮頂外緣,適應容器外形變化和液流變 化,因此,采用單層膜構成整個浮頂并不是最合適的。整個浮頂采用單一材質, 必然是造成(1)按"剛"來選材,就增加膜的厚度,浪費材料。(2)按"柔" 來選材,則邊緣部分剛性、彈性不足,容易變形,對液箱進液方式適應性差。 若液箱進液管設在液箱側面(工程中這是經常發生的),由于進液的側面沖力,
還有使膜巻曲的可能性, 一旦巻曲必將大幅度降低其液面覆蓋率。(3)此外, 條狀密封帶對浮頂邊緣部分的加強,顯然是非連續和不均勻,浮頂與容器的接 觸不均勻,降低液面覆蓋率。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既能克服半柔性浮頂對容器尺寸變化適應性
差的缺點;又能克服單層膜浮頂不易選材,對液箱進液方式適應性差和條狀密 封帶帶來的邊緣部分與容器接觸不均勻缺點的全柔性的浮頂。它對容器外形適 應性好,密封好,液面覆蓋效果更好。因材施用,部件合理選材,造價更低, 施工、維護更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種全柔性膜式浮頂, 由不透氣的膜1和連續環狀的浮環2組成,膜l覆蓋容器全液面,浮環2與膜連成 一體,定形浮頂外緣,浮頂密度小于被覆蓋液體密度,覆蓋在液面上。
全柔性膜式浮頂是由一層柔性好、不透氣,形狀與液面相當的膜l,覆蓋整 個容器液面,構成浮頂的主體。在膜與容器接觸的邊緣部分,在膜的下方或上 方或上、下方同時用一圈韌性和彈性均好,呈連續環狀的浮環2與膜連成整體, 加強和定形浮頂邊緣,以及根據需要確定膜上設或不設的排液裝置3,構成的。 其中膜1和浮環2是必須的,當膜上有可能積液時設排液裝置3,否則不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全部用料都是柔性的,它對容器尺寸變化適 應性強,可以用在任何形狀的容器。2)、浮環是連續環狀體,克服了條狀密封 帶使邊緣部分與容器接觸不均勻等缺點,對器壁的密封效果好。3)、浮環有一 定的柔韌性和彈性,容器上下尺寸即使有偏差,浮頂也不會卡死,運動自如。4)、 因材施用,膜和浮環合理選材,膜柔性好,浮環韌性好,耗材料更省。5)、浮
頂定形性好,對容器進液方位的適應性強,底面、側面進液均能正常使用。6)、
施工、維護、檢修十分方便,翻開浮頂就可以清理容器底面。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至圖2是在圓形豎式容器中應用本實用新型的全柔性膜式浮頂示意圖,其 中圖l是剖面構造圖,圖2是平面圖。
圖3至
圖18是浮頂外緣與容器結合部各種配合方式的放大剖視的詳圖。
圖19是排液裝置3的構造圖。
這些圖中的代號是膜l浮環2,排液裝置3,排液管4,蓋板5,定位繩6, 容器壁7。
具體實施方式
在
圖1和圖2中看出,浮頂由不透氣的膜1和呈連續環狀的浮環2,以及排液裝 置3組成。其中膜1和浮環2是必須的,排液裝置3根據需要確定設或不設。膜l 覆蓋整個容器液面、浮環2的外形與容器液面尺寸相當,置于膜下方或上方或上 下方同時設置,并與膜相連,定形浮頂外緣。它的全部用料都是柔性的,所以 是全柔性膜式浮頂。浮頂密度小于被覆蓋液體密度,在容器中充液后,將覆蓋 整個液面,阻止液面上的物質交換。
是否設置排液裝置3,根據膜上面是否會積液確定。例如容器進液管在箱底, 即位于浮頂下面時,進液后膜上不會積液,就不設排液裝置3。但當進液管在容 器側壁,在運行初期進液管比膜高,膜上面有可能積液,此時應在膜上開一個 排液孔,并在其開孔處設置排液裝置3,將積液排到膜下。
圖19是排液裝置3的 構造圖。排液裝置3由一個其上端與膜的排液孔口相連,下端自然懸垂的排液管
4, 一個密度小于被覆蓋液體,直徑大于排液孔管口的蓋板5,以及幾根用于定 位蓋板5的定位繩6構成。定位繩6的一端與膜相連,另一端與蓋板5相連,將蓋 板5松懈的定位于排液管4的管口上方。當液位高于膜時,蓋板4浮于液面,排液 孔敞開,膜上的液體通過排液管3流到膜下。膜上的液體排凈后蓋板5落下,封 蓋住排液管3的管口,覆蓋排液孔。
應該指出,在
圖1所示是浮環2位于膜1下方的情況。事實上浮環2可以置于膜 下方或上方或上下方同時設置,并與膜相連,定形浮頂外緣。
浮頂的膜與浮環間及其與容器壁的尺寸配合,有幾種可供選擇1、膜外徑 大于浮環外徑,且大于容器內徑。2、膜外徑大于浮環外徑,等于或略小于容器 外徑內徑。3、膜外徑等于浮環外徑,與容器內徑接近。4、膜外徑等于浮環外 徑,且大于容器內徑。浮頂邊緣與器壁的搭接,有幾種可供選擇1、當浮頂邊 緣直徑等于或小于與容器壁7內徑時,浮頂邊緣與容器壁7水平搭接。2、當浮頂 邊緣直徑大于容器壁7內徑時,浮頂邊緣的搭接可以是向上彎曲或向下彎曲。以 上幾種膜與浮環間尺寸配合方式以及浮頂邊緣與器壁的搭情況,已分別在圖3 至
圖18中清楚示出,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定,不一一贅述。
應該指出,上述是本實用新型用在豎式圓形容器的實施例。事實上本實用新 型可以應用在任何形狀的容器,例如矩形斷面容器、錐形容器,臥式容器等, 這很容易理解,就不再圖示,贅述。
權利要求1.一種全柔性膜式浮頂,由不透氣的膜(1)和連續環狀的浮環(2)組成,其特征是膜(1)覆蓋容器全液面,浮環(2)與膜連成一體,定形浮頂外緣,浮頂密度小于被覆蓋液體密度,覆蓋在液面上。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浮環(2)是連續環 狀的,外形與容器液面尺寸相當,置于膜下方或上方或上下方同時設置。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在膜上的適當位置開 一個排液孔,并在排液孔處設置排液裝置(3)。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排液裝置(3)由 一個其上端管口與膜的排液孔相連,下端自然懸垂的排液管(4), 一個密度小 于被覆蓋液體,直徑大于排液孔口的蓋板(5),以及幾根用于定位蓋板(5)的 定位繩(6)構成,定位繩(6)的一端與膜相連,另一端與蓋板(5)相連,將 蓋板(5)松懈的定位于排液管(4〉的管口上方。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浮頂的膜與浮環 間的尺寸配合選用膜外徑大于浮環外徑,且大于容器內徑。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浮頂的膜與浮環 間的尺寸配合選用膜外徑大于浮環外徑,等于或略小于容器外徑內徑。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浮頂的膜與浮環 間的尺寸配合選用膜外徑等于浮環外徑,與容器內徑接近。
8.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浮頂的膜與浮環 間的尺寸配合選用膜外徑等于浮環外徑,且大于容器內徑。
9.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其特征是浮頂的膜與浮環 間相對位置配合選用浮環置于膜的下面或上面,或者在膜的上面、下面同時 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液面覆蓋裝置。它是一種用來覆蓋液面的全柔性膜式浮頂。它由一層覆蓋全液面的膜,一個與膜連成整體的連續環狀的浮環,以及根據需要在膜上設(或不設)的排液裝置構成。它既克服了剛性浮頂、半柔性浮頂對容器形狀變化適應性差的缺點,又克服了單層膜浮頂對進液方向適應性差以及其條狀密封帶對器壁密封不均勻等缺點。它對容器的形狀和進液方式適應性強,液面覆蓋效果好,用材省,結構簡單,安裝、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B65D88/34GK201012819SQ20072006222
公開日2008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月18日
發明者楊詩模 申請人:楊詩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