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紙幅校正器、被記錄介質盒、被記錄介質輸送裝置、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356143閱讀:20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紙幅校正器、被記錄介質盒、被記錄介質輸送裝置、記錄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限制被記錄介質的邊緣的紙幅校正器。并且,本發明涉及具備該紙幅校正器的被記錄介質盒、被記錄介質輸送裝置,并且,還涉及具備上述部件的以打印機、傳真機為代表的記錄裝置。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相對于裝置主體能夠裝卸的紙盒被廣泛使用。并且,其中,如專利文獻 I、專利文獻2所示,也眾所周知有在一個裝卸自如的紙盒(紙盤)中、在下層和上層均具備紙張收納部的兩層式構造的紙盒。另外,在記錄裝置中,作為收納紙張的紙張收納部的稱呼,雖然有“盒”、“紙盤”等各種稱呼,但在本說明書中,將相對于裝置主體能夠裝卸的一個單元體整體稱作“盒”,將設置于該盒內的多個紙張收納部稱作“紙盤”。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2006-273565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2007-91445號公報在上述現有的兩層式構造的紙盒中,上層紙盤設置為相對于下層紙盤能夠滑動且能夠轉動,通過上層紙盤滑動來切換能夠從上層紙盤輸送紙張的狀態和能夠從下層紙盤輸送紙張的狀態。并且構成為,通過上層紙盤轉動,下層紙盤的紙張收納空間敞開。但是,對于現有的兩層式構造的紙盒,由于上層紙盤無法從下層紙盤拆下,因此, 對于例如幾乎不使用上層紙盤的使用者來說,上層紙盤形成為使得下層紙盤能夠收納紙張的頁數減少的結構,未必一定有用。并且,在將紙張收納于下層紙盤時,需要轉動上層紙盤這樣一個動作。對于此類技術課題,解決方案之一是將上層側紙盤構成為相對于下層側紙盤能夠裝卸。即,如果將上層側紙盤從下層側紙盤拆下,則能夠增加下層側紙盤能夠收納紙張的頁數。然而,在該情況下,設置于下層側紙盤的紙幅校正器的高度不足,結果,無法可靠地一邊引導一邊輸送紙張。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是鑒于此類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種如下的紙幅校正器 特別是在具備上層側紙盤和下層側紙盤的多層構造的紙盒中,即使向下層側紙盤收納的紙張頁數(層疊頁數)多,該紙幅校正器也能夠可靠地對紙張的邊緣進行引導。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備收納被記錄介質的下層側紙盤;收納被記錄介質的上層側紙盤,該上層側紙盤能夠配設于上述下層側紙盤的上部;以及紙幅校正器,該紙幅校正器配設于上述下層側紙盤、且具備對上述被記錄介質的邊緣進行引導的引導面,在上述上層側紙盤為被配設于上述下層側紙盤的上部時,上述紙幅校正器的上述引導面延伸至上述上層側紙盤的、上述被記錄介質的收納空間。
根據本實施方式,在拆下上層側紙盤時,不會導致偏斜等供紙不良的情況,能夠增加下層側紙盤的能夠收納被記錄介質的頁數。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弓丨導面由能夠以與該引導面交差的轉動軸線為中心轉動的板材形成,通過上述板材轉動,上述引導面的高度變化。根據本實施方式,上述引導面由能夠以轉動支點為中心轉動的板材形成,并且,通過上述板材轉動,上述引導高度變化,因此,能夠使改變上述引導面的引導高度的構造簡單,并且能夠以低成本得到該結構。在此基礎上,由于上述板材能夠以與引導面交差的轉動軸線為中心轉動,因此無論引導面的高度如何都能夠利用一個面形成引導面,即無論引導高度如何都能夠形成沒有階梯差、凹凸或者接縫的引導面,不會在裝入記錄介質時發生卡住等情況。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特征在于,上述紙幅校正器具備施力部件,該施力部件對上述板材向上述引導面的高度增高的轉動方向施力,借助上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在上述上層側紙盤未被配設于上述下層側紙盤的上部時,上述紙幅校正器的上述引導面延伸至上述上層側紙盤的、上述被記錄介質的收納空間。根據本實施方式,由于上述板材設置為被向上述引導高度增高的轉動方向施力的狀態,因此,增高上述引導高度時的操作性提高。


圖I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機的紙張搬運路徑的側剖視圖。圖2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紙盒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紙盒的主要部分剖視立體圖。圖4(A)、(B)是示出本發明所涉及的紙幅校正器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5(A)、⑶是示出本發明所涉及的紙幅校正器的一個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圖I 圖5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I是示出本發明所涉及的“記錄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亦即噴墨式打印機(以下稱為“打印機”)I的紙張搬運路徑的側剖視圖,圖2是本發明所涉及的“被記錄介質盒”的一個實施方式、亦即紙盒100 的立體圖,圖3是該紙盒100的主要部分剖視立體圖。另外,在圖I中,右方向表示紙張送出方向,圖面的表里方向表不紙張寬度方向。并且,圖4(A)、(B)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紙幅校正器52的立體圖,圖 4(A)示出引導面的引導高度為通常高度的狀態(第一狀態),圖4(B)示出引導面的高度增高后的狀態(第二狀態)。并且,圖5(A)、(B)同樣是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紙幅校正器52'的立體圖,圖5(A)示出引導面的引導高度為通常高度的狀態(第一狀態),圖 5(B)示出引導面的引導高度增高后的狀態(第二狀態)。I、打印機的整體結構以下,參照圖I對打印機I的整體結構進行簡要說明。打印機I具備如下結構在裝置底部具備輸送裝置2,從該輸送裝置2 —張一張地輸送作為“被記錄介質”的一例的紙張(主要是單張紙),在記錄機構4中進行記錄(噴墨記錄),并向設置于裝置前方側(圖I中左側)的未圖示的排紙集紙器排出。以下,對紙張搬運路徑上的構成要素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輸送裝置2具備紙盒100、搓紙輥16、引導輥20、以及分離機構21。能夠以層疊狀態裝入多頁紙張P的紙盒100相對于輸送裝置2的裝置主體能夠從裝置前方側進行安裝或者拆下,該紙盒100具備如下兩個紙張收納部位于下部、且構成紙盒100的基體的下層側紙盤50、和位于該下層側紙盤50的上部、且能夠在可輸送位置與退避區域之間滑動的上層側紙盤60。另外,在圖I中,利用標號Pl表不被收納于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利用標號P2表示被收納于上層側紙盤60的紙張(以下,在不需要特別進行區分的情況下稱為“紙張P”)。由未圖示的馬達驅動而旋轉的搓紙輥16設置于以擺動軸18為中心而擺動的擺動部件17,在上層側紙盤60滑動到最靠裝置前方側(圖I中的左方向、亦即紙盒100的抽出方向側)的狀態下,即上層側紙盤60位于退避區域時,上述搓紙輥16與被收納于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Pl中的最上方的紙張接觸并旋轉,由此,將該最上方的紙張Pl從下層側紙盤 50送出。并且,在上層側紙盤60處于滑動到最靠裝置前方側(圖I中的右方向、亦即紙盒 100的安裝方向側)的抵接位置時,即上層側紙盤60的可輸送位置,上述搓紙輥16與被收納于上層側紙盤60的紙張P2中的最上方的紙張接觸并旋轉,由此,將該最上方的紙張P2 從上層側紙盤60送出。在該上層側紙盤60被定位于可輸送位置的狀態(圖I的狀態)下,下層側紙盤50 的分離斜面54構成為比上層側紙盤60的前方側內壁向被收納于上層側紙盤60的紙張前端側突出,由此,分離斜面54作為紙張被從上層側紙盤60送出時的分離機構使用。即,下層側紙盤50的分離斜面54作為下層側紙盤50與上層側紙盤60的共用分離機構使用。接下來,在分離斜面54的下游側設置有能夠自由旋轉的引導輥20,在該引導輥20 的下游側,設置有具備分離輥22和驅動輥23而構成的分離機構21。分離輥22的外周面由彈性材料形成,且設置成能夠與驅動輥23壓接,并且,設置為通過扭矩限制機構而被賦予規定的旋轉阻力的狀態。因此,欲重疊輸送的第二位以后的紙張P在該分離輥22與驅動輥 23之間被阻擋,S卩,防止重疊輸送。另外,驅動輥23由未圖示的馬達驅動而朝將紙張P向下游側輸送的方向旋轉。在分離機構21的下游側設置有第一中間輸送部25,該第一中間輸送部25構成為具備由未圖示的馬達驅動而旋轉的驅動輥26、和在與驅動輥26之間夾持紙張P并從動旋轉的輔助棍27,紙張P由該第一中間輸送部25進一步向下游側輸送。另外,符號29表不減輕紙張P通過彎曲反轉路徑時的(特別是紙張后端通過時的)通紙載荷的從動輥。在從動輥29的下游側設置有第二中間輸送部31,該第二中間輸送部31構成為具備由未圖示的馬達驅動而旋轉的驅動輥32、和在與驅動輥32之間夾持紙張P并從動旋轉的輔助輥33,紙張P由該第二中間輸送部31進一步向下游側輸送。在第二中間輸送部31的下游側配置有記錄機構4。記錄機構4具備搬運機構5、 記錄頭42、下部紙引導件39以及排出機構6。搬運機構5構成為具備由馬達驅動而旋轉的搬運驅動輥35、和樞軸支承于上部紙引導件37的搬運從動輥36,該搬運從動輥36與搬運驅動輥35壓接而從動旋轉。在到達搬運機構5的紙張P由搬運驅動輥35和搬運從動輥36夾持的狀態下,通過搬運驅動輥35旋轉,該紙張P被精密地向下游側輸送。接下來,記錄頭42設置于托架40的底部,該托架40由沿著主掃描方向(圖I的紙面表里方向)延伸的托架引導軸41引導,并且,由未圖示的驅動馬達驅動而沿著主掃描方向往復移動。另外,托架40是未搭載墨盒的所謂非托架裝載型(Off-Carriage Type)托架,該托架40構成為,墨盒(未圖示)相對于托架40獨立地設置,經由墨水供給管(未圖示)從墨盒向記錄頭42供給墨水。在與記錄頭42對置的位置設置有下部紙引導件39,利用該下部紙引導件39規定紙張P與記錄頭42之間的距離。進而,在下部紙引導件39的下游側,設置有用于排出進行記錄后的紙張P的排出機構6。排出機構6構成為具備由未圖示的馬達驅動而旋轉的排出驅動輥44、和與該排出驅動輥44接觸而從動旋轉的排出從動輥45,利用記錄機構4進行記錄后的紙張P由排出機構6向設置于裝置前方側的省略圖示的集紙器排出。2、紙盒的詳細內容以上是打印機I的概要,以下,一并參照圖2以及圖3對紙盒100進一步詳細說明。
下層側紙盤50在其底面50a具備能夠沿紙張輸送方向(即,紙張長度方向)滑動的紙幅校正器51 (圖I),利用該紙幅校正器51限制后端邊緣的位置。并且,還設置有能夠在與紙張輸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紙張寬度方向)滑動的紙幅校正器52,一方側的側緣的位置由該紙幅校正器52限制。另外,下層側紙盤50的側壁 50b(圖2)限制另一方側的側緣。即,下層側紙盤50的側壁50b作為固定紙幅校正器而發揮功能。在此,對于限制紙張Pl的后端位置的紙幅校正器51,引導面51a由傾斜面以與分離斜面54幾乎平行的方式形成,由此,在使紙幅校正器51抵靠于紙張后端時,紙張束的前端沿著分離斜面54。另外,限制紙張Pl的側緣的紙幅校正器52之后詳細敘述。其次,在下層側紙盤50的底面50a,且是在對應于搓紙輥16與紙張Pl接觸的接觸位置的位置,配置有高摩擦材料53,利用該高摩擦材料53保持紙張束,以免每當利用搓紙輥16進行紙張送出時紙張束都被朝下游側輸送。另一方面,上層側紙盤60與下游側紙盤50同樣,在其底面60a也具備能夠沿紙張長度方向滑動的紙幅校正器61、和能夠沿紙張寬度方向滑動的紙幅校正器62。并且,在對應于搓紙輥16與紙張P2接觸的接觸位置的位置,配置有高摩擦材料64。接著,對上層側紙盤60的活動構造進行說明。上層側紙盤60構成為具備滑動部件65和紙盤基體66,滑動部件65設置成相對于下層側紙盤50的側壁50b、50c能夠沿紙張輸送方向及其反方向滑動移位。紙盤基體66形成紙張收納空間,該紙盤基體66設置為相對于滑動部件65能夠以兩端的轉動軸66a、66a為中心沿以箭頭r所示的方向轉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側紙盤60(紙盤基體66)的轉動限度比90度大,比180度小。即,在上層側紙盤60轉動到極限的狀態下,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收納空間露出,能夠在下層側紙盤50收納紙張。接下來,如圖3所示,在滑動部件65的一方側的側部的下側形成有齒條65a,且構成為設置于下層側紙盤50的小齒輪55與該齒條65a嚙合。S卩,構成為,通過小齒輪55旋轉,滑動部件65 (上層側紙盤60)滑動移位。
在紙盒100被安裝于打印機I的裝置主體時,該小齒輪55能夠與設置于打印機I 的裝置主體側的驅動齒輪(未圖示)嚙合。該驅動齒輪由未圖示的馬達驅動而旋轉,由此, 滑動部件65 (上層側紙盤60)被驅動。在此,在比齒條部65a少靠前方側的位置形成有卡止部65b,該卡止部65b構成為進入形成于下層側紙盤50的約束軌50d的下側。在卡止部65b進入約束軌50d的下側的狀態(卡止部65b位于比圖3的位置L靠A側的狀態以下稱作上層側紙盤60的“驅動區域”)下,齒條部65a與小齒輪55嚙合,并且卡止部65b進入約束軌50d的下側,由此,形成為滑動部件65 (上層側紙盤60)被約束而無法將滑動部件65從下層側紙盤50拆下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卡止部65b從約束軌50d向近前側脫離的狀態(卡止部65b位于比圖3的位置L靠B側的狀態以下稱作上層側紙盤60的“非驅動區域”)下,解除齒條部65a 與小齒輪55的嚙合,并且卡止部65b從約束軌50d脫離,由此,形成為滑動部件65 (上層側紙盤60)能夠從下層側紙盤50拆下的狀態(在圖2中以假想線以及標號60'表示)。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側紙盤60的非驅動區域是上層側紙盤60滑動到最靠裝置近前側的位置。如上所述,具備下層側紙盤50和上層側紙盤60的多層構造的紙盒100構成為,上層側紙盤60相對于下層側紙盤50能夠裝卸,因此,通過將上層側紙盤60拆下,下層側紙盤 50的能夠收納紙張的頁數增加,使用下層側紙盤50時的便利性進一步提高。并且,通過將上層側紙盤60拆下,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收納空間完全露出,因此,將紙張收納于下層側紙盤50時的操作性進一步提高。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側紙盤60借助于齒條部65a、小齒輪55、驅動上述小齒輪55的馬達(未圖示)等這些驅動機構而能夠滑動移位,在上層側紙盤60的驅動區域中,形成該上層側紙盤60被下層側紙盤50約束的狀態,在非驅動區域中,上述約束狀態被接觸,因此,在驅動區域中,齒條部65a與小齒輪55之間的嚙合不會被解除,能夠可靠地使上層側紙盤60滑動移位。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上層側紙盤60在退避區域中位于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收納空間的上方,但作為其他實施方式,如果構成為上述上層側紙盤60能夠滑動移位到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收納區域外,則無需使上層側紙盤60轉動、或者拆下上層側紙盤60,就能夠完全敞開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收納區域。此外,作為其他實施方式,如果構成為使上層側紙盤60能夠以從下層側紙盤50拆下后的狀態相對于打印機I的裝置主體獨立地裝卸,則無需利用下層側紙盤50就能夠從上層側紙盤60送出紙張,能夠進一步提高使用性。3、紙幅校正器的詳細內容接著,參照圖4以及圖5對設置于下層側紙盤50的紙幅校正器52進行詳細說明。如上所述,當將上層側托盤60從下層側紙盤50拆下時,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收納空間增加,能夠將更多張數的紙張收納于下層側紙盤50。然而,如果設置于下層側紙盤 50的紙幅校正器的引導高度不變,則即使拆下上層側紙盤60,也無法適當地引導被收納于下層側紙盤50的紙張。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于下層側紙盤50的紙幅校正器52構成為引導面的引導高度能夠調節。更具體地說,如圖4(A)、(B)所示,紙幅校正器52構成為具備沿著下層側紙盤50的底面滑動的基體52a ;以立起設置于該基體52a的方式與基體52a —體地形成的立起設置部52b ;相對于該立起設置部52b能夠以轉動軸52e為中心而轉動的板材52c ; 以及沿著以箭頭cl所示的方向對該板材52c施力的未圖示的施力機構。標號52d表示對紙張邊緣進行引導的引導面,該引導面構成為,如從圖4(A)所示的第一狀態到圖4(B)所示的第二狀態的變化所示,通過板材52c沿著以箭頭Cl所示的方向轉動,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增高。更詳細地說,通常,在上層側紙盤60被安裝于下層側紙盤50的狀態下,板材52c 與上層側紙盤60的底面卡合、即從上方被按壓,由此,板材52c維持圖4(A)所示的第一狀態。進而,如圖2中以標號60'所示,當上層側紙盤60被從下層側紙盤50拆下時,上層側紙盤60與板材52c之間的卡合狀態被解除,由此,板材52c承受施力機構的作用力而如圖4(B)所示那樣轉動,切換至第二狀態。由此,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從h0 (圖4(A)) 變化至hi (圖4 (B))(增高hl > h0)。S卩,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能夠調整,伴隨著下層側紙盤50的能夠收納紙張的頁數的增加,能夠增高紙幅校正器52的引導高度,因此,即使紙張層疊頁數增多,也能夠應對該情況。結果,不會導致偏斜等供紙不良的情況,能夠適當地輸送紙張。并且,在本實施方式中,引導面52d由能夠以轉動軸52e為中心轉動的板材52c形成,且構成為能夠通過板材52c轉動來調整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因此,能夠使引導面52d 的引導高度切換機構的構造簡單,能夠以低成本得到該機構。在此基礎上,在本實施方式中,轉動軸52e是形成與引導面52d交差(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正交)的轉動軸線的轉動軸,通過以此類轉動軸為中心進行轉動,在第一狀態以及第二狀態這兩個狀態中均以同一個面亦即引導面52d來限制紙張邊緣,因此,在第一狀態以及第二狀態這兩個狀態中,能夠形成沒有階梯差、凹凸或者接縫的引導面,在裝入紙張時不會發生卡住等的情況。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紙幅校正器52與上層側紙盤60卡合,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降低,通過解除紙幅校正器52與上層側托盤60之間的卡合,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增高,因此,不需要進行特殊操作就能夠使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增高。由此,能夠得到使用性高的紙盒。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上層側紙盤60被安裝于下層側紙盤50的狀態下,無論上層側紙盤60位于其滑動區域的任意位置,都能維持上層側紙盤60與下層側紙盤 52(板材52c)之間的卡合狀態。在以上所說明的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引導面52d的引導高度在低狀態(圖4(A)) 和高狀態(圖4(B))這兩個高度之間切換,但也可以構成為例如將高度位置進一步細分化而階段性地進行切換,或者也可以構成為不是階段性地而是連續地切換。此時,優選設置有用于保持所設定的高度的機構。接著,參照圖5(A)、(B)對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另外,在圖5(A)、(B)中,對與圖4(A)、(B)相同的結構標注有相同的標號,并且,對雖然是對應的結構但不同的部分在標號上加注”(上角標符號)。在圖5(A)、⑶中,紙幅校正器52'構成為具備基體52a ;以立起設置于該基體 52a的方式與基體52a —體地形成的立起設置部52b';相對于該立起設置部52b'能夠以轉動軸承52f、52f為中心轉動的板材52c';以及沿著以箭頭c2所示的方向對該板材52c' 施力的未圖示的施力機構。另外,轉動軸承52f、52f是對形成于立起設置部52b'的軸(未圖示)進行支承的軸承。標號52d-l、52d_2表不對紙張邊緣進行引導的引導面,在圖5(A)所不的第一狀態下,形成于立起設置部52b,的引導面52d-l構成紙幅校正器52'的引導面。另外,此時的引導高度為h0。進而,如從圖5(A)所示的第一狀態到圖5(B)所示的第二狀態的變化所示,通過板材52c'沿著以箭頭c2所示的方向轉動,形成于板材52c'的引導面52d-2在引導面52d-l 的上部展開,整體的引導高度變化至hi (增高)(hi >h0)。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伴隨著下層側紙盤50的能夠收納紙張的頁數的增加,紙幅校正器52'的引導高度也增高,因此,即使紙張層疊頁數增多,也能夠應對該情況。結果, 不會導致偏斜等供紙不良的情況,能夠適當地輸送紙張。另外,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紙幅校正器52'與參照圖4(A)、(B)說明了的紙幅校正器52相同,也可以構成為,在上層側紙盤60被安裝于下層側紙盤50的狀態下,片材 52c/與上層側紙盤60的底面卡合、即從上方被按壓,由此,板材52c'維持第一狀態。因此,第一狀態未必一定限定于如圖5(A)所示板材52c'向下方完全轉動而緊貼于立起設置部52W的狀態,也可以是從圖5 (A)所示的狀態向箭頭c2方向轉動一定程度的角度后的狀態。并且,在圖5(B)所示的第二狀態下,板材52(^也可以向第一狀態側傾斜一點角度,以便當從圖5(B)所示的狀態起板材52c'由上層側紙盤60從上方按壓時,板材52c' 容易向下方轉動。此外,以上所說明的紙幅校正器52、52'通過與上層側紙盤60卡合/解除卡合而切換第一狀態與第二狀態之間,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另外設置用于保持第一狀態、第二狀態的保持機構,通過用于操作來解除基于該保持機構的狀態保持。并且,以上所說明的紙幅校正器52、52'作為對紙張的側緣進行引導的紙幅校正器進行了說明,但自不必說,當然也可以應用于對紙張的后端進行引導的紙幅校正器(圖I 中標號51)。附圖標記說明I :噴墨式打印機;2 :輸送裝置;4 :記錄機構;5 :搬運機構;6 :排出機構;16 :搓紙輥;17 :擺動部件;18 :擺動軸;20 :引導輥;21 :分離機構;22 :分離輥;23 :驅動輥;25 :第一中間輸送部;26 :驅動輥;27 :輔助輥;29 :從動輥;31 :第二中間輸送部;32 :驅動輥;33 輔助輥;35 :搬運驅動輥;36 :搬運從動輥;37 :上部紙引導件;39 :下部紙引導件;40 :托架;41 :托架引導軸;42 :記錄頭;44 :排出驅動輥;45 :排出從動輥;50 :下層側紙盤;50a 底面;50b、50c :側壁;50d :約束軌;51、52、52':紙幅校正器;52a :基體部;52b、52b':立起設置部;52c、52c':板材;52d、52d-l、52d-2 :引導面;52e :轉動軸;52f :轉動軸承;53 高摩擦材料;54 :分離斜面;55 :小齒輪;60 :上層側紙盤;60a :底面;61、62 :紙幅校正器; 64 :高摩擦材料;65 :滑動部件;65a :齒條;65b :卡止部;66 :紙盤基體;66a :轉動軸;100 紙盒;P、P1、P2 :記錄紙張。
權利要求
1.一種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裝置具備收納被記錄介質的下層側紙盤;收納被記錄介質的上層側紙盤,該上層側紙盤能夠配設于所述下層側紙盤的上部;以及紙幅校正器,該紙幅校正器配設于所述下層側紙盤,并且具備對所述被記錄介質的邊緣進行引導的引導面,在所述上層側紙盤未被配設于所述下層側紙盤的上部時,所述紙幅校正器的所述引導面延伸至所述上層側紙盤的、所述被記錄介質的收納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面由能夠以與該引導面交差的轉動軸線為中心轉動的板材形成,通過所述板材轉動,所述引導面的高度變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記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紙幅校正器具備施力部件,該施力部件對所述板材向所述引導面的高度增高的轉動方向施力,借助所述施力部件的作用,在所述上層側紙盤未被配設于所述下層側紙盤的上部時, 所述紙幅校正器的所述引導面延伸至所述上層側紙盤的、所述被記錄介質的收納空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種紙幅校正器,特別是在具備下層側紙盤與上層側紙盤的多層構造的紙盒中,即使向下層側紙盤收納的紙張頁數(層疊頁數)增多,該紙幅校正器也能夠可靠地對于邊緣進行引導。記錄裝置具備收納被記錄介質的下層側紙盤;收納被記錄介質的上層側紙盤,該上層側紙盤能夠配設于該下層側紙盤的上部;以及紙幅校正器,該紙幅校正器配設于上述下層側紙盤,且具備對上述被記錄介質的邊緣進行引導的引導面,上述紙幅校正器形成為,在上述上層側紙盤未被配設于下層側紙盤的上部時,上述引導面延伸至上述上層側紙盤的、上述被記錄介質的收納空間。
文檔編號B65H1/26GK102583071SQ20121000726
公開日2012年7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明者中村和久, 原田和政, 松崎一俊, 玉井健介, 竹內敦彥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