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泵卸灰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倉泵卸灰裝置,包括倉泵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倉泵本體頂部分別連接安全放散系統和壓氣系統,所述壓氣系統通過管道連接環繞式流化機構和卸灰引射機構,所述環繞式流化機構設于倉泵本體內部,所述卸灰引射機構設于倉泵本體底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低能耗,密閉式卸灰,無二次污染,安全卸灰,無煤氣泄漏,高效率卸灰,卸灰穩定,無板結的現象。
【專利說明】倉栗卸灰裝直【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環境保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倉泵卸灰裝置,用于干式布袋除塵器大灰倉卸灰。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高爐煤氣干式布袋除塵系統過濾下來的粉塵用大灰倉囤灰,大灰倉達到一定囤灰量時需要卸灰,而卸灰常用的卸灰組件為加濕機卸灰組件。加濕機在卸灰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與電能源,而且卸灰為開放式卸灰,在卸灰過程中會導致二次揚塵;同時大灰倉偶爾會有煤氣進入,在使用加濕機卸灰時可能會導致煤氣泄漏;加濕機卸灰需要一邊加濕一邊卸灰,卸灰工作緩慢。加濕機采用電機驅動并加入水加濕的方式,同時在北方冬天加濕機加濕的過程中易結凍,影響設備運行。
[0003]因此,急需一種改進的技術來解決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這一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倉泵卸灰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6]倉泵卸灰裝置,包括倉泵本體,所述倉泵本體頂部分別連接安全放散系統和壓氣系統,所述壓氣系統通過管道連接環繞式流化機構和卸灰引射機構,所述環繞式流化機構設于倉泵本體內部,所述卸灰引射機構設于倉泵本體底部。
[0007]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低能耗,密閉式卸灰,無二次污染,安全卸灰,無煤氣泄漏,聞效率卸灰,卸灰穩定,無板結的現象。`【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其中:1、倉泵本體,2、安全放散系統,3、壓氣系統,4、管道,5、環繞式流化機構,6、卸灰引射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倉泵卸灰裝置,包括倉泵本體1,所述倉泵本體I頂部分別連接安全放散系統2和壓氣系統3,所述壓氣系統3通過管道4連接環繞式流化機構5和卸灰引射機構6,所述環繞式流化機構5設于倉泵本體I內部,所述卸灰引射機構6設于倉泵本體I底部。
[0012]低能耗,倉泵卸灰只需要沖入正壓氮氣,無須接入高壓電流;由于倉泵與吸排罐車的連接全程采用鋼管或軟管連接,密封性好,無二次污染;采用全程密閉式卸灰,卸灰過程安全無泄漏,保證卸灰過程無煤氣泄漏;采用正壓式引射卸灰,倉泵在卸灰時因倉泵的壓氣系統3使倉泵處于正壓狀態,加上倉泵下部的卸灰引射機構6,可以使倉泵中囤灰迅速的卸至后面連接的吸排罐車;采用倉泵卸灰,卸灰過程只有氮氣混入粉塵中,保證了粉塵不會因為有水而板結的現象。
【權利要求】
1.倉泵卸灰裝置,包括倉泵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倉泵本體頂部分別連接安全放散系統和壓氣系統,所述壓氣系統通過管道連接環繞式流化機構和卸灰引射機構,所述環繞式流化機構設于倉泵本體內部,所述卸灰弓I射機構設于倉泵本體底部。
【文檔編號】B65G53/16GK203411080SQ201320476455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許柳柳, 陸放梅, 黃凱龍, 王強, 宋賽燕 申請人:江蘇瑞帆環保裝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