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移動式卸料的帶式輸送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移動式卸料的帶式輸送機,包括:機架、頭部滾筒、尾部改向滾筒、托輥、傳動滾筒、第一改向滾筒組、第二改向滾筒組以及繞設在上述部件端面的帶式輸送機膠帶。其中,頭部滾筒與行走驅動裝置驅動的伸縮移動支架相連,以實現不同卸料點的多點卸料。機架下端設有與頭部滾筒相配合的拉緊組件,以保證進行多點卸料時帶式輸送機膠帶的張力不變。本實用新型可減少物料的轉運次數、降低物料粉碎率,同時還可減少土建費用且更方便檢修維護。
【專利說明】一種移動式卸料的帶式輸送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運送各種散狀物料的帶式輸送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式卸料的帶式輸送機。
【背景技術】
[0002]現今,冶金企業所需各種散狀原料均需通過帶式輸送機進行輸送和轉運。其中,轉運形式對后續主體工藝具有較大影響,尤其是脆性物料的輸送和轉運。對于脆性物料的多個卸料點轉運過程來說,傳統形式是采用電動三(四)通分料器或移動可逆配倉膠帶機進行多點卸料操作,但這些形式增加了物料的轉運跌落高度和轉運次數,從而導致物料在輸送和轉運過程中的破碎率增高。物料的粉化率是重要的入爐指標,物料的粒度是冶煉的一個重要工藝因素,必須將入爐物料粒度穩定地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才能保證成品的各項指標。而且,若采用移動可逆配倉膠帶機進行物料輸送和轉運,則物料在轉運中產生的揚塵不易控制收集,對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同時,由于轉運設備數量多,相應地設備故障率高、維護難度大。
[0003]因此,如何實現有效控制物料粒度、減少揚塵對環境污染的多點卸料,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移動式卸料的帶式輸送機,可實現多點卸料,其包括:
[0005]機架;
[0006]頭部滾筒,設置于機架前端;
[0007]尾部改向滾筒,設置于機架后端;
[0008]托輥,設置于頭部滾筒與尾部改向滾筒之間的機架上;
[0009]傳動滾筒,設置于機架下端;
[0010]帶式輸送機膠帶,繞設在所述頭部滾筒、尾部改向滾筒、托輥及傳動滾筒上;
[0011]進一步地,還包括能夠水平移動的伸縮移動支架,與所述頭部滾筒的端部相連,所述伸縮移動支架上還設有行走驅動裝置。
[0012]進一步地,還包括拉緊組件,設置于所述機架下端,其包括:
[0013]尾部液壓拉緊裝置,設置于所述機架的后端;
[0014]拉緊裝置改向滾筒,能夠在機架上水平移動,與所述尾部液壓拉緊裝置相連。
[0015]進一步地,機架內還設有相對設置的第一改向滾筒組和第二改向滾筒組。
[0016]進一步地,所述帶式輸送機膠帶依次繞過尾部改向滾筒、托輥、頭部滾筒、第二改向滾筒組、傳動滾筒、拉緊裝置改向滾筒、第一改向滾筒組的端面,繞回至尾部改向滾筒。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達到了以下的技術效果:
[0018]1.本實用新型采用拉緊組件與頭部水平移動裝置相結合,在進行物料轉運時,不僅減少了轉運次數,也降低了轉運高度,對焦炭、燒結礦等物料粉碎率的降低有明顯作用。
[0019]2.本實用新型通過移動至多點卸料,降低了轉運站的高度,減少土建費用和設備維護量。
[0020]3.本實用新型所述帶式輸送機頭部還可以移動至合適空間方便進行檢修維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帶式輸送機的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充分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現通過下述具體的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如下:
[002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移動式卸料的帶式輸送機包括:機架;設置于機架前端的頭部滾筒I ;設置于機架后端的尾部改向滾筒9 ;設置于頭部滾筒I與尾部改向滾筒9之間機架上的多個托輥;設置于機架下端的傳動滾筒3 ;繞設在所述頭部滾筒1、尾部改向滾筒9、托輥及傳動滾筒3上的帶式輸送機膠帶8。其中,所述傳動滾筒3用于驅動帶式輸送機膠帶8轉動。
[0024]為了實現多個卸料點的卸料作業,本實用新型還設有能夠水平移動的伸縮移動支架2,其與所述頭部滾筒I的端部相連,以帶動頭部滾筒I做水平運動。所述伸縮移動支架2上還設有行走驅動裝置10,以驅動伸縮移動支架2做水平運動。如圖所示,a、b兩處分別為不同的卸料點,本實用新型所述帶式輸送機可在a點卸料后,通過行走驅動裝置10驅動伸縮移動支架2帶動頭部滾筒I移動到b點,使物料能夠在b點卸下。
[0025]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述帶式輸送機在a、b兩點間移動卸料時帶式輸送機膠帶8始終保持張力不變,在本實用新型的機架下端設有拉緊組件,該拉緊組件包括:固定設置于機架后端的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 ;以及與其相連的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該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的端面繞有帶式輸送機膠帶8,由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牽引,可在機架上水平移動。在做水平移動時,該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有一個或多個停留點,停留點個數與卸料點的個數相匹配。如圖所示,本實施例以兩個卸料點a、b為例,所對應的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的停留點為al、bl。當頭部滾筒I移動到a點進行卸料時,該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停留在al點,以保證帶式輸送機膠帶8的張力;當頭部移動裝置I移動到b點進行卸料時,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的拉力減小,使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在帶式輸送機膠帶8的帶動下移至bl點,再施以一拉緊力,以保證帶式輸送機膠帶8的張力不變。
[0026]此外,為了配合頭部滾筒I及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的水平移動,本實用新型在機架內設置了第一改向滾筒組5,及與其相對設置的第二改向滾筒組4。該第一改向滾筒組5和第二改向滾筒子組4均由多個端部設置于機架上的改向滾筒以一定距離縱向排列組成。
[0027]驅動帶式輸送機膠帶8轉動的傳動滾筒3設置于機架的下部。而所述帶式輸送機膠帶8通過尾部改向滾筒9的端面繞過托輥的端面、頭部滾筒I的端面,再通過第二改向滾筒組4的端面繞至傳動滾筒3的端面,再依次通過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的端面、第一改向滾筒組5的端面,繞回至尾部改向滾筒9,由此構成一閉合的環形帶。
[0028]當本實用新型所述帶式輸送機工作時,由于帶式輸送機膠帶8的長度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其被驅動的頭部滾筒I在卸料點間的移動距離,即是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的水平移動距離。如圖所示,在傳動滾筒3的驅動下,帶式輸送機膠帶8沿圖示順時針方向轉動,使從帶式輸送機后端(即喂料端)放置于帶式輸送機膠帶8上的物料,傳送至前端(卸料端)。此時,頭部移動裝置I停留在a點,相應地,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停留在al點,以保證帶式輸送機膠帶8張力不變。
[0029]當a點完成卸料后,行走驅動裝置10驅動伸縮移動支架2帶動頭部滾筒I移動到b點,此時,由于尾部改向滾筒9、第一改向滾筒組5、第二改向滾筒組4及傳動滾筒3均是只轉動而不移動,因此,當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減小拉力時,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就被帶式輸送機膠帶8帶動至bl點,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再對拉緊力度進行調整,以保證帶式輸送機膠帶8的張力不變。
[0030]由此,當頭部滾筒I的移動距離為L時,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的移動距離也為L。當需要返回a點進行卸料作業時,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對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施以一拉力,使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移回al點,同時,頭部移動裝置I移動至a點。如此,便能保證帶式輸送機膠帶8的張力不變,以正常輸送物料。
[0031]可以理解為,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一些實施例進行描述的,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特征和實施例進行各種改變或等效替換。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教導下,可以對這些特征和實施例進行修改以適應具體的情況及材料而不會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受此處所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的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式卸料的帶式輸送機,包括: 機架; 頭部滾筒(I ),設置于機架前端; 尾部改向滾筒(9),設置于機架后端; 托輥,設置于頭部滾筒(I)與尾部改向滾筒(9)之間的機架上; 傳動滾筒(3),設置于機架下端; 帶式輸送機膠帶(8),繞設在所述頭部滾筒(I)、尾部改向滾筒(9)、托輥及傳動滾筒(3)上; 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能夠水平移動的伸縮移動支架(2),與所述頭部滾筒(I)的端部相連,所述伸縮移動支架(2)上還設有行走驅動裝置(1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拉緊組件,設置于所述機架下端,其包括: 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設置于所述機架的后端; 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 ),能夠在機架上水平移動,與所述尾部液壓拉緊裝置(7 )相連。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機架內還設有相對設置的第一改向滾筒組(5)和第二改向滾筒組(4)。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式輸送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帶式輸送機膠帶(8)依次繞過尾部改向滾筒(9)、托輥、頭部滾筒(I)、第二改向滾筒組(4)、傳動滾筒(3)、拉緊裝置改向滾筒(6)、第一改向滾筒組(5)的端面,繞回至尾部改向滾筒(9)。
【文檔編號】B65G23/44GK203497695SQ201320644506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4日
【發明者】周雨濛, 滑常勇 申請人:中冶東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