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裝置,主要由固定板、金屬葉片、下料擋板、軸承、電磁感應開關組成,下料擋板的下端設有下料擋板杠桿,下料擋板杠桿與軸承連接,軸承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杠桿,金屬葉片杠桿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在軸承上設有固定板,在軸承內設有輪軸,輪軸的下端設有電磁感應開關杠桿,電磁感應開關杠桿下端設有與電磁感應開關,電磁感應開關通過信號線與計算機連接,本實用新型由于電磁感應開關檢測靈敏度高,生產信號可靠,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制造加工成本低,安裝方便。
【專利說明】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自動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管道固態物料下料的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管道固態物料輸送過程中,對管道內物料有無斷料或阻塞等狀況的監控是目前計算機自動控制中常見技術,目前市場上很多檢測系統均可以用于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但這些檢測系統器件的采購成本高,在很多環境較差的生產場地中可靠性低、使用壽命短,不利于生產企業降低生產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裝置,采用機電結合方式,結構簡單,加工制作成本低,安裝方便,且使用壽命長。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0005]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裝置,主要由固定板、金屬葉片、下料擋板、軸承、電磁感應開關組成,所述下料擋板的下端設有下料擋板杠桿,下料擋板杠桿與軸承連接,軸承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杠桿,金屬葉片杠桿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在軸承上設有固定板,在軸承內設有輪軸,輪軸的下端設有電磁感應開關杠桿,電磁感應開關杠桿下端設有與電磁感應開關,電磁感應開關通過信號線與計算機連接。
[0006]進一步地,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下料擋板與下料管道垂直。
[000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固定板將本裝置安裝好后;管道內的物料下落時,沖擊下料擋板,通過下料擋板杠桿使軸承轉動,進而帶動金屬葉片杠桿使金屬葉片與電磁感應開關偶合,使電磁感應開關產生開關信號供計算機檢測。
[0008]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是:
[0009]本實用新型由于電磁感應開關檢測靈敏度高,生產信號可靠,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制造加工成本低,安裝方便,且使用壽命長,有利于生產成本的降低。
[0010]【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13]圖中:1-下料擋板,2-下料擋板杠桿,3-軸承,4-金屬葉片杠桿,5-金屬葉片,6-輪軸,7-電磁感應開關杠桿,8-電磁感應開關,9-信號線,10-固定板。
[0014]【具體實施方式】
[001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應就此理解為本實用新型所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施例,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上述技術思想情況下,凡根據本領域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做出的各種修改、替換和變更,均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
[0016]如圖1、圖2所示,一種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裝置,主要由固定板10、金屬葉片5、下料擋板1、軸承3、電磁感應開關8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擋板I的下端設有下料擋板杠桿2,下料擋板杠桿2)與軸承3連接,軸承3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杠桿4,金屬葉片杠桿4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5,在軸承3上設有固定板10,在軸承3內設有輪軸6,輪軸6的下端設有電磁感應開關杠桿7,電磁感應開關杠桿7下端設有與電磁感應開關8,電磁感應開關8通過信號線9與計算機連接。
[0017]在本實施例中,下料擋板I垂直于下料管道,利用重力使金屬葉片5與電磁感應開關8形成20?30°角度,當物料沖刷下料擋板I時,通過軸承3及金屬葉片杠桿4帶動金屬葉片5,帶動金屬葉片5與電磁感應開關8偶合,從而產生信號供計算機檢測;無物料沖刷時,重力使金屬葉片離開電磁感應開關8,從而無信號產生。
【權利要求】
1.一種管道固態物料下料檢測裝置,主要由固定板(10)、金屬葉片(5)、下料擋板(I)、軸承(3)、電磁感應開關(8)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擋板(I)的下端設有下料擋板杠桿(2 ),下料擋板杠桿(2 )與軸承(3 )連接,軸承(3 )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杠桿(4),金屬葉片杠桿(4)的下端設有金屬葉片(5),在軸承(3)上設有固定板(10),在軸承(3)內設有輪軸(6),輪軸(6)的下端設有電磁感應開關杠桿(7),電磁感應開關杠桿(7)下端設有與電磁感應開關(8),電磁感應開關(8)通過信號線(9)與計算機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擋板(I)與下料管道垂直。
【文檔編號】B65G43/08GK203699270SQ201320797967
【公開日】2014年7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沈江 申請人:遵義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