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翻轉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對板狀工件進行翻轉的翻轉設備。
背景技術:目前現有的板狀工件翻轉設備結構復雜,且工作效率較低。因此,迫切需要一種結構簡單,且工作效率高的翻轉設備,可以將板狀工件輕松翻轉。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翻轉設備,以將板狀工件輕松翻轉。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翻轉設備,其特點在于,包括至少一翻轉裝置,每一所述翻轉裝置包括:一底架;一翻轉托架,其第一側邊與所述底架的第一橫梁鉸接;一支撐組件,包括多個間隔設置在所述翻轉托架的所述第一側邊上的托鉤;一動力機構,與所述翻轉托架動力連接;一控制機構,與所述動力機構控制連接;其中,所述控制機構控制所述動力機構動作并推動所述翻轉托架以所述第一側邊為軸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翻轉。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每一所述托鉤上設置有多個具有萬向滾動功能的滑動滾珠。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翻轉托架上還設置有至少一組滾筒組件,每組滾筒組件包含多個均勻間隔布置的滾筒。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機構包括:一氣壓源;至少一頂升氣缸,通過電磁閥和氣管與所述氣壓源電氣連接,每一所述頂升氣缸的一端鉸接在所述底架上,另一端鉸接在所述翻轉托架上。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機構還包括:至少一輔助氣缸,通過所述電磁閥和所述氣管與所述氣壓源電氣連接,每一所述輔助氣缸的一端鉸接在所述底架上,另一端鉸接在所述翻轉托架上。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頂升氣缸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翻轉裝置的兩端;所述輔助氣缸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翻轉裝置的中間,并位于所述兩個頂升氣缸之間。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機構包括至少一個電動推桿,每一所述電動推桿的一端鉸接在所述底架上,另一端鉸接在所述翻轉托架上。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每一所述翻轉裝置還包括多個位置傳感器,對應設置在所述底架上的多個不同位置,所述翻轉托架在翻轉至與其中一所述位置傳感器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位置傳感器為限位開關,至少包括:第一限位開關,設置在與所述第一橫梁相對的第二橫梁上,其中所述翻轉托架在翻轉至與所述第一限位開關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并處于所述第一位置;第二限位開關,設置在所述第一橫梁上,其中所述翻轉托架在翻轉至與所述第二限位開關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并處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開關是設置在所述第一橫梁的朝向外側的側面上;且所述位置傳感器還包括:第三限位開關,設置在所述第一橫梁的頂面上,其中所述翻轉托架在翻轉至與所述第三限位開關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并處于一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當所述翻轉托架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處于水平位置且其翻轉角度為0度;當所述翻轉托架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其翻轉角度超過90度;當所述翻轉托架處于所述第三位置時其翻轉角度為90度。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的翻轉設備包括彼此相對且間隔設置的兩個翻轉裝置,其中,第一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的第一側邊與第二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的第一側邊相鄰;且位于所述第一翻轉裝置上的多個托鉤與位于所述第二翻轉裝置上的多個托鉤彼此交錯且間隔布置。本實用新型的翻轉設備結構簡單,且工作效率高。通過本實用新型,可以將板狀工件輕松翻轉。附圖說明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翻轉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翻轉設備上放置有板狀工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利用一對翻轉裝置實現板狀工件翻轉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板狀工件已傳送至第一翻轉裝置上,此時第一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和第二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均是處于第一位置(即水平位置);圖4為圖3的側視圖;圖5為圖3的一對翻轉裝置翻轉過程中的狀態示意圖,此時板狀工件由第一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和第二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共同夾持,且第一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是處于第二位置;圖6為板狀工件翻轉完成后的狀態示意圖,此時板狀工件被翻轉至第二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上,且第一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和第二翻轉裝置的翻轉托架均是處于第一位置。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結構,現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翻轉設備,其包括至少一翻轉裝置100,如圖1所示,可用以翻轉板狀工件200(見圖2)。如圖1所示,每一所述翻轉裝置100包括底架10、翻轉托架20、支撐組件30、動力機構40以及控制機構50。其中,所述底架10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橫梁11和第二橫梁12。所述翻轉托架20的第一側邊21與所述底架10的第一橫梁11鉸接。所述支撐組件30包括多個間隔設置在所述翻轉托架20的第一側邊21上的托鉤31,這些托鉤31可為槽鋼制成,用以在所述翻轉托架20翻轉時支撐板狀工件。所述動力機構40是與所述翻轉托架20動力連接,用以為所述翻轉托架20的翻轉提供動力。所述控制機構50是與所述動力機構40控制連接,用以控制所述動力機構40動作,從而可推動所述翻轉托架20以所述第一側邊21為軸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間翻轉。在本實用新型中,較佳地,所述翻轉托架20上還可設置有至少一組滾筒組件26,以便將板狀工件傳輸到所述翻轉托架20上。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共設置了三組滾筒組件26,每組滾筒組件26均包含多個均勻間隔布置的滾筒261,通過這些滾筒261,可以將板狀工件沿長軸方向(即第一側邊的設置方向)進行傳輸。而在每一所述托鉤31上還可設置有多個具有萬向滾動功能的滑動滾珠32。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機構40例如可包括一氣壓源43以及至少一頂升氣缸41,其中,所述至少一頂升氣缸41是通過電磁閥45和氣管44與所述氣壓源43電氣連接,用以推動所述翻轉托架20翻轉。在另一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機構40還可包括至少一輔助氣缸42,其可通過所述電磁閥45和所述氣管44與所述氣壓源43電氣連接,用以輔助推動所述翻轉托架20翻轉。較佳地,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頂升氣缸41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翻轉裝置100的兩端,其中,每一頂升氣缸41的一端是與所述底架10上的鉸耳14鉸接,另一端是與所述翻轉托架20上的鉸耳24鉸接。所述輔助氣缸42也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翻轉裝置100的中間,并位于所述兩個頂升氣缸41之間,其中,每一輔助氣缸42的一端是鉸接在所述底架10上,另一端是鉸接在所述翻轉托架20上。在其它實施例中,氣缸也可以用相等推力的電動推桿代替,也即,本實用新型的動力機構40可包括至少一個電動推桿,每一電動推桿的一端可鉸接在所述底架10上,另一端可鉸接在所述翻轉托架20上。當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動力機構40也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結構為所述翻轉托架20的翻轉提供動力,這些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控制機構50例如可為一控制箱結構,其上具有多個控制按鈕51,用于控制所述動力機構40的動作,包括開啟/關閉、動作方向等。在本實用新型中,每一所述翻轉裝置100還可包括多個位置傳感器,對應設置在所述底架10上的多個不同位置,其中,所述翻轉托架20在翻轉至與其中一位置傳感器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所述位置傳感器例如可為限位開關,其包括:第一限位開關61,設置在與所述底架10的第二橫梁12上,其中所述翻轉托架20在翻轉至與所述第一限位開關61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并處于第一位置,例如為水平位置;第二限位開關62,設置在所述底架10的第一橫梁11的朝向外側的側面上,其中所述翻轉托架20在翻轉至與所述第二限位開關62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并處于第二位置,例如為超過90度的位置;第三限位開關63,設置在所述底架10的第一橫梁11的頂面上,其中所述翻轉托架20在翻轉至與所述第三限位開關63發生碰觸時停止翻轉并處于一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是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間,例如為垂直位置。通過所述第一限位開關61、所述第二限位開關62及所述第三限位開關63,可以控制所述翻轉托架20的翻轉角度,例如,當所述翻轉托架20處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是處于水平位置且其翻轉角度可為0度;當所述翻轉托架20處于所述第二位置時其翻轉角度可超過90度;當所述翻轉托架20處于所述第三位置時其翻轉角度可為90度。當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開關的數量和設置的位置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相應的改變,這些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可以利用一個翻轉裝置100單獨進行翻轉操作,也可以采用一對翻轉裝置100組合,對板狀工件進行翻轉操作。下面,將結合圖3~圖6,以由一對翻轉裝置構成的翻轉設備為例,具體說明實現板狀工件自動翻轉的方法。如圖3~圖4所示,翻轉設備包括彼此相對且間隔設置的兩個翻轉裝置,第一翻轉裝置100A和第二翻轉裝置100B,其中,第一翻轉裝置100A的翻轉托架20A的第一側邊與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翻轉托架20B的第一側邊相鄰,且位于所述第一翻轉裝置100A上的多個托鉤31A與位于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上的多個托鉤31B彼此交錯且間隔布置。如圖4~圖6所示,利用上述翻轉設備實現板狀工件200翻轉的方法如下:首先,將板狀工件200移動至處于第一位置(即圖4中的水平位置)的第一翻轉裝置100A的翻轉托架20A上,如圖4所示;并將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翻轉托架20B由第一位置翻轉至第三位置,即由水平位置翻轉至垂直位置。然后,將第一翻轉裝置100A連同位于其上的板狀工件200一同翻轉至第三位置(即垂直位置),此時所述板狀工件200是由所述第一翻轉裝置100A的翻轉托架20A及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翻轉托架20B共同夾持。接著,如圖5所示,將所述第一翻轉裝置100A的翻轉托架20A及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翻轉托架20B連同二者所共同夾持的板狀工件200一同向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方向翻轉。在翻轉過程中,板狀工件200會通過第一翻轉裝置100A上的滑動滾珠滑動到第二翻轉裝置100B上的翻轉托架20B上。直至所述板狀工件完全倒至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翻轉托架20B上,如圖5所示,此時所述第一翻轉裝置100A的翻轉托架20A處于第二位置,例如圖5中所示的翻轉角度RA為95度的位置,此時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翻轉托架20B的翻轉角度RB為85度。接著,將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連同位于其上的板狀工件200繼續向所述第二翻轉裝置100B的方向翻轉回第一位置,即圖6中的水平位置。最后,將所述第一翻轉裝置100A的翻轉托架20A空著翻轉回第一位置,即圖6中的水平位置。如此,即可實現板狀工件200的輕松翻轉。反之亦然。在本實用新型其它實施例中,根據實際需要,也可以調整第一翻轉裝置100A的最大翻轉角度,即并不局限于95度,這些同樣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