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平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
背景技術:
物流分揀一般分為物品寄遞分揀與物品配送分揀兩類。配送分揀指的是物流配送中心依據顧客的訂單要求或配送計劃,迅速、準確地將商品從其儲位或其他區位揀取出來,并按一定的方式進行分類、集中的作業過程;寄遞分揀則是指根據郵件(快件)封面上所書寫的地址,按本企業內部自我編列的分揀路由(即路向),逐件分入相關格口或碼堆的過程。
現階段,很多分揀工作都是由分揀員完成的。然而,受到時間和人的體力等的局限,人工每小時只能分揀150件左右的貨物,并且分揀人員也不可能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連續地工作8小時,若貨物量較大,只能通過增加分揀人員的方式解決貨物分揀的問題,人員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嚴重影響了貨物的分揀速度。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代替人工貨物分揀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包括伸縮組件、驅動裝置和工作頭,所述伸縮組件可伸縮地設置;所述驅動裝置可對所述伸縮組件施加驅動力、驅動所述伸縮組件伸縮地設置;所述工作頭與所述伸縮組件連接,所述伸縮組件伸縮時驅動所述工作頭移動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驅動裝置的驅動力的方向與所述伸縮組件的伸縮方向垂直或成銳角夾角或成鈍角夾角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驅動裝置為氣缸;所述氣缸具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與所述伸縮組件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伸縮組件包括至少一個X型架;在所述X型架的個數為大于一個時,所述多個X型架首尾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每個所述X型架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與所述第二連桿通過銷軸可相對轉動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與所述工作頭相連的X型架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移動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與所述工作頭可相對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一移動端可遠離或靠近所述第一固定端移動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移動端設置有第一滾輪,所述第一滾輪抵靠在所述工作頭上并可滾動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還包括第一限位導軌,所述第一限位導軌固定設置于所述工作頭,所述第一滾輪沿所述第一限位導軌滾動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一限位導軌有兩根并且平行設置,所述第一滾輪夾設于兩根第一限位導軌之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還包括框架,所述伸縮組件一端與所述框架連接,與所述框架相連的X型架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移動端,所述第二固定端與所述框架可相對轉動地連接;所述第二移動端可遠離或靠近所述第二固定端移動地設置;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第二移動端靠近及遠離所述第二固定端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移動端設置有第二滾輪,所述第二滾輪抵靠在所述框架上并可滾動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還包括第二限位導軌,所述第二限位導軌固定設置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滾輪沿所述第二限位導軌滾動地設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第二限位導軌有兩根并且平行設置,所述第二滾輪夾設于兩根第二限位導軌之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還包括導向裝置,所述工作頭可沿所述導向裝置移動地與所述導向裝置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導向裝置包括導向板,所述工作頭可沿所述導向板滑動地套裝在所述導向板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導向裝置包括導軌和滑塊,所述滑塊可沿所述導軌滑動地設置在所述導軌上;所述工作頭與所述滑塊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工作頭向下突出于所述伸縮組件設置。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通過氣動、液壓等作動方式,將動力傳動至伸縮組件上,并帶動工作頭推動傳送帶上的貨物從而實現分揀,減少了人力的投入,且不受時間和人的體力限制,可高強度連續工作,提高了分揀工作的效率。此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還適于連接自控裝置,實現物流自動分揀,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的立體結構圖;
圖2為圖1中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去除限位導軌后的立體結構圖;
圖3為圖1中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的俯視結構圖;
圖4為圖1中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在伸縮組件附近的局部立體結構圖;
圖5示出了第一限位導軌和第二滾輪的位置關系;
圖6為圖2中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加裝推箱臂之后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參見圖1,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包括框架10。
結合圖1、圖2和圖3,框架10大致為一矩形框架,其相對的兩條長邊上設置有兩條導軌11。該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具有主要結構為平行四邊形連桿機構的伸縮組件30。如各圖所示,伸縮組件30由一組X型架彼此收尾相接組成,可在一平面內容易地發生變形,從而壓縮或伸展。各X型架均由兩根連桿鉸鏈而成。
伸縮組件30具有兩端,分別為驅動端和活動端。其中,驅動端為各圖中第二固定端32和第二移動端33所在的一端。第二固定端32可轉動地連接(即鉸接)于框架10,而第二移動端33則與安裝于框架10上的驅動裝置20鉸接。更具體地,驅動裝置20包括活塞桿21和氣缸22,活塞桿21的一端鉸接于第二移動端33,而另一端則位于氣缸22內。活塞桿21用于將第二移動端33向著靠近或者遠離第二固定端32的方向推動。
活塞桿21伸出氣缸22的長度為壓縮空氣的氣動控制。氣動控制的好處在于,對環境無污染,且氣流速度快、粘度小,從而響應速度快。為提高活塞桿21的負載能力,也可將氣缸22變為油缸,從而驅動裝置20變為液壓控制。
再結合圖4說明,為增加活塞桿21推動第二移動端33時第二移動端33的運動穩定性,第二移動端33還設置有一第二滾輪331,第二滾輪331抵靠在框架10上、沿第一限位導軌36滑動,從而增強了整個伸縮組件30的運動穩定性。其中,第一限位導軌36固定設置于框架10上,與活塞桿21的運動方向平行地設置。參考圖5,在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限位導軌36為兩條金屬條,第二滾輪331圓周向設置有一凹槽,第二滾輪331夾在兩條第一限位導軌36之間。在實現對第二滾輪331進行導向的功能的同時,也能節省使用的材料,降低設備重量;由于伸縮組件30具有兩種運動狀態,為保證伸長和縮短的過程中均能起到作用,第一限位導軌36的兩條金屬條缺一不可。當然,若在其他實施例中將該第一限位導軌36設置為槽狀、再將第二滾輪331嵌入其內也可實現預定的功能。
活塞桿21推動第二移動端33向著第二固定端32運動時,該運動經過組成伸縮組件30的平行四邊形狀相互鉸接的桿件各自轉動,而轉化成伸縮組件30的整體變形,進而轉化成伸縮組件30的另一端(即其活動端)向著遠離驅動端的方向運動。伸縮組件30的活動端設置有第一固定端34和第一移動端35。參照圖3,類似于第二固定端32的設置,第一固定端34可轉動地連接有用于將推力傳遞至貨物的工作頭31,而工作頭31則通過兩塊滑塊(未示出)架設在導軌11上以減少往復運動所受阻力,該導軌11平行地設置于框架10的上表面。活塞桿21對第二移動端33驅動力F的方向,以及在驅動力F作用下工作頭31的運動速度v的方向已在圖3中示出。本例中驅動力F和速度v的方向相互垂直,在其他實施例中,驅動力F和速度v成一夾角即可,該夾角也可為鈍角或銳角。
類似于第二滾輪331的設置,第一移動端35也固定設置有第一滾輪351,第一滾輪351抵靠在工作頭31上。而在工作頭31鉸接第一固定端34一側則也類似地設置有第二限位導軌37,在工作頭31沿著導軌11往復運動時,第一滾輪351也沿第二限位導軌37來回移動,在第二滾輪331、第一限位導軌36組成的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伸縮組件30運動的穩定性。
除了增加伸縮組件30的運動穩定性以外,第二滾輪331、第一滾輪351還分別通過第一限位導軌36、第二限位導軌37傳送經轉換后的由伸縮組件30提供的推動力,均衡地推動工作頭31沿支撐滑軌11往復運動。
為了由伸縮行程有限的活塞桿21提供較遠的推送距離,即提供較大的工作頭31的工作行程,伸縮組件30可不限于如各圖中所示的由3對X型架構成,其對數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增加則伸縮組件30的工作行程相應增加,減少則伸縮組件30的工作行程相應減少。
出于安全考慮,為避免工作頭31的運動超出生產所需的限度而造成設備的損壞甚至工作人員的人身傷害,本例提供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設置有限位擋板12,數量有4塊,分別設置在框架10上工作頭31運行起止點的位置,以限制工作頭31的運動范圍。限位擋板12的設置位置如圖1、圖2和圖3中所示。
參照圖1,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工作頭31還向下延伸,形成推箱臂39。補充參照圖6,推箱臂39包括兩條縱臂391,在這兩條縱臂391之間還橫向跨設有若干橫臂392。縱臂391和橫臂392擴展了工作頭31可以推動的貨物的尺寸范圍。橫臂392的位置和數量可根據實際生產需要設置。
本實施例所說的“上”、“下”均為以圖6為參考、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使用的相對概念。其中,箭頭所指方向為“上”。
在圖6中所示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的基礎上,為更好地增加伸縮組件30的穩定性、保證工作頭31移動時的平順性,在工作頭31上開設限位孔38,而在框架10上跨設導向板13。導向板13穿過限位孔38并設置于伸縮組件30下方。帶有導向板13的物流分揀用平推裝置整體結構可參考圖1所示。
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僅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并不構成對權利要求范圍的限制,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其他實質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