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由提升雙門架系統,主要用于叉車的搬運。
背景技術:
物料搬運作業中時常需要把一些物品搬運到高處,一般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把其搬運上去,但是這種搬運方式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采用的人工成本較大,不利于企業的成本控制。
因此一般大件物品的搬運需借助于柴油叉車等大型的搬運工具,但是采用這種搬運方式其要求所搬運的物品周圍空余面積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普通雙門架系統采用貨叉與門架聯動的結構形式,即貨叉與門架間由相應部件連接,通過門架的運動,帶動貨叉同時運動,達到使貨叉架上升的目的。但是這種結構存在一定的缺陷,即貨叉在上升的同時,會增加門架的靜止高度,當使用環境對叉車的整體高度存在一定限制時,這種結構的雙門架系統將存在使用上的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空間利用率高的自由提升雙門架系統。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由提升雙門架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座、外門架、內門架和貨叉架,外門架固定在底座上,內門架安裝在外門架內,貨叉架安裝在內門架上;所述的內門架上設置有內門架升降裝置,貨叉架上設置有貨叉架升降裝置。內門架升降裝置用于控制內門架的升降,貨叉架升降裝置用于控制貨叉架的升降。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內門架升降裝置包括一號油缸、鏈滾輪組件,一號油缸固定在底座上,鏈滾輪組件安裝在一號油缸上方;所述的鏈滾輪組件包括鏈滾輪、油管輪、鏈條,鏈滾輪和油管輪安裝在同一根鏈輪軸上;油管輪通過油管與一號油缸連接,鏈條套入鏈滾輪,鏈條的一端與外門架固定,另一端與內門架固定。一號油缸開始起升,安裝在一號油缸上的鏈滾輪組件開始上升,外門架保持相對靜止,連接在外門架與內門架之間的鏈條帶動內門架起升。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內門架升降裝置有兩個,分別安裝在外門架的兩側。兩個升降裝置帶動內門架升降,更加平衡穩定。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鏈滾輪的外側設置有鏈輪罩,用于防護鏈滾輪。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貨叉架升降裝置包括二號油缸、安裝在二號油缸頂部的鏈滾輪軸座,鏈滾輪軸座的兩端均安裝有鏈滾輪和油管輪,兩個油管輪均通過油管與二號油缸連接,兩個鏈滾輪上均設置有鏈條,鏈條的一端固定在內門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貨叉架上。二號油缸起升,安裝在二號油缸頂頭上的鏈滾輪軸座同時上升,內門架保持相對靜止,連接在內門架與貨叉架之間的鏈條帶動貨叉架起升,此時門架的整體高度不變,實現自由提升。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兩個內門架升降裝置位于外門架兩側,貨叉架升降裝置位于內門架中間。使用三組油缸實現貨物起升功能,這樣的結構為操作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工作視野,保證了叉車作業的安全。
本實用新型所述二號油缸的直徑大于一號油缸的直徑。一號油缸和二號油缸使用同一油路,通過一號油缸和二號油缸的直徑差保證油缸運行的先后順序,實際使用中二號油缸先起升,二號油缸行程結束后,兩側的一號油缸同時起升,一號油缸行程結束后,貨叉架起升達到要求高度。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效果: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運行平穩,空間利用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鏈滾輪組件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3中鏈滾輪軸座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參見圖1~圖5,本實施例包括底座4、外門架1、內門架2和貨叉架3,外門架1固定在底座4上,內門架2安裝在外門架1內,貨叉架3安裝在內門架2上;所述的內門架2上設置有內門架升降裝置,貨叉架3上設置有貨叉架升降裝置。內門架升降裝置用于控制內門架2的升降,貨叉架升降裝置用于控制貨叉架3的升降。
本實施例中,內門架升降裝置包括一號油缸11、鏈滾輪組件10,一號油缸11固定在底座4上,鏈滾輪組件10安裝在一號油缸11上方;所述的鏈滾輪組件10包括鏈滾輪12、油管輪13、鏈條14,鏈滾輪12和油管輪13安裝在同一根鏈輪軸15上;油管輪13通過油管16與一號油缸11連接,鏈條14套入鏈滾輪12,鏈條14的一端與外門架1固定,另一端與內門架2固定。一號油缸11開始起升,安裝在一號油缸11上的鏈滾輪12組件10開始上升,外門架1保持相對靜止,連接在外門架1與內門架2之間的鏈條14帶動內門架2起升。
本實施例中,內門架升降裝置有兩個,分別安裝在外門架1的兩側。兩個升降裝置帶動內門架2升降,更加平衡穩定。
本實施例中,鏈滾輪12的外側設置有鏈輪罩17,用于防護鏈滾輪12。
本實施例中,貨叉架升降裝置包括二號油缸21、安裝在二號油缸21頂部的鏈滾輪軸座22,鏈滾輪軸座22的兩端均安裝有二號鏈滾輪23和二號油管輪24,兩個二號油管輪24均通過油管16與二號油缸21連接,兩個二號鏈滾輪23上均設置有二號鏈條25,二號鏈條25的一端固定在內門架2上,另一端固定在貨叉架3上。二號油缸21起升,安裝在二號油缸21頂頭上的鏈滾輪軸座22同時上升,內門架2保持相對靜止,連接在內門架2與貨叉架3之間的二號鏈條25帶動貨叉架3起升,此時門架的整體高度不變,實現自由提升。
本實施例中,兩個內門架升降裝置位于外門架1兩側,貨叉架升降裝置位于內門架2中間。使用三組油缸實現貨物起升功能,這樣的結構為操作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工作視野,保證了叉車作業的安全。
本實施例中,二號油缸21的直徑大于一號油缸11的直徑。一號油缸11和二號油缸21使用同一油路,通過一號油缸11和二號油缸21的直徑差保證油缸運行的先后順序,實際使用中二號油缸21先起升,二號油缸21行程結束后,兩側的一號油缸11同時起升,一號油缸11行程結束后,貨叉架3起升達到要求高度。
使用時,首先,二號油缸21起升,安裝在二號油缸21上的鏈滾輪軸座22同時上升,內門架2保持相對靜止,連接在內門架2與貨叉架3之間的鏈條14帶動貨叉架3起升,此時門架的整體高度不變,實現自由提升。
當二號油缸21的行程結束后,貨叉提升結束,兩側的一號油缸11開始起升,安裝在一號油缸11上的鏈滾輪12組開始上升,外門架1保持相對靜止,連接在外門架1與內門架2之間的鏈條14帶動內門架2起升,直至提升至額定起升高度。
本實施例在結構設計與空間排布上,既要實現自由提升的功能,又不能因為三個油缸的排布過于密集,導致操作人員的視線受阻,影響其工作效率。
本實施例中,自由提升高度主要取決于內門架2的高度,其實質是在內門架2不動的情況下,貨叉可以上升到的最大高度,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可實現貨物高度的部分提升,保證其離地,可以進行一定距離的搬運,此時可以保證門架裝置整體結構的靜止高度保持不變,通過特定區域,到達工作位置后,可同其他門架一樣,進行高空堆垛工作。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只要其零件未說明具體形狀和尺寸的,則該零件可以為與其結構相適應的任何形狀和尺寸;同時,零件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