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吊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吊裝車軸類產品的設備。
背景技術:
軸類產品,尤其是車軸,在最終產品需要吊裝發貨時,目前采用吊鉤鉤住焊接在車軸的沖壓件,同時起吊3-4件產品。但是這樣的吊裝方式有如下幾個缺點:1)、車軸本身自重在三百多到四百公斤左右,吊裝時吊鉤掛在車軸上焊接的沖壓件上,沖壓件本身厚度較小強度不大,吊裝時很容易因車軸自重發生變形,影響產品的裝配使用;2)、用吊鉤起吊多件產品時,因產品之間相互并無固定,很容易在吊裝時零件發生相互摩擦移動,造成接觸面漆面的磨損,影響產品表面質量;3)、每根車軸上有兩個吊點,每個吊點的吊鉤都要安裝,同時吊裝多件時,工人手工操作的強度較大,由于車軸上焊接和安裝了各種零件,工人安裝吊鉤時需要在車軸間走動,極容易發生碰擦等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一次吊裝多件軸類產品,可避免車軸上零件變形,可避免零件間相互摩擦損壞漆面并可減小勞動強度增加安全性的新型吊具。
為了實現上述的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其特點是包括呈C形結構且承載面鋪設有橡膠墊的承載框架,并且所述承載框架上對稱設置有一對吊耳。
在上述的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中,可選的,所述承載框架由底框、支撐桿及懸吊框焊接制作成C形結構,所述底框的承載面上鋪設有橡膠墊,所述懸吊框的寬度為底框寬度的一半,吊耳固定在懸吊框前側上端且位于整個承載框架重心所在的垂直面內,橡膠墊可以避免承載框架與軸類產品直接接觸,防止損壞軸類產品。
在上述的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中,可選的,所述承載框架還包括筋板,所述筋板呈三角形,筋板連接所述的支撐桿與懸吊框,以提高承載框架的整體剛性。
在上述的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中,可選的,所述懸吊框上焊接有操作桿與吊耳相對,方便工人調整承載框架的方向,實現準確吊裝。
在上述的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中,可選的,所述底框、支撐桿及懸吊框均由H型鋼制作而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優點是:
1)、本實用新型將軸類產品起吊點由現在的軸類產品上的焊接件轉移到軸類產品本身上,且起吊點與產品的連接方式由原來的吊鉤改為現在的平面,增加了接觸面積,減小了起吊時起吊點上的壓強,可有效避免產品起吊點發生變形;
2)、本實用新型的吊具一次可裝運多件軸類產品,承載框架設計成C形結構,以使吊耳的豎直位置與吊運時整個框架的重心重合,避免吊運時框架歪斜,同時設置兩個吊耳,使用兩個吊鉤連接吊耳與天車,防止吊具左右歪斜;
3)、本實用新型的承載面上鋪設有橡膠墊,可有效避免產品在吊裝時的互相碰擦,減少表面不良的發生;同時,吊裝時工人不需在產品間走動安裝吊鉤,只需在產品外側操作吊具及天車即可,有效的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生。
附圖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是應當知道,這些附圖僅是為解釋目的而設計的,因此不作為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別指出,這些附圖僅意在概念性地說明此處描述的結構構造,而不必要依比例進行繪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承載框架、11-底框、12-支撐桿、13-懸吊框、14-筋板、15-操作桿、2-橡膠墊、3-吊耳。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將以示例方式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的具體結構、特點和優點等,然而所有的描述僅是用來進行說明的,而不應將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實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隱含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或者被顯示或隱含在各附圖中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仍然可在這些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間繼續進行任意組合或刪減,從而獲得可能沒有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實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實施例。
請結合參考圖1,下面就通過這個給出的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進行示例性說明。
如圖1所示,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包括承載框架1,承載框架由底框11、支撐桿12及懸吊框13焊接制作成C形結構,底框、支撐桿及懸吊框均由H型鋼制作而成,底框的承載面上鋪設有橡膠墊2,懸吊框的寬度為底框寬度的一半,吊耳3固定在懸吊框前側上端且位于整個承載框架重心所在的垂直面內,橡膠墊可以避免承載框架與軸類產品直接接觸,防止損壞軸類產品。
此外,再如1所示,承載框架1還包括筋板14,所述筋板呈三角形,筋板連接支撐桿12與懸吊框13,以提高承載框架的整體剛性。
另外,為了方便工人調整承載框架的方向,實現準確吊裝,懸吊框13上焊接有操作桿15與吊耳3相對。
以上僅以舉例方式來詳細闡明本實用新型的軸類產品吊裝用吊具,這些個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實施方式之用,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形和改進。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并為本實用新型的各項權利要求所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