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在電梯運行過程中的減震系統。更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在一種高速電梯運行過程中,用于轎底框架與轎底板之間的轎底減震裝置。
背景技術:
在轎底減震系統中,傳統減震只有轎底框架和轎底板之間的四個縱向受力的減震墊,以用于在電梯運行過程中停止時對其縱向受力進行調控,以使轎廂運行的穩定性加強,進而保證使用乘客的舒適度。
然而在電梯運行時,乘客在轎廂內部的站立位置是不可控制的,進而使得載荷質量分布不均勻,造成轎底板發生不同程度的微量變形,而這些變形將導致減震墊受力不單純為豎直方向上的受力,還會產生橫向的拉力,將不利于減震墊的正常工作;同時轎底板受力不均產生的變形也將得不到控制,雖然短時間內影響甚微,但隨著電梯運行次數增加,將影響減震墊,以及轎底的平穩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高速電梯的轎底減震裝置,其通過縱向受力調控的第一減震裝置與橫向受力調控的第二減震裝置相配合,實現對高速電梯的轎底進行全方位立體減震,以使其在產生時的形變量可控,進而在對第一減震墊進行保護以使其工作正常的同時,對運行的平衡性進行限定,具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更強的產品運行穩定性。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用于高速電梯的轎底減震裝置,包括:
第一減震單元,其包括對應設置在轎底框架和轎底板之間,以對轎廂的縱向受力進行調控減震的多個第一彈性元件;
第二減震單元,其包括分別對應設置在轎底的前、后橫梁兩端的四個減震組件;
其中,所述轎底框架包括設置在轎底板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并與其保持一預設距離以對轎廂進行橫向限位的四個彎件;
各所述減震組件在其安裝位上,分別設置有與其相鄰兩個彎件相接觸,以對轎廂的橫向受力進行調控減震的至少一個第二彈性元件。
優選的是,其中,各所述第一彈性元件均被設置為矩形減震墊,各所述第二彈性元件均被設置為圓形減震墊,且
所述第二彈性元件的壓縮行程小于轎底板與各彎件之間的預設距離。
優選的是,其中,各所述第一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均采用橡膠制成,且
所述第二彈性元件在朝向各彎件的一端具有一凹槽,以構成一與各減震單元連接的安裝部。
優選的是,其中,各所述減震單元包括:
一用于與所述第二彈性元件的安裝位相配合的支撐件;
一用于與所述前、后橫梁相配合以對支撐件進行定位的連接板;
其中,所述支撐件被設置為采用兩塊L狀角鋼以可拆卸的方式進行配置,且兩塊角鋼在空間上構成一90度的夾角。
優選的是,其中,所述支撐件在與轎底板接觸的位置均上設置有第一柔性層。
優選的是,其中,各所述角鐵在朝向彎件的一側,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小于第二彈性元件最大行程的金屬凸塊。
優選的是,其中,各所述連接板上均設置有一以與橫梁相配合的U形部,且各所述彎件在與第二彈性元件相配合的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一加強筋,所述連接板與橫梁接觸的位置上設置有第二柔性層。
優選的是,其中,各所述彎件在與第二彈性元件相配合的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一加強筋,所述連接板與橫梁被設置為可拆卸的方式連接,且二者之間設置有一墊圈;
其中,所述墊圈被設置為內部具有一空腔的雙層結構。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實用新型通過縱向受力調控的第一減震裝置與橫向受力調控的第二減震裝置相配合,實現對高速電梯的轎底進行全方位立體減震,以使其在產生時的形變量可控,進而在對第一減震墊進行保護以使其工作正常的同時,對運行的平衡性進行限定,具有更好的使用體驗,更強的產品運行穩定性。
其二,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轎底板和轎底框架之間橫向受力的減震裝置結構的獨特限定,起到防止因轎底板受力不均勻導致傾斜,以及保護縱向減震墊,使其不受側向的拉力的效果,同時通過其上金屬凸塊及其高度的設置,對第二彈性元件的使用壽命進行監控,有利于檢修人員的檢修操作,確保其部件的使用壽命。
其三,本實用新型的減震組件結構比較簡單,加工難度低,安裝方便,能保證位置不產生傾斜和位移,同時保護縱向受力減震墊。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高速電梯的轎底減震裝置中減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高速電梯的轎底減震裝置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連接板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圖1-2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高速電梯的轎底減震裝置的實現形式,其中包括:
第一減震單元1,其包括對應設置在轎底框架2和轎底板(未示出)之間,以對轎廂的縱向受力進行調控減震的多個第一彈性元件;
第二減震單元3,其包括分別對應設置在轎底的前、后橫梁兩端的四個減震組件4,其用在轎底板的四個角的位置上對其形變進行約束,起到限制傾斜的效果;
其中,所述轎底框架包括設置在轎底板的前、后、左、右四個方向,并與其保持一預設距離以對轎廂進行橫向限位的四個彎件5;
各所述減震組件在其安裝位上,分別設置有與其相鄰兩個彎件相接觸,以對轎廂的橫向受力進行調控減震的至少一個第二彈性元件6。采用這種方案,讓兩個減震墊分別與轎底板的左右彎件和前后彎件接觸,以在當因轎底板受力不均勻而傾斜時,減震墊就會與轎底板彎件加強筋接觸,起到限制傾斜的作用,同時保護了縱向受力的減震墊,進而保證運行的平衡性,具有可實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強,產品性能及運行效果穩定性好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在另一種實例中,各所述第一彈性元件均被設置為矩形減震墊,各所述第二彈性元件均被設置為圓形減震墊,且
所述第二彈性元件的壓縮行程小于轎底板與各彎件之間的預設距離。采用這種方案通過其不同形狀減震墊的設計,以使其適應具體的安裝環境,同時第二彈性元件壓縮行程的設計,使得其轎底板不會直接與各彎件接觸,以對轎底板的位置進行限定的同時,增加一彈性支撐力,具有可實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強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在另一種實例中,各所述第一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均采用橡膠制成,且
所述第二彈性元件在朝向各彎件的一端具有一凹槽7,以構成一與各減震單元連接的安裝部。采用這種方案以提供一彈性支撐力,以保證轎底板的位置不產生傾斜和位移,進而保護縱向受力減震墊,且可拆卸的方式設置,可使其利于后期的維護,具有可實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強,利于維護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在另一種實例中,各所述減震單元包括:
一用于與所述第二彈性元件的安裝位相配合的支撐件8;
一用于與所述前、后橫梁9相配合以對支撐件進行定位的連接板10;
其中,所述支撐件被設置為采用兩塊L狀角鋼以可拆卸的方式進行配置,且兩塊角鋼在空間上構成一90度的夾角。采用這種方案減震組件的支撐件可采用兩塊角鐵焊接而成,角鐵上安裝減震墊,兩個減震墊成90°夾角,然后將連接板用螺栓固定連接在與其相配合的前后橫梁上,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同時其,支撐件也可以采用開模一體成形,以保證其產品結構的穩定性,具有可實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強,結構比較簡單,加工難度低,安裝方便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在另一種實例中,所述支撐件在與轎底板接觸的位置均上設置有第一柔性層(未示出)。采用這種方案以對其相互接觸時產生的震動力進行一定的約束,并使其運行的穩定性更強,噪音更小,具有可實施效果好,適應性強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在另一種實例中,各所述角鐵在朝向彎件的一側,分別設置有一高度小于第二彈性元件最大行程的金屬凸塊11。采用這種方案通過金屬凸塊是否與彎件直接接觸,進而產生相應的金屬開門碰撞聲音,以判斷第二彈性元件的工作狀態,以利于在維護進對其進行檢修,具有可實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強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在另一種實例中,各所述連接板上均設置有一以與橫梁相配合的U形部12,且各所述彎件在與第二彈性元件相配合的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一加強筋,所述連接板與橫梁接觸的位置上設置有第二柔性層(未示出)。采用這種方案通過U形部進而提供三個固定面,且其連接的緊密及穩定性也由一個面上升至三個面,同時通過第二柔性層的設置,起到良好的約束減震效果,同時保證其連接的緊密性,具有可實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強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在另一種實例中,各所述彎件在與第二彈性元件相配合的位置上分別設置有一加強筋13,其用于提供給第二彈性元件一專屬的接觸面,進而使其穩定性更好,所述連接板與橫梁被設置為可拆卸的方式連接,且二者之間設置有一墊圈(未示出),其用于增加其連接的緊密性;
其中,所述墊圈被設置為內部具有一空腔的雙層結構,其用于提供一形變的空間,以保證其連接的緊密性。采用這種方案具有可實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強的有利之處。并且,這種方式只是一種較佳實例的說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實施本實用新型時,可以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適當的替換和/或修改。
這里說明的設備數量和處理規模是用來簡化本實用新型的說明的。對本實用新型的高速電梯的轎底減震系統的應用、修改和變化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