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建筑工程中的提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混凝土管片的直提式真空吸盤。
背景技術:
在盾構隧道混凝土管片的生產中,為了將混凝土管片從管片模具中提取出來,通常會盡力起吊脫模、吊裝運輸、存放、安裝等各道工序。在這些過程中,由于隧道混凝土管片形狀和材料的特殊性,很容易造成管片弧面、邊棱的損壞。因此現階段大多使用吸附性的脫模夾具來實現混凝土管片的脫模、轉移、存放,避免隧道混凝土管片破損的問題。但現有的脫模夾具的吊架、儲氣囊均是分開設置的,整體體積比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混凝土管片的直提式真空吸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脫模夾具的吊架、儲氣囊均是單獨設置的,整體體積比較大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用于混凝土管片的直提式真空吸盤,包括吊架,所述吊架吊掛在起重設備上,所述吊架包含兩個吊臂,兩個吊臂的上端設有第一橫梁,兩個吊臂的下端設有第二橫梁;所述兩個吊臂、所述第一橫梁、所述第二橫梁分別為空心的,且兩個吊臂、第一橫梁和第二橫梁的內部相互貫通形成一個封閉的吊架真空腔;第二橫梁的下部鉸接有吸盤;
所述吊架上設有真空泵,真空泵通過導氣管和所述吊架真空腔連通,吊架真空腔通過導氣管和所述吸盤連通。
優選地,所述吸盤的吸附面沿邊沿設有由C型鋼圍成的鋼圈,所述C型鋼的開口兩側設有帶有弧形邊的倒鉤;所述C型鋼上設有截面為工字型的密封圈,所述倒鉤卡在所述密封圈兩側的凹槽中。
優選地,所述倒鉤的厚度大于密封圈兩側的凹槽的寬度,所述倒鉤的長度大于凹槽的深度。
優選地,所述吸盤包含第一吸盤、第二吸盤和第三吸盤,所述第一吸盤、第二吸盤和第三吸盤并列設置在所述第二橫梁的下部。
優選地,所述第一吸盤、第三吸盤通過第一通氣管和吊架真空腔連通,所述第二吸盤通過第二通氣管和吊架真空腔連通。
優選地,所述第一通氣管上設有第一換向閥,所述第二通氣管上設有第二換向閥;第一換向閥、第二換向閥分別設在吊架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吊架內部設置成儲存真空氣體的腔體,節省了儲氣囊的占用空間,減小了脫模夾具的體積;通過在吸盤邊沿的C型鋼上設置有弧形的倒鉤,使密封圈在上下方向上和C型鋼緊密的貼合在一起,增加了倒鉤和密封圈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了C型鋼與密封圈之間的牽扯力;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脫模夾具的吊架、儲氣囊均是單獨設置的,整體體積比較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混凝土管片的直提式真空吸盤的結構框圖;
圖2是圖1的系統原理圖;
圖3是圖1中吸盤的C型鋼結構圖;
圖4是圖1中吸盤的密封圈結構圖;
圖5是圖1中吸盤的C型鋼、密封圈組合結構圖。
圖中,1、第一橫梁;2、吊臂;3、第二橫梁;4、吸盤,41、第一吸盤,42、第二吸盤,43、第三吸盤;5、第一換向閥;6、第二換向閥;7、真空泵;8、混泥土管片;9、電機;10、真空泵過濾器;11、真空壓力表;12、真空壓力開關;13、換向閥過濾器;14、C型鋼,141、倒鉤;15、密封圈,151、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于混凝土管片的直提式真空吸盤的結構,包括吊架,吊架吊掛在起重設備上,吊架包含兩個吊臂2,兩個吊臂2的上端設有第一橫梁1,兩個吊臂2的下端設有第二橫梁3;兩個吊臂2、第一橫梁1分別為空心的,且兩個吊臂2、第一橫梁1和第二橫梁3的內部相互貫通形成一個封閉的吊架真空腔;第二橫梁3的下部鉸接有吸盤4。
吊架上設有第一換向閥5、第二換向閥6、真空泵7和真空壓力表11,真空泵7通過導氣管和吊架真空腔連通,吊架真空腔通過導氣管和吸盤4連通。在此處,吊架既起到了承重支撐的作用,又能儲存真空氣體,不僅節省了空間,還增加了真空氣體的儲存量,在停電等突發故障時,能起到穩定真空系統的作用。
吸盤4包括第一吸盤41、第二吸盤42和第三吸盤43,其中,第二吸盤42位于第二橫梁3下部的中間位置,第一吸盤41和第三吸盤43分別位于第二橫梁3的下部兩側;第一吸盤41的盤底所在面、第二吸盤42的盤底所在面和第三吸盤43的盤底所在面處在同一個弧形面上;第一吸盤41、第三吸盤43通過第一通氣管和吊架真空腔連通,第二吸盤42通過第二通氣管和吊架真空腔連通。
參照圖2,真空泵7和電機9電連接,真空泵7通過導氣管和吊架真空腔連通,真空泵7和吊架真空腔之間的導氣管上設有真空泵過濾器10,吊架真空腔與第一吸盤41、第三吸盤43之間的第一通氣管上設有第一換向閥5,吊架真空腔與第二吸盤42之間的第二通氣管上設有第二換向閥6;第一換向閥5、第二換向閥6的出口處分別設有換向閥過濾器13。
當第一換向閥5和第二換向閥6分別切換到A位置時,第一吸盤41、第二吸盤42和第三吸盤43分別與吊架真空腔連通,第一吸盤41、第二吸盤42和第三吸盤43與混凝土管片8之間形成真空,大氣壓力使混凝土管片吸附在第一吸盤41、第二吸盤42和第三吸盤43上;當第一換向閥5切換到A位置,第二換向閥6切換到B位置時,這時,僅第二吸盤42和吊架真空腔連通,用于吸附較小的混凝土管片8。
參照圖3,吸盤4的吸附面沿邊沿設有由C型鋼14圍成的鋼圈,C型鋼14的開口兩側設有帶有弧形邊的倒鉤141,C型鋼14上設有截面為工字型的密封圈15(圖4示),倒鉤141卡在密封圈15兩側的凹槽151中(圖5示),倒鉤141的厚度大于密封圈15兩側的凹槽151寬度,倒鉤141的長度大于凹槽151的深度。當混凝土管片14處于提吊吸附狀態時,混凝土管片14的重量通過密封圈15的抗剪切能力傳遞到C型鋼14上,C型鋼14將重量傳遞到吸盤結構上;倒鉤141的設計使密封圈15在上下方向上緊密的和C型鋼14貼合在一起,增加了倒鉤81和密封圈15的接觸面積,加強了C型鋼14與密封圈15之間的牽扯力、密封性;且密封圈15本身具有足夠的彈性強度,不僅能夠和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形成較好的密封效果,而且能夠抵抗混凝土管片8被吸附吊起時的撕扯力。
工作時,起重設備將吊架吊起,并根據混凝土管片8的大小將第一換向閥5、第二換向閥6切換至正確的位置;再打開真空泵7,將吊架真空腔內抽成真空,然后使吸盤4對準混凝土管片8,在大氣壓力下,吸盤4將混凝土管片8吊起并放到規定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混凝土管片的直提式真空吸盤,通過將吊架內部設置成儲存真空氣體的腔體,節省了儲氣囊的占用空間,減小了裝置的體積;通過在吸盤4邊沿的C型鋼14上設置有弧形的倒鉤141,使密封圈15在上下方向上緊密的和C型鋼14貼合在一起,增加了倒鉤141和密封圈15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大了C型鋼14與密封圈15之間的牽扯力。
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混凝土管片的直提式真空吸盤,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脫模夾具的吊架、儲氣囊均是單獨設置,整體體積比較大的問題;具有結構緊湊、操控方便、工作穩定、節約空間等優點。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