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裝卸機構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料投放裝置。
背景技術:
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傳統物料投放一般采用傳送帶的形式,但是在空間狹小以及物料生產設備與物料使用設備距離過遠的情況下難以適用,而且現行技術能實現自動化工作的技術工藝復雜,成本高,實施相對困難。
如公開號為:CN104001673A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自動區分物料機構,物料從流水線往前推送進入分料載具,兩個對應的接近傳感器感應物料a是否到達分料載具的平臺邊緣,物料b的位置是區分物料位置,推進氣缸驅動推塊向前,頂住物料b,推進氣缸同時帶動感應塊向前運動,則感應器可以感應出感應塊向前運動的距離,尺寸不同的物料b,推塊向前推進的距離不同,則感應器感應出感應塊向前運動的距離也不同,從而可以區分出產品的尺寸;其支撐柱的側面安裝物料感應器,可以感應分料載具上產品的有無,當無產品的時候,則不用區分物料。本發明通過傳感器檢測產品尺寸,從而區分物料。
再如公開號為:105565226A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公開了一種移送物料機構,下支撐橫桿的下端兩側分別裝有前定向腳輪;下支撐立桿中部裝有下斜撐,且下斜撐的下端裝有后萬向腳輪;下支撐立桿上端的前后兩側分別裝有下支撐聯接板,兩組下支撐聯接板之間通過杠桿支點連有杠桿臂;杠桿臂的左端固接有夾具底座;下支撐立桿上部右側固定有平行鉸支座,平行鉸支座上通過鉸支軸連接有平行臂,平行臂的左端固定在夾具底座上,且平行臂與杠桿臂呈平行結構;夾具底座上設有有夾具底座孔,夾具底座孔上裝有夾具;杠桿臂的右端連接有杠桿加長臂,杠桿加長臂的右端裝有手把。本發明的夾具夾緊物料,手握手把向下按壓,可使物料撬起,并帶動物料移動到所需要的位置,其結構簡單,省力,使用方便。
以上所公開的技術方案中均沒有對本申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技術方案,同時也沒有任何的相關技術啟示,有鑒于此,故提出本申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物料投放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所述物料投放裝置包括AGV系統、物料投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料投放系統包括儲物裝置、立柱裝置、以及拉桿裝置;所述儲物裝置通過拉桿裝置進行固定,所述拉桿裝置連接在所述立柱裝置上,所述拉桿裝置包括:第一四桿機構和第二四桿機構,所述第一四桿機構分別與立柱裝置、第二四桿機構、儲物裝置可活動地相連接,所述第二四桿機構分別與拉桿裝置和第一四桿機構可活動地相連接。
所述立柱裝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所述第一立柱與第二立柱之間可相對滑動的配合,所述的第二立柱與第三立柱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立柱內部設置有頂升電機,所述頂升電機與設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的起落機構相連接。
所述立柱裝置還包括:第四立柱、第五立柱以及第六立柱,所述第三立柱與第四立柱固定連接,所述第六立柱內部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與第四立柱聯動。
所述的第五立柱、第六立柱之間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立柱與第五立柱之間設置有深溝球軸承和推力滾子軸承。
所述第六立柱與AGV裝置相連接。
所述起落機構包括絲桿和螺母,所述絲桿設置在頂升電機動力輸出端上,所述螺母設置在第一立柱上。
所述儲物裝置為儲料桶,所述儲料桶上設置有可開合的桶底蓋。
所述儲物裝置上還設置有料桶底蓋開合電機。
所述第一四桿機構與立柱之間呈平行四邊形,所述第二四桿機構與立柱之間呈平行四邊形。
為解決該問題,設計了一種安裝在AGV上的適合物料遠距離運輸的可升降可旋轉的物料投放裝置。優點在于AGV可以轉載該機構實現物料的搬運,同時機構收緊時占用空間少,便于在空間狹小的廠房通道內行駛,同時當機構進行物料投放時,料桶可以保持豎直姿態上升,以適應不同高度的物料接收裝置。同時當料桶升高時料桶遠離機構立桿,避免機構本身和物料接收裝置發生干涉。同時料桶可以圍繞立桿的軸線進行轉動,實現4個料桶的依次投放物料。
本實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這些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閉合狀態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過程中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狀態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閉合狀態下俯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過程中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狀態下俯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閉合狀態下側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過程中側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狀態下側視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中儲料裝置閉合狀態下示意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中儲料裝置開啟狀態下示意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狀態下側視結構圖之一;
圖14為本實用新型中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撐起狀態下側視結構圖之二。
圖中標記: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三立柱,4.第四立柱,5.第五立柱,6.第六立柱,7.第一四桿機構,8.第二四桿機構,9.絲桿,10.螺母,11.桶底蓋,12.料桶底蓋開合電機,13.儲料桶,14.頂升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所述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如圖1-圖10所示,一種物料投放裝置,所述物料投放裝置包括AGV系統、物料投放系統,所述的物料投放系統包括儲物裝置、立柱裝置、以及拉桿裝置,所述儲物裝置通過拉桿裝置進行固定,所述拉桿裝置連接在所述立柱裝置上。
如圖13所示,所述拉桿裝置包括:第一四桿機構7和第二四桿機構8,所述第一四桿機構7分別與立柱裝置、第二四桿機構8、儲物裝置可活動地相連接,所述第二四桿機構8分別與拉桿裝置和第一四桿機構7可活動地相連接。
本發明中拉桿裝置利用平行四邊形原理,所述第一四桿機構7與立柱之間呈平行四邊形,所述第二四桿機構8與立柱之間呈平行四邊形,使連桿上的料桶保持豎直姿態地上升或下降,保證物料的運送平穩性。
包括第一四桿機構和第二四桿機構,第二四桿機構保持桶的豎直姿態,第一四桿機構通過直驅方式可拉動第二四桿機構改變桶的高度。升降電機和旋轉電機均封閉布置在主桿的內部,節省空間,同時機構具備防水效果。
如圖2所示,儲料桶13在最低點呈折合狀態時,依靠第二四桿機構,儲料桶保持豎直姿態,繼而如圖3所示,儲料桶13在上升過程中由第一四桿機構拉動第二四桿機構向上擺動,儲料桶13保持豎直姿態上升。
如圖4所示,儲料桶13在最高點呈完全打開的撐開狀態,此時儲料桶13距離立柱裝置最遠。
如圖6所示,在撐開過程中,儲料桶遠離立柱,同時高度上升。
如圖14所示,所述立柱裝置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所述第一立柱1與第二立柱2之間可相對滑動的配合,所述的第二立柱2與第三立柱3固定連接,所述第三立柱3內部設置有頂升電機14,所述頂升電機14與設置在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上的起落機構相連接。
所述第三立柱3和第四立柱4通過法蘭固定連接,頂升電機14安裝在所述第三立柱3內部,頂升電機14輸出軸安裝有絲桿9,第一立柱1上安裝有螺母10,第二立柱2通過法蘭和第三立柱3固定連接,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可以發生相對滑動,頂升電機14轉動帶動絲桿9在螺母10中轉動,從而實現第一立柱1升降。
所述立柱裝置還包括:第四立柱4、第五立柱5以及第六立柱6,所述第三立柱3與第四立柱4固定連接,所述第六立柱6內部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動力輸出端與第四立柱4聯動。
所述的第五立柱5、第六立柱6之間固定連接,所述第四立柱4與第五立柱5之間設置有深溝球軸承和推力滾子軸承,第四立柱4與第五立柱5之間通過所述深溝球軸承抵消機構產生的傾覆力矩,推力滾子軸承抵消機構向下的壓力。
所述第六立柱6與AGV裝置相連接。這里所述的AGV裝置可為電磁或光學等導引裝置,適用于現行技術,適用性強。
所述起落機構包括絲桿9和螺母10,所述絲桿9設置在頂升電機14動力輸出端上,所述螺母10固定安裝在第一立柱1上。
如圖11、圖12所示,所述儲物裝置為安裝有可開合的桶底蓋11和料桶底蓋開合電機12的儲料桶13,且儲料桶13數量大于等于1,當儲料桶13到達料斗位置時桶底蓋11在料桶底蓋開合電機12的帶動下開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