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送料裝置。
背景技術:
電子元件的送料工藝是電子制造領域中必不可少的工藝環節,傳統的電子元件的送料工藝通常是利用氣動送料機構或液壓送料機構,然而,氣動送料機構的氣缸速度較快,因此雖然可使送料機構能夠快速輸出電子元件,但由于穩定性較差,很容易導致電子元件的損壞;而液壓送料機構雖然能夠保證電子元件能夠穩定輸出,但由于其液壓速度有限,因此導致其送料速度較慢;同時,由于氣動送料機構和液壓送料機構需要往復移動,因此無法連續的輸出電子元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送料裝置。本技術方案通過利用棘輪推動電子元件移動,不僅提高了送料裝置的傳送速度,并且與現有的液壓送料機構或氣壓送料機構的傳送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穩定型和連續性,其中,利用棘輪傳送電子元件保證了電子元件輸出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利用四棱臺型的輪齒配合拉料帶和拉孔,避免了棘輪在通過拉料帶推動電子元件移動時,輪齒對拉料帶產生向上的作用力使拉料帶帶動電子元件跳起的情況,保證了送料裝置輸出電子元件的穩定性;通過利用蓋板避免電子元件被拉料帶挑起,進一步的保證了送料裝置輸出電子元件時的穩定性;同時由于棘輪的輪齒的作用力作用在拉料帶上,還避免了電子元件受到外力而損壞的情況。
本實用新型中的一種送料裝置,包括機臺、電機、棘輪和送料滑道,所述電機固定所述機臺的頂部,所述棘輪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送料滑道位于所述棘輪的下方并固定在機臺的頂部,所述送料滑道接收電子元件,所述電機驅動所述棘輪轉動,所述棘輪推動所述電子元件沿所述送料滑道的軸向移動。
上述方案中,所述棘輪的周向上具有若干個輪齒,若干個所述輪齒在所述棘輪的周向上等距布置。
上述方案中,所述送料裝置還包括拉料帶,所述拉料帶具有定位槽和拉孔,所述定位槽用于放置所述電子元件并具有若干個,所述定位槽的尺寸與所述電子元件的尺寸相互匹配,若干個所述定位槽沿所述拉料帶的軸向依次排列,所述拉孔與所述棘輪的輪齒相互匹配。
上述方案中,所述輪齒為四棱臺型結構。
上述方案中,所述拉孔具有若干個,若干個所述拉孔沿所述拉料帶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上述方案中,相鄰的兩個所述輪齒的齒距,與相鄰的兩個所述拉孔的間距一致。
上述方案中,還包括復位感應器,所述復位感應器固定在所述機臺的頂部并與所述電機連接,用于對所述電機進行原點復位。
上述方案中,還包括缺料感應器,所述缺料感應器固定在所述機臺的頂部,所述缺料感應器感測位于所述送料滑道上的電子元件。
上述方案中,還包括蓋板,所述蓋板覆蓋在所述送料滑道的頂部,所述蓋板具有連通所述蓋板上下兩側的通槽,所述棘輪插入所述通槽內推動所述電子元件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送料裝置,不僅提高了送料裝置的傳送速度,并且與現有的液壓送料機構或氣壓送料機構的傳送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穩定型和連續性,保證了電子元件輸出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且由于棘輪的作用力作用在拉料帶上,避免了電子元件受力而受到損壞的情況。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送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送料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臺 2、電機 3、棘輪 4、送料滑道
5、拉料帶 6、復位感應器 7、缺料感應器 8、蓋板
31、輪齒 51、定位槽 52、拉孔 81、通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于更加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圖1-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送料裝置,包括機臺1、電機2、棘輪3和送料滑道4,電機2固定機臺1的頂部,棘輪3與電機2連接,送料滑道4位于棘輪3的下方并固定在機臺1的頂部,送料滑道4接收電子元件(圖中未示出),電機2驅動棘輪3轉動,棘輪3推動電子元件沿送料滑道4的軸向移動。
上述技術方案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利用棘輪3推動電子元件移動,不僅提高了送料裝置的傳送速度,并且與現有的液壓送料機構或氣壓送料機構的傳送方式相比,具有更好的穩定型和連續性。
優選的,棘輪3的周向上具有若干個輪齒31,若干個輪齒31在棘輪3的周向上等距布置。
進一步的,送料裝置還包括拉料帶5,拉料帶5具有定位槽51和拉孔52,定位槽51用于放置電子元件并具有若干個,定位槽51的尺寸與電子元件的尺寸相互匹配,若干個定位槽51沿拉料帶的軸向依次排列,拉孔52與棘輪3的輪齒31相互匹配;通過利用定位槽51放置電子元件,并通過棘輪3的輪齒31推動拉料帶5并帶動電子元件移動,避免了棘輪3與電子元件直接接觸導致電子元件損壞的情況,有效的保護了電子元件的完整性。
進一步的,輪齒31為四棱臺型結構,其中,由于四棱臺型結構具有斜邊,因此四棱臺型結構的輪齒31在配合棘輪3轉動,可以降低輪齒31對拉料帶5產生豎直向上的作用力的情況,保證了送料裝置輸出電子元件的穩定性。
進一步的,拉孔52具有若干個,若干個拉孔52沿拉料帶5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列。
進一步的,相鄰的兩個輪齒31的齒距,與相鄰的兩個拉孔52的間距一致,其中,輪齒31插入拉孔52內,棘輪3轉動使插入拉孔52內的輪齒31帶動拉料帶5移動,進而推動電子元件移動。
優選的,送料裝置還包括復位感應器6,復位感應器6固定在機臺1的頂部并與電機2連接,用于對電機2進行原點復位;當在電機2進入運行后會逐漸發生偏移,偏移誤差超出容許范圍時,復位感應器6將對電機2進行重新進行原點復位,將誤差降低。
優選的,送料裝置還包括缺料感應器7,缺料感應器7固定在機臺1的頂部,缺料感應器7感測位于送料滑道4上的電子元件;缺料感應器7感測送料滑道4上的電子元件,一旦感測到送料滑道4上的電子元件已傳送完畢時,缺料感應器7將發出報警信號,提醒操作人員對送料裝置進行供料,提高了送料裝置的送料效率,避免了電機2空轉所導致的能源損耗。
進一步的,缺料感應器7位于送料滑道4輸出電子元件的一端,并位于送料滑道4的上方,以檢測送料滑道4輸出電子元件的一端是否具有電子元件。
優選的,送料裝置還包括蓋板8,蓋板8覆蓋在送料滑道4的頂部,蓋板8具有連通蓋板8上下兩側的通槽81,棘輪3插入通槽81內推動電子元件移動;通過利用蓋板8,避免了棘輪3在推動電子元件時,對拉料帶5產生向上的作用力使電子元件伴隨拉料帶5挑起的情況,提高了送料裝置輸出電子元件的穩定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