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梯制造技術,尤其是一種適用于電梯井底坑深度較淺的鋼帶電梯轎底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梯轎底結構多種多樣,但一般都需要較深的底坑來安裝。如專利公開號為CN105438928A,一種具有減震降噪功能的電梯轎底,包括上轎底,上轎底上端焊接有一塊轎底鋼板,上轎底下端固定連接有下轎底,上轎底與下轎底的連接面之間均勻設置有若干個減震墊;上轎底外圍設置有連接上轎底和轎廂圍壁的轎廂連接板,轎廂連接板內側設置有踢腳板;下轎底下端設置有若干個平衡塊,通過轎廂連接板的設置消除轎底與圍壁的縫隙,使電梯運行噪音降低,并在轎底增加橡膠板,使其具有一定的減震效果。又如專利公開號為CN104276498A設計的一種電梯轎底托架,包括前梁、側梁、后梁、中間梁以及配重梁,前梁、側梁以及后梁之間組成一個方形框架,中間梁以及配重梁位于方形框架結構內且與方形框架緊固連接;電梯轎底托架采用多種橫梁固定焊接而成,且在對應橫梁位置設有補償鏈懸掛裝置、隨行電纜固定架和稱重裝置固定座。再如專利公告號為CN205045662U的一種電梯轎底框架,包括方型框架、轎底板、轎底梁、加強筋;方型框架包括側梁Ⅰ、側梁Ⅱ、前梁、后梁;方型框架內設有復數個轎底梁,轎底梁與側梁Ⅰ、側梁Ⅱ固定連接;方型框架上端固定連接有轎底板;轎底板的兩側邊與側梁Ⅰ、側梁Ⅱ固定連接,轎底板包括前轎底板、后轎底板,這種結構的目的是在電梯安裝現場拼接轎底與轎壁時,人員只需在轎底上施工,不需要在井道內施工。
針對目前市場上大量的別墅樓房,有達80%以上的房屋未設計電梯井道,特別是對后增電梯井,對現有常規技術要求的地坑深度都難以保證,且現場無法進行深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電梯井底坑深的特殊要求,解決無法進行深挖地坑場所的電梯安裝問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底坑深度較低的鋼帶電梯轎底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一種鋼帶電梯轎底結構,包括轎托、轎底,位于轎托兩側且與轎托垂直布置的立梁,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轎托和轎底之間設有減震墊,在立梁下端內側部位設有安全鉗,安全鉗下方設有導靴,轎托內設有轎底輪。本技術方案的轎底結構實際上僅有兩層構成,一是底部轎托層,用于安裝傳動鋼帶導向定位的轎底輪,轎底輪的高度決定了轎托的內空高度,也就對降低轎托的高度提供了條件;二是轎底,它是一個直接載重面,其厚度自身可控;本裝置在轎托和轎底之間設置方塊狀減震墊,減震墊的材料、厚度根據電梯型號設定,一般地,對于別墅樓房其高度有限,這也相對地降低了減震墊的厚度要求。本裝置還把關鍵處導靴進行下置正裝于立梁中,并且內置的轎底輪使兩根傳動鋼帶中心和立梁中心處于同一中心線上成為可能,從而使整體外圍結構更加合理緊湊。
作為優選,所述的轎底輪以立梁對稱分布且位于立梁下端的兩側,轎底輪上配設傳動鋼帶。兩組轎底輪對稱布置,保證整個轎廂運行過程的平衡。
作為優選,所述的減震墊為長方體結構,減震墊固定在轎底下方四角部位,減震墊底面支承于轎托頂面上。減震墊上下兩端分別與轎托和轎底固定。
作為優選,所述的安全鉗、導靴的工作面以及轎架中心均與電梯導軌位于同一直線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轎托頂面上設有與減震墊外形配合的墊座,所述的墊座為轎托頂面上的下凹式沉槽。提供減震墊安裝限位點,保證減震墊快速安裝定位和使用過程中的穩定性。
作為優選,所述的轎托在高度方向具有安裝空間,轎底輪通過槽鋼支架固定在轎托安裝空間內。本方案利用轎托自身的內部空間進行各部件安裝設置,以減少電梯轎廂底部在高度方向的空間占用。
作為優選,所述的導靴正裝內嵌在立梁中。減少轎廂外擴空間,使轎廂外部尺寸更加緊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繼承了常規電梯轎底的均衡受力,減小轎底減震墊占用高度,精簡強化轎底加強筋,利用立梁和轎托互配空間巧配安全鉗體,且不影響項目后期安全鉗的更換;正裝導靴,內嵌于立梁之中,并與導軌配合,大大減小了電梯對底坑深度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1的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1. 轎托,2. 轎底,3. 立梁,4. 導靴,5. 轎底輪,6. 減震墊,7. 安全鉗,8. 電梯導軌,9. 傳動鋼帶,10. 槽鋼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參見圖1、圖2,本實施例一種鋼帶電梯轎底結構,設計一個在高度方向具有容置空間的的轎托1,轎托1內安裝的一對轎底輪5;轎底2位于轎托1上方,在轎托1寬度中心部位兩側設置與轎托1垂直的兩根立梁3,在轎托1和轎底2之間設置減震墊6,在立梁3下端內側部位安裝安全鉗7,安全鉗7下方裝配導靴4。
進一步,一對轎底輪5以立梁3對稱分布,且位于立梁3下端的兩側,一對轎底輪5均通過軸連接為一體,并通過鋼板折彎的槽鋼支架10固定在轎托1的安裝空間內,如圖3所示,轎底輪5上配設傳動鋼帶9。
減震墊6為長方體結構,減震墊6固定在轎底2下方四角部位,減震墊6底面支承于轎托1頂面上。實際制作時,在轎托1頂面上沖壓出與減震墊6外形配合的下凹式沉槽墊座,以便減震墊6的安裝定位。
為充分利用立梁3自身結構空間,導靴4的一側采用內嵌固定在立梁中,另一側與導軌8正對。安全鉗7、導靴4工作面、轎架中心均與電梯導軌8位于同一直線上,即動態體均沿轎架中心所在的同一條直線位置移動。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的簡單變換后的結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