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境監測采樣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人們也必須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環境問題,工業廢氣的排放不斷增多,這些物質對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影響很大,致使空氣中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等越來越多,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為了防治大氣污染,人們會選擇對環境進行監測,其中一個主要方法是采集大氣并對大氣成分進行分析,目前采集大氣所用的吸收瓶主要包括三種:氣泡吸收瓶、多孔玻板吸收瓶、以及沖擊式吸收瓶。
在實際環境監測工作中,通常會將多個采樣后的吸收瓶放入同一樣品箱內進行保存或收集,然而如圖1所示,現有的大氣樣品箱包括可密封安裝的箱體100、及上蓋200,所述箱體100僅提供一個用于容納吸收瓶的空間,箱體100內并未設置固定裝置,而吸收瓶的底部通常又為弧形等非可站立的形狀,如圖2所示的U型多孔玻板吸收瓶400,其底部呈弧形,無法直接站立在箱體100的底部上,那么目前將吸收瓶固定于樣品箱內的通常做法是對應每個吸收瓶臨時利用泡沫依次進行固定,然而這樣的固定方法并不牢固,吸收瓶采集樣品后存放在樣品箱中仍容易發生傾倒,導致樣品損失或吸收瓶破損,而且下次使用時仍需對吸收瓶重新進行固定操作,很顯然地,這樣的固定方法既費時又費力。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以解決現有大氣樣品箱所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箱體內設有用于固定吸收瓶的卡位裝置,可有效保護吸收瓶內的大氣樣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包括箱體、設于所述箱體上的上蓋、及設于所述箱體內的卡位裝置;
所述卡位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一卡位板、及第二卡位板,其中,第一、第二卡位板上均設有數個通孔,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的數個通孔分別上下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之間設有數根第一支撐桿,所述第二卡位板通過所述第一支撐桿支撐所述第一卡位板,所述第二卡位板與所述箱體的底部之間設有數根第二支撐桿,所述箱體的底部通過所述第二支撐桿支撐所述第二卡位板;
所述卡位裝置用于固定吸收瓶,所述通孔允許所述吸收瓶的下部通過,而不允許所述吸收瓶整個通過,從而所述吸收瓶通過向下穿過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一對對應的通孔而卡固于所述卡位裝置上。
所述吸收瓶為U型多孔玻板吸收瓶,包括U型管、及設于所述U型管一側上方的球形管。
所述通孔允許所述吸收瓶的U型管通過,而不允許所述吸收瓶的球形管通過,所述吸收瓶通過其球形管卡在所述第一卡位板的通孔上而固定于所述卡位裝置上。
所述通孔呈水滴形,具有窄部、及與所述窄部相連接的寬部,當所述吸收瓶固定于所述卡位裝置上時,所述吸收瓶的球形管對應卡在所述第一卡位板的通孔的寬部上。
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一對對應的通孔的形狀、及尺寸相同。
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一對對應的通孔的形狀相同,所述第一卡位板上的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卡位板上對應的通孔的尺寸。
所述第一、第二支撐桿的高度相同。
所述數個通孔在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均為均勻分布。
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之間設有四根第一支撐桿,該四根第一支撐桿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卡位板的四個角落上,所述第二卡位板與所述箱體的底部之間設有四根第二支撐桿,該四根第二支撐桿分別設于所述箱體底部的四個角落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包括箱體、設于所述箱體上的上蓋、及設于所述箱體內用于固定吸收瓶的卡位裝置;所述卡位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一卡位板、及第二卡位板,其中,第一、第二卡位板上均設有數個通孔,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的通孔允許所述吸收瓶的下部通過,而不允許所述吸收瓶整個通過,從而所述吸收瓶能夠通過向下穿過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一對對應的通孔而卡固于所述卡位裝置上,進而能夠避免采樣后的吸收瓶存放在箱體中容易發生傾倒而導致大氣樣品損失、或吸收瓶破損的現象發生,可有效保護吸收瓶內的大氣樣品。
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將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
附圖中,
圖1為現有大氣樣品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U型多孔玻板吸收瓶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的卡位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的卡位裝置對吸收瓶進行固定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包括箱體10、設于所述箱體10上的上蓋20、及設于所述箱體10內的卡位裝置30。
具體地,如圖4所示,所述卡位裝置30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一卡位板31、及第二卡位板32,其中,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上均設有數個通孔35,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上的數個通孔35分別上下一一對應設置,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之間設有數根第一支撐桿33,所述第二卡位板32通過所述第一支撐桿33支撐所述第一卡位板31,所述第二卡位板32與所述箱體10的底部之間設有數根第二支撐桿34,所述箱體10的底部通過所述第二支撐桿34支撐所述第二卡位板32。
具體地,如圖4所示,所述卡位裝置30用于固定吸收瓶40,所述通孔35允許所述吸收瓶40的下部通過,而不允許所述吸收瓶40整個通過,從而所述吸收瓶40通過向下穿過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上一對對應的通孔35而卡固于所述卡位裝置30上。
具體地,所述吸收瓶40為U型多孔玻板吸收瓶,包括U型管、及設于所述U型管一側上方的球形管。
具體地,所述通孔35允許所述吸收瓶40的U型管通過,而不允許所述吸收瓶的球形管通過,所述吸收瓶40通過其球形管卡在所述第一卡位板31的通孔35上而固定于所述卡位裝置30上。
具體地,所述通孔35呈水滴形,具有窄部、及與所述窄部相連接的寬部,當所述吸收瓶40固定于所述卡位裝置30上時,所述吸收瓶40的球形管對應卡在所述第一卡位板31的通孔35的寬部上。
具體地,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上一對對應的通孔35的形狀、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上一對對應的通孔35的形狀、及尺寸均相同。再例如,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上一對對應的通孔35的形狀相同,而所述第一卡位板31上的通孔35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卡位板32上對應的通孔35的尺寸。
具體地,所述第一、第二支撐桿33、34的高度相同。
具體地,所述數個通孔35在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上均為均勻分布。
具體地,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31、32之間設有四根第一支撐桿33,該四根第一支撐桿33分別設于所述第二卡位板32的四個角落上,所述第二卡位板32與所述箱體10的底部之間設有四根第二支撐桿34,該四根第二支撐桿34分別設于所述箱體10底部的四個角落上。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大氣樣品專用樣品箱,包括箱體、設于所述箱體上的上蓋、及設于所述箱體內用于固定吸收瓶的卡位裝置;所述卡位裝置包括上下設置的第一卡位板、及第二卡位板,其中,第一、第二卡位板上均設有數個通孔,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的通孔允許所述吸收瓶的下部通過,而不允許所述吸收瓶整個通過,從而所述吸收瓶能夠通過向下穿過所述第一、第二卡位板上一對對應的通孔而卡固于所述卡位裝置上,進而能夠避免采樣后的吸收瓶存放在箱體中容易發生傾倒而導致大氣樣品損失、或吸收瓶破損的現象發生,可有效保護吸收瓶內的大氣樣品。
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