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電纜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43717閱讀:844來源:國知局
一種電纜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電力電纜領域,特別是一種電纜裝置。



背景技術:

電纜主要應用于電力系統、信息傳輸和儀表系統,用于傳送電流、數據信息等。電纜制造完成后需要進行卷繞成電纜線圈以方便進一步的運輸與作業使用。現有的電纜線圈繞裝置在卷繞電纜完成后需要將線圈連同線圈軸從固定的架體上取下,卸下線圈軸的步驟繁瑣,費時費力,影響高效率生產,且卷繞過程中線圈軸容易滑脫,存在危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纜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電纜裝置,包括基座以及設置在所述基座頂部的支架結構,所述基座右側頂部中設有第一導滑槽,所述第一導滑槽中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導滑桿,所述支架結構由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構成,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基座左側頂部,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基座右側且底部伸進所述第一導滑槽內,所述第二支架底部中設有第一滑腔,所述第一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底部固定設有貫通所述第二支架底部的鎖定塊,所述第一滑腔左側的所述第二支架中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滑腔,所述第二滑腔右側內壁設有第二導滑槽,所述第二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右側尾端設有伸進所述第二導滑槽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一凸滑塊,所述第二滑腔底部尾端與所述第一滑腔底部尾端之間貫通設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內底壁中間位置設有第三導滑槽,所述第三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三滑塊,所述第三滑塊底部固定設有伸進所述第三導滑槽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二凸滑塊,所述第二滑腔上側延展部內左右貫通設有第三滑腔,所述第三滑腔左側相對的所述第一導滑槽左側內壁中設有推進開鎖裝置,所述推進開鎖裝置包括開鎖滑腔,所述開鎖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有開鎖滑塊,所述開鎖滑腔中設有與所述開鎖滑塊配合連接的開鎖裝置,所述開鎖滑塊右側貫通所述第一導滑槽左側內壁且右側尾端底部設有開鎖斜滑面,所述基座底部四周分別固定設置有支腳,所述支腳內底部固定設置有配重塊,所述推進開鎖裝置中設置有觸碰檢測裝置。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內相對應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四導滑槽,每個所述第四導滑槽中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螺桿,所述螺桿頂部尾端與所述第四導滑槽內頂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螺桿底部尾端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四導滑槽內底壁內且固定連接,每個所述第四導滑槽內的所述螺桿上均螺線紋配合連接有安設塊,左側的所述安設塊內固定設有第二電動機,所述第二電動機右側端配合連接有第一旋轉件,右側的所述安設塊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旋轉件相對設置的第二旋轉件,所述第一旋轉件與所述第二旋轉件相對側對應設有卡定凸滑塊,所述第一旋轉件與所述第二旋轉件之間設有卷繞軸,所述卷繞軸左右兩側端面均設有用以與左右兩側所述卡定凸滑塊配合連接的卡定槽。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導滑桿左側尾端與所述第一導滑槽左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導滑桿右側尾端與所述第一導滑槽右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導滑槽內的所述第二支架與所述導滑桿平滑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導滑槽內底壁左側位置設有用以與所述鎖定塊配合鎖定連接的鎖定槽。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凸滑塊底部的所述第二導滑槽中設有第一壓簧,所述第二滑塊頂部左側設有第一斜滑面,所述第二滑塊底部右側設有第二斜滑面,所述第二凸滑塊右側的所述第三導滑槽中設有第二壓簧,所述第三滑塊左側頂部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二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三斜滑面,所述所述第三滑塊右側頂部設有第四斜滑面,所述第一滑塊頂部的所述第一滑腔中設有第三壓簧,所述第一滑塊左側底部設有用以與所述第四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五斜滑面。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間的所述基座頂部固定設有支臺。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觸碰檢測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開鎖滑腔左側外壁上的觸碰檢測器,所述觸碰檢測器與所述開鎖裝置電力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第一滑塊,第一滑塊底部固定設貫通第二支架底部的鎖定塊,第一滑腔左側的第二支架中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滑腔,第二滑腔右側內壁設第二導滑槽,第二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第二滑塊,第二滑塊右側尾端設伸進第二導滑槽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一凸滑塊,第二滑腔底部尾端與第一滑腔底部尾端之間貫通設第三滑腔,第三滑腔內底壁中間位置設第三導滑槽,第三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第三滑塊,第三滑塊底部固定設伸進第三導滑槽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二凸滑塊,第二滑腔上側延展部內左右貫通設第三滑腔,第三滑腔左側相對的第一導滑槽左側內壁中設推進開鎖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制鎖定以及自動控制開鎖工作,提高卷繞電纜線圈的穩定性以及拆卸卷繞完成電纜線圈的便捷性。

2.通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內相對應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四導滑槽,每個第四導滑槽中設上下延展設置的螺桿,螺桿頂部尾端與第四導滑槽內頂壁旋轉配合連接,螺桿底部尾端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第一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第四導滑槽內底壁內且固定連接,每個第四導滑槽內的螺桿上均螺線紋配合連接安設塊,從而實現自動卷繞電纜控制工作,提高了卷繞電纜的穩定性以及工作效率,同時,能實現自動控制卷繞軸的升降工作,方便對卷繞完成的電纜線圈進行快速拆卸。

3.通過第一凸滑塊底部的第二導滑槽中設第一壓簧,第二滑塊頂部左側設第一斜滑面,第二滑塊底部右側設第二斜滑面,第二凸滑塊右側的第三導滑槽中設第二壓簧,第三滑塊左側頂部設用以與第二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三斜滑面,第三滑塊右側頂部設第四斜滑面,第一滑塊頂部的第一滑腔中設第三壓簧,第一滑塊左側底部設用以與第四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五斜滑面,從而實現自動控制開鎖工作,方便快速將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旋轉件與卷繞軸快速脫離。

4.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實現快速鎖定安裝以及自動控制開鎖,提高了卷繞軸安裝工作以及拆卸工作的速度,從而提高了整體作業進程,能實現自動升降卸電纜線圈,提高了作業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電纜裝置整體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電纜裝置整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圖2中a的局部放大圖;

圖4為本發明的卷繞軸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鎖定塊與鎖定槽開鎖后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一種電纜裝置整體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電纜裝置,包括基座5以及設置在所述基座5頂部的支架結構6,所述基座5右側頂部中設有第一導滑槽52,所述第一導滑槽52中設有左右延展設置的導滑桿521,所述支架結構6由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構成,所述第一支架61固定在所述基座5左側頂部,所述第二支架62位于所述基座5右側且底部伸進所述第一導滑槽52內,所述第二支架62底部中設有第一滑腔625,所述第一滑腔625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一滑塊6251,所述第一滑塊6251底部固定設有貫通所述第二支架62底部的鎖定塊6252,所述第一滑腔625左側的所述第二支架62中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滑腔622,所述第二滑腔622右側內壁設有第二導滑槽623,所述第二滑腔622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二滑塊6221,所述第二滑塊6221右側尾端設有伸進所述第二導滑槽623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一凸滑塊6231,所述第二滑腔622底部尾端與所述第一滑腔625底部尾端之間貫通設有第三滑腔624,所述第三滑腔624內底壁中間位置設有第三導滑槽626,所述第三滑腔624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三滑塊6241,所述第三滑塊6241底部固定設有伸進所述第三導滑槽626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二凸滑塊6261,所述第二滑腔622上側延展部內左右貫通設有第三滑腔621,所述第三滑腔621左側相對的所述第一導滑槽52左側內壁中設有推進開鎖裝置,所述推進開鎖裝置包括開鎖滑腔53,所述開鎖滑腔53內平滑配合連接有開鎖滑塊531,所述開鎖滑腔53中設有與所述開鎖滑塊531配合連接的開鎖裝置532,所述開鎖滑塊531右側貫通所述第一導滑槽52左側內壁且右側尾端底部設有開鎖斜滑面5310,所述基座5底部四周分別固定設置有支腳501,所述支腳501內底部固定設置有配重塊502,所述推進開鎖裝置中設置有觸碰檢測裝置。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61和所述第二支架62內相對應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第四導滑槽610,每個所述第四導滑槽610中設有上下延展設置的螺桿611,所述螺桿611頂部尾端與所述第四導滑槽610內頂壁旋轉配合連接,所述螺桿611底部尾端與第一電動機612配合連接,所述第一電動機612外表面設置于所述第四導滑槽610內底壁內且固定連接,每個所述第四導滑槽610內的所述螺桿611上均螺線紋配合連接有安設塊613,左側的所述安設塊613內固定設有第二電動機6131,所述第二電動機6131右側端配合連接有第一旋轉件614,右側的所述安設塊613上設有與所述第一旋轉件614相對設置的第二旋轉件615,所述第一旋轉件614與所述第二旋轉件615相對側對應設有卡定凸滑塊6140,所述第一旋轉件614與所述第二旋轉件615之間設有卷繞軸7,所述卷繞軸7左右兩側端面均設有用以與左右兩側所述卡定凸滑塊6140配合連接的卡定槽71,從而實現自動卷繞電纜控制工作,提高了卷繞電纜的穩定性以及工作效率,同時,能實現自動控制卷繞軸7的升降工作,方便對卷繞完成的電纜線圈進行快速拆卸。

其中,所述導滑桿521左側尾端與所述第一導滑槽52左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導滑桿521右側尾端與所述第一導滑槽52右側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導滑槽52內的所述第二支架62與所述導滑桿521平滑配合連接,從而方便第一旋轉件614和第二旋轉件615上的卡定凸滑塊6140與卷繞軸7左右兩側的卡定槽71實現快速安裝以及脫離工作。

其中,所述第一導滑槽52內底壁左側位置設有用以與所述鎖定塊6252配合鎖定連接的鎖定槽51,從而實現將第二支架62鎖定與第一導滑槽52內的最左側位置,同時,使卷繞軸7穩固卡定于第一旋轉件614和第二旋轉件615之間。

其中,所述第一凸滑塊6231底部的所述第二導滑槽623中設有第一壓簧6223,所述第二滑塊6221頂部左側設有第一斜滑面6222,所述第二滑塊6221底部右側設有第二斜滑面6224,所述第二凸滑塊6261右側的所述第三導滑槽626中設有第二壓簧6262,所述第三滑塊6241左側頂部設有用以與所述第二斜滑面6224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三斜滑面6242,所述所述第三滑塊6241右側頂部設有第四斜滑面6243,所述第一滑塊6251頂部的所述第一滑腔625中設有第三壓簧6253,所述第一滑塊6251左側底部設有用以與所述第四斜滑面6243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五斜滑面6254,從而實現自動控制開鎖工作,方便快速將第二支架62上的第二旋轉件615與卷繞軸7快速脫離。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61和所述第二支架62之間的所述基座5頂部固定設有支臺50,從而方便卷繞完成的電纜線圈進行暫時支撐。

其中,所述觸碰檢測裝置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開鎖滑腔53左側外壁上的觸碰檢測器530,所述觸碰檢測器530與所述開鎖裝置532電力連接,當所述開鎖滑塊531移到所述開鎖滑腔53最左側時,所述觸碰檢測器530與所述開鎖滑塊531相碰,所述觸碰檢測器530控制所述開鎖裝置532停止工作。

初始狀態時,鎖滑塊531完全位于第一導滑槽52的左側內壁內,同時,第二支架62位于第一導滑槽52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鎖定塊6252底部與第一導滑槽52內底壁相抵接,使第一滑塊6251克服第三壓簧6253的頂壓力最大程度伸進第一滑腔625內的頂部位置,此時,第三滑塊6241底部的第二凸滑塊6261受到第二壓簧6262內的頂壓力,使第二凸滑塊6261位于第三導滑槽626內的最左側位置,同時,使第三滑塊6241左側的第三斜滑面6242最大程度伸進第二滑腔622內,此時,第三滑塊6241右側的第四斜滑面6243位于第一滑腔625內的最左側位置,同時,第四斜滑面6243與第五斜滑面6254處于相對狀態,此時,第二滑腔622右側的第一凸滑塊6231受到第一壓簧6223的頂壓力,使得第一凸滑塊6231位于第二導滑槽623內的最頂部位置,此時,第二滑腔622底部位于第二滑腔622內的第三滑塊6241上方,使第二滑腔622底部的第二斜滑面6224底部與第三斜滑面6242頂部處于相對狀態,此時,第二滑塊6221頂部與第二滑腔62內頂壁相抵接,同時,安設塊613位于第四導滑槽610內的最頂部位置。

當需要卷繞電纜時,首先將卷繞軸7左側的卡定槽71與第一旋轉件614上的卡定凸滑塊6140完全配合連接,同時,使卷繞軸7右側的卡定槽71與第二旋轉件615上的卡定凸滑塊6140處于相對位置,然后通過手動向左側推進第二支架62,使第二支架62逐漸沿第一導滑槽52內的導滑桿521左側方向移動,此時,鎖定塊6252底部與第一導滑槽52內底壁平滑配合,直至第二支架62移動到第一導滑槽52內的最左側位置時,此時,鎖定塊6252與鎖定槽51處于相對狀態,同時,第一滑塊6251受到第三壓簧6253的頂壓力,使第一滑塊6251帶動鎖定塊6252滑入鎖定槽51內完成鎖定連接,同時,第一滑塊6251左側的第五斜滑面6254與第四斜滑面6243完全相抵接,此時,第二旋轉件615上的卡定凸滑塊6140與卷繞軸7右側的卡定槽71完全配合連接,同時第三滑腔621左側端與開鎖滑塊531右側端處于相對位置,然后將需要卷繞的電纜線圈與卷繞軸7固定連接,接著通過第二電動機6131帶動第一旋轉件614旋轉,從而實現自動卷繞工作;

當卷繞完成需要卸下卷繞軸7時,首先通過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內的第一電動機612帶動螺桿611旋轉,由螺桿611帶動安設塊613逐漸沿第四導滑槽610底部方向滑,直至卷繞完成的電纜線圈底部與支臺50頂部相抵接時,此時,控制第一電動機612停止旋轉,然后通過開鎖裝置532使得開鎖滑塊531向右側移動,使開鎖滑塊531逐漸伸出第一導滑槽52左側內壁內并逐漸伸進第三滑腔621內,繼續控制開鎖滑塊531向右側移動,直至開鎖滑塊531右側的開鎖斜滑面5310右側上方與第一斜滑面6222左側下方平滑抵接,此時,使第二滑塊6221以及第二滑塊6221右側端面的第一凸滑塊6231克服第一壓簧6223的頂壓力逐漸向下移動,直至,第二滑塊6221底部的第二斜滑面6224與第三斜滑面6242平滑頂壓配合,此時,由第三滑塊6241以及第三滑塊6241底部的第二凸滑塊6261克服第二壓簧6262頂部力向右側移動,此時,第二凸滑塊6261通過第四斜滑面6243與第五斜滑面6254平滑頂壓配合,使第一滑塊6251逐漸克服第三壓簧6253的頂壓力向第一滑腔625內頂部滑,同時,第一滑塊6251帶動鎖定塊6252逐漸脫離鎖定槽51,直至,開鎖滑塊531伸進第三滑腔621內的最右側位置時,此時,鎖定塊6252完成伸進第二支架62底部內,然后通過向右側移動第二支架62,使鎖定塊6252逐漸遠離鎖定槽51,同時,使第二旋轉件615上的卡定凸滑塊6140逐漸脫離卷繞軸7右側的卡定槽71,直至第二支架62移動到第一導滑槽52內的最右側位置時,此時,通過開鎖裝置532控制開鎖滑塊531恢復的初始位置,以便后期持續使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第一滑塊,第一滑塊底部固定設貫通第二支架底部的鎖定塊,第一滑腔左側的第二支架中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二滑腔,第二滑腔右側內壁設第二導滑槽,第二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第二滑塊,第二滑塊右側尾端設伸進第二導滑槽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一凸滑塊,第二滑腔底部尾端與第一滑腔底部尾端之間貫通設第三滑腔,第三滑腔內底壁中間位置設第三導滑槽,第三滑腔內平滑配合連接第三滑塊,第三滑塊底部固定設伸進第三導滑槽內且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二凸滑塊,第二滑腔上側延展部內左右貫通設第三滑腔,第三滑腔左側相對的第一導滑槽左側內壁中設推進開鎖裝置,從而實現自動控制鎖定以及自動控制開鎖工作,提高卷繞電纜線圈的穩定性以及拆卸卷繞完成電纜線圈的便捷性。

2.通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內相對應設上下延展設置的第四導滑槽,每個第四導滑槽中設上下延展設置的螺桿,螺桿頂部尾端與第四導滑槽內頂壁旋轉配合連接,螺桿底部尾端與第一電動機配合連接,第一電動機外表面設置于第四導滑槽內底壁內且固定連接,每個第四導滑槽內的螺桿上均螺線紋配合連接安設塊,從而實現自動卷繞電纜控制工作,提高了卷繞電纜的穩定性以及工作效率,同時,能實現自動控制卷繞軸的升降工作,方便對卷繞完成的電纜線圈進行快速拆卸。

3.通過第一凸滑塊底部的第二導滑槽中設第一壓簧,第二滑塊頂部左側設第一斜滑面,第二滑塊底部右側設第二斜滑面,第二凸滑塊右側的第三導滑槽中設第二壓簧,第三滑塊左側頂部設用以與第二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三斜滑面,第三滑塊右側頂部設第四斜滑面,第一滑塊頂部的第一滑腔中設第三壓簧,第一滑塊左側底部設用以與第四斜滑面平滑配合連接的第五斜滑面,從而實現自動控制開鎖工作,方便快速將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旋轉件與卷繞軸快速脫離。

4.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實現快速鎖定安裝以及自動控制開鎖,提高了卷繞軸安裝工作以及拆卸工作的速度,從而提高了整體作業進程,能實現自動升降卸電纜線圈,提高了作業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