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物料提升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鏈斗式提升機。
背景技術:
在鏈斗式提升機工作的過程中,由于長時間使用及氣溫原因,作為牽引見的鏈條會逐漸伸長或磨損,當牽引件伸長或磨損后,極易導致鏈條和驅動輪之間、以及鏈條與改向輪之間發生打滑或跳齒脫鏈,進而造成鏈斗式提升機無法正常使用。現有技術中,對于鏈條的張緊調節結構多為采用螺桿搭配調節螺母的結構,該方式雖然成本低,但操作繁瑣。同時,由于上述方式是人工調節,很容易造成從動軸的兩端高度不等,兩組鏈條的張緊程度不一致,運行過程中造成鏈條斷裂,使鏈斗式提升機無法正常工作。
此外,現有的鏈斗式提升機在張緊調節結構和驅動軸結構的密封性較差,很容易使鏈斗式提升機外部的浮塵進入其內部,對運送的物料造成污染,也容易對調節結構和驅動軸造成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可調節的全密閉鏈斗式提升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鏈條的張緊調整過程繁瑣,且調整結構和驅動軸部分的密封性差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可調節的全密閉鏈斗式提升機,包括調節長孔,其設置于提升機座體相對的兩側壁上,且調節長孔沿豎直方向延伸;滑塊,其共有兩個,分別轉動連接于從動軸的兩端,每個滑塊均與一個調節長孔滑動連接;調節輪,其轉動連接于提升機座體的側壁上,調節輪的一側通過水平設置的轉軸與連桿的一端轉動連接,連桿的另一端與從動軸的端部轉動連接;筒體,其固接于提升機機體的側壁上,筒體內套裝有第一密封圈,驅動軸穿過第一密封圈伸出提升機機體側壁;端蓋法蘭,其內側設有插入筒體內的凸起,凸起的端壁與第一密封圈相抵;若干電動缸,其缸體固接于筒體的外側壁,其活塞桿與端蓋法蘭固接。
進一步,所述調節輪轉動連接于提升機座體的外側壁上,且與所述調節長孔相鄰;調節輪為蝸輪,其軸線與所述從動軸的軸線平行;調節輪與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提升機座體外側壁上的蝸桿嚙合;蝸桿與安裝于提升機座體外側壁上的電機傳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連桿為油缸,其活塞桿的端部與所述從動軸的端部轉動連接,其缸體的端部與所述轉軸轉動連接。
進一步,所述滑塊與所述調節長孔滑動連接的側壁上設有導向凸起,調節長孔的孔壁上設有與導向凸起相配合的導向槽。
進一步,所述導向凸起與所述導向槽之間設有導軌軟帶。
進一步,所述滑塊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一塊覆蓋所述調節長孔的彈性遮簾,彈性遮簾同時與滑塊和所述提升機座體的側壁固接。
進一步,所述筒體內設有環形凸起,所述第一密封圈與環形凸起端壁相抵;所述第一密封圈共有兩個,且兩個第一密封圈之間安裝有彈性件;左側的第一密封圈的左端壁與所述環形凸起的端壁相抵,右側的第一密封圈的右端壁與所述凸起的端壁相抵;所述彈性件為矩形彈簧。
進一步,所述彈性件與第一密封圈之間設有擋環,擋環的內圓側壁上設有環槽,環槽內填裝有密封脂。
進一步,所述擋環、環形凸起和凸起,三者與所述第一密封圈相抵的端壁下部分別設有向內凹陷的圓角;第一密封圈的外圓側壁上設有V型環槽。
進一步,所述凸起的外圓側壁上安裝有O型密封圈;所述端蓋法蘭背離電動缸的一側安裝有緊固螺釘,緊固螺釘穿過端蓋法蘭與電動缸活塞桿的端部螺紋聯接。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的全密閉鏈斗式提升機具有以下優勢: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鏈斗式提升機鏈條調整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控制電機來調節兩組鏈條的張緊程度,不僅操作簡單,而且能保證兩組鏈條的張緊長度相同,提高鏈條的使用壽命。通過調節輪與蝸桿的配合,使得調節完成后,兩者之間能夠產生自鎖,保證不會由于鏈斗式提升機工作時產生的震動使調節輪松動。通過彈性遮簾能夠對調節長孔裸露部分進行遮擋,防止提升機座體內的粉料飛出,實現從動軸調節部分的密封。通過電動缸對端蓋法蘭的位置進行自動控制,能夠在第一密封圈受壓不足的情況下自動進行補償,保持驅動軸的密封性。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可調節的全密閉鏈斗式提升機的提升機座體的主視圖;
圖2為圖1中A-A面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可調節的全密閉鏈斗式提升機的驅動軸密封結構的左視向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提升機座體;101-調節長孔;2-滑塊;201-導向凸起;3-從動軸;4- 連桿;5-轉軸;6-調節輪;7-蝸桿;8-電機;9-導軌軟帶;10-O型密封圈; 11-緊固螺釘;12-驅動軸;13-提升機機體;14-第一密封圈;141-V型環槽; 15-筒體;151-環形凸起;16-彈性件;17-擋環;18-密封脂;19-電動缸; 20-端蓋法蘭;21-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3,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可調節的全密閉鏈斗式提升機,包括調節長孔101,其設置于提升機座體1相對的兩側壁上,且調節長孔101沿豎直方向延伸;滑塊2,其共有兩個,分別轉動連接于從動軸3的兩端,每個滑塊2均與一個調節長孔101滑動連接;調節輪6,其轉動連接于提升機座體1的側壁上,調節輪6的一側通過水平設置的轉軸5與連桿4的一端轉動連接,連桿4的另一端與從動軸3的端部轉動連接;筒體15,其固接于提升機機體13的側壁上,筒體15內套裝有第一密封圈14,驅動軸12穿過第一密封圈14伸出提升機機體13側壁;端蓋法蘭20,其內側設有插入筒體15 內的凸起21,凸起21的端壁與第一密封圈14相抵;若干電動缸19,其缸體固接于筒體15的外側壁,其活塞桿與端蓋法蘭20固接。
采用調節輪6帶動連桿4的結構來調節安裝有鏈輪的從動軸3的上下位置,不僅簡化了調節過程,相比于現有的螺桿螺母結構,還能夠保證從動軸 3的兩端高度相同,提高調節精度。
上述調節輪6轉動連接于提升機座體1的外側壁上,且與上述調節長孔 101相鄰;調節輪6為蝸輪,其軸線與上述從動軸3的軸線平行;調節輪6 與通過軸承轉動連接于提升機座體1外側壁上的蝸桿7嚙合;蝸桿7與安裝于提升機座體1外側壁上的電機8傳動連接。由于蝸輪蝸桿結構具有自鎖特性,可避免因為提升機座體1的振動,使得調節輪6不可控的轉動。該結構有助于延長鏈條張緊度的保持時間。
上述連桿4為油缸,其活塞桿的端部與上述從動軸3的端部轉動連接,其缸體的端部與上述轉軸5轉動連接。該結構使得連桿4可進行伸縮,完成本實用新型對從動軸3位置的二次調節。
上述滑塊2與上述調節長孔101滑動連接的側壁上設有導向凸起201,調節長孔101的孔壁上設有與導向凸起201相配合的導向槽。上述導向凸起 201與上述導向槽之間設有導軌軟帶9(如圖2所示)。導軌軟帶9一方面增強了滑塊2的耐磨性,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能夠防止滑塊2在調節過程中發生爬行現象,使滑塊2的移動平穩,對鏈條起到保護的作用。
上述滑塊2的上方和下方分別設有一塊覆蓋上述調節長孔101的彈性遮簾,彈性遮簾同時與滑塊2和上述提升機座體1的側壁固接。彈性遮簾能夠對調節長孔101裸露部分進行遮擋,防止提升機座體1內的粉料飛出。
上述筒體15內設有環形凸起151,上述第一密封圈14與環形凸起151 端壁相抵;上述第一密封圈14共有兩個,且兩個第一密封圈14之間安裝有彈性件16;左側的第一密封圈14的左端壁與上述環形凸起151的端壁相抵,右側的第一密封圈14的右端壁與上述凸起21的端壁相抵;上述彈性件16 為矩形彈簧。
筒體15可采用焊接的方式與提升機機體13固接。凸起21用于對第一密封圈14的右側進行限位。環形凸起151用于對第一密封圈14的左側進行限位。彈性件16用于對兩個第一密封圈14進行柔性擠壓,在電動缸19調節不當時,保證兩個第一密封圈14不會壞損,提高本實用新型的使用壽命。同時,也能保證擠壓力有效傳遞。
上述彈性件16與第一密封圈14之間設有擋環17,擋環17的內圓側壁上設有環槽,環槽內填裝有密封脂18。密封脂18能夠與驅動軸12形成脂密封的結構,與兩個第一密封圈14相結合,進一步確保驅動軸12的密封性。
上述擋環17、環形凸起151和凸起21,三者與上述第一密封圈14相抵的端壁下部分別設有向內凹陷的圓角;第一密封圈14的外圓側壁上設有V 型環槽141。該結構有助于第一密封圈14受壓變形,保證其密封的可靠性。
上述凸起21的外圓側壁上安裝有O型密封圈10。該結構使筒體15與凸起21之間形成密封結構。
上述端蓋法蘭20背離電動缸19的一側安裝有緊固螺釘11,緊固螺釘 11穿過端蓋法蘭20與電動缸19活塞桿的端部螺紋聯接。
當鏈條在使用過程中伸長后,控制電機8驅動蝸桿7轉動,蝸桿7帶動調節輪6轉動。在連桿4的帶動下,從動軸3與滑塊2同時向下滑動,達到調節鏈條張緊的目的。調節完成后,由于蝸輪蝸桿結構的自鎖功能,調節輪 6不會反向驅動蝸桿7,保證調節后的鏈條張緊度不會發生變化。
當調節輪6的轉動不能再使從動軸3和滑塊2下移時,控制連桿4的活塞桿伸出,使得從動軸3和滑塊2再次下移,實現對鏈條張緊度的二次調整。
此外,當需要更換或檢修鏈條時,驅動電機8使蝸桿7反轉,即可使從動軸3和滑塊2上移,使鏈條松弛,以便于對鏈條的檢修和更換。
需要調節驅動軸12的密封性時,驅動電動缸19使其活塞桿收縮,端蓋法蘭20帶動凸起21向內擠壓右側的第一密封圈14。同時,通過彈性件16 將擠壓力傳遞到左側的第一密封圈14上,使兩個第一密封圈14同時受壓變形,與驅動軸12的外圓側壁緊貼,形成密封結構。
當第一密封圈14由于磨損與驅動軸12之間產生間隙時,電動缸19會自動帶動端蓋法蘭20移動,增加第一密封圈14的變形量,用以保持本實用新型的密封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鏈斗式提升機鏈條調整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通過控制電機8來調節兩組鏈條的張緊程度,不僅操作簡單,而且能保證兩組鏈條的張緊長度相同,提高鏈條的使用壽命。通過調節輪6與蝸桿7的配合,使得調節完成后,兩者之間能夠產生自鎖,保證不會由于鏈斗式提升機工作時產生的震動使調節輪6松動。通過彈性遮簾能夠對調節長孔101裸露部分進行遮擋,防止提升機座體1內的粉料飛出,實現從動軸3調節部分的密封。通過電動缸19對端蓋法蘭20的位置進行自動控制,能夠在第一密封圈14受壓不足的情況下自動進行補償,保持驅動軸12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