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垃圾處理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箱式垃圾中轉站。
背景技術:
由于垃圾中含有剩菜剩飯等易發酵的物質,經常會散發出惡臭,而城市中的垃圾中轉站為了不影響周圍具名的生活,常采用封閉式的箱式垃圾中轉站,這樣臭味就不會大量的散發到空氣中。但是由于此種垃圾中轉站為封閉式的,垃圾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常會充斥在垃圾中轉站中,導致垃圾中轉站的臭味氣體的濃度不斷上升,這些氣體均為易燃易爆的氣體,特別是一到夏天封閉式的垃圾中轉站溫度升高的特別快,若溫度適當,就有可能產生爆炸的現象嚴重危害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的生活和身體健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箱式垃圾中轉站。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箱式垃圾中轉站,包括箱體,在所述箱體外側面和外頂面上敷設有互相連通并交織成網狀的降溫水管,在地面下設置地下儲水池,所述降溫水管的進水口通過第一抽水泵連通所述地下儲水池,所述降溫水管的出水口連通地下儲水池,所述地下儲水池設置有進水管和排水管,所述進水管上設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排水管上設置手動閥門,在所述箱體內固定有溫度傳感器和中央處理器,所述中央處理器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以及所述第一抽水泵;
優選的,所述箱體的前端面上設置有自動感應門;
優選的,所述箱體的外表面上敷設有太陽能供電裝置,所述太陽能供電裝置分別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所述中央處理器、所述溫度傳感器以及所述自動感應門;
優選的,所述太陽能供電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充放電控制器、逆變器以及蓄電池;
優選的,所述第二抽水泵抽取地下水層的水。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垃圾中轉站內的溫度并上傳至中央處理器,當溫度大于預設的閾值時,中央處理器會啟動第一抽水泵抽取地下儲水池中的涼水從進水口進入網狀的降溫水管中并從出水口循環回到地下儲水池中,由于地下儲水池位于地下,溫度遠遠小于地面的溫度,可以有效的對垃圾中轉站進行降溫。使得垃圾中轉站的溫度不會超過臭味氣體的燃點,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預防垃圾中轉站的爆炸。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1、箱體,2、降溫水管,3、進水口,4、出水口,5、地下儲水池,6、進水管,7、排水管,8、第一抽水泵,9、第二抽水泵,10、手動閥門,11、溫度傳感器,12、中央處理器,13、自動感應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看圖1:一種箱式垃圾中轉站,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的前端面上設置有自動感應門13。自動感應門13方便垃圾車的進出。
在所述箱體1外側面和外頂面上敷設有互相連通并交織成網狀的降溫水管2。
在地面下設置地下儲水池5,所述降溫水管2的進水口3通過第一抽水泵9連通所述地下儲水池5,所述降溫水管2的出水口4連通地下儲水池5。
所述地下儲水池5設置有進水管6和排水管7,所述進水管6上設置有第二抽水泵,所述排水管7上設置手動閥門10。進水管6連通地下水層。
在所述箱體1內固定有溫度傳感器11和中央處理器12,所述中央處理器12分別電性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11以及所述第一抽水泵9。
所述箱體1的外表面上敷設有太陽能供電裝置,所述太陽能供電裝置分別電性連接所述第一抽水泵9、所述第二抽水泵、所述中央處理器12、所述溫度傳感器11以及所述自動感應門13;所述太陽能供電裝置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充放電控制器、逆變器以及蓄電池;所述第二抽水泵抽取地下水層的水。
本實用新型通過溫度傳感器11實時監測垃圾中轉站內的溫度并上傳至中央處理器12,當溫度大于預設的閾值時,中央處理器12會啟動第一抽水泵9抽取地下儲水池5中的涼水從進水口3進入網狀的降溫水管2中并從出水口4循環回到地下儲水池5中,由于地下儲水池5位于地下,溫度遠遠小于地面的溫度,可以有效的對垃圾中轉站進行降溫。使得垃圾中轉站的溫度不會超過臭味氣體的燃點,這樣就能夠有效的預防垃圾中轉站的爆炸。當溫度傳感器11檢測到的溫度值小于閾值時,中央處理器12會發出指令關閉第一抽水泵9,停止抽水。當使用一段時間后,儲水池中的水分會有部分蒸發且會滋生大量細菌,工作人員定期將第二抽水泵和手動閥門10打開進行地下儲水池5的換水補水的工作,使儲水池中的水保持清潔和足量。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