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收納容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意外打開的物品收納容器。物品收納容器(1)包括:第1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分別具有相互對合的開口緣;以及第1連結部(6),其用于在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連結第1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通過在第1外殼體(2)的開口緣和第2外殼體(3)的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對設于第1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中的至少一者的被按壓部(24)向規定方向進行按壓,從而使第1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在沿著開口緣的規定方向上相對移動,解除利用第1連結部(6)實現的第1外殼體(2)與第2外殼體(3)之間的連結。
【專利說明】
物品收納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物品收納容器。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物品收納容器在整體上呈卵形,分成上殼體和下殼體這兩部分,上殼體和下殼體通過帶彈簧的鉸鏈進行連結并通過設于與鉸鏈相反的一側的扣接部進行閉合。通過解除利用扣接部實現的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的連結,從而上殼體和下殼體在附屬于鉸鏈的彈簧的恢復力作用下打開,呈現出收納于容器內部的玩具。
[0003]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平2 — 224780號公報
【發明內容】
[0004]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5]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物品收納容器中,隨著利用扣接部實現的連結被解除,上殼體和下殼體立即打開,在反作用力下,收納于容器內部的玩具有可能自容器飛出并落下。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意外打開的物品收納容器。
[0007]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08]本發明提供一種物品收納容器,其特征在于,該物品收納容器包括:第I外殼體和第2外殼體,分別具有相互對合的開口緣;以及第I連結部,其用于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連結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通過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對設于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中的至少一者的被按壓部向所述規定方向進行按壓,從而使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在沿著所述開口緣的規定方向上相對移動,解除利用所述第I連結部實現的所述第I外殼體與所述第2外殼體之間的連結。
[0009]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該物品收納容器還包括形成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中的至少一個外殼體的一部分的可動構件,所述被按壓部設于所述可動構件。
[0010]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該物品收納容器還包括第2連結部,該第2連結部容許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在所述規定方向上的相對移動,該第2連結部連結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
[0011]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2連結部具有:第I軸,其與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方向正交,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第I外殼體;以及第2軸,其與所述第I軸平行地設置,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第2外殼體。
[0012]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所述第2連結部形成所述第I外殼體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一部分。
[0013]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所述第2連結部的外表面實質上與所述第I外殼體的外表面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外表面相連續。
[0014]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I連結部和所述第2連結部分別沿著對合起來的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設置在相對的位置。
[0015]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該物品收納容器還包括:第I內殼體,其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內側與所述第I外殼體設為一體;以及第2內殼體,其在所述第2外殼體的內側與所述第2外殼體設為一體。
[0016]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I連結部設于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所述第2連結部設于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
[0017]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中的至少一者上設有用于限制所述可動構件向所述規定方向移動的限制部。
[0018]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中的至少一者上設有用于對所述可動構件向與所述規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
[0019]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交替地形成有多個凸部和凹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凸部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凹部相匹配,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凹部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凸部相匹配,從而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相對合,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該物品收納容器呈現為卵形。
[0020]另外,在本發明的物品收納容器中,也可以是,該物品收納容器能夠容納形象物。
[0021]發明的效果
[0022]采用本發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意外打開的物品收納容器。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用于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物品收納容器的一個例子的在閉合狀態下的前表面側的立體圖。
[0024]圖2是圖1的物品收納容器的在閉合狀態下的后表面側的立體圖。
[0025]圖3是圖1的物品收納容器的在閉合狀態下的側視圖。
[0026]圖4是圖1的物品收納容器的在打開狀態下的立體圖。
[0027]圖5是圖1的物品收納容器的在打開狀態下的俯視圖。
[0028 ]圖6是表示圖1的物品收納容器打開時的動作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圖1?圖5表示用于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物品收納容器的一個例子的結構。
[0030]物品收納容器I在整體上呈卵形、即呈在一方向上扁長的大致球狀,包括:大致半球狀的第I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將物品收納容器I在其為扁長的方向上大致等分而成;第I內殼體4,其在第I外殼體2的內側與第I外殼體2設為一體;第2內殼體5,其在第2外殼體3的內側與第2外殼體3設為一體;第I連結部6和第2連結部7,用于將第I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連結起來;以及可動構件8。
[0031 ]第I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分別具有相互對合的開口緣。在第I外殼體2的開口緣10,沿著邊緣交替地形成有多個凸部和凹部。在第2外殼體3的開口緣11,也沿著邊緣交替地形成有多個凸部和凹部。開口緣10的凸部和開口緣11的凹部相匹配,開口緣10的凹部和開口緣11的凸部相匹配,從而開口緣10和開口緣11相互對合。
[0032]第2連結部7將第I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以能夠開閉的方式連結起來,通過使第2外殼體3相對于第I外殼體2繞第2連結部7相對轉動,從而使物品收納容器I進行開閉。隨著物品收納容器I的閉合,第I外殼體2的開口緣10和第2外殼體3的開口緣11相互對合。
[0033]在物品收納容器I閉合時,第I連結部6將第I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連結起來,并保持閉合狀態、即開口緣10和開口緣11相互對合起來的狀態。并且,通過使第2外殼體3相對于第I外殼體2在沿著開口緣10和開口緣11的規定方向上相對移動,從而解除第I連結部6的連結。以后,將解除第I連結部6的連結時的、第2外殼體3相對于第I外殼體2相對移動的方向稱作物品收納容器I的后方。
[0034]第I連結部6和第2連結部7分別沿著在閉合狀態下相互對合起來的開口緣10和開口緣11設置于在前后方向上相對的位置。由此,能夠利用第I連結部6的保持力來有效地阻止第2外殼體3的轉動,從而能夠將物品收納容器I保持為閉合了的狀態。
[0035]第I連結部6包括設于第I外殼體2側的卡定框20和設于第2外殼體3側的卡定爪21。
[0036]卡定框20形成于第I內殼體4,在第I外殼體2的內側與開口緣10相鄰地設置。卡定爪21形成于第2內殼體5,在第2外殼體3的內側與開口緣11相鄰地設置。
[0037]在物品收納容器I閉合時,卡定爪21自卡定框20的后方卡合于卡定框20。并且,隨著第2外殼體3向后方移動,卡定爪21也向后方移動,從而解除卡定框20與卡定爪21之間的卡合。
[0038]通過將卡定框20設于第I內殼體4且將卡定爪21設于第2內殼體5,從而抑制卡定框20和卡定爪21向第I外殼體2的外表面和第2外殼體3的外表面突出,提高在閉合狀態下的物品收納容器I的易握性。
[0039]可動構件8以能夠在前后方向上擺動的方式支承于第I外殼體2的底部。可動構件8的擺動端部嵌入到在第I外殼體2的開口緣10設置的缺口而形成為第I外殼體2的一部分,在可動構件8的擺動端部的外表面突出地設置有被按壓部24。
[0040]另外,可動構件8的擺動端的邊緣形成為第I外殼體2的開口緣10的一部分,在第2外殼體3的與開口緣10相對合的開口緣11突出地設置有配置于可動構件8的擺動端的邊緣的背面的卡合片25。
[0041]當將被按壓部24向后方按壓而使可動構件8向后方擺動時,與可動構件8的擺動端的邊緣卡合的卡合片25向后方移動,第2外殼體3也向后方移動。然后,隨著第2外殼體3向后方移動,卡定爪21也向后方移動,從而解除卡定框20與卡定爪21之間的卡合。由此,解除利用第I連結部6實現的第I外殼體2與第2外殼體3之間的連結。
[0042]而且,在第I內殼體4上設有用于對可動構件8朝向前方施力的施力部26和用于限制可動構件8向后方擺動的限制部27。
[0043]施力部26由自第I內殼體4的底壁部向可動構件8的背面延伸的彈性片構成。當將被按壓部24向后方按壓而使可動構件8向后方擺動時,可動構件8抵接于施力部26而使施力部26彎曲。并且,當解除對被按壓部24的按壓時,施力部26自彎曲狀態恢復而使可動構件8向前方移動。
[0044]限制部27設于施力部26的兩側,由位于可動構件8的背面且比施力部26靠后方的第I內殼體4的周壁部構成。限制部27抵接于一邊使施力部26彎曲一邊向后方移動的可動構件8,以限制可動構件8向后方過度移動。
[0045]第2連結部7包括:軸構件32,其具有在物品收納容器I的開閉過程中成為第I外殼體2的轉動軸的第I軸30和成為第2外殼體3的轉動軸的第2軸31;第I外殼體2側的軸承部33,其在第I軸30上與軸構件32相卡合;以及第2外殼體3側的軸承部34,其在第2軸31上與軸構件32相卡合。
[0046]第I軸30和第2軸31均與相互對合的開口緣10和開口緣11的對合起來的方向和在解除第I連結部6的連結時的、第2外殼體3相對于第I外殼體2移動的方向正交,第I軸30和第2軸31以隔開間隔且相互平行的方式設置。
[0047]通過使第I外殼體2能夠相對于軸構件32繞第I軸30轉動且使第2外殼體3能夠相對于軸構件32繞與第I軸30平行的第2軸31轉動,能夠使第2外殼體3相對于第I外殼體2向后方移動。
[0048]軸構件32以跨越第I外殼體2和第2外殼體3的方式設置,在物品收納容器I閉合的狀態下,軸構件32構成為第I外殼體2的一部分和第2外殼體3的一部分,軸構件32的外表面實質上與第I外殼體2的外表面和第2外殼體3的外表面相連續(參照圖3)。
[0049]具體而言,在第I外殼體2的開口緣10和第2外殼體3的開口緣11,分別設有在物品收納容器I閉合的狀態下相互組合的缺口,軸構件32配置于在組合開口緣10的缺口和開口緣11的缺口而成的孔內。
[0050]并且,第I外殼體2側的軸承部33形成于第I內殼體4且配置于第I外殼體2的開口緣10的缺口,第2外殼體3側的軸承部34形成于第2內殼體5且配置于第2外殼體3的開口緣11的缺口。
[0051 ]通過將第I外殼體2側的軸承部33設于第I內殼體4且將第2外殼體3側的軸承部34設于第2內殼體5,從而抑制軸承部33和軸承部34以及軸構件32突出到第I外殼體2的外表面和第2外殼體3的外表面,提高在閉合狀態下的物品收納容器I的易握性。
[0052]圖6示出物品收納容器I打開時的動作例。
[0053 ]首先,將處于閉合狀態的物品收納容器I的被按壓部24向后方按壓。可以利用例如手指來直接按壓被按壓部24,由于被按壓部24自第I外殼體2的外表面和第2外殼體3的外表面突出,因此,也可以通過使被按壓部24抵接例如桌子等來對被按壓部24進行按壓。
[0054]當將被按壓部24向后方按壓而使可動構件8向后方擺動時,第2外殼體3向后方移動。物品收納容器I在整體上呈卵形,在第I外殼體2的開口緣1和第2外殼體3的開口緣11設有相互匹配的凹凸,利用隨著第2外殼體3向后方移動而在開口緣10與開口緣11之間產生的間隙而表現為卵的裂縫。
[0055]然后,隨著第2外殼體3向后方移動,利用第I連結部6實現的第I外殼體2與第2外殼體3之間的連結被解除。之后,轉動第2外殼體3而打開物品收納容器I,將收納于物品收納容器I的形象物100取出。
[0056]如上所述,轉動第2外殼體3而打開物品收納容器I,但在轉動第2外殼體3之前,需要使第2外殼體3向后方移動以將阻止第2外殼體3的轉動的第I連結部6的連結解除。由此,能夠抑制物品收納容器I意外打開。
[0057]于是,由于通過使第2外殼體3向后方移動來解除阻止第2外殼體3的轉動的第I連結部6的連結,因此能夠順暢地打開物品收納容器I。由此,能夠抑制因打開物品收納容器I時的反作用力而使收納于容器內部的形象物100自容器飛出并落下。
[0058]附圖標記說明
[0059]1、物品收納容器;2、第I外殼體;3、第2外殼體;4、第I內殼體;5、第2內殼體;6、第I連結部;7、第2連結部;8、可動構件;10、開口緣;11、開口緣;20、卡定框;21、卡定爪;24、被按壓部;25、卡合片;26、施力部;27、限制部;30、第I軸;31、第2軸;32、軸構件;33、軸承部;34、軸承部;100、形象物。
【主權項】
1.一種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該物品收納容器包括: 第I夕卜殼體和第2外殼體,分別具有相互對合的開口緣;以及 第I連結部,其用于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連結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 通過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對設于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中的至少一者的被按壓部進行按壓,從而使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在沿著所述開口緣的規定方向上相對移動,解除利用所述第I連結部實現的所述第I外殼體與所述第2外殼體之間的連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該物品收納容器還包括形成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中的至少一個外殼體的一部分的可動構件, 所述被按壓部設于所述可動構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該物品收納容器還包括第2連結部,該第2連結部容許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在所述規定方向上的相對移動,該第2連結部連結所述第I外殼體和所述第2外殼體。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所述第2連結部具有:第I軸,其與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方向正交,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第I外殼體;以及第2軸,其與所述第I軸平行地設置,以能夠轉動的方式支承所述第2外殼體。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所述第2連結部形成所述第I外殼體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一部分。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所述第2連結部的外表面實質上與所述第I外殼體的外表面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外表面相連續。7.根據權利要求3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所述第I連結部和所述第2連結部分別沿著對合起來的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設置在相對的位置。8.根據權利要求3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該物品收納容器還包括: 第I內殼體,其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內側與所述第I外殼體設為一體;以及 第2內殼體,其在所述第2外殼體的內側與所述第2外殼體設為一體。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所述第I連結部設于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所述第2連結部設于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中的至少一者上設有用于限制所述可動構件向所述規定方向移動的限制部。11.根據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I內殼體和所述第2內殼體中的至少一者上設有用于對所述可動構件向與所述規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12.根據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交替地形成有多個凸部和凹部, 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凸部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凹部相匹配,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凹部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凸部相匹配,從而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相對合, 在所述第I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和所述第2外殼體的所述開口緣對合起來的狀態下,該物品收納容器呈現為卵形。13.根據權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物品收納容器,其中, 該物品收納容器能夠容納形象物。
【文檔編號】B65D8/14GK106064696SQ201610375970
【公開日】2016年11月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1日 公開號201610375970.9, CN 106064696 A, CN 106064696A, CN 201610375970, CN-A-106064696, CN106064696 A, CN106064696A, CN201610375970, CN201610375970.9
【發明人】日野千尋, 菊地圣人, 荒川賢一
【申請人】株式會社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