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包氟膠輥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一種成型模具,具體涉及一種包氟膠輥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CN 2399188Y公開一種包氟硅橡膠壓力輥成型模具,歸納起來,它包括套筒,設在套筒兩端與套筒內壁貼合的模柱,設在套筒兩端與套筒螺紋連接的用于壓緊模柱的壓緊螺母,其中,下模柱為空心的,柱體上開有進料口。事實上,它只是在一個模柱上開有注膠孔,而且該注膠孔是與套筒軸線方向垂直的單孔,同時在注膠孔上采用由螺絲和鋼珠組成的彈子閥門來實現進膠或封口。該模具的缺點是單邊孔注膠,又無排氣孔,容易形成氣孔,單孔注膠不均勻,這些均影響產品質量;注膠孔與套筒軸線方向垂直,注完膠后不便于清膠;在注膠孔道上采用彈子閥門,控制進膠或封口效果不可靠,而且模柱也不易加工。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注膠均勻,清膠方便,易于加工的包氟膠輥模具。
本實用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包氟膠輥模具,它包括套筒,設在套筒兩端與套筒內壁貼合的模柱,設在套筒兩端與套筒螺紋連接的用于壓緊模柱的壓緊螺母,其中,在所說的模柱上均開有注膠孔,注膠孔的上端為圓錐形的進料口,中間為軸向直孔,軸向直孔下端連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軸向直孔的孔道上設有柱體閥門。
在本實用新型中,套筒兩端的模柱上均開有注膠孔,使用時可以一邊注膠,另一邊排氣,避免產生氣孔;注膠孔下端出口為周向均布的斜孔,使其分布在輥芯外圍,注膠均勻;在軸向直孔的孔道上采用柱體閥門,使用方便,效果可靠;模柱上注膠孔基本上沿套筒軸向分布,注完膠后便于清膠,模柱便于加工。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包氟膠輥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套筒,2為壓緊螺母,3為模柱,4為柱體閥門,5為密封環,6為輥芯。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包氟膠輥模具,它包括套筒1,設在套筒1兩端與其內壁貼合的上、下模柱3,設在套筒兩端與其螺紋連接的用于壓緊上、下模柱3的壓緊螺母2,在上、下兩模柱3上均開有注膠孔,該注膠孔的上端為圓錐形進料口,中間為軸向直孔,軸向直孔的下端連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軸向直孔的孔道上安裝有柱體閥門4。
在本實施例中,套筒1兩端內壁為6°倒角斜面,上、下模柱3的底座與套筒1兩端內壁對應貼合;套筒1兩端外壁有螺紋與壓緊螺母2相配合,使壓緊螺母2可直接套接在套筒1的端頭上;兩個壓緊螺母2中央均開有通孔,可使上、下模柱3的柱體穿過,并被壓緊螺母2壓緊在套筒1端頭上。上、下模柱3的上端進料口的圓錐角以60°為最好,下端周向均布的斜孔有三個,彼此相隔120°,三個斜孔的傾斜角度正好使斜孔出口分布在輥芯6的外圍。上、下模柱3的底座中央設有輥芯6的軸向定位凸臺,該凸臺上套有密封圈5。套筒1、模柱3均為45#鋼制成,螺母2由45#鋼鍍鎳制作,柱體閥門4為黃銅材料。
使用時,將輥芯6套上特氟倫薄膜,置入套筒1內,由塞入的上、下模柱3的軸向定位凸臺定位,壓緊螺母2中央孔穿過模柱3的柱體套接在套筒1上。將整個模具夾置在設備上,打開上、下模柱3上的柱體閥門4,輸料管對準下模柱的進料口,加壓進料,上模柱的注膠孔用于排氣,膠由下模柱周向均布的斜孔出口排出填充在輥芯6的外圍,當上模柱的注膠孔上出現料時,即已注滿。需要取出已經成型的膠輥時,分別打開套筒兩端的壓緊螺母和模柱,抵出膠輥即可,整個操作十分簡便可靠。
權利要求1.一種包氟膠輥模具,它包括套筒(1),設在套筒(1)兩端與套筒(1)內壁貼合的模柱(3),設在套筒(1)兩端與套筒(1)螺紋連接的用于壓緊模柱(3)的壓緊螺母(2),其特征在于在所說的模柱(3)上均開有注膠孔,注膠孔的上端為圓錐形的進料口,中間為軸向直孔,軸向直孔的下端連接有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軸向直孔的孔道上設有柱體閥門(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說的一種包氟膠輥模具,其特征在于模柱(3)上端的進料口為60°圓錐角,模柱(3)下端周向均布的斜孔有三個,彼此相隔120°,在模柱(3)的底座中央設有輥芯軸向定位凸臺,該凸臺上套有密封圈(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成型模具,即包氟膠輥模具,它包括套筒,設在套筒兩端的模柱和壓緊螺母,其特點是上、下模柱上均開有注膠孔,注膠孔上端為圓錐形的進料口,中間為軸向直孔,下端連接周向均布的斜孔,在軸向直孔的孔道上設有柱體閥門,其優點是注膠時不易產生氣孔,注膠均勻,使用方便,效果可靠,便于清膠和模柱加工。
文檔編號B29C33/00GK2507633SQ0127848
公開日2002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01年12月17日
發明者趙國盟 申請人:趙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