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共擠方法擠塑形成帶有包覆層塑料光纖的模具。
背景技術:
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是將形成芯層和包覆層的塑料分別加入到擠塑機中,在熔融狀態下兩種材料從同一模具頭擠出。這種模具有兩個通道,分別通入芯層和包覆層材料,兩個通道在末端會合,芯層材料和包覆層材料一并擠出,芯層材料被包埋在包覆層的中心,然后拉伸、冷卻,形成塑料光纖。這種塑料光纖常用于作為擺設、裝飾品或標志物。使用時,其末端亮點的色彩是通過改變光源的顏色來實現,因而色彩較單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共擠法擠塑制造塑料光纖的模具,由該模具制造的光纖可以在末端形成有色彩的亮點,在表面可以形成色塊或彩帶。
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包括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其中的第一料道可連通形成芯層材料的擠塑主體,第二料道可連通形成包覆層材料的擠塑主體,第一料道的末端有圓筒狀擠塑口與第二料道的末端的擠塑口相會合,并位于第二料道擠塑口的中心,該模具還有可導入第三種材料的第三料道,其入口位于第一料道中。
所述第三料道入口位于第一料道的前部。
所述第一料道中促成物料混合的裝置,該裝置是一呈喇叭狀的節流口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料道分成兩個模腔,其中的第一模腔前端是一空腔,末端為多孔擠出口,第二模腔前部為環形空腔,末端有多個擠塑口,所述第三料道的入口位于第一模腔的空腔中。
所述第三料道入口成多孔放射狀。
所述第三料道入口的截面為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或多邊形。
上述第三料道采用由染料染色過的玻璃體材料,由擠塑機擠塑進入第一料道,其材料可以與芯層材料相同或不同。該材料在進入第一料道后逐步被包埋在芯層材料中,使光纖形成帶有染色薄膜層的疊層結構,當光線照射到該薄膜層時,被選擇性地透過某一色光,從而在光纖末端發出相應顏色的亮點。
本實用新型的模具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制造的塑料光纖可選擇性地透過某一色光,在光纖的外表面還可看到具有色彩裝飾的彩帶,更增加光纖的美感和裝飾效果,該模具可制成若干模件,制造容易,拆卸、裝配和維護方便,光纖的生產加工過程只須控制第三料道材料的加入量便可制造出符合使用要求的產品。
圖1是本實用新型模具末端示意圖;圖2是圖1的模具中一個結構單元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模具另一實施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由4個主體模件構成,以便于加工和維護,模具整體成圓柱形,有24個擠塑口5、6。該模具有24個重復單元的第一料道1,其前端匯集在一起接通形成芯層材料的擠塑主體。圖2示出其中一個擠塑料道。第一料道中段有縮小的節流口7,末端的擠塑口5截面為圓形。第二料道2從模具側面接口8連通形成包覆層材料的擠塑主體,其前端是一個空腔9,末端是圓筒狀擠塑口6。第一料道末端的擠塑口5位于第二料道的擠塑口6的中心。第三料道3從模具的側面接口4道入第一料道,其出口10為橢圓形,出口10的數量與第一料道的數量相同,并相應地位于第一料道1的前端。使用中,芯層材料進入模具第一料道1,染色材料從第三料道進入第一料道,在第一料道的行程中,節流口7促成物料的混合,染色材料被適當包埋在芯層材料中,在擠出并拉伸成光纖絲后,在光纖絲上形成有色彩的疊層,在光纖絲表面也形成色塊或色帶。第三料道的材料可以由芯層材料經染色而成,以確保與芯層材料有較好的界面相溶性,從而不影響光纖絲的光導性能。
圖3示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由4個主體模件構成,有若干個擠塑口5、6。第一料道的前端接通形成芯層材料的擠塑主體。第一料道1分成兩個模腔11、12,第一模腔11是一環形的空腔,其末端分成若干個孔13(例如12孔)與第二模腔12相連通。第二模腔12是一環形空腔,其末端分成若干個擠塑口5(例如24個)。第二料道2從模具側面接口8連通形成包覆層材料的擠塑主體,其前端是一個空腔9,其末端是圓筒狀擠塑口6。第一料道末端的擠塑口5位于第二料道的擠塑口6的中心。第三料道3從模具的側面接口4道入第一料道,出口10分成若干個圓形或橢圓形小孔,分布于位于第一模腔11的前端。第一模腔11末端的孔數與擠塑口5的數量可以相同或不相同。使用中,芯層材料進入模具第一模腔11,染色材料從第三料道進入第一模腔,兩種材料共同被擠壓入第二模腔和擠塑口5的過程中,染色材料被適當混合而包埋在芯層材料中,在擠出并拉伸成光纖絲后,在光纖絲上形成有色彩的疊層,在光纖絲表面也形成色塊或色帶。
權利要求1.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包括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其中的第一料道可連通形成芯層材料的擠塑主體,第二料道可連通形成包覆層材料的擠塑主體,第一料道的末端有圓筒狀擠塑口與第二料道的末端的擠塑口相會合,并位于第二料道擠塑口的中心,其特征在于,該模具還有可導入第三種材料的第三料道,其入口位于第一料道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料道入口位于第一料道的前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料道中促成物料混合的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促成物料混合的裝置是一呈喇叭狀的節流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道分成兩個模腔,其中的第一模腔前端是一空腔,末端為多孔擠出口,第二模腔前部為環形空腔,末端有多個擠塑口,所述第三料道的入口位于第一模腔的空腔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料道入口成多孔放射狀。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共擠法擠塑形成塑料光纖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料道入口的截面為圓形、橢圓形、長方形或多邊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用共擠方法擠塑形成帶有包覆層塑料光纖的模具,包托第一料道和第二料道,其中的第一料道可連通形成芯層材料的擠塑主體,第二料道可連通形成包覆層材料的擠塑主體,第一料道的末端有圓筒狀擠塑口與第二料道的末端的擠塑口相會合,并位于第二料道擠塑口的中心,該模具還有可導入第三種材料的第三料道,其入口位于第一料道中,由該模具制造的光纖可以在末端形成有色彩的亮點,在表面可以形成色塊或彩帶。
文檔編號B29C47/36GK2543696SQ02271288
公開日2003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2年6月20日
發明者陳孟楷 申請人:陳孟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