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軋輥及其成型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軋輥及其成型工藝,更具體地說,涉及優先用在XK、 SK型橡、塑機上的 軋棍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的軋輥大多采用靜止澆注成型的方法制造。尤其XK、 SK型橡、塑機上的軋輥均 采用靜止澆注。問題在于,現有技術的軋輥制造方法,由于輥套、軸頸全部采用合金材料, 因此所需的合金用量較大。同時,當出現磨損時,由于整體鑄造,往往需要整體更換軋輥, 造成浪費。發明內容本發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改進的軋輥,尤其適用于SK型壓延機。本發明還 提供了此類軋輥的制造工藝。其目的在于,主要針對現有技術的此類軋輥由于整體成型鑄造 而造成合金用量大、成本高、互換性能差、存在浪費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設計的一種軋輥,包括輥套和輥套兩端的軸頭。其中,輥套 包括外層厚25-30毫米的高合金鑄鐵層以及位于內層的灰鐵HT250鑄鐵層;輥套與軸頭通過端 部圓周上間隔設置的螺栓固連為一體。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輥套的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l)采用離心鑄造技術成型輥套;(2)鑄造軸頭部分;(3)將上述輥套和軸頭利用螺栓固定 連接。其中成型輥套的步驟首先成型外層厚25-30毫米的高合金鑄鐵層,其次成型內層的灰 鐵HT250鑄鐵層。其中,優選方式下,上述高合金鑄鐵層選用Ni、 Cr、 Mo合金鑄鐵層。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軋輥和采用的成型工藝,在節省合金材料、保證輥面合金 材料層耐磨性的同時,由于其余部分為灰口鑄鐵,避免了麻口鑄鐵的問題;因此,與現有技 術整體材料的輥套或整體材料的軋輥相比節省了合金的用量、降低了成本,而且輥套的輥面 部分強度、耐磨性、使用壽命都較現有技術顯著提高。此外,軸頭采用的HT250具有韌性好 的優點不易發生斷裂,進一步提高了軋輥的使用性能。同時采用輥套和軸頭分離方式的優點 在于,具有良好的互換性,當輥套或軸頭出現損壞時,只需獨立更換損壞部件,從而達到節
省能源、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本發明在經濟價值和使用價值兩方面都較現有技術有著顯著 進步。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參考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圖l是本發明軋輥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軋輥軸頭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l所示本發明的軋輥,包括輥套3、輥套3兩端的軸頭1和2 (具體結構參見圖2所示) ,其間還設置有密封件4。此外,本發明軋輥的輥套3部分包括外層厚25-30毫米的高合金鑄 鐵層以及位于內層的灰鐵HT250鑄鐵層(圖中未示出)。而輥套3與軸頭1、 2通過端部圓周上 間隔設置的螺栓7固連為一體。其中,優選方式下,上述高合金鑄鐵層選用Ni、 Cr、 Mo合金 鑄鐵層。因此,本發明軋輥的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 采用離心鑄造技術成型輥套3,包括首先成型外層厚25-30毫米的高合金鑄鐵層,其 次成型內層的灰鐵HT250鑄鐵層;(2) 鑄造軸頭部分;(3) 將上述輥套3和軸頭1、 2利用螺栓7固定連接。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 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 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軋輥,包括輥套(3)、輥套兩端的軸頭(1、2),其特征在于,所述輥套(3)包括外層厚25-30毫米的高合金鑄鐵層以及位于內層的灰鐵HT250鑄鐵層;所述輥套(3)與所述軸頭(1、2)通過端部圓周上間隔設置的螺栓(7)固連為一體。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軋輥,包括輥套(3)、輥套兩端的軸頭(1、2)。其中,輥套包括外層厚2530毫米的高合金鑄鐵層以及位于內層的灰鐵HT250鑄鐵層;輥套與軸頭通過端部圓周上間隔設置的螺栓(7)固連為一體。本發明軋輥的成型工藝包括如下步驟采用離心鑄造技術成型輥套;鑄造軸頭部分;將輥套和軸頭利用螺栓固定連接。本發明的軋輥和成型工藝,節省了合金材料、保證輥面合金材料層耐磨性、降低了成本,在強度、耐磨性、使用壽命都有顯著提高。同時采用輥套和軸頭分離方式,具有良好的互換性,便于更換損壞部件,進一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文檔編號B29B7/62GK101148074SQ20071020249
公開日2008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12日
發明者王維山, 賈先義 申請人:大連寶鋒機器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