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滴灌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滴灌帶成型輪,特別是一種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
背景技術:
·
目前,常見的滴灌帶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種為滴頭和帶分開單獨成型,然后將帶和滴頭組裝在一起形成滴灌帶,另外一種為直接在熱塑狀滴灌帶壁面采用真空吸附作用形成滴灌帶滴頭。目前,在滴灌帶的生產中,形成迷宮滴頭的成型輪由非常薄的不銹鋼碟片組成,加工精度要求較高,成本昂貴,加工周期長,迷宮流道結構形式更換難度大,同時,得到的滴灌帶的真空度分布不均勻,容易導致迷宮流道局部堵塞現象。因此,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現象,研究一種新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是非常有必要的。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該迷宮流道成型輪是針對片狀PE薄膜形成迷宮流道的特點制作成一種迷宮流道模具為片材結構,非常容易更換,加工精度高,周期短,成本低,特別適用于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為了實現上述任務,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包括擋板、分流接頭、第一接頭、第二接頭、中心軸、第一軟管、固定盤、吸槽及冷卻套、迷宮流道成型板、側孔吸板、耐磨板、真空吸嘴、輪箍、第一軸承、推套、外套、彈簧、第二軸承、鏈輪、進水管、固定底板、真空吸管、密封圈、第三接頭、第四接頭和第二軟管;其中,所述分流接頭固連在中心軸的一端,所述輪箍內鑲接中心軸且兩者固連;輪箍外套有吸槽及冷卻套,所述吸槽及冷卻套外裹套迷宮流道成型板;所述中心軸中空,進水管位于中心軸內,從而將中心軸內的空腔分為進水管以及進水管與空腔組成的環狀腔道兩部分,該兩部分分別與分流接頭相連通,分流接頭與中心軸連接處設有密封圈;所述吸槽及冷卻套內側有螺旋狀凹槽,螺旋狀凹槽通過依次相連的第四接頭、第二軟管、第二接頭、分流接頭與進水管相連通;螺旋狀凹槽還通過依次相連的第三接頭、第一軟管、第一接頭、分流接頭與空腔和進水管之間的環狀腔道相連通;所述吸槽及冷卻套的一側被擋板覆蓋且兩者固連,所述擋板和輪箍固連;吸槽及冷卻套的另一側的中心軸上依次套有側孔吸板、耐磨板、固定盤;所述側孔吸板緊貼吸槽及冷卻套側面并固連,固定盤通過第一軸承固定在中心軸上,耐磨板鑲嵌在固定盤一側,其與側孔吸板側面相接觸且無連接;固定盤及耐磨板與吸槽及冷卻套、迷宮流道成型板均接觸且無連接;所述吸槽及冷卻套外表面的一個邊沿設有環狀凸起,吸槽及冷卻套與迷宮流道成型板之間形成環狀縫隙,該環狀縫隙與迷宮流道成型板上設置的氣孔連通;所述固定盤側面安裝真空吸管,真空吸管上安裝真空吸嘴;所述側孔吸板、耐磨板上對應位置均設有孔,吸槽及冷卻套與迷宮流道成型板之間的環狀縫隙依次與側孔吸板的孔、耐磨板的孔、真空吸管內腔以及真空吸嘴相連通形成空氣流動腔道;所述真空吸嘴與真空泵相連接;所述中心軸通過兩個第二軸承焊接在固定底板上,中心軸的另一端通過鏈輪與電動機相連接,固定底板固定在生產線上;所述鏈輪轉動時,帶動中心軸、分流接頭、輪箍、吸槽及冷卻套和迷宮流道成型板、側孔吸板一起轉動,而固定盤和耐磨板不隨之運動。本發明還包括如下其他技術特征所述分流接頭的一端為八棱柱結構的接頭帽,另一端為圓柱體結構的外接頭,接頭帽和外接頭為一體結構;外接頭的軸線上設有中心孔,中心孔的旁邊設有周圍孔;接頭帽內設有第一孔和第二孔,中心孔與第一孔垂直相交連通,周圍孔和第二孔垂直相交連 通;中心孔、第一孔和第二孔依次分別與進水管、第二接頭和第一接頭連接;外接頭與中心
軸一端連接。所述吸槽及冷卻套內腔表面與輪箍的外表面相貼,吸槽及冷卻套外表面一周等距分布有10個空氣通道組,每個空氣通道組由42個窄棱與2個寬棱組成,42個窄棱形成42個空氣通道;吸槽及冷卻套外表面設有環狀凸起,其表面高于空氣通道組,當迷宮流道成型板裹貼在吸槽及冷卻套外表面后,在吸槽及冷卻套與迷宮流道成型板之間形成環狀縫隙;吸槽及冷卻套內腔表面有螺旋狀槽,螺旋狀槽與輪箍上設置的進水孔和出水孔均連通,螺旋狀槽與輪箍外表面形成封閉的流水通道,且該流水通道與輪箍上設置的進水孔和出水孔連通;進水管、中心孔、第一孔、第二軟管、進水孔依次連通形成進水通道;出水孔、第一軟管、第二孔、周圍孔、進水管與空腔之間的環狀腔道依次連通形成出水通道;進水通道、出水通道和螺旋狀槽相連通形成冷卻水循環通道。所述耐磨板一側有圓心角為90°的弧形通氣槽,弧形通氣槽內設有與真空吸管相連通的通氣孔;耐磨板上弧形通氣槽所在的側面緊貼吸槽及冷卻套和側孔吸板,耐磨板固定在固定盤上的環形槽內。所述側孔吸板的內外徑與吸槽及冷卻套相同,側孔吸板套在輪箍上且兩者側面位于同一豎直面內;側孔吸板一個側面的邊緣均勻分布多個“T”形通氣槽,“T”形通氣槽的下部設有通氣孔;“τ”形通氣槽所在側面緊貼吸槽及冷卻套側面;吸槽及冷卻套的空氣通道組與“Τ”形通氣槽的頂端連通,再依次通過通氣孔、耐磨板上的通氣孔、固定盤上的真空吸管與真空吸嘴連通。所述迷宮流道成型板一面光滑,另一面設有迷宮流道,迷宮流道包括至少一排薄壁滴灌帶,每排薄壁滴灌帶等間距設置多個迷宮槽,迷宮槽內的彎折處均設有氣孔,迷宮槽一端開有氣孔,另一端為“八”字形槽,“八”字形槽內也均勻分布氣孔,迷宮流道成型板光滑的一面朝外裹成圓環狀緊貼在吸槽及冷卻套外表面,且使其上沒有設置迷宮流道的L邊與吸槽及冷卻套的環狀凸起邊對齊,將迷宮流道成型板兩端焊接緊固在吸槽及冷卻套外側。所述固定盤為帶有內圈的不銹鋼圓盤,固定盤的內圈通過第一軸承套接在中心軸的前中間段上;固定盤邊緣上設有真空吸管孔,真空吸管安裝在真空吸管孔中;固定盤另一側還設有環形槽用以安裝耐磨板,耐磨板嵌入環形槽并固定,耐磨板上的通氣孔與真空吸管孔對準相連通;在固定盤的內圈之外的盤面上開多個通孔。
本發明的優點由本發明生產得到的滴灌帶真空度分布均勻,流道飽滿,可以基本排除迷宮流道局部堵塞現象;片狀迷宮流道模具(即迷宮流道成型板)加工精度高,成本低廉,更換容易,只需要更換片狀迷宮流道模具即可生產多種結構形式的滴灌帶。
圖I是本發明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不銹鋼擋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Ca)為正視圖;(b)為側視圖。圖3是分流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中心軸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輪箍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側視圖;(b)為正視圖。
圖6是吸槽及冷卻套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正視圖;(b)為剖視圖;(C)為正視圖局部A放大圖;(d)為正視圖局部A表面展開圖。圖7是耐磨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側視圖及局部放大圖;(b)為正視圖。圖8是側孔吸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正視圖1/4局部視圖;(b)為(a)中的局部B放大圖;(c)為(b)中的B2-B2剖視圖;(d)為(b)中的Bl-Bl剖視圖。圖9是迷宮流道成型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展開圖;(b)為(a)中的局部C放大圖。圖10是固定盤的結構示意圖。其中,(a)為側視圖;(b)為正視圖。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的內容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I、圖4、圖6和圖10,本發明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包括擋板I、分流接頭2、第一接頭3-1、第二接頭3-2、中心軸4、第一軟管6、固定盤7、吸槽及冷卻套8、迷宮流道成型板9、側孔吸板10、耐磨板11、真空吸嘴12、輪箍13、第一軸承14、推套15、外套16、彈簧17、第二軸承18、鏈輪19、進水管20、固定底板21、真空吸管22、密封圈23、第三接頭24-1、第四接頭24-2和第二軟管25 ;其中,分流接頭2固連在中心軸4的一端,輪箍13內鑲接中心軸4且兩者固連,輪箍13外套有吸槽及冷卻套8,吸槽及冷卻套8外裹套迷宮流道成型板9 ;中心軸4中空,進水管20位于中心軸4內,從而將中心軸4內的空腔36分為進水管20以及進水管20與空腔36組成的環狀腔道兩部分,進水管20用以進水,環狀腔道用以出水,該兩部分分別與分流接頭2相連通,分流接頭2與中心軸4連接處設有密封圈23以防止漏水;吸槽及冷卻套8內側有螺旋狀凹槽45,螺旋狀凹槽45通過依次相連的第四接頭24-2、第二軟管25、第二接頭3-2、分流接頭2與進水管20相連通;螺旋狀凹槽45還通過依次相連的第三接頭24-1、第一軟管6、第一接頭3-1、分流接頭2與空腔36和進水管之間的環狀腔道相連通,從而形成冷卻水循環通道;吸槽及冷卻套8的一側被擋板I覆蓋且兩者固連,擋板I和輪箍13固連;吸槽及冷卻套8的另一側的中心軸4上依次套有側孔吸板10、耐磨板11、固定盤7 ;側孔吸板10緊貼吸槽及冷卻套8側面并固連,固定盤7通過第一軸承14固定在中心軸4上,耐磨板11鑲嵌在固定盤7—側,其與側孔吸板10側面相接觸且無連接;固定盤7及耐磨板11與吸槽及冷卻套8、迷宮流道成型板9均接觸且無連接,它們之間能夠相對運動。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的一個邊沿設有環狀凸起51,吸槽及冷卻套8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之間形成環狀縫隙,該環狀縫隙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上設置的氣孔連通;固定盤7側面安裝真空吸管22,真空吸管22上安裝真空吸嘴12 ;側孔吸板10、耐磨板11上對應位置均設有孔,吸槽及冷卻套8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之間的環狀縫隙依次與側孔吸板10的孔、耐磨板11的孔、真空吸管22內腔以及真空吸嘴相連通形成空氣流動腔道;真空吸嘴12與真空泵相連接。第一軸承14的一側設有由推套15、套筒16和彈簧17組成的彈性裝置,彈性裝置一端固定在中心軸4上,另一端在彈簧17的作用下緊貼第一軸承14,使得第一軸承14帶動 固定盤7沿中心軸4軸向來回運動;進而使固定盤7及耐磨板11始終緊貼吸槽及冷卻套8和側孔吸板10 ;中心軸4通過兩個第二軸承18焊接在固定底板21上,中心軸4的另一端通過鏈輪19與電動機相連接,固定底板21焊接在生產線上;鏈輪19轉動時,帶動中心軸4、分流接頭2、輪箍13、吸槽及冷卻套8和迷宮流道成型板9、側孔吸板10 —起轉動,而固定盤7和耐磨板11不隨之運動。工作時,將PE薄膜裹貼在迷宮流道成型板9外表面,真空泵通過真空吸嘴12、真空吸管22、耐磨板11和側孔吸板10上的孔,將吸槽及冷卻套8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之間的環形縫隙抽真空,迷宮流道成型板9上的氣孔將覆蓋其上的PE薄膜吸進迷宮流道成型板9的迷宮凹槽內,再通過吸槽及冷卻套8內壁的螺旋狀凹槽45內流動的水迅速冷卻PE薄膜,在PE薄膜壁面形成結構穩定而標準的迷宮流道。參見圖2,所述擋板I用以保護成型輪的外側;擋板I為圓形不銹鋼片,在其邊緣一周均勻分布16個絲孔,絲孔用以利用螺絲將吸槽及冷卻套8和輪箍13與擋板I固定。參見圖3,所述分流接頭2的材料采用不銹鋼。分流接頭2的一端為八棱柱結構的接頭帽,另一端為圓柱體結構的外接頭,接頭帽和外接頭為一體結構;外接頭的軸線上設有中心孔26,中心孔26的旁邊設有周圍孔27 ;接頭帽內設有第一孔28和第二孔29,中心孔26與第一孔28垂直相交連通,周圍孔27和第二孔29垂直相交連通;中心孔26、第一孔28和第二孔29內壁均攻絲,三者依次分別與進水管20、第二接頭3-2和第一接頭3-1螺接;外接頭外側攻絲后與中心軸4 一端螺接。參見圖4,所述中心軸4的材料采用不銹鋼。中心軸4是由前段31、前中間段32、后中間段33、尾段34依次連接而成的中空的臺階狀軸,前段31的外端設有接口 30,接口 30內攻絲后螺接在分流接頭2的外接頭上;前段31與中間段32之間設有固定輪盤35,前段31鑲接在輪箍13內,且中心軸4通過固定輪盤35上的6個絲孔與輪箍13螺接固定;前中間段32上固定由第一軸承14、推套15和彈簧17組成的彈性裝置;后中間段33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個第二軸承18焊接在固定底板21上方;尾段34外安裝鏈輪19 ;中心軸4的中空部分為空腔36,銅質的進水管20安裝在空腔36內;進水管20 —端外攻絲與分流接頭2的中心孔26連接,另一端通過錐形螺紋管接頭與水箱連接;進水管20外側與空腔36管壁形成的環狀腔道與分流接頭2的周圍孔27連通,作為出水通道。參見圖5,所述輪箍13為不銹鋼材質,輪箍13包括6個支撐44、內箍39和外箍38,支撐44為鋼板,它們以輪式結構連接內箍39和外箍38 ;內箍39上均勻分布有6個絲孔40,中心軸4的前段31鑲嵌在內箍39內腔41內,中心軸4的固定輪盤35與內箍39側面緊貼,固定輪盤35上的絲孔與內箍39上的絲孔40通過螺釘5對應固定,從而將輪箍13和中心軸4固定;外箍38上設有進水孔42和出水孔43,出水孔43通過第三接頭24_1連接第一軟管6,第一軟管6的另一端通過第一接頭3-1連接第二孔29 ;進水孔42通過第四接頭24-2連接第二軟管25,第二軟管25的另一端通過第二接頭3-2連接第一孔28。外箍38外表面與吸槽及冷卻套8內表面緊貼。參見圖6,所述吸槽及冷卻套8為不銹鋼環,其一側均勻分布有二十個絲孔46,另一側均勻分布二十個絲孔48,絲孔46用于固定擋板1,絲孔48用于固定側孔吸板10 ;吸槽及冷卻套8內腔表面與輪箍13的外表面相貼,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一周等距分布有10個空氣通道組47,每個空氣通道組47由42個窄棱50與2個寬棱49組成,42個窄棱50形成42個空氣通道;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設有環狀凸起51,其表面高于空氣通道組47,當迷宮流道成型板9裹貼在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后,在吸槽及冷卻套8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之間形成環狀縫隙,作為空氣通道;吸槽及冷卻套8內腔表面有螺旋狀槽45,螺旋狀槽45 與輪箍13上的進水孔42和出水孔43均連通,螺旋狀槽45與輪箍13外表面形成封閉的流水通道,且該流水通道與輪箍13上的進水孔42和出水孔43連通,當工作時,冷卻水流在螺旋狀槽45內持續流動,冷卻吸附在迷宮流道成型板9外壁上的PE薄膜。進水管20、中心孔26、第一孔28、第二軟管25、進水孔42依次連通形成進水通道;出水孔43、第一軟管6、第二孔29、周圍孔27、進水管20與空腔36之間的環狀腔道依次連通形成出水通道;進水通道、出水通道和螺旋狀槽45相連通形成冷卻水循環通道。參見圖7,所述耐磨板11為具有高耐磨性的聚四氟材質的圓環狀片,其一側有圓心角為90°的弧形通氣槽52,弧形通氣槽52內設有與真空吸管22相連通的通氣孔53 ;安裝時,耐磨板11上弧形通氣槽52所在的側面緊貼吸槽及冷卻套8和側孔吸板10,通過絲孔54用螺絲將耐磨板11固定在固定盤7的環形槽65內。當成型輪旋轉運動時,空氣通道組47總是處于弧形通氣槽52對應處,保持迷宮流道成型板9上的氣孔、空氣通道組47上的空氣通道、通氣孔53與真空吸管22相連通,保證PE薄膜內表面總是存在穩定而足夠大的吸力。參見圖8,所述側孔吸板10為圓環狀不銹鋼片,其內外徑與吸槽及冷卻套8相同,側孔吸板10套在輪箍13的外箍38上且兩者側面位于同一豎直面內;側孔吸板10 —個側面的邊緣均勻分布多個“T”形通氣槽56,“T”形通氣槽56的下部設有通氣孔55 ;側孔吸板10的環面上設有20個均勻分布的絲孔57 ;安裝時,側孔吸板10上“T”形通氣槽56所在側面緊貼吸槽及冷卻套8側面,然后通過絲孔57用螺絲固定;吸槽及冷卻套8的空氣通道組47與“T”形通氣槽56的頂端連通,再依次通過通氣孔55、耐磨板11上的通氣孔53、固定盤7上的真空吸管22與真空吸嘴12連通。參見圖9,所述迷宮流道成型板9為厚度2-3毫米的不銹鋼板,一面光滑,另一面設有迷宮流道,迷宮流道包括至少一排薄壁滴灌帶,每排薄壁滴灌帶等間距設置多個深度不超過I. 2毫米的迷宮槽59,迷宮槽59內的彎折處均設有氣孔60,迷宮槽59 —端開有氣孔58,氣孔58用以將PE薄膜吸破成滴頭的出水孔,另一端為“八”字形槽61,“八”字形槽61內也均勻分布氣孔60,氣孔60用以制作滴頭的進水孔;本實施例的迷宮流道包括兩排薄壁滴灌帶,每排等間距分布10個迷宮槽59 ;根據迷宮流道成型板9的寬度可安排不同排列,可同時生產不同間距、不同排數的滴灌帶迷宮流道,另外,本實施例的迷宮流道結構形式如圖9的局部C放大圖,實際生產時,也可設計其他形狀的迷宮流道結構;安裝時,將迷宮流道成型板9光滑的一面朝外裹成圓環狀,緊貼在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且使其上沒有設置迷宮流道的L邊與吸槽及冷卻套8的環狀凸起51邊對齊,將迷宮流道成型板9兩端焊接,將PE薄膜吸附在迷宮流道成型板9光滑面上。參見圖10,所述固定盤7為帶有內圈66的不銹鋼圓盤,固定盤7的內圈66通過第一軸承14套接在中心軸4的前中間段32上;固定盤7邊緣上設有真空吸管孔62,真空吸管22安裝在真空吸管孔62中,真空吸管22上螺接真空吸嘴12 ;固定盤7另一側還設有環形槽65用以安裝耐磨板11,安裝時,耐磨板11嵌入環形槽65并固定,耐磨板11上的通氣孔53與真空吸管孔62對準相連通;為了減輕固定盤7的重量,在固定盤7的內圈66之外的盤面上開多個通孔64 (實施例中為6個);環形槽65內有兩圈共40個絲孔63,用于固定耐磨板11。所述推套15、外套16和彈簧17組成彈簧裝置;推套15包括兩個不銹鋼的環形擋板,外套16為不銹鋼的圓筒,推套15、外套16均套在中心軸4的前中間段32上且外套16 位于推套15的兩個環形板之間,其中一個環形擋板固定在外套16的一端且固定在中心軸4上;另一個環形擋板緊貼軸承14內圈側面,且能夠在中心軸4上沿軸向運動;兩個環形擋板之間安裝彈簧17。所述第一接頭3-1、第二接頭3-2、第三接頭24-1和第四接頭24_2均為Gl/4〃管螺紋黃銅水管接頭,第一軟管6和第二軟管25為PE管,第一軸承14為內徑60麗的6212滾動軸承,第二軸承18為P210的向心球軸承。
權利要求
1.一種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板(I)、分流接頭(2)、第一接頭(3-1)、第二接頭(3-2)、中心軸(4)、第一軟管(6)、固定盤(7)、吸槽及冷卻套(8)、迷宮流道成型板(9)、側孔吸板(10)、耐磨板(11)、真空吸嘴(12、輪箍(13)、第一軸承(14)、推套(15)、外套(16)、彈簧(17)、第二軸承(18)、鏈輪(19)、進水管(20)、固定底板(21)、真空吸管(22)、密封圈(23)、第三接頭(24-1)、第四接頭(24-2)和第二軟管(25); 其中,所述分流接頭(2)固連在中心軸(4)的一端,所述輪箍(13)內鑲接中心軸(4)且兩者固連;輪箍(13)外套有吸槽及冷卻套(8),所述吸槽及冷卻套(8)外裹套迷宮流道成型板(9); 所述中心軸(4)中空,進水管(20)位于中心軸(4)內,從而將中心軸(4)內的空腔(36)分為進水管(20)以及進水管(20)與空腔(36)組成的環狀腔道兩部分,該兩部分分別與分流接頭(2)相連通,分流接頭(2)與中心軸(4)連接處設有密封圈(23);所述吸槽及冷卻套(8)內側有螺旋狀凹槽(45),螺旋狀凹槽(45)通過依次相連的第四接頭(24-2)、第二軟管(25 )、第二接頭(3-2 )、分流接頭(2 )與進水管(20 )相連通;螺旋狀凹槽(45 )還通過依次相連的第三接頭(24-1)、第一軟管(6)、第一接頭(3-1)、分流接頭(2)與空腔(36)和進水管之間的環狀腔道相連通; 所述吸槽及冷卻套(8)的一側被擋板(I)覆蓋且兩者固連,所述擋板(I)和輪箍(13)固連;吸槽及冷卻套(8 )的另一側的中心軸(4 )上依次套有側孔吸板(10 )、耐磨板(11)、固定盤(7);所述側孔吸板(10)緊貼吸槽及冷卻套(8)側面并固連,固定盤(7)通過第一軸承(14 )固定在中心軸(4 )上,耐磨板(11)鑲嵌在固定盤(7 ) —側,其與側孔吸板(10 )側面相接觸且無連接;固定盤(7)及耐磨板(11)與吸槽及冷卻套(8)、迷宮流道成型板(9)均接觸且無連接; 所述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的一個邊沿設有環狀凸起(51),吸槽及冷卻套(8)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之間形成環狀縫隙,該環狀縫隙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上設置的氣孔連通;所述固定盤(7)側面安裝真空吸管(22),真空吸管(22)上安裝真空吸嘴(12);所述側孔吸板(10 )、耐磨板(11)上對應位置均設有孔,吸槽及冷卻套(8 )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 )之間的環狀縫隙依次與側孔吸板(10)的孔、耐磨板(11)的孔、真空吸管(22)內腔以及真空吸嘴相連通形成空氣流動腔道;所述真空吸嘴(12)與真空泵相連接; 所述中心軸(4)通過兩個第二軸承(18)焊接在固定底板(21)上,中心軸(4)的另一端通過鏈輪(19)與電動機相連接,固定底板(21)固定在生產線上;所述鏈輪(19)轉動時,帶動中心軸(4 )、分流接頭(2 )、輪箍(13 )、吸槽及冷卻套(8 )和迷宮流道成型板(9 )、側孔吸板(10)一起轉動,而固定盤(7)和耐磨板(11)不隨之運動。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接頭(2)的一端為八棱柱結構的接頭帽,另一端為圓柱體結構的外接頭,接頭帽和外接頭為一體結構;外接頭的軸線上設有中心孔(26),中心孔(26)的旁邊設有周圍孔(27);接頭帽內設有第一孔(28)和第二孔(29),中心孔(26)與第一孔(28)垂直相交連通,周圍孔(27)和第二孔(29)垂直相交連通;中心孔(26)、第一孔(28)和第二孔(29)依次分別與進水管(20)、第二接頭(3-2 )和第一接頭(3-1)連接;外接頭與中心軸(4) 一端連接。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槽及冷卻套(8)內腔表面與輪箍(13)的外表面相貼,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一周等距分布有10個空氣通道組(47),每個空氣通道組(47)由42個窄棱(50)與2個寬棱(49)組成,42個窄棱(50)形成42個空氣通道;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設有環狀凸起(51),其表面高于空氣通道組(47),當迷宮流道成型板(9)裹貼在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后,在吸槽及冷卻套(8)與迷宮流道成型板(9)之間形成環狀縫隙;吸槽及冷卻套(8)內腔表面有螺旋狀槽(45),螺旋狀槽(45)與輪箍(13)上設置的進水孔(42)和出水孔(43)均連通,螺旋狀槽(45)與輪箍(13)外表面形成封閉的流水通道,且該流水通道與輪箍(13)上設置的進水孔(42)和出水孔(43)連通; 進水管(20)、中心孔(26)、第一孔(28)、第二軟管(25)、進水孔(42)依次連通形成進水通道;出水孔(43)、第一軟管(6)、第二孔(29)、周圍孔(27)、進水管(20與空腔(36)之間的環狀腔道依次連通形成出水通道;進水通道、出水通道和螺旋狀槽(45)相連通形成冷卻水循環通道。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板(11)一側有圓心角為90°的弧形通氣槽(52),弧形通氣槽(52)內設有與真空吸管(22)相連通的通氣孔(53);耐磨板(11)上弧形通氣槽(52)所在的側面緊貼吸槽及冷卻套(8)和側孔吸板(10),耐磨板(11)固定在固定盤(7)上的環形槽(65)內。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孔吸板(10)的內外徑與吸槽及冷卻套(8)相同,側孔吸板(10)套在輪箍(13)上且兩者側面位于同一豎直面內;側孔吸板(10)—個側面的邊緣均勻分布多個“T”形通氣槽(56),“T”形通氣槽(56)的下部設有通氣孔(55) ;“Τ”形通氣槽(56)所在側面緊貼吸槽及冷卻套(8)側面;吸槽及冷卻套(8)的空氣通道組(47)與“Τ”形通氣槽(56)的頂端連通,再依次通過通氣孔(55)、耐磨板(11)上的通氣孔(53 )、固定盤(7 )上的真空吸管(22 )與真空吸嘴(12 )連通。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宮流道成型板(9) 一面光滑,另一面設有迷宮流道,迷宮流道包括至少一排薄壁滴灌帶,每排薄壁滴灌帶等間距設置多個迷宮槽(59),迷宮槽(59)內的彎折處均設有氣孔(60),迷宮槽(59)—端開有氣孔(58),另一端為“八”字形槽(61),“八”字形槽(61)內也均勻分布氣孔(60),迷宮流道成型板(9)光滑的一面朝外裹成圓環狀緊貼在吸槽及冷卻套(8)外表面,且使其上沒有設置迷宮流道的L邊與吸槽及冷卻套(8)的環狀凸起(51)邊對齊,將迷宮流道成型板(9)兩端焊接緊固在吸槽及冷卻套(8 )外側。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盤(7)為帶有內圈(66)的不銹鋼圓盤,固定盤(7)的內圈(66)通過第一軸承(14)套接在中心軸(4)的前中間段(32)上;固定盤(7)邊緣上設有真空吸管孔(62),真空吸管(22)安裝在真空吸管孔(62 )中;固定盤(7 )另一側還設有環形槽(65 )用以安裝耐磨板(11),耐磨板(11)嵌入環形槽(65)并固定,耐磨板(11)上的通氣孔(53)與真空吸管孔(62)對準相連通;在固定盤(7)的內圈(66)之外的盤面上開多個通孔(64)。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包括分流接頭、中心軸、固定盤、吸槽及冷卻套、迷宮流道成型板、側孔吸板、耐磨板、真空吸嘴、輪箍、進水管、真空吸管;分流接頭固連在中心軸的一端,輪箍內鑲接中心軸,輪箍外套有吸槽及冷卻套,吸槽及冷卻套外裹套迷宮流道成型板;中心軸中空,進水管位于中心軸內;吸槽及冷卻套內側有螺旋狀凹槽,螺旋狀凹槽與進水管相連通;螺旋狀凹槽還與空腔和進水管之間的環狀腔道相連通;本發明的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輪是針對片狀PE薄膜形成迷宮流道的特點制作成一種迷宮流道模具為片材結構,非常容易更換,加工精度高,周期短,成本低,特別適用于薄壁滴灌帶迷宮流道成型。
文檔編號B29C59/04GK102909856SQ20121040888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牛文全, 張亮 申請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