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簡單外形的發泡材料的制備領域,尤其是塑料、橡膠的材料加熱化學發泡用的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
背景技術:
塑料、橡膠材料的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建筑材料、交通運輸中被廣泛應用。其中采用模壓、注塑化學加熱發泡的方法應用廣泛,但是它們都需要設計固定形狀的模具,但是相應設計模具形狀固定后泡沫材料的發泡倍率一般也隨之固定,且發泡過程中排氣效果較差,對于大型泡沫制件的模具加工難度大,多數情況下一種試樣形狀對應一套模具,模具使用率低,占據大量空間和資源,對于大型制件情況尤為嚴重。因此,將發泡材料的模具進行小型化拆分,使用時采用小塊組裝的方式,使得模具模腔可變,利于大型試樣模具的加工、拆脫,在發泡過程中更利于根據外壓力調節模具排氣效果,解決簡單形狀試樣模具發泡倍率可變的問題成為目前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模具,該模具能應用于塑料、橡膠等泡沫材料的制備。此套模具不但具有可變模腔的結構,發泡倍率可調,而且還設置有適當的氣孔,使發泡氣孔均勻。并具有共同上的下蓋,使得使用簡單,清洗方便,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在套筒內部適當位置設置有溢流槽,既保證了多余待加工物料的順利排出,有保證了排出模腔內氣體的要求。總之此模具的設計理念是經濟、高效、實用。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脫模組件,模具組件包括結構相同的下蓋和上蓋及鑲裝在所述下蓋和上蓋之間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裝于下蓋上與上蓋之間構成模腔;所述脫模組件包括脫模架底座,及沿脫模架底座上表面周邊垂直均布的長脫模桿,沿相鄰長脫模桿之間分布有短脫模桿。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上蓋包括上蓋底板及設置于上蓋底版上的上蓋凸起,所述上蓋底板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架的脫模內孔,沿上蓋底板圓周邊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桿的脫模外孔。所述下蓋包括下蓋底板及設置于下蓋底板上的下蓋凸起,所述下蓋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架的脫模內孔,沿下蓋圓周邊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桿的脫模外孔。所述上蓋凸起的高度大于下蓋凸起的高度。所述套筒為筒狀結構,該筒體的內徑與所述上蓋凸起及下蓋凸起的外徑相配合。所述套筒上沿分布有外溢流槽,沿外溢流槽向套筒內壁延伸有內溢流槽。所述套筒側壁上下均布有上排氣孔和下排氣孔,所述上排氣孔和下排氣孔沿套筒上的外溢流槽和內溢流槽間隔分布。[0014]本實用新型可變發泡倍率的模具的模腔與上蓋及下蓋可由不同型號配套制備,模腔的大小可以根據實際要求更換不同高度的套筒即可。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簡單形狀發泡模具具有下述有益效果I)具有可變模腔結構,制備發泡材料發泡倍率可調。同一套模具可以制備不同發泡倍率的泡沫材料,零部件可在不同模具中反復使用。而且由于套筒是一個整體,從而使模具組裝、拆卸、清洗和使用都非常假單,也使得生產加工效率大大提高。2)設置有適當的氣孔用于排除因發泡劑分解產生的多余氣體,從而使發泡氣孔均勻,使材料各種性能有很大的提聞。3)該套模具具有共同上的下蓋,可根據所需膠料的厚度決定選用不同的套筒,這樣的結構使得使用簡單,清洗方便,在生產加工時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生產效率。4)在套筒內部適當位置設置有溢流槽,既保證了多余待加工物料的順利排出,有保證了排出模腔內氣體的要求。5)制造成本低廉,幾乎無需維修。模具零部件加工方便,難度小,維修時零件可獨立修補,可節約加工維修成本。 6 )組裝方便,拆脫簡單。本實用新型涉及發泡模具組裝后形成一體結構,帶有專用脫模系統,拆脫方便。
圖1為模具套在下脫模架上示意圖。圖2 Ca)和圖2 (b)為模具下脫模架正視和俯視示意圖。圖3 Ca)和圖3 (b)為I旲具上蓋正視和俯視不意構圖。圖4 (a)-圖4 Cd)分別為模具套筒兩個方向的剖面圖和俯視示意圖。圖中1、上蓋底板;2、上蓋;3、外溢流槽;4、下排氣孔;5、短脫模桿;6、長脫模桿;
7、脫模架底座;8、下蓋;9、下蓋底板;10、下蓋凸起;11、上排氣孔;12、套筒;13:、上蓋凸起;14、脫模外孔;15、脫模內孔;16、內溢流槽;17、模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脫模組件,其中模具組件包括結構相同的下蓋8和上蓋2及鑲裝在所述模具下蓋8和上蓋2之間的套筒12,套筒12套裝于下蓋8上與上蓋2之間構成模腔17。如圖2 (a)和圖2 (b)所示,脫模組件包括脫模架底座7,及沿脫模架底座7上表面周邊垂直均布的長脫模桿6,沿相鄰長脫模桿6之間分布有短脫模桿5。圖3 (a)和圖3 (b)所示,上蓋2包括上蓋底板I及設置于上蓋底版I的上蓋凸起13,上蓋2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架17的脫模內孔15,沿上蓋2圓周邊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桿6的脫模外孔14。下蓋8包括下蓋底板9及設置于下蓋底板9的下蓋凸起10,下蓋8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架17的脫模內孔15,沿下蓋8圓周邊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桿6的脫模外孔14。上蓋凸起13和下蓋凸起10此凸起部分不但用于固定套筒12,還起到導向桿作用,使物料在發泡的過程中上、下蓋沿凸起方向移動從而達到發泡目的。并且沿上、下蓋上開了兩圈圓孔,分別是外脫模孔14和內脫模孔15,兩個上下完全相同個兩個脫模組件通過穿過內外脫模孔并在外力作用下使上、下蓋和套筒12分離,從而達到脫模的目的。模具上蓋2、下蓋8和套筒12都是采用導熱性能優良的金屬材料制作,既保證磨具強度的要求,還是的模具具有非常好的導熱性能,因此在對模具即熱還是冷卻操作時,是非常方便和高效的。由于套筒12是一個整體,使得模具在組裝和拆卸非常簡單方便,而且利于清洗和保養,使得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高。由脫模架底座7、長脫模桿6和短脫模桿5組成的脫模組件,其中長、短脫模桿是通過螺紋與脫模架底板連接在一體的,從而便于加工和拆卸,容易更換,便于維修。模具上下蓋的唯一不同在于上蓋的凸起部分比下蓋尺寸大,具體高度可根據發泡材料的發泡倍率決定。原因在于發泡過程中上蓋2會沿凸起上移,為防止發泡倍率過大致使套筒12與上蓋2分離,故上蓋2凸起比下蓋8高度大些。如圖4 (b)和圖4 (d)所示,套筒12設計有不同尺寸,因而可以根據發泡材料的發泡倍率選擇不同尺寸套筒調整模腔17的大小。筒狀結構的套筒12,該筒體的內徑與上蓋凸起13及下蓋凸起10的外徑相配合,套筒12的外徑小于由短脫模桿5圍成的圓周直徑。圖4 (a)、圖4 (b)中,套筒12上沿分布有外溢流槽3,沿外溢流槽3向套筒12內壁延伸有內溢流槽16。圖4 (C)、圖4 (d)中,套筒12側壁上下均布有上排氣孔11和下排氣孔4,上排氣孔11和下排氣孔4沿外溢流槽3和內溢流槽16間隔分布。溢流槽作用是用于排除模腔內氣體和多余的物料,排氣孔是用來排除在發泡過程中產生的多余氣體,排氣孔作用有三方面(I)、用于排出因發泡劑分解產生過多的氣體,防止制品連孔現象的發生;(2)、設置上、下兩排排氣孔,可以氣體分布均勻,從而使產品性能均一穩定;(3)、由于排氣孔設置在定容模腔以外,因此,此模具既能用于發炮制品,同樣也能用于非發泡制品。并且上下排氣孔設計巧妙,既保證了發泡倍率,又能防止多余氣體產生連孔等負面影響,由于氣孔設置位置得當既可以用于發泡材料,又可以用于實體材料;既可以防止過多氣孔致使連孔現象發生而使材料性能下降,又可以防止用于發泡的氣體外溢,從而使產品性能得到很大改善。模具上蓋2、下蓋8和套筒12通脫模組件使之完全分離,可以有效提高脫模速率,并且套筒12是圓柱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加裝冷卻等裝置,進而提高生產效率。該裝置在卸模時,分別把上蓋2或下蓋8的外脫模孔14對準長脫模桿6并穿過該孔置于脫模架底座7上。此時短脫模桿5會定在套筒12圓環下沿,長脫模桿6會頂在上蓋2的底板上,同樣,把另一脫模組件按上述要求套在上蓋2上,此時上脫模組件的長脫模桿6會頂在套筒12上沿,然后再外力作用下,兩個脫模組件會相互咬合,上下脫模組件的長脫模桿6會頂在下上蓋的底板上,套筒12則會被上下脫模組件的短脫模桿5夾在中間,從而使上蓋2、下蓋8與套筒12完全分離而達到脫模的目的。模具套筒12設計是非常科學的。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尺寸的套筒12,而套筒12上的溢流槽的大小長短以及上下排氣孔的位置以及孔徑都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總之,只要變換套筒12尺寸,就會得到想要的尺寸模腔17的模具。本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根據目標式樣尺寸選取相應的套筒12 ;2)在對模具清洗干凈的前提下,把所選套筒12套在下蓋8上;2)把發泡試樣放在下蓋8與套筒12組成的模腔17內(一般先是模具預熱到發泡溫度),如為固體,可盡量使之成為與模腔17大小相應的圓餅狀;3)蓋上上蓋2,用力壓實,然后放于壓機上,施加一定壓力使試樣完全充模;5)把模具放在硫化機上加熱到發泡溫度,當發泡劑開始分解時降低壓力,使模具上蓋2慢慢與硫化機上板分離,最好是期分離速度與發泡試樣厚度增長速度一致;6)當發泡即將結束時停止放壓,盡量使發泡后模具的上蓋2與硫化機上蓋2是挨著的,這樣有利于硫化機與模具的熱傳遞。加熱發泡硫化,期間發泡過程的多余原料、快速產生的氣體可通過套筒12上的溢流槽溢出,多余的氣體還可以等到發泡物料厚度超過氣孔位置時溢出;7)將模具自然或冷卻系統作用下冷卻后取下,套在脫模架上,在外力的作用下是之完全脫模;8)取出物料,清洗模具,并放于規定位置處。從試樣上依次取下模具組成片18,完成脫模。該模具加工后,可根據產品厚度、發泡倍率、生產工藝等需求來選取適當尺寸套筒12,各部件可重復使用,一套模具配備多個套筒12,便于加工和修復,而且使用非常方便。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針對方體發泡產品的模具實施例,上述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給出的范圍和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脫模組件,其特征在于模具組件包括結構相同的下蓋(8)和上蓋(2)及鑲裝在所述下蓋(8)和上蓋(2)之間的套筒(12),所述套筒(12)套裝于下蓋(8)上與上蓋(2)之間構成模腔(17); 所述脫模組件包括脫模架底座(7),及沿脫模架底座(7)上表面周邊垂直均布的長脫模桿(6 ),沿相鄰長脫模桿(6 )之間分布有短脫模桿(5 )。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2)包括上蓋底板(I)及設置于上蓋底版(I)上的上蓋凸起(13),所述上蓋(2)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架的脫模內孔(15),沿上蓋(2)圓周邊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桿(6)的脫模外孔(14)。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8)包括下蓋底板(9)及設置于下蓋底板(9)上的下蓋凸起(10),所述下蓋(8)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架的脫模內孔(15),沿下蓋(8)圓周邊上分布有貫穿脫模桿(6)的脫模外孔(14)。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凸起(13)的高度大于下蓋凸起(10)的高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為筒狀結構,該筒體的內徑與所述上蓋凸起(13)及下蓋凸起(10)的外徑相配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上沿分布有外溢流槽(3),沿外溢流槽(3)向套筒(12)內壁延伸有內溢流槽(16)。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2)側壁上下均布有上排氣孔(11)和下排氣孔(4),所述上排氣孔(11)和下排氣孔(4)沿套筒(12)上的外溢流槽(3)和內溢流槽(16)間隔分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模具公開了一種可變發泡倍率的發泡模具,包括模具組件和脫模組件,模具組件包括結構相同的下蓋和上蓋及鑲裝在下蓋和上蓋之間的套筒,套筒套裝于下蓋上與上蓋之間構成模腔;脫模組件包括脫模架底座,及沿脫模架底座上表面周邊垂直均布的長脫模桿,沿相鄰長脫模桿之間分布有短脫模桿。上下蓋設有凸起與套筒套裝,套筒壁內側設置有溢流槽,套筒壁中央開有兩排排氣孔。本實用新型模具能夠制備不同發泡倍率和厚度的發泡材料,模具拆裝簡單,清洗方便,維修容易,加工簡易,成本低廉,而且可以一模多用。
文檔編號B29C44/58GK202895565SQ201220610840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6日
發明者李穎, 代書強, 馬歆甜 申請人:西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