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領域,更確切地說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
背景技術:
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為汽車內飾件,因此他的外觀影響著汽車的美觀。現有技術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該模具包括模具本體、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模腔及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流道。所述的模腔的側壁上設有澆口。所述的模腔通過所述的澆口與所述的流道相連通。參閱圖1所示,現有技術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包括六個流道,與其相對應地,模腔的側壁上設有六個澆口。而在注塑的過程中,兩路料的合并會弓I起熔接痕,這樣六路料會形成7處熔接痕,熔接痕在汽車副儀表板面板上會影響面板的外觀,后期噴漆時需要多道工序做底漆來掩蓋,而制品噴漆合格率很低,從而影響產品的合格率;熔接痕處質量較差,因此熔接痕越多產品的質量也就越差;此外,六個流道會產生六個料頭,原材料浪費較嚴重。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減少熔接痕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包括模具本體、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模腔及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流道;所述的模腔的側壁上設有澆口 ;所述的模腔通過所述的澆口與所述的流道相連通;所述的流道為一個,與所述的流道的數目相對應地,所述的澆口也為一個。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的料道為一個,這樣注塑完成之后,只形成2處熔接痕,比用現有技術的模具制造出來的產品減少5處熔接痕,大大減少了熔接痕的數量,從而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同時用本實用新型的模具制造出來的產品只有2個料頭,也大大地減少了原材料的浪費。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的澆口設于所述的模腔較寬通道的側壁上。采用此種結構后,所述的澆口的位置為最佳位置。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改進,所述的澆口為邊澆口。采用此種結構后,邊澆口進料,可有效減少注塑壓力,能降低注塑機壽命損耗率。
圖1是現有技術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的進膠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的進膠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1、模腔,2、流道,3、澆口。[0012]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請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包括模具本體、設于模具本體內的模腔I及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流道2。所述的模腔I的側壁上設有澆口 3。所述的模腔I通過所述的澆口 3與所述的流道2相連通。所述的流道2為一個,與所述的流道2的數目相對應地,所述的澆口 3也為一個。所述的澆口 3設于所述的模腔I較寬通道的側壁上,這樣進膠之后,膠會快速進行分散,使得注塑機對模具的壓力會快速分散,可延長模具的壽命。所述的澆口 3為邊澆口,所謂邊澆口是指,澆口的形狀為長方形且澆口的寬度尺寸較小,注塑時采用的是采用邊進膠方式進膠。實驗數據顯示:現有技術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成型周期為65秒,熔接痕數目為7處,注射壓力為120兆帕;本實用新型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成型周期為63秒,熔接痕數目為2處,注射壓力為85兆帕。
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包括模具本體、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模腔(I)及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流道(2);所述的模腔(I)的側壁上設有澆口 ;所述的模腔(I)通過所述的澆口(3)與所述的流道(2)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2)為一個,與所述的流道(2)的數目相對應地,所述的澆口(3)也為一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澆口(3)設于所述的模腔(I)較寬通道的側壁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澆口(3)為邊澆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包括模具本體、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模腔(1)及設于所述的模具本體內的流道(2);所述的模腔(1)的側壁上設有澆口;所述的模腔(1)通過所述的澆口(3)與所述的流道(2)相連通;所述的流道(2)為一個,與所述的流道(2)的數目相對應地,所述的澆口(3)也為一個。該用于汽車副儀表板面板的模具能減少熔接痕。
文檔編號B29C45/27GK202943835SQ20122069729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吳志光, 王先再 申請人:寧波韋博模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