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所提供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包括起吊機構,以及玻璃鋼層成形工位、澆筑工位和脫模機構,其中玻璃鋼層成形工位用于在其內的內模上成形一玻璃鋼層,其中玻璃鋼層內嵌設有鋼絲網,而鋼絲網中具有與混凝土層結為一體的凸起,脫模機構用于抽離內模。本發明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在使用時,經由該生產設備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其玻璃鋼層與混凝土層之間結構緊密,這使得經由該生產設備制得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其抗拉強度高,滿足人們對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使用需求,而且該生產設備在使用時通過對內模的移送來實現工位之間的轉接,其生產效率高。
【專利說明】一種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管道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
【背景技術】
[0002]在城市中鋪設給排水管道或其他液體輸送管道,為了減少對地面設施的破壞,通常采用頂管機將一段一段輸水管在地下往前頂進鋪設而成,因此對輸水管的強度要求很高,而同時輸水管還要承受高內壓,以滿足高壓力輸水之用。
[0003]現有技術中用于制備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生產設備,其一般采用的是先采用外模制備得到形成制得的混凝土層,然后再在混凝土層內壁制備玻璃鋼層,其中混凝土層與玻璃鋼層之間是通過一種粘膠進行沾粘的。這使得通過該生產線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其玻璃鋼層與混凝土層之間的徑向結合力較弱,它雖然能承受巨大的頂進壓力,但所能承受的拉力卻非常小,當管內的壓力較大時,玻璃鋼層就會產出向外的膨脹力,該膨脹力直接作用在外壁的混凝土層上,此時鋼筋混凝土層就會承受很大的拉力,當拉應力大于鋼筋混凝土層較小的抗拉強度極限,混凝土層就會發生漲碎而使管道破裂。同時現在技術中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其混凝土層與玻璃鋼層兩者分開制備,再通過粘膠進行沾粘,這工序復雜,生產效率低。
[0004]因此,采用現有技術的用于產生制備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生產設備,不能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發明內容】
[0005]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
[0006]一種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該生產設備包括,
[0007]玻璃鋼層成形工位,用于成形一玻璃鋼層及嵌設于該玻璃鋼層的鋼絲網,其中所述鋼絲網自遠離所述玻璃鋼層的方向向外延伸出多個凸起,所述玻璃鋼層成形工位包含有內模及用于驅動內模進行轉動的旋轉機構;
[0008]澆筑工位,用于在玻璃鋼層的外部澆筑一混凝土層并使所述混凝土層與所述鋼絲網上的多個凸起結為一體,該澆筑工位包括一與所述內模配合的外模;
[0009]脫模機構,用于抽離內模。
[0010]優選地,所述內模包括圓筒狀內模本體及分別自所述內模本體相對兩端延伸出的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其中所述第一轉軸的圓周面上向外凸伸一圓環狀的限位塊,并在其端面上開設一凹槽,所述第二轉軸上設置有一掛鉤。
[0011]優選地,所述內模本體相對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凸緣,定義鄰近第一轉軸一側的凸緣為第一凸緣,另一個凸緣為第二凸緣,其中所述第一凸緣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且其的外徑大于第二凸緣的外徑。
[0012]優選地,所述內模本體在鄰近第一轉軸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凸緣,并在第一凸緣上開設第一安裝孔。
[0013]優選地,該生產設備進一步包括起吊機構,用于對內模進行移送。
[0014]優選地,所述外模包含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半圓體,其中所述半圓體的沿其軸向方向上的開口部兩側分別部上向外延伸有一第一凸筋,并在第一凸筋上均勻地開設有多個通孔,以便用螺栓、螺帽將兩個半圓體進行緊固;所述半圓體沿其徑向方向上開口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凸筋,并在該第二凸筋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用于匹配內模本體中第一凸緣上開設有的第一安裝孔。
[0015]優選地,所述半圓體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加強筋。
[0016]優選地,所述脫模機構包括一墊塊、兩個動力臂、一滑軌及設于滑軌上的滑移架;所述墊塊在其遠離地面的一側端面設為與外模對應的圓弧面,用于容置外模;所述的兩個動力臂分居在墊塊的兩側,且該動力臂內設置有的驅動件相對于滑移架水平設置,用于驅動滑移架在滑軌上進行滑移;所述滑移架中的橫桿上開設有一圓弧槽,并在該圓弧槽的弧面上向下凹陷有一限位槽,用于匹配內模上的限位塊。
[0017]優選地,該生產線進一步包括一固化工位,其設于玻璃鋼層成形工位與澆筑工位之間,用于對成形于內模上的玻璃鋼層中含有的樹脂進行固化。
[0018]優選地,所述固化工位為一自旋機構,其通過插條結構的驅動軸插接于該內模中第一轉軸上開設有的凹槽,來驅動內模轉動。
[0019]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0020]本發明所提供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通過依此設置有的玻璃鋼層成形工位、澆筑工位以及脫模機構,使得該生產線在制備使用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時,其在內模上形成有玻璃鋼層的基礎上進行澆筑混凝土,進而值得所需要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其中玻璃纖維內襯玻璃鋼層上嵌設有的鋼絲網上向外延伸的凸起與混凝土層結為一體,與混凝土層之間還嵌設有具有伸入混凝土層凸起的鋼絲網,使得經由該生產設備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其玻璃鋼層與混凝土層之間結構緊密,這大大增強了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抗拉強度,滿足人們對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使用需求;同時該生產設備的生產工序簡捷,生產效率高。
[0021]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的示意圖;
[0023]圖2是本發明中內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本發明中外模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4是本發明中脫模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5是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0028]參見圖1,本發明較佳所提供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100,用于制備具有高抗拉強度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具體參見圖5,該生產設備100包括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固化工位20、澆筑工位30、脫模機構40以及起吊機構50。
[0029]所述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是用于成形一玻璃鋼層及嵌設于該玻璃鋼層的鋼絲網101,其中所述鋼絲網101自遠離所述玻璃鋼層的方向向外延伸出多個凸起102制備得到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玻璃鋼層103,可以理解,所述凸起102由該鋼絲網101向外彎折形成,為了進一步保障經由該生產設備100制備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中玻璃鋼層103與混凝土層104之間結構的緊密,可在該鋼絲網101的圓周面均勻地排布有凸起102。其該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具體包含有內模11以及用于容置并驅動內模11進行轉動的旋轉機構。可以理解,本實施例的內襯成形工位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在使用時,可通過旋轉機構(圖未示)來驅動內模11進行旋轉,并在內模11的外表面上涂裝所需要的材料,以形成玻璃鋼層103。具體地,可在內模11的外表面上依此纏繞薄模、涂覆樹脂、纏繞表面紗層、涂覆樹脂、纏繞網格布、套裝鋼絲網101、纏繞浸潤有樹脂的的玻璃纖維,之后再涂覆樹脂,最后形成所需要的玻璃鋼層103。其中上述的浸潤有樹脂的玻璃纖維需要纏繞I至3層,并形成所玻璃纖維層。可以理解,本實施例的生產線100生產設備100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由于其內襯采用了玻璃纖維材料,這樣使得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重量輕,且內表面光滑耐腐蝕不易附著污垢,可廣泛應用于飲水管道或排水管道等地埋頂進輸液管。
[0030]參見圖2,上述內模11包括圓筒狀內模本體111及分別自所述內模本體111相對兩端延伸出的第一轉軸112和第二轉軸113。所述第一轉軸112的圓周面上向外凸伸一圓環狀的限位塊114,并在其端面上開設一凹槽115,這樣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在使用時,旋轉機構通過第一轉軸112上開設有的凹槽115來驅動內模11以一定速率進行旋轉,并在轉動的內模11上按照上述玻璃鋼層103的成形工藝來在內模11上制備得到所需要的玻璃鋼層103。其中在第一轉軸112的圓周面上設置有的限位塊114是用于與脫模機構40配合,來實現將內模進行脫離的作用。所述第二轉軸113的端面上設置有一掛鉤116,以方便本實施例的生產設備100在使用時,用起吊機構50鉤選掛鉤116來實現對內模11進行移動,使其依此通過固化工位20、澆筑工位30、脫模機構40。
[0031]本實施例的內模11在其內模本體111的相對兩端還分別設置有凸緣,定義鄰近第一轉軸112 —側的凸緣為第一凸緣117,另一個凸緣為第二凸緣118,其中所述第一凸緣117的外徑要大于第二凸緣118的外徑,其中第二凸緣118的外徑具體可以,等于該生產設備100在使用時所需要制備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中玻璃鋼層103的外徑。所述第一凸緣117上開設第一安裝孔119,用于與本實施例中澆筑工位30的外模31相配合,以實現對內模11外側的玻璃鋼層103上澆筑成形混凝土層104。可以理解,在該內模本體111的兩個端部分別設置有的凸緣,可以在該玻璃鋼成形工位10在內模11上形成玻璃鋼層103時,對組成該玻璃鋼層的各材料進行限位,進而確保了經由該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制備得到的玻璃鋼層103其兩個端部與中間位置處的材質厚度保持一致。
[0032]當然了,本實施例的內模11其也可以在其內模本體111中鄰近第一轉軸112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凸緣117,并在第一凸緣上開設第一安裝孔119,由上可知,該內模11可與外模31進行配合,以實現澆筑工位30對形成有玻璃鋼層103的內模11進行澆筑混凝土,并形成一混凝土層104。
[0033]可以理解,經由上述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制備得到的玻璃鋼層103,其玻璃鋼層103中含有的樹脂在工作時對各材料層之間起到的沾粘作用,是需要一定時間來固化,以使經由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制備得的玻璃鋼層103為一個整體結構。為此,本實施例的生產設備100在玻璃鋼層成形工位10與澆筑工位30之間的還設置了一個固化工位20,。具體地,本實施例的固化工位20為一個自旋機構,其通過驅動內模11進行旋轉來達到對成形于內模本體111外圓周面上的玻璃鋼層103中含有的樹脂進行固化。
[0034]由上可知,為了實現上述自旋機構對內模11進行驅動旋轉,本實施例的自旋機構具體可以包括支架平臺(圖未示),支架平臺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滾輪組(圖未示),用于容置該內模11的第一轉軸112和第二轉軸113,其中該自旋機構中用于驅動內模11進行旋轉的驅動軸(圖未示)可以設置成匹配于該內模11第一轉軸112上開設有凹槽113的插條結構,并通過驅動電機進行驅動旋轉,進而實現了該自旋機構對內模11的驅動旋轉。
[0035]所述澆筑工位30是用于在經由上述內襯形成工位玻璃鋼層形成工位10在內模11上形成的玻璃鋼層103外側澆筑一混凝土層104,其中混凝土層104與所述鋼絲網101上的多個凸起102結為一體。具體地,其包括一個與所述內模11配合的外模外模31。該澆筑工位30在使用時,首先用外模31包圍住內模11,其中內模11與外模31之間留有一定間隙,之后再在外模31與內模11之間的間隙內安置鋼筋籠(圖未示),然后再往其內澆筑混凝土,等其固化,并形成一個混凝土層104,進而制備得到了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
[0036]參見圖3,所述外模31包含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半圓體311,所述半圓體311的軸向方向上的開口部上向外延伸有一第一凸筋312,并在第一凸筋312上均勻地開設有多個通孔313,并可以便用螺栓(圖未示)、螺母(圖未示)將兩個半圓體311進行緊固,進而實現該外模31對內模11的包圍。所述半圓體311沿其徑向方向上開口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凸筋314,并在該第二凸筋314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315,用于匹配內模本體111中第一凸緣117上開設有的第一安裝孔119,使得該澆筑工位30在使用時,可以通過將連接件穿插第二安裝孔315與第一安裝孔119,以實現外模31與內模11進行的配合,進而使得該澆筑工位30在工作時,其往外模31與形成有玻璃鋼層103的內模11之間澆筑混凝土時,其混凝土形成在該玻璃鋼層103的外側,并制備得到完成的玻璃鋼限位混凝土復合管。本實施例優選地,在外模31半圓體311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加強筋316,用于提高該外模31的整體強度,以適應該生產設備100的制備要求。
[0037]由上可知,外模31是通過兩個對稱的半圓體311用螺栓、螺母進行緊固而成,這樣本實施例的生產設備100在使用時,僅需要拆卸連接件即可將外模31從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上拆卸下來。由于內模11是設置在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內部,而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體積大,重量重,這相對于外模31從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上的拆卸就顯得尤為困難。為此,本實施例的生產設備100在澆筑工位30的下一工位設置有脫模機構40,用于將內模11從經由澆筑工位30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上脫離下來。可以理解,本實施例的生產設備100在對內模11及外模31進行脫模時,首先需要對內模11進行脫離,以防止在對內模11進行脫模時,對經由該生產設備100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造成損傷。
[0038]參見圖4,所述脫模機構40包括一墊塊41、兩個動力臂42,一滑軌43和設于滑軌43上并可相對于滑軌43進行滑移的滑移架44。其中墊塊41是用于安置外模31的,在其遠離地面的一側端面設為圓弧面,以適應外模31的結構。兩個動力臂42是分居在墊塊41的兩側,其內分別設置有驅動件421,并可通過驅動件421的伸縮桿部來推動滑移架44,使其在滑軌43上進行滑移,進而提供了該脫模機構40在工作時將內模11從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內脫離出來的動力。本實施例的動力臂42中的驅動件421優選為液壓鋼,其中該液壓鋼的鋼體部容置于該驅動臂42,伸縮桿部相對于滑移架44垂直設置。所述滑移架44中的橫桿441上開設有一圓弧槽442,用于容置該內模11的轉軸112,其中橫桿441在該圓弧槽442的弧面上向下凹槽有一限位槽443,用于匹配該內模11中的限位塊114。使得該脫模機構40在使用時,可將內模11第一轉軸112圓周面上的限位塊115容置在該滑移架44的限位槽443內,并通過動力臂42內驅動件421的伸縮桿部對滑移架44的推動,使其帶動內模11往遠離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方向移動,即實現了將內模11從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內抽離出來的作用。
[0039]本發明所提供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在使用時,首先在玻璃鋼層形成工位中的內模上按照一定的工序制備得到玻璃鋼層,之后通過起吊機構移送上述的內模,使其依此經過固化工位、澆筑工位以及脫模機構,并制備得到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可以理解,經由該生產線制備得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由于具有凸起的鋼絲網,其玻璃鋼層與混凝土層之間結構緊密,使得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抗拉強度,滿足人們對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的使用需求。同時該生產設備在制備的過程中,其玻璃鋼層及混凝土層是依次成形的,且對內模的移送來實現各工序的轉接,使得該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生產工序簡捷、生產效率高。
[0040]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生產設備包括, 玻璃鋼層成形工位,用于成形一玻璃鋼層及嵌設于該玻璃鋼層的鋼絲網,其中所述鋼絲網自遠離所述玻璃鋼層的方向向外延伸出多個凸起,所述玻璃鋼層成形工位包含有內模及用于驅動內模進行轉動的旋轉機構; 澆筑工位,用于在玻璃鋼層的外部澆筑一混凝土層并使所述混凝土層與所述鋼絲網上的多個凸起結為一體,該澆筑工位包括一與所述內模配合的外模; 脫模機構,用于抽離內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包括圓筒狀內模本體及分別自所述內模本體相對兩端延伸出的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其中所述第一轉軸的圓周面上向外凸伸一圓環狀的限位塊,并在所述第一轉軸的端面上開設一凹槽,所述第二轉軸上設置有一掛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本體相對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凸緣,定義鄰近第一轉軸一側的凸緣為第一凸緣,另一個凸緣為第二凸緣,其中所述第一凸緣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且其的外徑大于第二凸緣的外徑。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本體在鄰近第一轉軸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凸緣,并在第一凸緣上開設第一安裝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生產設備進一步包括起吊機構,用于對內模進行移送。
6.根據權利要求1、3或者4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含有兩個對稱設置的半圓體,其中所述半圓體的沿其軸向方向上的開口部兩側分別部上向外延伸有一第一凸筋,并在第一凸筋上均勻地開設有多個通孔,以便用螺栓、螺帽將兩個半圓體進行緊固;所述半圓體沿其徑向方向上開口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凸筋,并在該第二凸筋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用于匹配內模本體中第一凸緣上開設有的第一安裝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圓體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加強筋。
8.根據權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模機構包括一墊塊、兩個動力臂、一滑軌及設于滑軌上的滑移架;所述墊塊在其遠離地面的一側端面設為與外模對應的圓弧面,用于容置外模;所述的兩個動力臂分居在墊塊的兩側,且該動力臂內設置有的驅動件相對于滑移架水平設置,用于驅動滑移架在滑軌上進行滑移;所述滑移架中的橫桿上開設有一圓弧槽,并在該圓弧槽的弧面上向下凹陷有一限位槽,用于匹配內模上的限位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該生產線進一步包括一固化工位,其設于玻璃鋼層成形工位與澆筑工位之間,用于對成形于內模上的玻璃鋼層中含有的樹脂進行固化。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鋼纖維混凝土復合管生產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工位為一自旋機構,其通過插條結構的驅動軸插接于該內模中第一轉軸上開設有的凹槽,來驅動內模轉動。
【文檔編號】B29C70/40GK104401018SQ201410653469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7日
【發明者】姚春賢, 蔣培林, 沈平 申請人:云峰管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