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模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
背景技術:
橡膠彈性節點廣泛應用于軌道車輛轉向架上,起到減振和隔振的功能,其對于車輛運行的安全性、舒適性和穩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參見圖1(a)、圖1(b)和圖1(c),橡膠彈性節點由芯軸19、外套20和橡膠21組成,其中,芯軸19、外套20和橡膠21通過熱硫化粘接硫化在一起,橡膠21型面部分開設有兩個通孔。
圖1(a)、圖1(b)和圖1(c)所示橡膠彈性節點的特點在于:(1)由于芯軸19與橡膠21在端部的過渡區為直面,因此,在高壓注射膠料過程中,膠料不可避免地會進入芯軸19骨架與模具之間的間隙;(2)芯軸19骨架端部嵌入模具部分長度較長;(3)為了滿足橡膠彈性節點使用中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向上不同的剛度要求,橡膠21的型面部分設計為開設有通孔的結構形式。上述三方面的特點會造成橡膠彈性節點卡緊在模具內,進而使得橡膠彈性節點硫化后從模具中取出困難。
為解決橡膠彈性節點出模困難的問題,現有的方法為,在設計硫化模具時都采用單腔模,以此導致效率低下且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的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硫化后的橡膠彈性節點從模具中取出困難的技術問題,提出一種高效地對硫化后的橡膠彈性節點從模具中取出,同時,能夠滿足橡膠彈性節點大批量生產要求的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中模,其中,上模包括位于上模頂部的頂板,設置于頂板下方的上芯模固定板,固定設置于上芯模固定板的上芯模,設置于上芯模固定板下方的上推板,以及可限制上芯模固定板沿豎直方向移動的限位件,上芯模為并排設置的多個,上推板對應于上芯模開設有多個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直徑小于橡膠彈性節點外套的外徑;
下模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板,以及固定設置于底板上的下芯模,下芯模為對應于上芯模設置的多個;
中模包括設置于底板上方的下推板,以及對應于相鄰下芯模之間且固定設置于下推板頂部的夾塊,下推板上對應于下芯模開設有多個可套接下芯模上部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直徑小于橡膠彈性節點外套的外徑,下推板沿水平方向的兩端設置有可沿下推板頂部水平滑動的滑塊,滑塊與夾塊之間形成有可夾緊橡膠彈性節點外套外圓周面的第三通孔;
上芯模、夾塊、滑塊及下芯模形成有可容納橡膠彈性節點的型腔。
作為優選,頂板與上芯模固定板之間設置有可使上芯模固定板沿豎直方向運動的導向件,導向件的頂端與頂板固定連接,限位件設置于導向件的底端。
作為優選,導向件為導向桿,上芯模固定板與導向桿間滑動連接。
作為優選,限位件為套接于導向桿底端的擋圈。
作為優選,滑塊靠近模具外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可帶動滑塊水平移動的推拉桿,推拉桿靠近滑塊的一端設置有鎖緊件,鎖緊件對應于推拉桿設置有可與推拉桿套接的凹槽,鎖緊件與滑塊之間沿水平方向壓接,鎖緊件與上推板可拆卸連接。
作為優選,鎖緊件的凹槽與推拉桿間隙配合,鎖緊件與上推板通過螺紋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上推板沿水平方向的兩端固定設置有可推動上推板沿豎直方向移動的上掛板。
作為優選,下推板沿水平方向的兩端固定設置有可推動下推板沿豎直方向移動的下托架。
作為優選,下芯模底部設置有第四通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1)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能夠高效地將硫化后的橡膠彈性節點從模具中取出,同時,能夠滿足橡膠彈性節點大批量生產的要求。
(2)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通過設置上推板和限位件,以此當橡膠彈性節點粘留在上芯模內時,通過上推板的下降可以實現多個橡膠彈性節點同時從上芯模內脫出,同時,通過直接對橡膠彈性節點外套施加壓力,使得在整個脫出過程中橡膠彈性節點的受力均勻。
(3)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通過設置下推板,以此當橡膠彈性節點粘留在下芯模內時,通過下推板的上升可以實現多個橡膠彈性節點同時從下芯模內脫出,同時,通過直接對橡膠彈性節點外套施加壓力,使得在整個脫出過程中橡膠彈性節點受力均勻。
附圖說明
圖1(a)為橡膠彈性節點的全剖主視圖;
圖1(b)為橡膠彈性節點的全剖左視圖;
圖1(c)為橡膠彈性節點的俯視圖;
圖2為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的結構俯視圖;
圖3為圖2中沿A-A的截面視圖;
圖4為圖2中沿B-B的截面視圖;
圖5為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的工作原理圖。
以上各圖中:1、頂板;2、上芯模固定板;3、上芯模;4、上推板;5、限位件;6、第一通孔;7、底板;8、下推板;9、下芯模;10、夾塊;11、第二通孔;12、滑塊;13、第三通孔;14、導向件;15、推拉桿;16、鎖緊件;17、上掛板;18、下托架;19、芯軸;20、外套;21、橡膠。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示例性的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具體描述。然而應當理解,在沒有進一步敘述的情況下,一個實施方式中的元件、結構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結合到其他實施方式中。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3所示的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如圖2-5所示,一種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和中模,其中,上模包括位于上模頂部(即如圖3所示的頂部)的頂板1,設置于頂板1下方(即如圖3所示的下方)的上芯模固定板2,固定設置于上芯模固定板2的上芯模3,設置于上芯模固定板2下方的上推板4,以及可限制上芯模固定板2沿豎直方向移動的限位件5,上芯模3為并排設置的多個,上推板4對應于上芯模3開設有多個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的直徑小于橡膠彈性節點外套20的外徑;
進一步如圖2-5所示,下模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板7,以及固定設置于底板7上的下芯模9,下芯模9為對應于上芯模3設置的多個;
進一步如圖2-5所示,中模包括設置于底板7上方的下推板8,以及對應于相鄰下芯模9之間且固定設置于下推板8頂部的夾塊10,下推板8上對應于下芯模9開設有多個可套接下芯模9上部的第二通孔11,第二通孔11的直徑小于橡膠彈性節點外套20的外徑,下推板8沿水平方向的兩端設置有可沿下推板8頂部水平滑動的滑塊12,滑塊12與夾塊10之間形成有可夾緊橡膠彈性節點外套20外圓周面的第三通孔13;
進一步如圖2-5所示,上芯模3、夾塊10、滑塊12及下芯模9形成有可容納橡膠彈性節點的型腔。
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通過設置上推板4和限位件5,以此當橡膠彈性節點粘留在上芯模3內時,通過上推板4的下降可以實現多個橡膠彈性節點同時從上芯模3內脫出,同時,通過直接對橡膠彈性節點外套20施加壓力,使得在整個脫出過程中橡膠彈性節點的受力均勻;此外,通過設置下推板8,以此當橡膠彈性節點粘留在下芯模9內時,通過下推板8的上升可以實現多個橡膠彈性節點同時從下芯模9內脫出,同時,通過直接對橡膠彈性節點外套20施加壓力,使得在整個脫出過程中橡膠彈性節點的受力均勻。因此,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能夠高效地將硫化后的橡膠彈性節點從模具中取出,同時,能夠滿足橡膠彈性節點大批量生產的要求。
進一步如圖3所示,頂板1與上芯模固定板2之間設置有可使上芯模固定板2沿豎直方向運動的導向件14,導向件14的頂端與頂板1固定連接,限位件5設置于導向件14的底端。
針對上述導向件14的結構,如圖3所示,導向件14可以為導向桿,此時,上芯模固定板2與導向桿間滑動連接。
另外,導向件14還可以為絲杠,此時,上芯模固定板2與導向件14通過絲杠副連接。
針對上述導向件14的結構,如圖3所示,限位件5可以為套接于導向桿14底端的擋圈。
另外,限位件5還可以為固定設置于導向桿14底端的擋塊。
優選的,滑塊12靠近模具外部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可帶動滑塊12水平移動的推拉桿15,推拉桿15靠近滑塊12的一端設置有鎖緊件16,鎖緊件16對應于推拉桿15設置有可與推拉桿15套接的凹槽,鎖緊件16與滑塊12之間沿水平方向壓接,鎖緊件16與上推板4可拆卸連接。本發明通過設置滑塊12、推拉桿15及鎖緊件16,一方面在注膠硫化過程中能夠夾緊橡膠彈性節點,以提高橡膠彈性節點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在打開模具的過程中,實現了利用從外側拉開來消除橡膠彈性節點的橫向約束力,以此使得橡膠彈性節點可輕松取出,進而保證了橡膠彈性節點從模具取出的效率。
針對上述鎖緊件6的安裝方式,可以為:如圖3和圖5所示,鎖緊件16的凹槽與推拉桿15間隙配合,鎖緊件16與上推板4通過螺紋固定連接。
進一步如圖3和圖5所示,上推板4沿水平方向的兩端固定設置有可推動上推板4沿豎直方向移動的上掛板17。本發明設置上掛板17的作用在于,在從上芯模3取件的過程中,便于從模具外施加向下的推力,以實現上推板4對橡膠彈性節點的推出。
進一步如圖3和圖5所示,下推板8沿水平方向的兩端固定設置有可推動下推板8沿豎直方向移動的下托架18。本發明設置下托架18的作用在于,在從下芯模9取件的過程中,便于從模具外施加向上的推力,以實現下推板8對橡膠彈性節點的推出。
進一步如圖3和圖5所示,下芯模9底部可設置有第四通孔,其目的在于,可以使得在注射過程中于模具型腔內部積壓的氣體排出型腔外,以此避免了橡膠彈性節點的橡膠21出現窩氣的缺陷。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參見圖3和圖5,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開模取件的工作過程如下:
對橡膠彈性節點硫化結束后,設備下熱板會帶動模具的整個下模部分往下運動,完成沿I-I平面的分型。
如果有橡膠彈性節點留在了上芯模3內,上掛板17帶動上推板4向下運動,同時,上芯模固定板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會一起往下運動,實現了沿Ⅱ-Ⅱ的分型;上芯模固定板2運動到一定距離后,限位件5限制上芯模固釘板2繼續往下的運動,同時,上推板4仍繼續往下運動,從而實現了沿Ⅲ-Ⅲ平面的分型;此時,上推板5施加給橡膠彈性節點的外套20向下的推力,由于橡膠彈性節點的骨架和橡膠21已經硫化為一個整體,因此,整個橡膠彈性節點在推力的作用下從上芯模3內脫離,從而完成了橡膠彈性節點從上芯模3內取出的過程。
如果有橡膠彈性節點留在了下芯模9內,下托架18帶動下推板8上升,實現了沿Ⅳ-Ⅳ平面的分型,此時下推板8推著外套20使橡膠彈性節點從下芯模9內脫出;當升起一定高度后,推拉桿15拉動滑塊6沿水平方向向模具的外側拉開一定距離,以使得橡膠彈性節點沿橫向的約束力消除,進而使得橡膠彈性節點可輕松取出。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的合模過程與上述過程相反,對此不再進行陳述。此外,本發明橡膠彈性節點注射模具已經順利生產橡膠彈性節點幾萬件,產品合格率為98%以上,且生產過程中工藝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