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工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
背景技術:
復合材料具有高比強、高比模、耐疲勞、多功能、各向異性和可設計性、材料與結構的同一性等優異性能,很快獲得廣泛應用。目前,復合材料已成為航空航天領域四大材料之一,其中,在復合材料飛機零部件裝配,結構件裝配中膠接則是重中之重,與各向同性的金屬材料相比,各向異性的復合材料經過切割或機械加工時會受到嚴重損傷和弱化,其層間剪切變得更敏感。因此,膠接比機械連接更廣泛地應用于復合材料的連接設計中,特別對于單向的復合材料,不允許出現應力集中,膠接為高載荷提供了有效方法。
為了增加復合材料膠接邊緣部位的結構強度,防止復合材料粘貼面邊緣腐蝕和受外力剝離分層變形等損傷,同時還可起到美化和裝飾的作用,所以在膠接后要進行縫外封邊處理,其表面質量要求平整光滑,無溢膠無缺膠現象,不得低于兩側粘貼部位表面0.5mm,不準有順差或逆差。
技術實現要素:
目前,在無縫外封邊勺的情況下對于膠接溢膠的處理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固化前清理。用白棉紗布蘸取無水乙醇或丙酮擦除粘貼面膠層處擠出的膠瘤以外不規則的溢膠,這樣形成的膠層表面質量差,也很容易弄臟零部件表面,操作繁瑣困難,清洗溶劑若流入膠層中會影響膠接質量,溢膠不能完全處理,會增加飛機自身重量,形成膠瘤或游動膠塊。
第二種,固化后修整。以不損傷膠接件的方法,采用合適型號的砂紙 (布)或打磨器將膠接件上的溢膠清理干凈,這樣容易損傷復材纖維,影響飛機質量,表面不美觀,技能依賴性較高,費時費力,影響生產進度,而且打磨時產生大量粉塵,危害人員身心健康。
而且,現有上述兩種方式在處理時為防止出現缺膠現象出現,往往需要比預定多的膠黏劑劑量,造成大量膠黏劑浪費,也給封邊膠接后期處理帶來了大量勞動成本,降低了勞動效率和膠接效果。
因此,復合材料膠接縫外封邊仍是一技術難題。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對縫外封邊膠層表面進行處理,避免膠瘤和游動膠塊的形成,使膠層一次成型,處理操作簡單、便捷,生產效率高;同時可避免返工打磨,保護員工身心健康,降低生產損耗和勞動強度以及對操作技能的依賴性,通用性強;且結構簡單,加工生產容易,成本低,有利于批量生產并普及應用的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包括有握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所述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是封邊勺接頭、修邊鏟接頭、膠接勺接頭、涂敷勺接頭中的任意兩個,并分別設于握柄的左右兩端。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分別可拆卸更換地安裝在握柄的左右兩端。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與握柄連接的端部分別設有第一外螺紋部和第二外螺紋部,所述握柄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外螺紋部和第二外螺紋部匹配的第一內螺紋座和第二內螺紋座;組裝時,所述第一外螺紋部和第二外螺紋部分別擰入在第一內螺紋座和第二內螺紋座內。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的端部均為圓柱形端頭,所述握柄為圓柱體,所述圓柱形端頭的軸芯與握柄的軸芯位于同一直線上。
進一步地,所述握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握柄的表面設有防滑花紋。
進一步地,所述握柄、第一接頭和第二接頭均采用金屬材質制作。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即可對縫外封邊膠層表面進行處理,避免了膠瘤和游動膠塊的形成,使膠層一次成型,處理操作簡單、便捷,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進度;同時也避免了返工打磨,既保護了員工身心健康,又降低了生產損耗和勞動強度以及對操作技能的依賴性,可運用于各種膠接,通用性強;而且封邊勺結構簡單,加工生產容易,成本低,有利于批量生產并普及應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實施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和圖2中所示: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包括有握柄1、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所述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是封邊勺接頭、修邊鏟接頭、膠接勺接頭、涂敷勺接頭中的任意兩個,并分別設于握柄1的左右兩端。其中,所述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分別可拆卸更換地安裝在握柄1的左右兩端;具體結構可以為:如圖1所述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可以分別是封邊勺接頭和修邊鏟接頭(當然也可以是膠接勺接頭或涂 敷勺接頭),所述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與握柄1連接的端部分別設有第一外螺紋部21和第二外螺紋部31,所述握柄1的左右兩端分別設有與第一外螺紋部21和第二外螺紋部31匹配的第一內螺紋座11和第二內螺紋座12;組裝時,所述第一外螺紋部21和第二外螺紋部31分別擰入在第一內螺紋座11和第二內螺紋座12內;而且,所述握柄1、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均采用金屬材質制作,且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的端部均為圓柱形端頭,所述握柄1為圓柱體,所述圓柱形端頭的軸芯與握柄1的軸芯位于同一直線上。
本實用新型所述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使用時,需要在復合材料膠接固化之前,通過第一接頭2(即封邊勺)緊靠縫外膠層不平地方的表面,并以合適的角度及速度勻速沿著膠接縫刮平整光滑;通過第二接頭3(即修邊鏟)將有溢膠的地方鏟掉;通過第一接頭2(即封邊勺)將低于結構件表面0.5mm的膠層進行填補修平,以達到工藝要求。
這樣,通過本實用新型所述復合材料縫外封邊勺即可對縫外封邊膠層表面進行處理(包括膠層表面美觀、流線和溢膠清理),避免了膠瘤和游動膠塊的形成,使膠層一次成型,處理操作簡單、便捷,提高了生產效率和進度;同時也避免了返工打磨,既保護了員工身心健康,又降低了生產損耗和勞動強度以及對操作技能的依賴性,可運用于各種膠接,通用性強;而且封邊勺結構簡單,加工生產容易,成本低,有利于批量生產并普及應用。
另外,所述握柄1的表面設有防滑花紋13。這樣即可增強握柄1的握持力,不易滑脫,使用操作更穩定、更輕松,進一步提高縫外封邊膠層表面的處理效果。
當然,所述握柄1、第一接頭2和第二接頭3一體成型。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 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