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模具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模具的剪切水口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企業對注塑成型類模具都需要采用二次加工來切斷水口料,由于上、下模芯的相對面上分別開設有產品模腔和水口流道;在產品出模后,通過水口連在一起,需切除水口。通常情況下是采用人工修剪水口料或采用機械手修剪水口料。由于兩種方式成本相對較高,修剪不一致,切斷面不平整或者修剪時誤傷產品,容易增加了不良率,影響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單便利,工作效率高,產品質量好且能在模具內自動實現切料的模具的剪切水口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模具的剪切水口機構,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間設置有產品空腔,所述上模板設置有與產品空腔相互導通的水口流道,所述下模板上設置有用于修剪水口料的剪切水口裝置,所述剪切水口裝置包括導向鑲塊、導柱以及固定在導向鑲塊上的往復桿,所述導向鑲塊上設置有剪切水口料的切削刃組件。
作為優選:所述切削刃組件包括有鑲設在導向鑲塊內的彈性件以及滑動配合在彈性件上的彈性切削刃。
作為優選:所述上模板一側設置有限制導向鑲塊位移的限位塊。
作為優選:所述下模板上設置有頂桿,該頂桿貫穿下模板設置并抵在產品空腔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上模板打開后,導向鑲塊上的彈性件不在受壓力上彈,接著使得導向鑲塊內的切削刃彈出以實現對水口料切削,修剪,合模后,切削刃組件又會在壓力的的作用下縮回到導向鑲塊內,整個切削過程模具開模的過程中自動實現切料,工作效率高且能有效的確保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模具的剪切水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模具的剪切水口機構,包括上模板1、下模板2,上模板1和下模板2之間設置有產品空腔3,上模板1設置有與產品空腔3相互導通的水口流道4,下模板2上設置有用于修剪水口料的剪切水口裝置5,剪切水口裝置5包括導向鑲塊51、導柱52以及固定在導向鑲塊上的往復桿53,導向鑲塊51上設置有剪切水口料的切削刃組件54。
切削刃組件54包括有鑲設在導向鑲塊51內的彈性件541以及滑動配合在彈性件541上的彈性切削刃542,彈性切削刃542、彈性件541均通過彈簧實現彈性往復,以確保切削刃組件54對水口料的切削。
上模板1一側設置有限制導向鑲塊位移的限位塊6,限位塊6的設置固定導向鑲塊51位置以確保產品空腔3大小勻稱,產品質量穩定。
下模板2上設置有頂桿7,該頂桿7貫穿下模板2設置并抵在產品空腔3內,頂桿7的作用是推出產品。
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各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