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塑膠產品通過注塑模具進行成型,例如為電子產品的外殼等塑膠件,采用機械化生產,產量大,成本低,注塑成型技術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特別是電子產品的普及,需要進行各類殼體制備,于是針對注塑模具的改進也成為廣泛研究的課題。
在注塑生產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三板模,具有產品脫料簡單、注塑面美觀、注塑壓力低的特點。三板模重要步驟是開模,常用三板模有三次分型,第一次在流道推板與母模板之間,第二次在流道推板與上固定板之間,第三次在母模板與公模板之間。具體的,當公模側起初受到注塑機的拉力時,公母模板之間由于裝有開閉器,而流道推板與母模板之間沒有任何連接和阻力,這時在拉力作用下流道推板與母模板首先分開,母模板隨著公模板一起向后運動,運動到設定距離時,被小拉桿限位塊擋住,由于母模板隨注塑機動模側繼續向后運動,這樣小拉桿也被帶動,它又帶動流道推板運動一個設定距離,以便將流道打下,這個設定距離運動完后,小拉桿和母模板都停止運動。最后注塑機動模側繼續向后運動,拉力不斷增大,超過開閉器鎖緊力,母模板與公模板分開,分開到設定距離時停止不動;在推料針的推動下,頂出板帶動頂出機構開始頂出動作,將成品頂出,自動落到產品框中。
由于流道是注塑中產生的廢料,最終需要與產品進行分離,現有結構中流道在流道推板作用下脫離拉料針后,流道繼續留在水口推板上,未與產品分離,無法單獨自動掉落,需要通過人工或機械手取出,延長生產時間,降低工作效率;又因流道推板與前模A板分層分布,增加了流道長度,流道廢料量增加,浪費原料,批量化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縮短流道,提高生產效率的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包括面板、法蘭、唧嘴、前模板、導向柱和流道形腔,所述面板與法蘭連接,所述唧嘴設于面板內與法蘭連接;所述導向柱設于面板上,所述前模板貫穿設于導向柱上,所述流道形腔設于前模板上連通唧嘴;所述前模板上設有U型槽,所述U型槽內設有對應的流道推板,所述流道推板上貫穿設有限位導向螺絲與面板連接。
所述流道推板為U型板,嵌入到前模板U型槽內。
所述流道形腔內為流道,流道的側流道經過流道推板的U型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流道推板嵌入到前模板內,減小流道長度,同時簡化模具結構,開模時由重力和慣性作用下,流道脫離流道形腔,流道推板在限位導向螺絲作用下把流道帶出,并將產品與連接流道拉斷,流道在重力作用下自動脫落,提高生產效率和自動化水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的開模前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的開模前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的開模后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的開模后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4所示,一種注塑模具三板模流道自動脫落結構,包括面板1、法蘭2、唧嘴3、前模板4、導向柱5和流道形腔6,所述面板1與法蘭2連接,所述唧嘴3設于面板1內與法蘭2連接;所述導向柱5設于面板1上,所述前模板4貫穿設于導向柱5上,所述流道形腔6設于前模板4上連通唧嘴3;所述前模板4上設有U型槽41,所述U型槽41內設有對應的流道推板7,所述流道推板7上貫穿設有限位導向螺絲8與面板1連接。
所述流道推板7為U型板,嵌入到前模板4的U型槽41內。
所述流道形腔6內為流道9,流道9的側流道91經過流道推板7的U型板。
實際應用中,注塑完成后,卸去模壓,進行開模,前模板4帶動流道推板7與面板1分離,流道9脫離面板1和唧嘴3,由于流道推板7受到限位導向螺絲8的前進設定距離停止,而流道推板7反向推住流道9的側流道91,流道9從前模板4內的流道形腔6脫離,并與產品間的連接切斷,與產品分離,在重力作用下,流道9從流道推板7的U型板開口處脫落到盛料框中,無需人工或機械手將流道取下,提高生產效率,實現自動化生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