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具的洗模方法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具的洗模方法改良,利用一特殊形狀的洗模墊片,避免射出成型模的上、下合模區直接接觸,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加快洗模速度,提升洗模效率。
現今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由一上模與一下模構成。
參閱
圖1,射出成型模下模俯視圖。射出成型模上模結構與下模相同,因此圖中不顯示,并同時參閱圖2,圖2是圖1中A-A斷面的剖示圖。射出成型模下模10包含一模穴(Cavity)12、一注膠道(Runner)14、一注膠口(Gate)16、一排氣孔(vent)18、一合模區19。對于一室溫下呈固體顆粒狀的低分子量(Low Molecular Weight)熱固性塑膠,由模具加熱裝置加溫至其玻璃轉移溫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之上,使其具有流動性,再利用一擠出裝置,將該加熱的膠料擠壓流過注膠道14,自注膠口16注入并填滿模穴12,模穴12由合模區19圍住,以阻止膠料向模穴12外流出,而模穴12內的原有空氣自排氣孔18排出。射出成型模之內有一加熱板裝置,加熱膠料并保持固定的模溫,供射出成型模中的熱固性塑膠進行交鏈(Crosslink)熟化反應,經過一段時間后,形成熱固性高分子量(Hight Molecular Weight)的熟化塑膠,該熟化塑膠的形狀不會因往后的加熱而變形。上述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法廣泛應用于集成電路(IC)的封裝(Package)制程中。
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在使用多次(約500次)后,少量殘留膠料粘附在模上,使得后續的成品表面不光滑,或阻塞部分塑膠通道及排氣孔,影響膠料的流動,便得射出成型失敗。因此,射出成型模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需進行殘留膠料的清除處理,以確保成品品質。
現今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具的洗模方法,有下列四個步驟第一,壓餅式(compressed Type)洗模,清洗排氣孔與合模區;第二,灌膠式(Transfer Type)洗模,清洗模穴,注膠道與注膠口;第三,壓餅式洗模,清洗灌膠式洗模后殘留的膠料;第四,膠模膠的洗模,潤滑模具使得成品容易脫模。
壓餅式洗模是將一固體片狀低分子量的洗模膠(通常與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時的塑膠相同)置于射出成型模之上,利用該射出成型模的合模壓力對片狀洗模膠作上、下加壓,同時加熱該低分子量的洗模膠,使軟化并具有流動性,該洗模膠分散于合模區及排氣孔區域上,以清除其上的殘膠。灌膠式洗模是利用一洗模墊片,由射出成型模上、下模的合模區夾住,洗模墊片在模穴區間并有一鏤空的孔洞,以供洗模膠能灌通于上、下模穴內,清洗模穴,接著依照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的制程,將膠料擠壓入模中,僅清洗模穴、注膠道、注膠口的區域。
參閱圖3,習用洗模墊片與射出成型模下模俯視圖。同時參閱圖4,圖4是圖3中B-B斷面的剖示圖。其中洗模墊片20位于合模區19上,并被上、下模的合模區(191與193、192與194)夾住,其中并有一孔洞,以供洗模膠灌通于上、下模穴中。
壓餅式洗模的片狀洗模膠,其面積大小一般為欲清洗區域面積的三分之二,藉合模壓擠、加熱軟化,將洗模膠分散于欲清洗的排氣孔與合模區上,但是,其流動特性與分布均勻性不易掌握,帶有無法完全覆蓋欲清洗區域的情形發生,使得清洗效果不佳,以致于需增加清洗次數,增加洗模成本與時間。
壓餅式洗模時,上、下模的合模區夾住固體片狀洗模膠,其材質十分堅硬,因此,合模區承受合模的巨大壓力,此一壓力經常損壞合模區,一旦合模區受損,該射出成型模便不能再使用,因此,生產成本增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洗模方法的缺點,提供一種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具的洗模方法改良。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包括一特殊形狀的洗模墊片,該洗模墊片的鏤空部分擴大至包含射出成型模上的合模區及排氣孔,同時該洗模墊片的厚度夠大,以使得射出成型模在合模時,其上、下合模區并不接觸;再將洗模膠注入射出成型模中,填充其模穴、注膠道、注膠孔、排氣孔、上合模區、下合模區間隙,經加熱熟化該洗模膠后,將熟化的洗模膠脫模而出,以一次完成清洗該模穴、注膠道、注膠孔、排氣孔、上合模區、下合模區。利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地保護射出成型模的上、下合模區,延長其使用壽命,同時加快洗模速度,提升洗模效率及降低洗模成本。
為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與功效,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其中,附圖的安排為圖1為現有技術中射出成型模下模俯視圖。
圖2為圖1中A-A斷面的剖示圖。
圖3為現有技術洗模墊片與射出成型模下模俯視圖。
圖4為圖3中B-B斷面的剖示圖。
圖5為本發明洗模墊片與射出成型模下模俯視圖。
圖6為圖5中C-C斷面的剖示圖。
參閱圖5,本發明洗模墊片與射出成型模下模俯視圖。同時參閱圖6,圖5中C-C斷面的剖示圖。其中洗模墊片33包圍住合模區19的外緣,且厚度夠大,使得射出成型模上、下模在合模時,上、下合模區(191與193、192與194)不會直接接觸到并留空隙。洗模時,將預熱后軟化的洗模膠,擠壓注入其中,并填滿模穴12、注膠道14、注膠孔16、排氣孔18、上、下合模區的間隙,接著經加熱熟化后,以清洗射出成型模上所殘留的膠料。現有技術的壓餅式洗模方式將不再使用,其清洗合模區及排氣孔的功能,由本發明的洗膜方法,一次完成。
一般合模壓力為膠料射出壓力的三至四倍,依本發明的洗模方法,合模壓力由合模區外緣的部分承接,而該部分雖然會因合模壓力的重壓發生損害,不過,藉由較大面積的洗模墊片以降低實際承受的壓力,所以其損害程度也同時降低。此外,該部分區域位于模穴12、注膠道14、注膠孔16、排氣孔18、上合模區191與192、下合模區193與194之外,因此并不會損壞最重要的合模區,延長模具使用壽命。
一般射出成型模是由復數個小模具元件組合而成,其精度約為1條(千分之一英寸),現有技術壓餅式洗模方法時,易造成合模壓力對該小模具元件接合的精度位移,本發明洗模方法中,并不壓著該精密的模具元件,因此,本發明洗模方法不會造成射出成型模中小模具元件接合的精度位移,提高該射出成型模的使用壽限,減少生產成本。
現有技術洗模方法共四個步驟,包括第一,壓餅式洗模,清洗排氣孔與合模區;第二,灌膠式洗模,清洗模穴與注膠道;第三,壓餅式洗模,清洗灌膠式洗模后殘留的膠料;第四,膠模膠的洗模,潤滑模具使得成品容易脫模。其中第一、二、三步驟皆需以人工方式將片狀洗模膠或洗模墊片置入射出成型模中,相當耗時,而本發明洗模方法只需一個步驟,利用本發明特殊洗模墊片阻隔,以灌注洗模膠方式,一次完成清洗模穴12、注膠道14、注膠孔16、排氣孔18、上合模區、下合模區,省去現有技術的壓餅式洗模所訴求的清洗合模區及排氣孔功能。
上述本發明的主要精神,在說明一特殊形狀的洗模墊片,包圍住合模區外緣,且厚度夠大,使得射出成型模上、下模在合模時,上、下合模區留有空隙,而該洗模墊片的形狀依照該模具的合模區形狀而改變,因此不以上述本發明說明的模具圖樣為限。此外,由復數個單一模穴的模具所組成的大型模具,其洗模墊片依照該模具的合模區外緣作擴充時,亦屬本發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具的洗模方法改良,包括一特殊形狀的洗模墊片,其特征為該洗模墊片的鏤空部分擴大至包含射出成型模上的合模區及排氣孔,同時該洗模墊片的厚度夠大,以使得射出成型模在合模時,其上、下合模區并不接觸;再將洗模膠注入射出成型模中,填充其模穴、注膠道、注膠孔、排氣孔、上合模區、下合模區間隙,經加熱熟化該洗模膠后,將熟化的洗模膠脫模而出,以一次完成清洗該模穴、注膠道、注膠孔、排氣孔、上合模區、下合模區。
全文摘要
熱固性塑膠射出成型模具的洗模方法改良,是將材質為紙的特殊形狀洗模墊片置入射出成型模中,其鏤空區包含射出成型模的合模區及排氣孔,其厚度使得上、下合模區在合模時不直接接觸,以供預熱軟化的熱固性洗模膠擠壓注入其內,經加熱熟化后,以清洗射出成型模的合模區、模穴、排氣孔、注膠道、注膠口上所殘留的膠料,保護射出成型模的上、下合模區,延長其使用壽命,加快洗模速度,提升洗模效率,降低洗模成本。
文檔編號B29C33/72GK1194199SQ97103619
公開日1998年9月30日 申請日期1997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1997年3月20日
發明者黃建屏 申請人:超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黃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