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硅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708878閱讀:955來源:國知局
一種硅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硅膠模具,包括基膠、若干防止其收縮的柔性支撐件和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柔性支撐件和玻璃纖維網格布緊貼的內嵌于所述基膠內且尺寸相互適配。其克服了現有硅膠模具易變形、易收縮的缺點。
【專利說明】
一種硅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模具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它涉及一種硅膠模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模具是工業生產上用以注塑、吹塑、擠出、壓鑄或鍛壓成型、冶煉、沖壓、拉伸等方 法得到所需產品的各種模子和工具,其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制 件。按照模具本身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為:塑料模具、橡膠模具和粉末冶金模具等。
[0003] 制作硅膠模具是采用制作工藝品的專用模具膠,硅膠的特點是耐高溫,耐腐蝕,抗 撕拉性強,仿真精度高。然而,由于原材料密度大且硅膠本身流動性好,導致硅膠模具重量 大、易變型,且受時間、溫度和翻模次數等因素的影響,模具本身會發生收縮而影響其精度。
[0004] 目前,申請公布號為CN103587008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制作仿磚貼面材料的硅 膠模具,采用硅膠:固化劑:硅油:色漿:聚苯顆粒等于100:2-2.5:1-4:0.1-0.5:0.5-3的重 量比,制備硅膠模具,在硅膠中添加了聚苯顆粒及甲基硅油,由于聚苯顆粒體積大密度小, 質量輕,制作出來的模具不但降低了價格,且質輕;而甲基硅油能減少硅膠的收縮,但是由 于硅膠本身的流動性好,硅膠模具仍具有易變形的缺點,且受時間、溫度和翻模次數等因素 的影響,模具本身仍會發生收縮。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硅膠模具,其克服了現有硅膠模具易變形、易收縮的 缺點。
[0006]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硅膠模具,包括基膠,所述硅膠模具還包括若干防止其收縮的柔性支撐件和玻璃 纖維網格布,所述柔性支撐件和玻璃纖維網格布緊貼的內嵌于所述基膠內且尺寸相互適 配。
[0007] 通過內嵌柔性支撐件,柔性支撐件為鋁、鐵、亞克力、有機玻璃、木板等材料制成的 柔性支撐板,作為優選,柔性支撐件設置有若干定位孔,柔性支撐件不會受時間、溫度和翻 模次數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收縮和變形,從而使基膠包覆在柔性支撐件外也不會發生收縮 和變形,且在定位孔內填滿基膠,相當于基膠包覆在定位孔之間的柔性支撐件上,進一步 防止了硅膠模具在小范圍內收縮和變形,玻璃纖維網格布緊貼于柔性支撐件而防止柔性支 撐件與基膠發生相對滑動,使柔性支撐件與基膠連接更加穩固,進一步的防止了硅膠模具 發生收縮。
[0008] 進一步的,所述基膠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分:硅膠:1000份;交聯劑:18-28 份;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2-6份;白炭黑:10-70份;納米碳酸鎂:10-80份;甲基硅油:25-35 份;色楽2-4份;聚苯顆粒:10-20份。
[0009] 其中,交聯劑和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相互配合起到固化劑的作用,且硅膠、甲基硅 油、色漿和聚苯顆粒均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的。交聯劑可以為常見的正硅酸乙酯或甲 基三乙氧基硅烷,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起到催化劑作用,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為國際公認 的無毒有機錫穩定劑,具有非常好的潤滑性、耐候性、透明性和配伍性,無硫化污染,無滲出 性,在制作的過程調整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和交聯劑的添加比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來控 制各種反應時間。
[0010]添加白炭黑和納米碳酸鎂作為補強填料來提高強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其中白 炭黑優選為氣相白炭黑,氣相白炭黑粒徑小、比表面積大,從而補強效果好,且不會影響硅 膠模具的顏色,增白效果好,使其顏色保持長久不變,且其二者的組合大大提高了拉伸強 度。
[0011]上述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 步驟1: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并用脫模劑處理潤滑,備用; 步驟2:將硅膠、甲基硅油、色漿、聚苯顆粒、白炭黑、納米碳酸鎂、交聯劑和二月桂酸二 正辛基錫按照比例置于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具體操作如下: P1:將硅膠、甲基硅油、色漿、聚苯顆粒、白炭黑、納米碳酸鎂按照比例置于容器中進行 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P2:交聯劑和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按照比例加入P1中形成的混合物中,形成制作硅膠 豐旲具的基月父; 步驟3: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3-6_的第一膠層; 步驟4:將柔性支撐件及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 具體操作如下: S1: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 S2:將基膠向S1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 S3:將柔性支撐件鋪設在S2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 S4:將基膠向S3中的柔性支撐件上進行涂刷,形成第三膠層; S5: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三膠層上; S6:將基膠向S5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 S7:將柔性支撐件鋪設在S4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 S8:將基膠向S7中的柔性支撐件上進行涂刷,形成第四膠層; S9: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四膠層上; S10:將基膠向S9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 步驟5:將基膠向步驟4中的柔性支撐件、玻璃纖維網格布及第一膠層上進行涂刷,形成 厚度為3_5mm的第二膠層; 步驟6:待基膠在15-28Γ下固化10-15小時后,將其與模坯分離,得硅膠模具。
[0012] 在制作過程中,將步驟2中基膠的制作分為P1和P2兩部分,當P2中的交聯劑和催化 劑加入混合物中后基膠就開始固化,因此將P1中的混合物制備好備用,當準備好開始進行 步驟3后再進行P2,可以避免基膠因加入交聯劑和催化劑后長時間未使用而在硅膠模具制 作過程中發生固化而影響硅膠模具的質量甚至造成基膠的報廢,而造成浪費。
[0013] 在步驟4中三層玻璃纖維網格布夾設兩層柔性支撐件,即柔性支撐件的上下兩面 都設有玻璃纖維網格布,基膠將定位孔填滿且基膠將玻璃纖維網格布刷透,使基膠在定位 孔處完全包覆在柔性支撐件上,同時玻璃纖維網格布緊固在基膠和柔性支撐件之間,基 膠、玻璃纖維網格布、柔性支撐件和定位孔之間不會產生空隙,有效防止基膠和柔性支撐件 之間發生相對滑動,從而進一步防止硅膠模具發生收縮。
[0014] 作為優選,所述S3中的柔性支撐件的定位孔孔徑為5-15mm,所述S7中的柔性支撐 件的定位孔孔徑為16_25mm。
[0015] S3中的柔性支撐件靠近模坯,即硅膠模具靠近S3中的柔性支撐件一側設置有紋 路,設置有較小孔徑的定位孔即使硅膠模具在較小的范圍內被柔性支撐件進行固定,從而 防止硅膠模具在較小范圍內發生收縮,而影響紋路的精度;S7中的柔性支撐件靠近遠離模 坯,即硅膠模具靠近S7中的柔性支撐件一側通常為平面設置,該平面對精度要求較低,設置 有較大孔徑的定位孔即使硅膠模具在較大的范圍內被柔性支撐件進行固定,從而防止硅膠 模具大范圍的發生收縮,且設置有較大孔徑的定位孔減小柔性支撐件的重量,從而減小硅 膠模具的重量,進而方便了硅膠模具的使用。
[0016] 作為優選,完成步驟2到完成步驟5的時間為1-3小時。
[0017] 在步驟2完成后基膠就已經慢慢開始發生固化,因此需要在避免基膠在制備完成 后長時間未使用或者制作過程時間過長而使基膠在硅膠模具制作過程中發生固化而影響 硅膠模具的質量甚至造成基膠的報廢,而造成浪費。
[0018] 本發明的優點是: 1、 內嵌設置有若干定位孔的柔性支撐件,柔性支撐件不會受時間、溫度和翻模次數等 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收縮和變形,從而使基膠包覆柔性支撐件外也不會發生收縮和變形甚至 撕裂,且在定位孔內填滿基膠,相當于基膠包覆在定位孔之間的柔性支撐件上,進一步防止 了硅膠模具在小范圍內收縮和變形; 2、 依照一定順序將三層玻璃纖維網格布夾設兩層柔性支撐件內嵌于硅膠模具內,即柔 性支撐件的上下兩面都設有玻璃纖維網格布,基膠將定位孔填滿且基膠將玻璃纖維網格布 刷透,使基膠在定位孔處完全包覆在柔性支撐件上,同時玻璃纖維網格布緊固在基膠和柔 性支撐件之間,基膠、玻璃纖維網格布、柔性支撐件和定位孔之間不會產生空隙,有效防止 基膠和柔性支撐件之間發生相對滑動,從而進一步防止硅膠模具發生收縮; 3、 添加白炭黑和納米碳酸鎂作為補強填料來提高強度、耐磨性和抗老化性,且不會影 響硅膠模具的顏色,增白效果好,使其顏色保持長久不變,且其二者的組合大大提高了拉伸 強度; 4、 生產工藝操作簡單、完善,在制作的過程調整各種原料的比例,充分控制好各種反應 時間,在達到最優時生產的硅膠模具具有耐高溫、耐腐蝕、抗撕拉性強、不易變形和收縮等 優點。
【附圖說明】
[0019] 圖1為本發明中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應該理解的是,本發明實施例所述制備 方法僅僅是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發明的構思前提下對本發明制 備方法的簡單改進都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
[0021] 實施例一: (1)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將模坯及矩形條用脫模劑處理潤滑后 備用; (2) 將硅膠1000g、甲基硅油25g、色衆2g、聚苯顆粒10g、氣相白炭黑10g、納米碳酸鎂80g 置于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3) 正硅酸乙酯28g、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2g、上述混合物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 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4) 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3-6_的第一膠層; (5)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防止璃纖維網格布的網格中存在空隙而影響硅膠模具的質量; (6) 將定位孔孔徑為5mm的有機玻璃板鋪設在(5)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有機玻璃板的 厚度為3mm,將基膠向有機玻璃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三膠層,保證玻璃 纖維網格布通過基膠與有機玻璃板緊貼,防止定位孔處存在空隙而影響硅膠模具的質量; (7)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三膠層上,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 刷透; (8) 將定位孔孔徑為25mm的木板鋪設在(7)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木板的厚度為5mm, 將基膠向木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四膠層; (9)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四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 (10) 將基膠向(9)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基膠緊貼矩形條內壁產生水 平面,形成厚度為3-5_的第二膠層; (11) 待基膠在28°C下固化15小時后,將其與模坯分離,得硅膠模具。
[0022] 完成步驟(3)-(10)過程的時間為3小時,且制得的硅膠模具在養護24小時后使用 較佳。
[0023] 實施例二: (1)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本實施例中較為優選的設置為邊框包 括四條首尾可拆卸連接的矩形條,便于硅膠模具從模坯中脫出,將模坯及矩形條用脫模劑 處理潤滑后備用; (2) 將硅膠1000g、甲基硅油35g、色衆4g、聚苯顆粒20g、氣相白炭黑40g、納米碳酸鎂10g 置于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3)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18g、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6g、上述混合物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 并充分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4) 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3-6_的第一膠層; (5)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 (6) 將定位孔孔徑為10mm的鋁板鋪設在(5)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有鋁板的厚度為4mm, 將基膠向有機玻璃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三膠層; (7)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三膠層上,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 刷透; (8) 將定位孔孔徑為16mm的亞克力板鋪設在(7)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亞克力板的厚 度為4.5mm,將基膠向亞克力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四膠層; (9)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四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 (10) 將基膠向(9)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基膠緊貼矩形條內壁產生水 平面,形成厚度為3-5_的第二膠層; (11) 待基膠在20 °C下固化10小時后,將矩形條從模坯上拆卸下來,使硅膠模具與模坯 分離,得硅膠模具。
[0024]完成步驟(3)-(10)過程的時間為1小時,且制得的硅膠模具在養護24小時后使用 較佳。
[0025] 實施例三: (1)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本實施例中較為優選的設置為邊框包 括兩條首尾可拆卸連接的L形固定條,便于硅膠模具從模坯中脫出,將模坯及固定條條用脫 模劑處理潤滑后備用; (2) 將硅膠1000g、甲基硅油30g、色漿3g、聚苯顆粒15g、氣相白炭黑70g、納米碳酸鎂50g 置于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3) 正硅酸乙酯23g、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4g、上述混合物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 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4) 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3-6_的第一膠層; (5)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防止璃纖維網格布的網格中存在空隙而影響硅膠模具的質量; (6) 將定位孔孔徑為15mm的鐵板鋪設在(5)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鐵板的厚度為3.5mm, 將基膠向鐵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三膠層,保證玻璃纖維網格布通過基 膠與鐵板緊貼,防止定位孔處存在空隙而影響硅膠模具的質量; (7)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三膠層上,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 刷透; (8) 將定位孔孔徑為20mm的不銹鋼板鋪設在(7)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不銹鋼板的厚 度為3mm,將基膠向不銹鋼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四膠層; (9)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四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 (10) 將基膠向(9)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基膠緊貼矩形條內壁產生水 平面,形成厚度為3-5_的第二膠層; (11) 待基膠在15 °C下固化12小時后,將固定條從模坯上拆卸下來,使硅膠模具與模坯 分離,得硅膠模具。
[0026]完成步驟(3)-(10)過程的時間為2小時,且制得的硅膠模具在養護24小時后使用 較佳。
[0027] 對比例一: 目前,申請公布號為CN104943039A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種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 實施例如下: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硅膠模具制作方法,該硅膠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 按硅膠:固化劑:硅油:色漿:聚苯顆粒= 100:3:2:0.3:1的重量比配置生產模具的 原料;以硅膠l〇〇〇g為例,取硅膠l〇〇〇g,固化劑30g,硅油20g,色漿3g,聚苯顆粒10g;其中,固 化劑為正硅酸乙酯或有機錫,選用固化劑的目的是,便于充分控制好各種反應時間;硅油為 甲基硅油為粘度100 ±8mm2/s的甲基硅油,選用甲基硅油的目的是,硅油能減少硅膠的收 縮,因此使制作出來的硅膠模具不易變形;選用聚苯顆粒的目的是,由于聚苯顆粒體積大密 度小,質量輕,制作出來的模具不但降低了價格,且質輕; (2) 將硅膠盛入塑膠盆; (3) 將硅油、色漿、聚苯顆粒加入塑膠盆中并與硅膠攪拌均勻,靜止2-5分鐘; (4) 將固化劑加入塑膠盆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 (5) 加入硅膠稀釋劑,直至混合均勻為止;混合時間優選為3-5分鐘; (6) 模具硅橡膠與固化劑混合后,室溫下即進行反應,并釋放低分子醇,為使醇分子脫 離膠體,故需在負壓下排泡1-3分鐘; (7) 在模具未固化前,采用與模具平面大小一致的可彎曲板材表面涂刷脫模劑風干后 壓在模具上,同時,用滾筒滾壓板材,反復滾壓3-5次,直止壓平硅膠模具;其中,可彎曲板材 為有機玻璃、PVC板或厚模板,彎曲度數為15-30°,選用可彎曲板材的目的是,為了使得板材 與模具的表面能更貼合; (8) 完成步驟(7)后,再采用一張厚重板材壓住硅膠模具,直止脫模時,再取出。其中,厚 重板材是指厚重平整光滑的板材,如:厚度是20厘米的木板/PVC板/石板,或2-4厘米的金屬 板。
[0028] 對比例二: (1)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本實施例中較為優選的設置為邊框包 括四條首尾可拆卸連接的矩形條,便于硅膠模具從模坯中脫出,將模坯及矩形條用脫模劑 處理潤滑后備用; (2) 將硅膠1000g、甲基硅油35g、色漿4g、聚苯顆粒20g、氣相白炭黑52g置于容器中進行 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3)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18g、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6g、上述混合物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 并充分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4) 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15-25的膠層; (5) 待基膠在20°C下固化10小時后,將矩形條從模坯上拆卸下來,使硅膠模具與模坯分 離,得硅膠模具。
[0029] 完成步驟(3)-(4)過程的時間為1小時,且制得的硅膠模具在養護24小時后使用較 佳。
[0030] 對比例三: (1)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本實施例中較為優選的設置為邊框包 括四條首尾可拆卸連接的矩形條,便于硅膠模具從模坯中脫出,將模坯及矩形條用脫模劑 處理潤滑后備用; (2) 將硅膠1000g、甲基硅油35g、色漿4g、聚苯顆粒20g、納米碳酸鎂52g置于容器中進行 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3)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18g、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6g、上述混合物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 并充分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4) 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15-25的膠層; (5) 待基膠在20°C下固化10小時后,將矩形條從模坯上拆卸下來,使硅膠模具與模坯分 離,得硅膠模具。
[0031]完成步驟(3)-(4)過程的時間為1小時,且制得的硅膠模具在養護24小時后使用較 佳。
[0032] 對比例四: (1)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本實施例中較為優選的設置為邊框包 括四條首尾可拆卸連接的矩形條,便于硅膠模具從模坯中脫出,將模坯及矩形條用脫模劑 處理潤滑后備用; (2) 將硅膠1000g、甲基硅油35g、色漿4g、聚苯顆粒20g、氣相白炭黑70g、納米碳酸鎂50g 置于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3)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18g、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6g、上述混合物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 并充分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4) 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15-25的膠層; (5) 待基膠在20°C下固化10小時后,將矩形條從模坯上拆卸下來,使硅膠模具與模坯分 離,得硅膠模具。
[0033]完成步驟(3)-(4)過程的時間為1小時,且制得的硅膠模具在養護24小時后使用較 佳。
[0034] 對比例五: (1) 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本實施例中較為優選的設置為邊框包 括兩條首尾可拆卸連接的L形固定條,便于硅膠模具從模坯中脫出,將模坯及固定條條用脫 模劑處理潤滑后備用; (2) 將硅膠1000g、甲基硅油30g、色漿3g、聚苯顆粒15g置于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 均勻,備用; (3) 正硅酸乙酯23g、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4g、上述混合物加入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 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4) 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3-6_的第一膠層; (5)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防止璃纖維網格布的網格中存在空隙而影響硅膠模具的質量; (6) 將定位孔孔徑為15mm的鐵板鋪設在(5)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鐵板的厚度為3.5mm, 將基膠向鐵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三膠層,保證玻璃纖維網格布通過基 膠與鐵板緊貼,防止定位孔處存在空隙而影響硅膠模具的質量; (7)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三膠層上,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 刷透; (8) 將定位孔孔徑為20mm的不銹鋼板鋪設在(7)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不銹鋼板的厚 度為3mm,將基膠向不銹鋼板上進行涂刷,使基膠填滿定位孔,形成第四膠層; (9) 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四膠層上,并將基膠向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 且刷透; (10) 將基膠向(9)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并且基膠緊貼矩形條內壁產生水 平面,形成厚度為3-5_的第二膠層; (11) 待基膠在15 °C下固化12小時后,將固定條從模坯上拆卸下來,使硅膠模具與模坯 分離,得硅膠模具。
[0035]完成步驟(3)-(10)過程的時間為2小時,且制得的硅膠模具在養護24小時后使用 較佳。
[0036]對比例與實施例的區別點在于: 對比例一為未添加氣相白炭黑、納米碳酸鎂、玻璃纖維網格布和柔性支撐件的硅膠模 具的現有制備工藝;對比例二為不包含納米碳酸鎂、玻璃纖維網格布和柔性支撐件的硅膠 模具的制備工藝;對比例三為不包含氣相白炭黑、玻璃纖維網格布和柔性支撐件的硅膠模 具的制備工藝;對比例四為不包含玻璃纖維網格布和柔性支撐件的硅膠模具的制備工藝; 對比例五為不包含氣相白炭黑和納米碳酸鎂的硅膠模具的制備工藝,同本發明實施例一至 三中生產的硅膠模具相對比,硅膠模具組分及各項性能測試結果如表1。
[0037]表1各實施例和對比例得到的硅膠模具組分及各項性能

通過對比表1可知,用本發明生產的硅膠模具與現有技術相比,收縮率、翻模次數、拉伸 強度等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僅加入氣相白炭黑、納米碳酸鎂或柔性支撐件中的一種對硅膠 模具的性能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明顯,本發明中將本發明中氣相白炭黑、納米碳酸鎂按照一 定比例添加到基膠中或加入柔性支撐件,明顯提升了硅膠模具的各項性能,同時加入氣相 白炭黑、納米碳酸鎂和柔性支撐件的硅膠模具的各項性能更是進一步的提升。而且本發明 在符合綠色環保、無毒無害概念的同時具有良好的性能,優于常規的硅膠模具。
【主權項】
1. 一種硅膠模具,包括基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膠模具還包括若干防止其收縮的柔性 支撐件和玻璃纖維網格布,所述柔性支撐件和玻璃纖維網格布緊貼的內嵌于所述基膠內且 尺寸相互適配。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膠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表示的組 分:硅膠:1000份;交聯劑:18-28份;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2-6份;白炭黑:10-70份;納米碳 酸鎂:10-80份;甲基硅油:25-35份;色漿:2-4份;聚苯顆粒:10-20份。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撐件設置有若干定位 孔,所述柔性支撐件的厚度為3_5mm。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驟1:按照圖紙要求制作模坯,模坯四周設置邊框,并用脫模劑處理潤滑,備用; 步驟2:將硅膠、甲基硅油、色漿、聚苯顆粒、白炭黑、納米碳酸鎂、交聯劑和二月桂酸二 正辛基錫按照比例置于容器中進行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形成制作硅膠模具的基膠; 步驟3:基膠向模坯上進行涂刷,形成厚度為3-6_的第一膠層; 步驟4:將柔性支撐件及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 步驟5:將基膠向步驟4中的柔性支撐件、玻璃纖維網格布及第一膠層上進行涂刷,形成 厚度為3_5mm的第二膠層; 步驟6:待基膠在15-28Γ下固化10-15小時后,將其與模坯分離,得硅膠模具。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包括: P1:將硅膠、甲基硅油、色漿、聚苯顆粒、白炭黑、納米碳酸鎂按照比例置于容器中進行 混合并充分攪拌均勻,備用; P2:交聯劑和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錫按照比例加入P1中形成的混合物中,形成制作硅膠 豐旲具的基月父。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包括: S1: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一膠層上; S2:將基膠向S1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 S3:將柔性支撐件鋪設在S2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 S4:將基膠向S3中的柔性支撐件上進行涂刷,形成第三膠層; S5: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三膠層上; S6:將基膠向S5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 S7:將柔性支撐件鋪設在S4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 S8:將基膠向S7中的柔性支撐件上進行涂刷,形成第四膠層; S9:將玻璃纖維網格布鋪設在第四膠層上; S10:將基膠向S9中的玻璃纖維網格布上進行涂刷。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柔性支撐件的 定位孔孔徑為5-15mm,所述S7中的柔性支撐件的定位孔孔徑為16-25mm。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基膠將所述定 位孔填滿,所述S8中的基膠將所述定位孔填滿。9.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基膠將玻璃纖 維網格布刷透,所述S6中的基膠將玻璃纖維網格布刷透,所述S10中的基膠將玻璃纖維網格 布刷透。10.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硅膠模具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完成步驟2到完成步驟5 的時間為1-3小時。
【文檔編號】C08K5/57GK106079175SQ20161039714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6月7日 公開號201610397144.4, CN 106079175 A, CN 106079175A, CN 201610397144, CN-A-106079175, CN106079175 A, CN106079175A, CN201610397144, CN201610397144.4
【發明人】張吉松
【申請人】北京清大環藝裝飾工程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